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风灾后的美国经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风灾后的美国经济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33

经验值: 20139


文章标题: 风灾后的美国经济 (715 reads)      时间: 2005-10-08 周六, 上午6:10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风灾后的美国经济


飓风卡特里娜吹袭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及密西西比州等沿岸地区,对当地造成惊人破坏。灾情最严重的新奥尔良市,更因防洪堤被冲毁,变成一片泽国,百分之八十土地被淹没,一千多人死亡,百多万灾民无家可归。灾难发生前,联邦及地方政府都缺乏警觉性;救灾行动又因为协调上出了岔子,一再受到延误。有关方面应急的表现以及处理问题的态度备受抨击,总统布什的民望更因此而下跌至2001年上任以来的新低。

风暴和洪水导致超过一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当中多半没买保险),是美国历来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灾难发生后,国会当仁不让,立马批出总额高达六百多亿美元的紧急赈灾拨款。总统布什亦不甘后人,在全国演说中信誓旦旦地声言,将不惜任何代价重建新奥尔良市。也不知道作出这样的承诺是要突显泱泱大国领导人的风范,还是舆论压力让布什意识到必须设法挽回江河日下的民望;不过可以肯定,在他发表这番豪言壮语后,政府库房将会增加一笔天文数字的额外支出。

全国约四分一的石油设施,包括油井、油管、钻油台、炼油厂以及石化工业等,都集中在新奥尔良南部地区。在卡特里娜塔肆虐期间,石油供应一度出现紧张。飓风对石油设施造成的损坏程度,仍在评估之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新奥尔良市内大部分房屋及基建设施都被冲毁或淹浸,待洪水退却后须拆卸重建。为躲避风灾迁往其它地方暂住的人,一两年内都难以重返原地生活和工作。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因风灾丧失的就业职位约四十万左右,足以对国民消费信心和购买力构成沉重打击。

由于大部分工人无法复工,港口设施只能局部恢复作业。密西西比河河道的运输系统,至今仍处于半瘫痪状态。较乐观的分析预期,灾难对货运业及能源供应的影响,只属短暂性质,不必过虑。可更值得关注的,是洪水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长远负面影响。海岸防卫队的报告指飓风吹袭期间,好几个受损的石油设施出现油污外泄,加上化学废料处理区被洪水淹没,污染情况异常严重。要彻底清理洪水过处留下的油污以及渗入土壤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费用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环评报告甚至质疑在当地重建住宅区的计划是否恰当。

然而,不管灾区的善后和重建工作有多艰巨,政客们都已经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惜工本,誓言要让新奥尔良市恢复原来面貌。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说,国会将动议通过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拨款方案,包括清除污染物、修桥筑路、重新铺设基建设施;加强防御洪水能力;给予灾民医疗、教育及就业等方面的特别援助;支援受打击的工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等。最具争议的是向没有投保的数万住户发放特别补偿金的方案,除拨款数目大得惊人外,反对者更指此举间接鼓励人们逃避对自身安全应有的责任。

赈灾及重建的总开支,估计大约在二千亿美元上下;其数额之巨,规模之大,都可谓一时无两,足可与二战后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媲美。毫无疑问,庞大的支出将导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尽管经济学者认为无须为一次性的支出过分忧虑,但纳税人还是十分担心最终可能要替享用免费午餐的人付账。为了安抚民心,布什及多位共和党国会议员都一再强调,政府既不会增加税收,也不会撤回已经通过的减税方案。可是,每当被问及有什么减赤的具体建议时,他们都总是一脸无奈,不知如何应对。

布什任内政府财政管理出现严重失控,情况之恶劣较约翰逊的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发生九.一一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采取完全不顾现实、不负责任的态度,企图靠大洒金钱振奋人心,以致财政纪律荡然无存。布什不但假借反恐之名,对外发动劳民伤财的战争,对内大幅增加国土安全开支;同时又双管齐下,一边提出减税方案收买人心,一边通过拨款资助笼络利益集团,藉以赢取连任。结果,不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作出选择的政府,不仅将过去克林顿时代累积的盈余统统花光,还在短短几年间创出骇人听闻的高纪录赤字。

在一个没有审慎理财观念、只会毫无节制地挥霍的总统领导下,美国政府的总开支在过去四年内上升了33%,由2001年约一万八千六百亿美元增加至2004年的二万四千八百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布什及国会却一次又一次大刀阔斧地通过法案,削减企业所得税,并减免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收入阶层人士的税务负担。面对严重的财赤,布什政府为节省开支,三番四次削减对美国陆军工程兵团(Army Corps of Engineers)的拨款,以致修筑堤堰等当务之急的重点工程被一拖再拖,甚至因缺乏经费而无法动工。

倘若公共支出都是用得其所,政府照理该免受责难。不过,这边厢用上数千亿元的庞大军费,发动一场不必要的战争,那边厢却竟为了节省数千万元,不理专家的警告,漠视防洪堤日久失修的事实;一旦出了事的时候,政府可就真的难辞其咎了。三十多年前反对越战的人群高呼:“要作爱,不要作战!”(Make love, not war!);今天华盛顿游行群众的横幅上,写着的标语却是:“搞堤坝,别搞战争!”(Make levees, not war!)过去一直盲目信任政府的人,又可曾在历史当中吸取任何教训?

《经济学人》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说,布什及共和党人浪费公帑的本事,比起主张大政府的民主党人尤有过之。在重建新奥尔良的问题上,如果参考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经验,可以预期过千亿美元的巨额拨款中,相当部分将落入亲共和党的大企业及利益集团手中。有论者更直截了当地指称,共和党本身其实就是最大的利益集团,老想着以种种理由,将属于大众的公帑转化为少数人的私利。灾难发生后,与共和党关系密切的集团都在摩拳擦掌,紧盯着政府的拨款计划和合同批文,随时准备从中渔利,大发横财。

挥金如土的理财哲学,永不加赋的慷慨承诺,政商勾结的利益输送,在在证明布什及其党羽,根本从来没有量入为出的观念。面对积重难返的财赤问题,苦无对策的政府就只有向亚洲地区的央行以及外国投资者伸手,勉勉强强靠举债度日。可是,国际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其实早已到达接近饱和的临界点;只有提高利率,才能刺激他们吸纳美债的意欲。问题是,负债累累的美国政府,光是偿还过去所欠债务的利息,都已经感到无比吃力。风灾后再多添一笔巨额支出,加上利率上升的双重压力,试问何来余力足以承担?

最终的解决办法,即古往今来政府和政客最乐于采用的方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发钞票,借助低成本的纸张和油墨,化解财政拮据的燃眉之急。但是任何对经济稍有认识的人都应该明白,任意大幅增加货币供应,只会造成通货膨胀,削弱美元的购买力,等同间接强迫社会上每一个拥有美钞或美元资产的人,承担政府胡乱挥霍所造成的恶果。换句话说,那些什么“不会加税”的承诺,只不过是政客用以欺骗群众的谎言,因为通胀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税项。不要天真地相信牛奶和蜂蜜会从天而降,因为世间上可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

风灾过后,长债息率和黄金价格都出现显著升幅,是否意味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忧虑通胀?还是人们逐渐对政府管理公共财政的能力失去信心?黄金被投资界人士誉为“煤矿里的金丝雀”;当鸟儿发出哀鸣之际,就是作好逃生准备之时。近日金价蠢蠢欲动,是否代表经济或整体社会的某些环节,已经开始不胜负荷,随时可能出现脱轨的危险?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如日方中的美国还可以凭着雄厚的财力,协助其它国家振兴经济。到了今天,崇尚享乐、生活奢华的美国人已经可谓千金散尽,国民储蓄率跌致零水平,负债总额却翻了好几翻。独善其身尚且捉襟见肘,还要远赴重洋,到人家的土地上大动干戈,四处点燃火头,为的只是满足少数人的霸念和虚荣心。结果不但无功而还,就连那用了百多年才建立起来的良好国际形象,都白白葬送掉了!无情的风灾揭露了帝国外强中干的一面,因为过失而赔上民望的政客,就只好继续打肿脸充胖子,将面子工程硬推上马,慷他人之慨为自己遮羞。

过惯太平日子的美国人,大多都已经失去忧患意识,没有半点积谷防饥、未雨绸缪的观念。布什政府对防洪工作及财赤问题同样掉以轻心,所表现出那种既短视而又缺乏责任感的态度,正好反映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侥幸心态。当灾难不期而至的时候,那些从不会为自己打算的人们,会否都像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一样,彷徨无助地等待政府珊珊来迟的救援?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937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