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平型关的迷雾与脏水 - 兼评奕豹《回眸平型关》 |
 |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平型关的迷雾与脏水
-- 兼评奕豹《回眸平型关》
秋实
读奕豹先生的《回眸平型关》,大奇。奇的是作者在引证资料描述历史事
实的时候,翻云覆雨,手法之异,大非寻常。同一篇文章中,对同一支军队,
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地点的战斗经过,竟然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两种描述,并
且都获得了作者的支持!
当奕豹先生需要指控国民党军队见死不救时,这支军队可以被形容为“奋
战两天”,“双方进入肉搏,战线极其危急”,“战斗异常激烈”!
然而到了奕豹先生需要证明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的时候,这同一支军队在
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的同一场战斗,又被指责为在“前方并无激战”,“形
势比前两天还安静”的情况下,“擅自撤退”,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这真是,说你黑你就黑不黑也黑,说你白你就白不白也白。
奕豹先生笔下的这支军队,即被晋军陈长捷称为“准中央军”的高桂滋第
17军,时间是1937年9月22日至25日,地点就在平型关口北面靠西
的团城口地区。
下面且让我们来看看,奕豹先生在作党派攻击时,是如何对同一事件,作
出完全相反描述的。
先来看所谓的“见死不救”:
『……22日夜12点,粟饭联队向驻守平型关前的高桂滋的第84
师第251旅等部发起猛烈进攻,平型关大战从此开始。
绥军第251旅的官兵与粟饭联队奋战两天,到了9月24日,双方
进入肉搏,战线极其危急。而晋军主力就近在眼前,第251旅旅长高建
白亲自到迷回村晋军第71师求援。回答说,他们是奉命在晚6时出击,
配合八路军的行动。到了晚6时,71师没有任何动静。高建白赶快联系,
回答说是改晚上8时出动。
这时第251旅当面之敌又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高建白再次亲
自向71师202旅长陈光斗求援。陈答:“我们16个团奉命出击是配
合八路军的,不能考虑你们的事。”高恳求,能否派哪怕一个营来支援一
下。回答是,“阎长官的命令中没有这项任务”。……到了夜8时,71
师仍没出动,说是改到25日零点出动。到了午夜,71师改出动时间为
清晨4时。到了4点,71师仍不出动,直到上午10时才派了两个连到
第251旅……。
……高建白的上司、17军军长兼84师师长高桂滋在电话中苦苦哀
求平型关前敌总司令杨爱源:杨总司令,再无援军,本部只有冒犯军令撤
退一途。最后哀鸣,伏维矜鉴!
结果是杨不发一兵,高擅自撤退,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请注意,按这段描述,直到24日晚,高桂滋部仍然在奋力抗击,“战斗
异常激烈”!直到25日上午10时,高桂滋部仍在坚守待援,尚未撤退。
然而,当奕豹先生开始反驳他所称的“光屁股出场的谎言”,需要证明国
军不战而退时,事实就突然变了,由白转黑,一变而成了“高部在24日夜撤
退”、“前方并无激战”,“二十四、五两天,……形势比前两天还安静”:
『在115师的战斗打响的前夜,高桂滋的绥军第17军因为郭宗汾
的晋军第71军援助不力,竟不顾大局在24日夜不通知晋军擅自撤离团
城口要地。而当夜71军在通过团城口时却遭受日军突然打击,损失惨重。
至此平型关防线被日军区区不到三千之众撕开。
两天后,第61军军长陈长捷在增援团城口的路上,遇到17军一个
编制完整的炮兵营后撤。陈喝断:何以擅自撤退?对方出示高的手令。陈
问:如实报告前方敌情。答:团城口前方并无激战。二十四、五两天,敌
人炮击尚稀,形势比前两天还安静。
陈长捷长叹,原来第17军阵地并非象高桂滋所说的是被敌突破,而
完全是自动放弃。』
读到这里,我也禁不住长叹,原来历史竟可以这样子被随意强奸,翻云覆
雨,连张遮羞布都不要盖。奕豹先生卖矛又卖盾。他得意洋洋提出的两件所谓
史实,必定有一段是他自己所称的“光屁股谎言”。
* * *
读完奕豹先生文章,牵动好奇心,忍不住去查证了一下,上述种种自相矛
盾的描述,究竟是奕豹先生编造的呢,还是都有所本,若是,原始出处安在?
却原来,这些描述全都可在同一本书中找到。这就是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年2月出版的《晋绥抗战》,全国政协《晋绥抗战》编写组编,属于《原国民
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的一种。那段关于见死不救的描述,见于书中高
建白回忆录《在团城口抗战的第十七军》和卢宾朗回忆录《第六集团军总部见
闻》。而那段指控高桂兹不战而退之说,则出自陈长捷回忆录《平型关战役经
过》。虽然书是出版于九十年代,但这些回忆录,大多作为政协的文史资料,
写于五六十年代。
读罢这些回忆录,心中无限悲凉。我看到这些原国民党将领们,在做了共
产党阶下囚或是座上客之后,为了配合当年共产党宣传,一方面不顾事实地夸
大八路军在整个战役中的作用,为共产党脸上贴金,另一方面却不惜向国军友
邻部队头上大泼脏水,互相贬低,互相抹黑,有时甚至到了鲜廉寡耻的地步,
实在令人感到齿冷。
且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陈长捷回忆录《平型关战役经过》开宗明义:“当平型关会战进入高潮时,
我从晋北代县率第六十一军投入平型关北翼团城口战场,正在配合八路军,攻
夺鹞子涧、东西泡池要点中,战地后方的雁门山线支战场,被雁北之放突破茹
越口,繁峙县城失守,平型关后方主要交通线阻断,形势陡变。”(第25页)
此段中“配合八路军”,不是事实。按第六十一军奉命投入平型关是在9
月27日,而八路军早已于26日撤出平型关战场,根本就未参加以后的战斗,
何来配合之说?
再来看陈长捷对郭宗汾第71师出动和高桂滋第17军不战而退的描述:
“部队于半夜出发,在静谧行动中,绝不虞高部早已悄悄地放弃了阵地。时值
八路军于前一日抄击敌后,于东河南以西地区,歼敌近一个联队。敌从前线抽
部回顾后方,当夜对团城口、平型关停止进攻,遂形成对峙的沉寂状况。孙楚
尚能正确判断,认为平型关敌后方受到八路军的袭击,便催着郭军大胆出击。
郭军两纵队经涧头、迷回分进活动中,突然受到来自团城口、鹞子涧原来高军
防线上机关枪和迫击炮火的猛击,引起一阵紊乱。”(第37页)
据查,郭部出动时间是在24日午夜,第二天拂晓已经投入战斗。而八路
军115师伏击日军,是在25日天亮之后,怎么头天晚上就有了八路歼敌一
个联队的消息?而且敌人也因此停止了进攻?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陈长捷尚未
抵达平型关战场,他的叙述,道听途说的可能性极大。
高建白回忆录也有类似问题。他说:“二十四……八路军已在关外东泡池、
蔡家峪一带,阻击敌应援部队,给敌以巨大打击,取得辉煌胜利,给我部以莫
大鼓舞,官兵为之振奋。然而晋军16个团一直没有出击。阎锡山说平型关是
他的生命线,向外宣传派16个团配合八路军,实则出击时间改变5次,结果
没出一兵一卒。我们全线官兵,义愤达于极点,眼看英勇杀敌的爱国兄弟们一
批一批地死于炮火和肉搏之中,而16个团近在咫尺,旁若无事。大家都说,
‘是何道理!这是何道理!!’……平型关战役,晋军若能和八路军协同动作,
与各友军密切援应,本可转守为攻,将敌全部消灭。”
这段话中涉及八路军的部分,明显背离历史事实,八路军绝不可能在24日
就有捷报传来;而他关于晋绥军的描述,恐怕也有不少误解吧?
类似的错误,在这些人的回忆录中还有不少。我宁愿相信,这些人不是在
故意说谎。很可能是在写回忆录时,因为年深月久,记忆转淡,手头资料又不
充足,虽然对于自己亲历的战斗,可能还能说得比较真切,但对于其他部队的
作为,则很难说得准确。加之不能不照顾共产党的宣传口径,不能不指控国军
消极抗战,再加上几分旧时派系争斗的余恨,相互之间斗气攻击抹黑,以致闹
出种种事实错误,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果说这些回忆录对自己战斗经过的描述,尚有一定的采信价值,
那么,它们对于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八路军的无耻吹捧,相互之间对国军友邻部
队的攻击抹黑,则绝对不能作为信史看待。象奕豹先生那样,专门摘取这些回
忆中互相攻击抹黑的成分,则不免陷于自相矛盾而不能自拔。
* * *
那么,平型关战役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大陆许多官修抗战史,提到平型关战役,似乎就只有林彪的一天伏击战,
至于那场苦战8天,投入近16万国军,官兵伤亡近4万人的真正的平型关
战役,往往一笔带过,甚至一句不提,全盘抹煞。更有甚者,为了凸显中共
的战绩,还不惜对那些顽强奋战平型关的英雄部队大泼脏水。这实在叫人不
能不佩服其厚黑功夫之深,也令人不能不为那些用鲜血染红平型关的抗日英
雄们鸣不平。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平型关战役,我会说,这是一次未得手的围歼战。
在平型关主战场,国军以攻击为防御,自9月25日出击开始,即将日军团
团围住,虽然无法达成吃掉被围日军的目的,却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可
惜到了9月29日,远离主战场的茹越口防线被南下支援的关东军突破,国
军腹背受敌,遂不得不撤离平型关。从本文所附地图中,不难看出平型关主
战场上,标以蓝色线条的国军,将标以红色线条的日军团团包围的作战态势。
平型关战役于1937年9月22日正式打响。当时国军各部队刚刚经
历了广灵、灵丘抗战,尚未完成配备集结,日军便已经依托其机械化部队快
速机动的能力,开始向平型关地区进攻。首批来犯者乃步兵第21旅团以三
个大队为基干的步炮联合纵队四、五千人,先是向国军第73师阵地攻击,
未得手。
次日拂晓,日军向高桂滋第84师团城口等阵地猛烈攻击。在敌军炮火
密集倾泻之下,第84师官兵寸土不让,苦战不止。502团团长艾捷三重
伤,李营长牺牲。与此同时,日军两千余人攻击东跑池西北高地,国军独立
第8旅两个连全部牺牲。孙楚副总司令即令第73师、84师、独8旅以攻
击为防御,激战至晚,使敌无法突破。他们的顽强抵抗,为平型关主力部队
的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时内长城防线分为左右两个地区:右地区平型关一带,左地区茹越口
一带。傅作义第35军、郭宗汾第71师等,原本预备配置在左地区。鉴于
平型关前的形势,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令左地区总司令傅作义将左地
区指挥交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代理,自己率预备军加入右地区,与右地区总
司令杨爱源联合指挥该地区作战。同时,命郭宗汾第71师改向右地区大营
方向前进,命林彪第115师向国军右翼平型关附近敌之侧背进击,等等。
24日,傅作义开始指挥右地区作战,决定次日拂晓出击,包围歼灭平
型关阵前之敌。正面,由郭宗汾第71师附新2师担任主攻。策略是先切断
敌之退路,以71师两个团攻占王家堡,一个团协同林彪115师攻击蔡家
峪、小寨方向,一个团攻击团城口方向,独8旅协同71师攻辛庄。84师
仍固守原阵地。
这一天,平型关正面攻击之敌得到增援,向团城口84师阵地猛攻,战
况愈转激烈。郭宗汾了解情况后,决定由71师全力攻团城口正面之敌,王
家堡改由新2师攻击。当晚天降大雨,主攻部队冒雨出动。次日凌晨,71
师尚在前进途中,团城口84师阵地遭敌攻陷。郭宗汾当机立断,命令部队
在迷徊村一带阻敌前进,激战至12时,将战局稳定。同时,鉴于日军已经
深入,郭宗汾电令新2师改变行军路线,回攻团城口方向。但由于联络失灵,
新2师未接到命令,仍往原方向前进中。
当天下午,中国空军支援。至晚6时,国军克复团城口周围高地,掌握
了战场主动。新2师亦改变方向,陆续南进至日军后背,将其围困。
弈豹文中说,高桂滋84师不战而退,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似
乎高部撤退导致了平型关战役的失败。这显然是不顾事实地乱泼脏水。对于
25日战况,日军记载与国军战史同,也认为当天中国军队取得了优势。如
《北支治安战》中说:
“步兵第二十一旅团长于22日以三个步兵大队为基干部队向
大营镇前进,在平型关与敌人遭遇,立即予以攻击,但战况并不
如意。经过激战后,于25日占领了该地附近的长城线正面约2
公里的地方,然而当日即有优势之敌截断我后方联络线,并逐渐
增加兵力,因此,旅团陷入被包围的困境。”(日本防卫厅战史
室《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第45页)
敌人的记载,说明高桂滋84师显然并非“不战而退”,而是苦战到了
最后一刻,才被敌突破。但他们已经为主力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军
队最终能取得优势,包围敌人,84师功不可没!另一方面,郭宗汾部匆匆
抵达战场,即冒雨出动,还为攻击84师正面之敌而改变部署。作为后人,
若是置这些事实于不顾,一味指责他见死不救,未免太失客观公允。
日军补给线被截断,林彪的115师,同样功不可没。就在郭宗汾部与
敌激战的同时,115师依原定计划出击蔡家峪、小寨方向,在小寨附近伏
击成功,这就是大陆战史上常说的“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对于此战,日本方面的记载是“共军的一部,伏击第五师团非战斗部队
的补给部队,使该部队受到极大损失。” 台湾蒋纬国总编之《抗日御侮》
第三部第四卷谓,此役歼敌辎重队一个大队。按正常编制,日军一个大队相
当于一个营,应为八百人左右。大陆最新战史则说,115师歼敌辎重及后
卫队一个大队约八百至一千余人,除了多出“及后卫队”四字外,与台湾方
面的记载十分接近。其他也有百人、二百人、五百人、四五千人、近万人之
说者,然而均非两岸官方之最新说法。
伏击战刚刚结束,八路军政治部就采取了一项在当时中国军队中独树一
帜的行动:立即向南京国防部,立法院、行政院等各中央院会,以及全国各
个新闻机构和群众团体等发出通电,号称八路军取得了歼敌万余人的伟大胜
利。在当时因日寇节节进逼而日益沉重的气氛中,这立刻引起了舆论的热烈
反响和高度赞扬。中共以极小的代价,为自己赢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娴熟
的宣传手法,那些在平型关埋头奋战、浴血攻击、实际歼敌人数远超过11
5师的傻呼呼的国军部队,显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
无论如何,林彪的伏击战,一时间完全切断了平型关至灵丘间交通,给
围歼平型关阵前之敌创造了有利态势。然而十分可惜的是,林彪部队并没有
坚持下来阻击增援之敌。本来已被切断的交通线,很快又告恢复。蒋纬国总
编之《抗日御侮》说,林彪115师被日军第5师团增援部队击溃。而根据
中共战史,林彪并非被击溃,乃是主动撤退。当115师随后进占东跑池周
围高地时,不见友军按计划出击,在不了解原计划协同林彪出击的郭宗汾部
临时改变计划的情况下,遂撤。考虑到新2师也因联络失灵未及时收到命令,
中共的说法似属可信。
林彪撤退后,第二天日第5师团第42联队主力,就沿这条交通线增援,
加入团城口一带的战斗。国军奋力攻击,激战至晚,将包围圈缩小。
9月27日,陈长捷的第61军抵达平型关投入战斗。日军亦有增援部
队到达。双方激战一天,均无进展。当晚,傅作义重新部署,决定第二天发
动强攻。28日,国军展开攻击,在敌军优势火力之下,伤亡惨重。72师
434团攻六郎城、鹞子涧,激战3小时,占鹞子涧,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团长程继贤及全团官兵几乎全部殉国,只余士兵数十人。
当平型关主战场激战之时,西线茹越口28日遭到敌南下增援之关东军
精锐攻击,独立第203旅旅长粱监堂率部奋勇抵抗。次日,防线被敌突破,
繁峙县城失守,粱旅长壮烈殉国。由于主要交通线被敌阻断,平型关各围攻
部队不得不撤退。二十多年后,陈长捷忆及此事,仍不胜感叹:“主战场胜
利在望,竟付流水。于今回首,犹怀余痛!”
* * *
平型关之战,左右两个战场国军共投入兵力158244人,总计官兵
负伤25242人,阵亡14151人。其中,军官阵亡941人,士兵阵
亡13210人。他们的名字,大部分没有记录;他们的事迹,在大陆至今
仍常被抹煞。
平型关呀平型关,笼罩在你城头的迷雾,何时才能消退?用鲜血洒满你
脚下每一寸土地的抗战英雄们,何日才能安宁?
2001年10月21日写
2001年12月21日改
附录:平型关附近两个战场全盘形势图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