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倾天覆地,让南方的洪水和梅雨越过秦岭去戈壁滩。 |
 |
kai-kai
加入时间: 2004/03/25 文章: 2225
经验值: 10951
|
|
|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异想天开兮
腾云驾雾
发清秋之大梦兮
与造化竟神功
揽白云兮为彩墨
展大地兮作锦绣
化想象兮为神笔
展智慧兮绘万里江山新美景
--------倾天覆地,让南方的洪水和梅雨越过秦岭去戈壁滩。
中国的南方地区雨水太多。尤其是在30度线以下。而北方40度线左右便严重缺水。南方的雨水过多主要集中在初夏的梅雨天,和夏天的暴雨造成洪灾。
本来以为长江上建立葛洲坝,三峡大坝两个大坝以后,至少可以把洪水控制住。现在看来可能不行。虽然三峡大坝还没建完,但基本上看得出来,光靠这两个坝不可能把长江流域的洪水完全控制住。
至于现在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对于八百里秦川和千里戈壁沙滩来说,简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实在是大巫见小巫。
真正要从根本上解决南方雨水过多,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工共头触不周之山的大无畏精神,让天地为我倾倒!将南方30度以下过多的雨水倾倒到北方40度线去。把南方的洪水,梅雨搬到北方去。搬到戈壁沙滩去。
现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一种被动的解决方法。其必须等暴雨都降到地上,造成了洪水,才能够把它来个南水北调。搬一部分到北方去。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北方的水荒,但其效益之差,及范围之有限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对南方的洪水根本不起任何有效的作用。
我异想天开的方法是主动的。在暴雨还没有降下来造成洪水之前,就把它搬到北方去。是的,没错。我们要腾云驾雾,驱白云如驱羊群。从天上把南方的洪水,梅雨搬到北方去。
南方的过多雨水,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及地域性。这使得我们有很有利的条件去驾驭它。南方的梅雨带,从云南一直延伸到上海。每年,梅雨总是在农历入梅后来。整整一个月。而且连续不断,天天下毛毛细雨,搞得天上地下,内内外外,到处都是湿嗒嗒的。其烦无比。混身都会发霉。可见其中的雨水含量何止千万吨。
夏天的洪灾也很有规律性及地域性的。主要都是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现在的气象科学,我们很容易知道什么时候会下大暴雨。并且我们还知道,雨云一般都在2000米高空。一般地说不超过4000米高度。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梅雨及长江流域的造成洪水的大暴雨相当具有规律性及地域性,还具有相对稳定的高度。这使得我们有极大的可能性从工程和技术上去控制和驾驭它。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财政上去实现这样的工程。
从天上怎么搬?你倒给我讲讲看。
学文学的可以说:两岸猿声谛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理科的可以说:造这样的船理论上来说是做得到的。
可我是拿的工科学位,我翻翻学位证书问自己:猴子叫一下,船走这么远啊?这怎么可能?这船要是真做得出来该花多少钱啊?
所以,真要从天上把南方的洪水和梅雨搬到北方去,不但得看理论上得行的通,还要技术上工程上可实现,而且还要经济上可行。
中国的南北气候大致以秦岭为界。所以如果把秦岭搬走。北方缺水的情况可能会缓解。但这是一个和两岸猿声谛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差不多的方法。理论上来说是做得到的。不过要是一个工科毕业的讲这种话,要被人家当精神不正常的。
但是我们也可因此而认识到,秦岭是我们要将南方的洪水和梅雨搬到北方去的大障碍。如果我们能沿秦岭制造一个低气压槽的话,那大功便成了一半了。所以,秦岭也不是非得搬走。我们应该有能力让洪水越过秦岭。
东部的情况好些。从江淮平原到华北平原,一路大体畅通无阻。可以将江南的梅雨轻松搬去北京。就是要搬到山的西面“山西”去有麻烦。不管怎么,这个工程可比工共头触不周之山是没有疑问的了。所以,我们先得大致上看看可以动用多少资金。然后规划方案。
这个比较难,除非国家统计局可以拿出比较可靠的数据。我只能看看有哪几笔帐我们可以算。然后作一个很大体的估计。
现在大约每次发洪水,一般地说,一次洪水造成的损失至少也在10几亿到几十亿。一年总也得发生几次。
每年抗洪准备物资,沙包等,包括加固堤岸等开支。
每年因梅雨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及其它的损失。比如,钢铁的腐蚀,各种桥梁需油漆。房屋外墙的损坏。这个我比较过上海与多伦多的房屋外墙的损坏情况。多伦多的房屋外墙10多年都没什么大的变化。但上海的房屋新建了没几年,就变得很陈旧,看上去很脏。这一方面是空气污染有些关系,但主要的问题其实在梅雨天引起的霉变。
所以,上海现在规定5年刷新一次外墙。想象一下从上海一直刷到云南,这工程可比给长城贴瓷砖还要伟大。
北方地区因为缺水,引起土地沙化,造成沙尘暴所引起的损失也是需计算的。
北方地区因为缺水,造成的工业损失也是需计算的。
北方地区因为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也是需计算的。
北方地区因为缺水,造成的好多地区无法适合人类居住,及很多地区因此而陷入贫困,政府须拿出资金来扶贫。这也是很大的开支。
另外,退耕还林,治理沙漠的开支。
我们还得计算,如果我们能将南方的洪水和梅雨搬到北方,将八百里秦川变江南,把几千里戈壁变绿洲之后,所获得的收益。
这么多的账,我拨拉一下算盘,怎么都还算不清它。三下五除二,每年大概至少是几百亿的钱吧?可能是几千亿的钱吧?
这下我信心大增。可以继续发清秋大梦。
每年如果用100亿至200亿来腾云驾雾应该不成问题。而我们知道梅雨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搬梅雨只须搬一个月。而引起洪水的雷暴雨,只是间断性的。并非每天都有。所以只是有需要的时候才来腾云驾雾。
这么算来,可能也就是两个整月的时间吧。保守些算,三个月该足够了。那就是说平均每个月可动用50亿左右。乃是化得来的。看来资金不是大问题。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本事,把南方的洪水,梅雨搬到北方去。
哇哈哈。每天可以有2个亿用来搬。真是了不得。而且搬得成还是合算的哦。振奋人心啊。赶快把枕头垫垫高,继续猛发清秋大梦。
要是我们能找到布袋和尚就好了。跟他借个布袋来,把满天的雨云兜进他那神奇的布袋里,背去秦川大地和戈壁滩,哗的一下儿都倒那。岂不省事。也不用我在这儿写这么多了。
但是我们找不到布袋和尚,我们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布袋。没办法,还是找理论比找布袋和尚来得可靠。
我们不能因为每天有2个亿可动用,便忘乎所以的马上开工上马,大干快上。那是乱来。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就象大炼钢铁和亩产万斤一样。要造成重大损失的。什么人都可以来大炼钢铁和亩产万斤,还要读书干什么?什么人都可以创造奇迹,还要天才干什么?
每天2个亿。很大的商机啊。很大的科研项目啊。这是利国利民的事。也是利人利己的事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未完
kai
2005,8,23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