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回复信天翁:中文改革不容易 |
 |
吴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06 文章: 1164
经验值: 54086
|
|
|
作者:吴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信翁说:
这是智商测验八?没见过设计某种语言还得让读者进行推导活动,脑筋全化到破译密码上,还有什么余力去领会文意?
我说你何必如此挖空心思,在拼音后面加注数字不是更方便?这早在英文网上流行过了,记得CND时代网友就这么干,例如“这么干”拼成zhe4 me5 干4。比起贵系统来,那耗费的智力似乎要小到不可胜计。
据说您这发明能区分同音字?好啊,那就请您拼写一下“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吧,谢谢!
俺的答复如下:
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表调的问题。有几种办法:数字表调,字母表调,大小写表调,符号表调。我的方案用的是异拼表调。这几种表调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
诚如先生您所说,英文就象乐谱,汉字就像图画。乐谱表达语言,既简单又自然。图画表达语言,既困难又别扭,时间长了,言文脱节,变出两套系统。就像有个笑话所说,有2个人准备在台湾海峡底下挖1条隧道,为了加快进度,决定从海峡两岸同时动手,其中1位有点担心,如果无法准确对接怎么办?另一位就乐了,说,那样我们就有两条隧道了。中文现在就有语言和文字两条隧道。学习两套互不接轨的语文体系,当然要比学习一套体系费劲。古代中国人觉得自己是世界老大,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劲的,近代让西方鬼子打趴下之后,才发现人家的语文就是好来就是好。所以一茬一茬的衰人就想着要把图画改成乐谱。
中文改革,不光只是把图画改为乐谱,还要考虑与世界其他重要文字接轨,还要考虑适应信息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当别人发明了什么新科技,新词汇的时候,直接借用,不必等着专家们意译的恰当妥贴之后,才来学习。要是老那样,就只能永远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追赶了。英文是当今实际的世界语,是最重要的文字,所以在制定拼音文字方案的时候,制定出来的文字与英文单词外形长的越像越好。
按照与原汉字,与英文的接近程度的不同,可以对各种改革方案排出一个谱系:
1)汉字简化:与原汉字最接近,已经取得成功。
2)方块意音字:表达汉字的声韵调意,看见字能够读出音来,史美汉字方案是我见过的最好方案。据说袁晓圆女士也有一套,不过没见过。
3)片假中文:不再是方块形状,而是一维线性书写,不过仍然表达汉字的声韵调意,使用了非拉丁字母,比如注音字母或者自造字母。声韵调意各用1个字母。最多4个字母,最少1个字母,就可以定型1个汉字。
4)拉丁字母方案:只使用拉丁字母。有的脑袋上带帽,有的增加数字表调。按照表调和区分同音字的不同,这种方案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子方案。
4.1)数字表调:看起来不像文字。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么用过。
4.2)符号表调:也就是使用戴帽字母。越南文是这么做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这么做的。西方的法文,德文等个别字母也戴帽。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唯一缺点就是与英语有点差距,键盘输入不太方便,但不是什么太大毛病。
4.3)字母表调:比如把字母“h, l, r, q”等等附加在拼音的后面标示声调。这种做法也不错,不过如果要区分同音同调汉字,需要增加更多的后缀字母。这么多的不发音字母跟在每一个汉字音节的后面,读起来需要跳动,不太流畅,与英语差别也大。据说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就是这么干的。这种做法的一个好处是,如果我们逐渐把不发音的后缀辅音丛也发出音来,就很象英语了。
4.4)异拼表调:用不同的拼式表达不同的声调。比如:欢=huan;环=hoan;缓=huaan;换=hwan。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声调糅合在拼音之中,不需要跳读,与英文拼写很接近。而且异拼不光表调,还能够区分常用的同音同调汉字。3000个常用汉字不需要附加后缀,其他的才需要。缺点就是需要记忆几条表调规则,就是你说的看起来像是破译密码。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熟练了没有任何障碍,不会影响阅读速度。就像英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拼音文字,也存在许多发音规则,比如看见“ph”不要读成“p+h”,而是读成“f”,看见“ea”不是读成“e+a”,而是“i”等等。我孩子在加州上小学时,老师给的拼读规则足占了2页纸。这是不是也象破译密码?熟能生巧,熟悉了就记住了,就不再需要费神劳力了。方块汉字就更像密码了,而且没有规则,没有学过的字,其读音声调,猜都猜不出来。我的异拼表调规则总共就那么几条,比英语,方块字都要简单到不可胜计。当然比起字母表调,符号表调,数字表调来,又要费劲到不可胜计。象你这样的老头,估计学起来费点劲,不过,对于少年儿童,小菜一碟。我拿我孩子做过实验,训练了7天,读起我的这种密码文字来,比我这个发明人还流利的多。
5)汉语改革。以上的几种做法只是改汉字,不改汉语。芦笛先生您的几篇论述文改的帖子,给出了汉语改革的方案。简单讲,就是增加入声,引入方言,直接使用外语,提倡音译,不提倡意译等等。汉语改革比汉字改革要难一些,因为不光牵涉到读写,还涉及到听说。
6)彻底放弃汉语汉字,用英语代替汉语。中国正在掀起一个全民学英语的高潮。现在是从小学3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条件的家庭还请老外做家庭教师。以外企白领为龙头,以经济利益为诱饵,全民一致崇洋文媚英语,声势浩大,投入的金钱时间不可胜计。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英语是实际上的世界语,中国人直接与世界接轨,精神可嘉,值得鼓励,只是不知道最终效果如何。印度殖民百年,结果不过就是确立了英语的官方地位,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没有学会。
总起来说,文字改革不容易。需要考虑一头与原汉字接轨,另一头与英文接轨。用纯拼音吧,普罗大众学习起来倒是简单,但是无法区分同音字,无法继承现有的文字遗产,不但唐诗宋词再也整不明白,恐怕四大名著也看不利索。用意音字吧,倒是可以区分同音字,能够与汉字一一对应,可是与西文,尤其是英文的拼读习惯又差别太大。您批判的我的方案之所以设计成这样,就是挖空心思勉为其难的结果:既要长的像英文,又能区分同音字。如果不考虑与英语接轨,我认为意音方块字方案最好。如果不考虑与原汉字接轨,我认为汉语拼音方案最好。如果两方面都要考虑,就见仁见智,看你喜欢原汉字分量多一些,还是喜欢英语成分多一些。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够得到多数人支持的方案。我的这个方案也只不过是探索而已。
最后,用我的方案翻译几句话: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Jyin-shyy jynsheax jein shy jyinshyx
两妇女谈枇杷。
Liaang fwniuup tann peepoam.
两父女弹琵琶。
Liaang fuwp-niuu teann peepoaq.
作者:吴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