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赵平波:就“吴征杨澜事件”与网友的对话(一)——诚信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赵平波:就“吴征杨澜事件”与网友的对话(一)——诚信
奇袭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赵平波:就“吴征杨澜事件”与网友的对话(一)——诚信
(368 reads)
时间:
2002-1-11 周五, 下午10:3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多维新闻社11日电】赵平波来稿 /这些天来,“吴征杨澜事件”无疑成了海外中国学人的热点讨论问题。应当说,绝大部分人与本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对吴征杨澜的行为持批判态度。但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为吴征杨澜的行为做某种辩解,或者认为他们是可以原谅的。如有人认为吴征的文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有人认为,名人虽然也有某种缺点错误,但并不至于如此被对待,中国人的内斗,最终伤害的是中国人自己;还有人认为,批评者专门挑战名人,是出于某种不健康的心理,其人格是扭曲的;更有人认为,你们曹长青、赵平波之流,不如人家成功,没有资格对人说三道四,不妨把你们的简历也公布出来,让网友们也来评判、打假。(chinesenewsnet.com)
以上种种观点,所涉及到的问题,已不再是“吴征杨澜事件”的本身,而是涉及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中国已加入WTO的今天,中国社会应当有什么样价值取向,中国的国民应当有什么样的公众心态的问题。为此,笔者打算就此问题撰写系列的文章,来阐述本人的看法——这一系列文章都将围绕“吴征杨澜事件”这一主题,但所展开的讨论并不局限和纠缠于这个事件的细节。(chinesenewsnet.com)
既然这个系列文章的标题是与网友的对话,我当然会密切注意网友的各种言论,以便及时与网友们交流看法。但由于吴征杨澜扬言要和本人打官司,所以本人从今以后,不拟就“吴征杨澜事件”象过去那样随意地发贴子,以免授人以柄。所以,这个与网友的对话系列,只能先刊登在多维网的评论栏目里,这样在时间上可能有所滞后,请大家原谅。不过,我会密切注意网上论坛的各种言论及反馈信息,如“大家论坛”、“文学城论坛”和“万维读者论坛”等等。也欢迎网友们直接给本人发送E-MAIL以交流看法。(chinesenewsnet.com)
今天谈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诚信与成功的关系问题:是不是吴征的文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chinesenewsnet.com)
这些天来,拥吴征、杨澜者接二连三地出来了。先有不署真名的Justice、dongtian、姚明,最近又出来了真名真姓的王建荣博士和乔新生教授,以及更多的论坛贴子。“吴征的文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之立论,就是dongtian先生发表在多维网的一篇评论的标题。这是拥吴杨者的主流观点,其他为吴杨辩解者,也大都持这种观点。(chinesenewsnet.com)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致命的逻辑错误就是偷换概念。(chinesenewsnet.com)
第一,这种观点是在逻辑上把文凭的真假问题与高低问题混为一谈。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学历高低当然并不重要,这还需要有人撰文来专门说明吗?Bill Gates是世界首富,不是连大学都没有读完吗?赖昌星也算是个“成功”的商人吧!但在所有对赖昌星的犯罪揭露中,谁认为他只读了三年小学就辍学这一点,有值得谴责之处?吴征的文凭问题是一个真假问题,并不是他的学历的高低问题。真假问题涉及到诚信,一个成功的商人岂能不讲诚信?(chinesenewsnet.com)
第二,这种观点隐含的另一个逻辑错误,是把同时概念偷换成不同时段的概念。不错,吴征先生获得巴灵顿大学学位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当时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留学生。现在,吴征成功了,已成了公众人物。要求一位公众人物要为他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承担责任,这岂不是太苛刻了?这种观点似乎挺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吴征先生是把过去巴灵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写在了现在的简历上。事情出现在今天,而不是过去。如果他现在的简历没有过去这个学位,也就是说,如果他成为公众人物以后,并没有再依靠过去获得的、令人怀疑的学位来标榜自己今天的身份,现今的舆论界当然也就不会、也不应当对他如此质疑了。(chinesenewsnet.com)
第三,关于吴征的文凭问题还有一种更荒诞不经的逻辑来为其辩解,认为对吴征的欺诈作假的指责在法律上不能成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乔新生教授在2002年1月4日《南方周末》的文章里持如下观点:“如果克莱登大学确实存在,而且具有颁发文凭的资格,那么,哪怕文凭的获得者是以金钱交易的方式取得该校的文凭,我们也不能说该文凭是假文凭……。”这个逻辑回避的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吴征先生的巴灵顿大学博士文凭既没有得到美国、也没有得到中国的认证机构的承认,一个公众人物拿一个没有得到承认的文凭来误导公众,岂不是欺诈作假的行为?(chinesenewsnet.com)
按照这种逻辑,笔者3岁的儿子也有博士学位。他在社区幼儿园学习了半年的识字、绘画、舞蹈、唱歌和电脑游戏操作几门课以后,获得了“博士”的称号:文凭证书是存在的,并赫然写著小博士(Little Dr.)授予Tyler (我儿子的英文名)。还有一顶纸糊的博士帽。发证机构社区幼儿教育中心也是存在的。至于颁发文凭的资格,哪有法律规定幼儿园不能发这张写著小博士(Little Dr.)纸的资格?那么,我儿子以后是否可以把这个3岁就获得的“博士”学位写在正式的简历上,为以后求职服务?(chinesenewsnet.com)
事实上,正确的逻辑关系恰恰应当是:越是不成功的人,诚信问题就越不重要。越是成功的人,诚信问题则越是显得重要。难道不是这样吗?(chinesenewsnet.com)
一个不成功者往往叹息自己命运不济,然后吹吹牛,宣称自己也曾有个某种学历、头衔、职务等等,从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旁人则多了个笑料,这对社会自然并没有多大危害,不必予以追究。但他若作假去行骗而且成功了,性质就不同了。小说《围城》里,与方鸿渐同样买了个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的韩学愈,在钱钟书的描写中,此君已是最可恨的人了。但仔细想想,韩学愈只不过是骗了个三闾大学的资深教授当当,比起没敢拿出假文凭来作用途的方鸿渐副教授,他也不过就是职称高一级、工资高一些罢了。这对社会的公平当然是有伤害的,但其伤害的程度也是有限的。(chinesenewsnet.com)
但对于成功的公众人物,由于他们获取了更多公众的信任,被赋予了更多的公共权力(如更容易向社会集资等),那么,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就必须要有舆论的监督机制来制衡公众人物,以确保他们不滥用公共权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社会对公众人物的道德要求就必须更加严格。人们对吴征文凭的质疑,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吴征不是要从中国老百姓那里集资2亿美元,合16多亿人民币吗?一位被怀疑有过不诚实的纪录的人,一位在今天依然把过去的可疑纪录拿来作为今日之包装的人,要从公众那里获取巨额的资金,岂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chinesenewsnet.com)
可见,越是成功的人,舆论就越是要质疑他们的诚信的问题——公平、合理的社会必须这样做。(chinesenewsnet.com)
赵平波(
[email protected]
) (chinesenewsnet.com)
2002-1-10于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你的问题是没法证明他在法律意义上欺诈
--
随便
- (78 Byte) 2002-1-12 周六, 下午1:36
(6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900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