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简化汉字,而是普及教育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简化汉字,而是普及教育   
ZT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简化汉字,而是普及教育 (310 reads)      时间: 2002-1-09 周三, 下午11:3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简化汉字,而是普及教育



送交者: 东方既白 2002年1月08日21:46:39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简化汉字,而是普及教育



简化字是共产党催生的怪胎,差不多跟大跃进是同时的产物。毛泽东在世时对大跃

进尚不肯公开承认是错误,何况文字这种小事?虽然当初简化汉字并非出于政治目

的,但是要指出简化字并不高明,弊大于利,就成为政治问题了。为什么?共产党

做的事,不管是大是小,在它自己承认做错之前,别人千万不能说做得不好。



我们这一代从小就学简化字,我也不例外。在未接触繁体字时,当然不觉得异样。

后来迷上书法,在临摹古帖时,渐渐发现繁体字比简化字不仅美观,而且更科学。

发明简化字的人,我想不是为了赶进度,就是为了应付政治压力,这在大跃进的时

代不足为奇。



本来,汉语拼音的发明是要取代汉字的,后来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才用这么一

个怪胎来应付差事。诸位年纪在35至40左右的,恐怕都能回想起华国锋当政时

曾搞过第二批简化字,后来因反对声太大被迫废止。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在大跃进时

代,用惯繁体字的人们也并不喜欢简化字,可是那时谁敢对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事说

半个不字?



见过第二批“简化字”的人,都知道,所谓简化字不过是将社会上流行的错别字合

法化,以及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行草书字体楷书化。对比现行的简化字和繁体字,也

是如此。这样简化汉字,我一个人一天就能弄出成百上千,还用什么劳民伤财的狗

屁“文字改革委员会”?!



如果真有谁能发明拼音文字来彻底取代汉字,并且不丧失汉字绝大部份主要功能,

那是一件大好事,这也应该是“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任务。哪怕类似越南文那样带

着一大堆奇形怪状的、丑陋的、让人不自在的变音符号,那也是拼音文字。拼音文

字毕竟比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好学。但是不要过份夸大拼音文字的作用。拼

音文字真比表意文字好那么多,能使中国富强吗?未必!越南早就文字拼音化了,

而且是拉丁化,用当前时髦的说法,那叫与国际接轨,可是越南依然贫穷落后;而

日本曾想抛弃汉字而不成,并没有妨碍它成为最先进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可见

文字不是决定性因素,甚至连重要因素都不是。



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文字,汉字由大篆到小篆,完成第一次简化。不久隶书出现,

并在汉朝成为正式字体,然后在三国时出现正楷,晋朝王羲之时楷书定型,从此汉

字标准字体再也没有变。楷书作为标准字体的生命之长,远远超过了前面的大篆、

小篆和隶书的总和,可见楷书(繁体字)沿用至今并非偶然,它既基本上保留了汉

字的特征和功能(六书构字法),又比篆书和隶书易写易认。我们的“文字改革委

员会”似乎没有考虑楷书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之长,轻率地推出并不高明的简化字。





我为什么说简化字弊大于利呢?



先说利:比繁体字易写。仅此而已。



弊呢?我要历数其弊了。



一、就文字本身说,简化字比繁体字易写,但难认。



汉字成千上万,但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基本上可以没有障碍地读书看报写字。原因

在于,汉字中绝大多数是按照六书中的形声构成的,较易认也易记。可以说,形声

字是半表音文字。



然而,简化字恰恰将很多形声字变成了必须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字。比如,“观”

字本来是形声字,与“罐”、“灌”、“鹳”等形声字有同样的声旁,简化后左边

的“又”固然易写,但丧失了表音作用,必须死记这个字的读音。类似的还有“权”、

“劝”、“仅”、“汉”、“难”、“赵”等,滥用“又”和叉代替原来的声旁。

又如言字旁的简化,生硬地造了一个原来汉字中不存在的结构,使已经认识“言”

字的人必须重新学含义相同的言字旁。更荒唐的是,在上下结构的字如“警”中,

言字旁又不简化,造成一个偏旁两种写法,这不是找麻烦吗?再有,合并某些同音

字,更容易造成混乱。比如,“千钧一发”中,“发”应代表头发,若解释成发射

的发,含义相差十万八千里,而在繁体字中,头发的“发”和发射的“发”是两个

字,并且头发的“发”是形声字。又如,“伏明霞是跳水之后”这句话中,“后”

代表王后和代表以后的“后”,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在繁体字中,这两个“后”字

也是不同的。



文字如果难认,再易写有什么用?夸张地说,把所有汉字编成五位阿拉伯数字的代

码,多容易写啊,可是怎么学?有几个人能记住?英语如果没有拼写规则,不就是

二十六进制的编码吗?



二、简化字给史籍阅读造成困难。



繁简如能一一对应,并且繁简互换有一定规则,这还不是大问题。由于合并了一些

汉字,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更麻烦的是,从繁到简没有简单规律可寻。如,按照“仅”字的简化方法,“勤”

应简化成“劝”。按照“劝”字的简化方法,“灌”又应简化成“汉”。而按照

“邓”字的简化方法,“澄”也可以简化成“汉”,“橙”也可以简化成“权”。

再按照“灯”字的简化方法,“澄”则又可以简化成“汀”。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如何从简还原到繁,几乎可以开一门课了。



三、简化字加深了华人社会的隔阂



由于简化字简化得并不高明,因此没有得到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的认同。不要以为

这仅仅是政治因素,事实上除了台湾以外,其他地区的华人不认同简化字基本上是

出于文化因素。共产党尚未统一国土,就先拿文字开刀,于是,海峡两岸出现了同

语同种不同文的世界语言文字史上的一大奇观,这毫无疑问加深了两岸的隔阂。现

在大陆出国的人多起来了,在教子女学中文是又碰到尴尬事:让孩子学简化字吧,

学了一年,连唐人街上的店铺招牌都看不懂,怎能指望他们对中文有兴趣?学繁体

字吧,回到中国大陆也是半文盲。港台移民开的中文学校教繁体字,大陆移民开的

中文学校教简化字,使本来可以共同学习的汉字不得不分开教,白白丧失了两岸移

民民间交流、相互理解的好机会。



计算机发展起来以后,麻烦更多,由于繁简不能一一对应,又出现两种汉字编码,

在语言文字史的奇观之上,又加上计算机技术史上一大奇观,给两岸交流的障碍雪

上加霜。



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汉字简化,可不象拼音文字那样简单。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尽管拼写不尽相同,但

印刷排版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二十六个字母。简化汉字出笼后,还要重新作字模,重

新铸铅字,而以前的繁体铅字,即使不扔进垃圾堆,也只能放在仓库里闲置,这是

何等的浪费。已经认识繁体字的人,又重新学习简化字。建国初期毕业的人,写字

时往往错别字很多,这并不是他们没有学好,而是被简化字害了。



五、字形丑陋,影响国人审美观



与前面几条相比,这是小节。确实,美观不是文字的第一功能。可是,文字对文化

的影响不可忽视,对审美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难以用钱或其他定量的手段衡量。



小结:



当初简化汉字,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育程度低的共产党的工农兵干部尽快识字。效

果如何不得而知,弊病却如本文指出的,明显可见。



简化字并没有节约教育经费。台湾仍旧采用繁体字,教育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大陆。

日本虽然也简化了部分汉字,但远远没有大陆简化得那么放肆,基本上仍是繁体字,

而日本的教育普及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希望中国政府不要死抱着简化字的“成

果”不放了。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店铺和公司招牌用繁体字,也许是为了美观,也许是盲目崇拜

港台,不管怎样,本来是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好机会,结果被以“巩固简化字的成果”

为由加以禁止。



现在,台湾已经采用大陆的汉语拼音作为注音符号,大陆为什么不能恢复使用繁体

字?三通应该加上一通:通文,由大陆做起。这可以作为“海峡两岸平等”的一个

姿态,并且完全可以以民间的形式完成。同时与台湾讨论如何统一汉字在计算机上

的编码,为两岸交流提供方便。



我衷心希望有着一日,汉字能被适于表达汉语的拼音文字取代,那时不妨将汉字交

给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去研究吧。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2643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