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王光泽:体验饥饿,拒绝遗忘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王光泽:体验饥饿,拒绝遗忘
陈礼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270
经验值: 96
标题:
转贴:王光泽:体验饥饿,拒绝遗忘
(471 reads)
时间:
2003-9-27 周六, 下午6:42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饥饿”成为一种事件,并进入现代中国历史的应该有三次。一次是
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年代”,一次是1989年学生民主运动中的“绝
食事件”。这一次就是成都三岁的小姑娘李思怡因为警方疏忽被饿死家中
的事件。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但是我被这三次饥饿事件深深打动过,甚至
可以说,这三次饥饿事件改变了我的政治信仰,重塑了我的政治判断力。
三年大饥荒
我的老家是河南省罗山县,震惊中外的“信阳事件”的重灾区之一。
根据中国饥荒网(www.ChinaFamine.org)上提供的资料,三年饥荒期间,
河南省信阳专区死亡人数总和为879737人。其中罗山县死亡23740人,占全
县总人口的10%。
对于三年饥荒,我的家乡不流行官方的称谓“三年自然灾害”,而是
一个独特的称呼“过粮食关”。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听父母讲过那次饥
荒的一些情况,诸如吃了糠之后没法大便等,孩童的我往往还觉得挺有趣
。真正让我感受到那次大饥荒惨烈的是奶奶的讲述。
记得初中三年级那年的夏天,奶奶带着我和弟弟在乡下房屋的门前纳
凉。那晚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
强烈的生命震撼,并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的切肤之痛。不知话题是怎么开始
的,奶奶给我讲述了三年大饥荒的时期的故事。奶奶告诉我,当时人们主
要以树叶、野菜充饥,真正的白米白面很难见到。那三年很多人饿死了,
她的娘家人(父母、哥哥、姐姐)就全部饿死。
奶奶说,父亲当时只有7岁,是一个要营养长身体的年纪。对于一个嘴
馋的孩子,在那个吃饱肚子都困难的时代,找一点充饥的食物或者打点牙
祭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想法。有一次,一名村干部端了一碗粥准备吃喝的时
候,被不懂事的父亲发现了,他站在这名村干部跟前一直看着碗里的粥见
底,也没有沾上一口。他回来哭着告诉了奶奶,母子俩抱头痛哭一场。
饥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奶奶说,要不是为了父亲她早就自杀了,爱的
感召使奶奶坚强地活了下来。为了把父亲拉扯大,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她
想方设法弄一些粮食藏起来,等到夜深人静之时弄出来做熟了喂给父亲。
奶奶这样做冒着极大的风险,巡视的工作组很可能出其不意地破门而入,
把偷藏粮食的人打出去游街批斗、严刑拷打。工作组打死人的事情在那时
根本不稀罕。正是这样,父亲才渡过“粮食关”长大成人。
三年大饥荒的痛苦虽然渐行渐远,父辈们也很少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
岁月。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这种灾民文化的阴影。今年75岁的爷爷死活也
不愿到城里跟父亲一块居住,就是因为他总是担心会出现“粮食关”,所
以他至今还死守着几亩薄田。
人口只有八九百万的信阳地区,就有百万人饿死,用“饿殍遍野”形
容当时的信阳地区,一点也不会过分。中国饥荒网的资料显示,信阳地区
“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人被饿死”(作家白桦语)。息县就有639个村子死
绝,固始县“全县无人烟的村庄有400多个。”“死绝的户数,光山县就有
5647户,息县51313户,固始县3424户。”
三年大饥荒,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法想象我的父母爷奶、我纯朴
的乡亲们是怎么熬过来的。“粮食关”不是关山胜似关山,三天不吃饭,
饿得团团转,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法想象会有多少人在这座关山面
前倒下。每个生命的凋零都是极为痛苦过程,何况是每一个有名有姓的活
生生的人。这些惨案的背后是多少罄竹难书的痛苦呀!
这种惨绝人寰的灾难不是发生在蛮荒的远古,而是发生在仍可以称作
的当代的40年前。年幼的我不明白,历史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但是有一
点是清楚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这一段历史,我们被强行抹掉了记
忆。我此时意识到我是灾民的后代,我们的祖辈承受了无法言表的灾难。
年幼的我开始思考一个很朴素的问题:为什么号称“照到哪里哪里亮”的
中共让那么多人饿死了?国民党政权及此前的历代皇权都没有饿死那么多
人,中共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比他们更为高尚?
上大学之后,我有意收集了一些三年大饥荒时期的资料,我才知道,
那时根本不存在什么特殊的“自然灾害”。那三年虽然谈不上风调雨顺,
但也称得上是一般的年景。是好大喜功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想加速
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建设,不惜对农民横征暴敛,连口粮搜刮出去换了外
汇,准备造原子弹打下一个固若金汤的红色帝国。
三年大饥荒时期,除了中南海那些发着高烧做着共产主义天国大梦的
官僚们,全国6、7亿人处于大都处于饥饿的状态。那三年究竟饿死了多少
人?中共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非正常死亡的人数约有1000多万人。”国
际上比较流行的也比较权威的统计数字是3000万人。3000万,等于100次南
京大屠杀,也可以说,中共比日本屠夫更要残酷一百倍。更重要的是,中
共不动刀枪,而是利用其暴政就能有屠城之效,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天安门广场上的饥饿抗争
1989年的北京,爆发了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学生民主运动。表达政治诉
求的学生为了推动中共进行政治改革,真正实现百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梦
寐以求的民主政治,他们不惜以青春和生命作为代价,在天安门广场静坐
绝食,用最和平和最自虐的方式来感化中共。但是,绝食之后,没有中共
的妥协与和谈,等来的却是坦克和冲锋枪。
这次绝食,不是像三年大饥荒时期,没有饭吃。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
,到处都有热心的北京市民免费提供食物。学生们为了民主的诉求,选择
了一种自我饥饿的抗争方式。这种非暴力方式和杀人如麻的“革命”方式
绝然不同,充满着爱的情愫。大学生们为了吁求民主,没有像1949年以前
的一些知识分子那样加入中共革命的屠杀大军,而是用爱的感召来感化执
政者。
那时的我在上高中二年级,和天安门广场上绝食的大学生们一样的青
春。尽管我在半军事化的高中里忙于准备高考,天安门广场上的风云还是
无时无刻不让我牵挂。那时外界的资讯极其封闭,我们只有通过短波收音
机和国内报纸了解学运的最新进展。只要有空,我们这些高中生们聚集在
一起收听美国之音,阅览国内报纸的报道,交流最新信息和观点。绝大多
数人支持学生的诉求,同情学生的举动,那些站在官方立场的学生总是受
到大家的嘲笑和奚落。
“妈妈,我饿,但我吃不下!”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绝食口号。这是
一句爱的感召,“妈妈”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人,“妈妈”怎么能忍心
让自己的骨肉挨饿呢?但是为了具有更高价值的民主诉求,他们宁愿挨饿
。这句感性到极致的话语让人无不为之动容。广场上的大学生们和我们一
样都有青春的胃,需要大量的食物供养我们青春蓬勃的身体。广场上的学
生一批批地饿倒,一批批被救护车拉走。我的很多同学看到这种场面都哭
了。
“革命意志坚定”的独裁者是不会被感动的。独裁者的铁拳最后还是
砸了过来,“六四”凌晨,执行戒严的军人射杀了数百名学生和市民。
广场上的自我饥饿换来了屠杀,“六四”的枪声使我彻底醒悟过来。
余杰说,“六四”的枪声完成了他的成人礼,他是六四的孩子。其实,余
杰并不孤单,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和余杰一样,都是“六四”的孩子。就
我个人所见,“六四”改变了很多人的政治信仰。很多人体认到,不管是
什么社会制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和人权,只会有
赤裸裸的暴政。
大学时我读到了陈独秀的《我的根本意见》一文,文中称“所谓无产
阶级专政,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这时,我才醍醐灌顶,终于明白3000多万人饿死、“六四”枪口之下数
百人的惨死都是中共暴政题中的应有之义。陈独秀早在中共夺取全国政权
之前就看到了,通过暴力革命和极权统治获得的政权不是人民政权,“革
命”这朵恶之花必然结出恶之果。
小思怡的饿死
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基督徒、传道人刘敏念完任不寐先生的有关李
思怡纪念文章的时候,在场的朋友无不为之落泪。那一刻,李思怡就是我
的女儿,我感受到了她那稚嫩的身躯被饥饿击倒的痛楚。
李思怡是中国当代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悲剧是这样的:小思怡
的母亲在因盗窃被拘捕时,反复央求执法者要求他们看顾一下自己三岁的
女儿,但是执法者的冷漠使小思怡被遗忘了17天。当人们打开小思怡房间
的时候,可以看到她曾试图用她的小手打开过房门,她还试图垫上东西打
开窗户,但是小思怡太小了,她在留下斑斑血迹之后一无所获。
“这是怎样的十七天哪!”任不寐先生说。是的,我们作为过着正常
生活的人来说,17天不吃不喝的痛苦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对于一个只有三
岁的小姑娘来说,这样稚嫩的生命怎能经受得起这样的痛苦?!我只有用
心灵去感受这种痛苦,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述都是多余的。
三年大饥荒和89年的“六四”事件可以说是中共暴政的最佳注脚。二
十余年来,中共的确改变了很多,而且随着世界浩浩荡荡的民主潮流,中
共更难置身于外。小思怡稚嫩生命的凋零,虽然谈不上是一桩严格意义上
的暴政事件,但是这起事件仍然彰显了中共政权缺乏人性的本质。
我虽然被这三次饥饿事件打动过,但是我没有一次感受到真正的饥饿
。除了有时候没空吃早餐之外,我没有过连续两顿饭不吃的感觉,更没有
一天不吃饭的感觉。而我的父母、我的祖辈、我同龄的兄弟姐妹,还有李
思怡,我这个想象中的女儿,他们都是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都吃不
饱饭、吃不到饭。我不是难过得吃不下饭,更不是去绝食和这个体制去抗
争。这次网络上发起禁食运动也不具有政治意味,更多的是爱的感召,是
人道精神的体现。我体验饥饿的出发点是,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感受
到暴政怎样深入地切入我的肌肤和骨髓;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忘记历史,
哪怕暴政刻意去抹杀和剥夺也不会。
无论是三年大饥荒,还是“六四”事件,以及刚刚发生才一百余天的
李思怡事件,我们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我们很难见到这些事件进入公共话
语的视野,我们实际上是在被强制遗忘。有人说,忘记痛苦,才能活出新
生活。但是我以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尤其在历史没有得到昭雪之前
更是如此。只有记住真实的历史,我们才能走出痛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民族的和解、阶级的和解、意识形态的和解。2003年9月27日于北京
王光泽,新闻人,10月1日禁食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4228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