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文章:太空船与七人一条棉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文章:太空船与七人一条棉裤   
茉莉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老文章:太空船与七人一条棉裤 (692 reads)      时间: 2003-10-16 周四, 上午2:2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太空船与七人一条棉裤





这个世界荒诞得叫人惊谔,又真实得叫人难受。11月21日的报上有两条并列的新闻,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一条新闻是据一位去年到北京房山县参与扶贫工作的中共官员透露,他曾在那里见到一家7口,只有一条冬天能穿着外出的棉裤,不出去的人则挤到炕上裹着棉被。另一则新闻则是中国成功试射第一艘空舱载人太空船,人们说这是中国航空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中国人已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



后一则新闻没有说,有多少金钱被抛到太空中去了。但这样两条新闻的同时并列,让我产生这样的联想:那载人太空船一定是由房山县那一家7口丢失的6条棉裤织成,航空经费一定来自许许多多中国人的被敲碎的饭碗、许多孩子被剥夺的学费。



对于现代科技的怀疑,早已是伟大作家们笔下的主题。原子弹和化学武器的发明,已足以将我们这个栖身的地球毁于一旦。人们心灵的求知冲动导向科学,使人类能够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但太空的发现对衣食尚不足的人类到底有多大意义?人是科技的“目的”还是它的“奴隶”?



获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在她的《过剩》一诗里写道,虽然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星,但“并不意味着这儿显得更明亮╱也不表明出现了欠缺的东西。”人们需要过的依然是平凡的生活。那些科学家们认为是伟大创举的东西,对解决现实中迫在眉睫的生活问题并无实际用途。



199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也有一首类似的诗,叫做《它对宇航员讲述老掌故》,诗里谈到宇航员有“好的工作台╱在那里吃喝、玩耍……”。但是,当诗人从天上掉落到地下、面对现实时,他忍不住抗议起来:



  “这里,在这片土地上,饥饿继续, 

  “苦难,我抗争,另一个时代的饥饿。”



萨拉马戈本人就出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打着赤脚干农活,直到14岁才第一次穿上鞋子。今天,他虽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作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处在赤贫状况中的穷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穷人。在上面这首诗中,他讲述的“老掌故”,就是苏联在30年代由于斯大林的强制搞集体农庄所带来的大饥荒。苏联后来的太空飞船上天就是建筑在无数人饥饿的基础上。



面对类似农奴社会的赤贫和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所造成的巨大反差,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诗人无法不表达他们的忧虑和抗争,表达对至今仍不得温饱的人们的强烈同情。但是,这种微弱的声音淹没在一片欢呼声中。



“这是全球华人的骄傲!是我们亚洲人和黄种人的骄傲!”骄傲固然可喜,可谁来为千百万工人、农民的饥寒交迫负责?谁会在意那么多失学儿童的眼泪?中国共产党政府的第三代集体领导说他们发展航空事业是为了“造福全人类”,为什么他们不首先造福本国的底层百姓呢?



作为一个从小就在中国乡村经受贫穷和忧患的人,两条新闻的并列给予我莫大的震动。我不知该为中国航空史上的巨大成功欢呼呢,还是为那家贫民的棉裤哀伤。(1999.11.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191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