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石磊:既得利益者、物质平等和机会平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石磊:既得利益者、物质平等和机会平等   
晴天霹雳






加入时间: 2005/02/23
文章: 150

经验值: 617


文章标题: 石磊:既得利益者、物质平等和机会平等 (91 reads)      时间: 2005-9-13 周二, 上午9:51

作者:晴天霹雳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石磊:既得利益者、物质平等和机会平等


国内社会流行说的“既得利益者”应该分成三类,这三类分述如下:

一、得到了不应该属于他的利益的人。

比如说腐败的政府官员通过贪污、敲诈等手段取得利益。对这类“既得利益者”,理解起来大家应该没有问题,比较简单,就不说了。

二、在别人之前得到了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利益的人,在那些也应该得到但还没有能够得到的人看来,这个人是“既得利益者”。

这类“既得利益者”很多,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中,有些地方政府选择作为试点做试验,试验做成了,这个地方的人在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既得利益者”,当试验成功全面推广之后,这些人也许继续享受超前的成果和利益,因此继续是其他人眼里的“既得利益者”,也许他们所享受到的后来和其他地方的人差不多了,因此在其他人眼里就不再是“既得利益者”了。

比如,中国70年代末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是从安徽开始的,本来中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允许农民把多种的农作物卖给国家或者到自由市场上出售,包产到户允许农民在完成政府规定的上缴数量之后,可以把多种的农作物卖给国家或者到自由市场上出售,开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开始,安徽的农民在其他地方的农民眼里成为“既得利益者”。后来,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安徽的农民不再是其他地方的农民眼里的“既得利益者”了,但是城市却还没有允许个体的私有经营,这个时候,城市的人认为农民是“既得利益者”,等等。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试验成功了之后,那些“既得利益者”会让人羡慕,会遭人嫉妒,他们也会觉得幸运和高人一等。不过,有的试验并不成功,试验失败了的地方,本来有希望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人,结果成了“牺牲品”。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这类“既得利益者”先前所承受的风险,因此那些“非既得利益者”不应该排斥和仇视他们。

还是拿安徽70年代末搞的包产到户政策作为例子,最开始,那里有一个地方很穷,十几个农户“犯法”搞包产到户,结果粮食增产了,日子好起来了,邓小平同意了,结果他们首先成为中国农民中的“既得利益者”了。假如邓小平当时没有说同意的话,按照当时的法律,他们会怎样?他们可能会坐牢,他们可能被批判,等等。

三、凭才能或机遇而得到比别人更多利益的人也常常被国内的人称作“既得利益者”,但这部分人不应该被称为“既得利益者”。

比如,有个人搞出一个科技发明,结果赚到很多钱,又买房子,又买车子,还当了个不小的公司的老板。他应该得到与他的能力和贡献相符合的报酬,其他人日子过得不如这个人,但其他人也没有他的能力和贡献,不能认为这个人是“既得利益者”。又比如,炒股票,有个人运气好(也许是分析准确),大捞了一把,那些炒股票赔钱的,不能认为这个赚钱的就是“既得利益者”。上面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该得到利益的得到了利益,不该得到利益的人不应该只从得到利益不一致的角度去谈论该得到利益而且确实得到了利益的人是“既得利益者”。排斥和仇视凭才能或机遇而得到比别人更多利益的人是不应该的。

上面第二、第三中的例子都比较简单,容易明白。其实在社会中,常常出现比较复杂、因素比较多的情况。比如,中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较容易引进外资,另外再加上基础设施和教育的因素,政府重点扶持等等,因此发展较快,这些地区的百姓收入也增长较快,这些地区的人可能是第二类所讲的“既得利益者”和第三类所讲的所谓的“既得利益者”。但如果把政府扶持看作是受客观地理与历史条件限制的话,那么沿海地区受到政府扶持就是一种必然,其地理位置与历史调节本身就是一种幸运的机遇,这样,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这些地区的人收入提高较快、较多,实际上他们只能是我们第三中所讲的那种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其实他们并非什么“既得利益者”,他们既不是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利益,他们也并非因为政府人为的不合理的政策而优先得到了利益。

从西方自由经济的角度来说,“公平”指的是机会上的公平,如果中国内地发展缓慢地区的人能够自由地在沿海城市取得公平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那么机会公平就算是做到了。当然,一个内地穷困地区的人不能说自己没有钱到沿海地区的大城市里租房子住,没有钱投资办公司,或者没有大城市市民的教育程度就是不公平,这种“不公平”谈的不是机会平等的概念,而是物质平等的概念,“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才主张物质平等,西方自由资本主义不同意物质平等的概念,只同意机会平等的概念。

你们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多移民到美国来的人一开始都一无所有。按照“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主张,这些移民与其他美国人相比的话,是绝对地处于物质不平等地位的,新移民一开始没有钱,没有资本,不懂英文,对社会不了解,缺乏社会人脉关系,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受罚,等等。但是,美国的新移民却和美国人一样享受到了机会上的平等,新移民经过努力,成功的例子很多,而移民的后代,今后就和美国人一样的,在物质上也和其他的美国人逐渐平等起来了。机会平等,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结果是让人走向了物质平等,并且谁也没有强制剥夺谁,社会也就是公正的。

与美国这样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相反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们从小受“共产主义”教育,从小被灌输追求“物质平等”,人们缺乏对机会平等与物质平等的关系的了解。前面第三中的利益获得者被认为是“既得利益者”,而没有得到利益的人认为社会不公,其实都是在“物质平等”而不是“机会平等”的思想概念下形成的。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下,中国沿海发展较快的地区主动支援和帮助内地穷困地区的发展,应该是属于恩赐,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和支援,试图给内地贫困地区一些帮助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也是一种恩赐。但是,政府通过强制手段让中国沿海发展较快地区支援和帮助内地贫困地区的发展,则剥夺了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的人的利益去分配给内地贫困地区的人,这样政府的做法就不公正了,不过这样的社会却符合“社会主义”的概念。

可以看出,这里并不存在什么“阶级”矛盾,矛盾是在是否认为剥夺一些人的利益去补充另一些人的利益,也就是削高就低,是不是被认为“公正”的问题。资本主义概念下认为这是不公正的,社会主义概念下认为是公正的--或者人们对这种做法依然认为是具有正义性的。究竟哪一种更公正,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呢?显然,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其实追求物质平等才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暴力更替有多少其实就是因为穷人追求物质平等所造成的呢?结果是有谁能够做到过物质平等了呢?没有一个皇帝做到过,共产党也没有做到过,而且也不会做得到。

其实,追求物质平等,就是追求社会不公正,就是追求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和补偿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时常还是在追求“物质平等”的似乎“正义”的口号幌子追求不平等的利益。但是,否定物质平等而只肯定机会平等的社会,却出现了和平的民主制度下的权力更替,从而保障了国家社会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社会要有长期的和平与稳定,要彻底消灭“社会不稳定因素”,要能够真正有希望“和平崛起”,中国社会必须首先对否定物质平等而只肯定机会平等有所接受和认识,这是首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才是类似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不成熟,那么建立起来的任何形式的民主制度,都会是多数暴政而不能保护少数的民主制度,也就是多数(穷人在任何社会都是多数)剥夺少数(富人在任何社会都是少数,而中产者在很多社会,包括今天的中国社会,与穷人相比,也是少数)。这样情况下的民主制度,当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却不会有和平,不会有稳定,不会消灭“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会有希望“和平崛起”--因为不会有公正。

西方社会对否定物质平等而只肯定机会平等的接受和认识应该是从基督教中得来的,中国社会要接受和认识否定物质平等而只肯定机会平等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我们现在就立即开始来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http://cdjp.org/gb/article.php/4026.html





作者:晴天霹雳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晴天霹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9158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