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预言小说---公元2020:两岸大统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预言小说---公元2020:两岸大统一   
GDavid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预言小说---公元2020:两岸大统一 (277 reads)      时间: 2003-8-26 周二, 上午3:1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北方剑《公元2020:两岸大统一》

第 三 章 世纪协议惊全球 新中国破土而出



  与大陆总理何冠章共晋晚宴后,海基会董事长邵永昶一行浑身带著茅台酒的醇香,匆匆赶回下榻的「美资环球宾馆」。顾不得休息,邵永昶马上打开微型手提电脑与台北总统府联络。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总统黄云峰和行政院长马维台的画面。

  首先传来马维台的声音:「邵老,让你辛苦了。」

  「辛苦倒没什么,但愿很快就能做成这件大事。」邵永昶疲惫不堪地说著。

  「看来谈判有新的进展。」黄云峰笑呵呵地插嘴道。

  邵永昶躺在沙发上,慢慢道来:「就在我们准备回台北时,他们的总理何冠章突然赶到会场,接著和我们共晋晚餐。他们已摊出底线,可以改国号。」

  「这倒是实质性的突破。看来,我们要用第二套方案谈判,争取采用邦联制,你们手头应该有全套资料吧。」黄云峰说。

  「有,每次谈判都带著那个卷宗,但我上任三年来从来没用过,看来这次真的派上用场了。」邵永昶回答道。

  最后,马维台补充一句:「邵老,如果对方不答应邦联制,就采用第三套方案,跟他们谈联邦制,彼此都退一步好办事,要把握良机,再也不要拖下去了。」

  「对,这几天休会期间,你们就好好研究这些材料吧。如有疑问,及时和台北联络。」

黄云峰关切地说。

  那边厢,大陆第一副总理陆安邦和海协会九人急谋对策,盼望及早达成统一协议。海协会会长王鹏达是陆安邦的老上司,两人讲起话来一直比较亲密随便。

  听了陆安邦的一番话后,王鹏达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有点不耐烦地说:「没想到中央这么快就转弯,一次一次的谈下去,他们总会承认一个中华人民共国国的。」

  「无止境的拖下去,对两岸都不利。王老,这是常委的一致决定。」陆安邦的音量高起来。

  海协会一个带眼镜的成员说:「老实讲,改国号倒简单,关键是采用什么形式的统

一?」

  「你看,他们得寸进尺,一定会提邦联制。」王鹏达用力地把烟蒂扔进烟灰缸内。

  「这倒没什么关系,大家可以谈嘛。邦联也好,联邦也好,我们都有详细的研究方案, 趁这几天休会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如有问题随时叫社科院的专家来商量。」陆安邦督促道。

  最终,王鹏达笑著说:「不管怎样讲,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应该很快会达成协议

的。」

  陆安邦临走之前,再次握了一下王鹏达的手说:「王老,这几年真是辛苦你了。」

  「哎!我也该再次退休了。」王鹏达轻轻地摸了一下肚子说。

  陆安邦答道:「如果这次能签订统一协议,就答应你;否则,再做几年吧。」

  「那还是签的好。我真想早一天过过清闲日子。」王鹏达捧腹大笑回敬道。

  事实上,两岸问题早该划上完美的符号。也许,彼此都是为了面子,大家都想做皇帝, 谈来谈去都不肯让步,「一中」问题僵持几十年。

  翻开历史长卷不难看出,分裂只是中国大一统历史中的暂时现象。远在战国时代,华夏民族就形成了「天下定于一」的共识,无论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任何区域,不管分裂的原因是什么,或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只要中原完成统一,又无外敌威胁安全之下,就会出现统一的中国局面。

  海峡两岸在这个历史铁律下,必然走向统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就是中国必须统一。海峡两岸隔海分治七十年,事实也无法改变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和属性。早有人断言:台湾的前途在大陆,中国的希望在台湾。

  风风雨雨七十载,两岸摩擦从未断。如今,终于到达历史性的关囗,也许这该是一个瓜熟蒂落的季节。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谈判休会三天后,双方重回谈判桌。彼此都显得精神奕奕,尤其是邵永昶和王鹏达,前者满面红润,后者神情轻松自如,横看竖看都是好兆头。

  经过几小时的友好商谈,彼此很快同意文化历史意义上的「一个中国」概念。一个中

国,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中华民国,而是由两岸人民共同建立起来的「中国」。

  果然不错海协会会长王鹏达所料,在谈到统一模式时,海基会董事长邵永昶一开口就提出「邦联制」,立即遭到海协会的反对,要求探讨「联邦制」。

  这两个模式虽然是「联」、「邦」两字的前后顺序颠倒,但有质的区别。「联邦制」的各省享有极大权限,但中央政府在宪法上拥有实权,诸如国防、外交、司法管辖权等等;而「邦联制」的中央政府组织松散,各邦权力大于中央,对外仍以邦联中央政府为代表。

  海基会和海协会双方经过四个小时的辩论后,最终达成共识,决定采用「联邦制」。而「联邦制」对中国GCD来讲,并非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一九二二年七月,中共在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就明确主张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提倡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并明确指出「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一九三三年中共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十大政纲》中提出,承认各民族的完全自决权,并希望各民族「在自愿结合、抵抗共同敌人的基础上,建立完全平等的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显而易见,中共那时主张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旨在统一境内的各民族,至于统一境内的各个党派和各种政治势力,中共则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概念,它系统地体现在毛泽东于一九四五年四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一文,该文全面反映了中共实行联邦制的主

张。

  公元二O二O年六月五日晚上八点,历史性的时刻终于来临!这是一个值得大肆庆祝的日子,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海基会和海协会最终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世纪协议」--公元二O二O年九月一日大陆和台湾两岸和平统一,改国号为「中国」(CHINA)。新国号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PEOPLE'SREPUBLICOFCHINA)和中华民国(REPUBLICOFCHINA)的交集。中国采用联邦制, 建都上海,由大陆的执政党GCD和台湾的执政党民进党组成「联合政府」,四年后举行首届全民直选。

  爆炸性的消息通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后,美联社、路透社、多维新闻社、 中央社等国际媒体迅速转播,海内外一片惊讶。白宫幕僚跌破了眼镜,克里姆林宫智囊迅雷不及掩耳,世界诸国元首未曾料到,缠绕两岸七十年的死结,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和平解开, 而那些预测两岸将全面开火的专家更是不知所措。

  





第 四 章 新宪法五易其稿 联邦制正式诞生



  一个优秀的政府,必须有一部优秀的宪法。

  该部宪法应该详尽规定人民的权力和义务,制定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的权力。新中国的宪法,不仅要吸取世界各国宪法的优秀思想,还要充分展示华夏文化的精髓。

  海基会和海协会很快达成一致意见,邀请两岸专家共同组成「中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由大陆七十岁的盛永宽博士负责。而外人并不知晓,大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早在五年前就特地派人到纽约,把「六.四」流亡海外的政治学权威盛永宽请回北京,率领五人小组秘密研究未来国家体制和结构,包括邦联制、联邦制、国协制等等,其中有一个重大课题就是逐条研究一九九四年在旧金山订立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草案》,该宪法草案当初由大陆、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精英学者联合起草,先后在夏威夷、旧金山费时一年而成。

  两岸专家分别在北京、台北会面五次商讨,耗时两个半月,前后五易其稿,《中国宪

法》终于诞生。该宪法以旧金山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草案》为蓝本,参照前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陶百川先生于一九九二年底提出的「二元合作联邦制」十项构想制定而成。《中国宪法》共分八大章、八十条,包括总则、国民的权利和义务、联邦结构、国会、总统、国务院、司法制度、宪法的实施和修改。

  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是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联邦制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公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出版及经营新闻媒体的自由;公民有组织政党、集会、集社、游

行、示威的自由,等等。

  「联邦结构」一章中指出,中国由六个自治邦、二十二个自治省、四个自治市和两个特别区组成。

  属于自治邦的是:台湾、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

  属于自治省的是:山西、山东、四川、甘肃、江西、江苏、吉林、安徽、河北、河南、青海、陕西、海南、浙江、湖北、湖南、贵州、云南、黑龙江、福建、广东、辽宁;

  属于自治市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香港和澳门则属于特别区。

  有关「中国台湾自治邦」条目明确写著:台湾自治邦有权维持武装部队,有权拒绝联邦驻军,有权自制和向外国购买武器,以维持自卫能力;有权以「中国台湾自治邦」的名义与外国缔结非军事性协定,有权自行决定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并与他国签订经贸协定设立驻外代表机构;有独立的立法权,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原则下,可制定自己的法律;有独立的司法权和司法机构,最高法院有最终审判权,管理本邦航天、航空、海运、邮政、电信,保护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知识产权;财政独立,免徵联邦税;有权发行本邦货币,签发本邦护照、旅行证件和签证,等等。

  按宪法,中国国会由国民院和联邦院两院组成,共同行使立法权。国民院议员共五百零一人,按人口比例分配在邦、省、市、区,但每邦、省、市、区至少应有一人。而联邦院由代表各邦、省、市、区的议员组成,自治邦各四人、自治省市各三人、特别区各两人。国民院和联邦院各设议长、副议长,由议员互选产生。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国,统率全国海陆空三军,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等, 由以国会两院议员及各邦、省、市、区行政首长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可连任一次。需要说明的是,总统行使种种权力均需得到国会批准或总理同意,例如要按国民院决定任命总理,依总理之请任免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等。总统若出国访问,或病故等,由副总统代为执行所有权力。

  而国务院为联邦最高行政机关,设总理和副总理各一名,国务委员若干人,部长若干

人,共同组成联邦国务会议,总理掌握联邦最高行政权,主持国务会议,定期向国民院提出施政报告,等等。

  海基会和海协会经过三个月的反反覆覆商量后决定,由大陆现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陆安邦任中国总统,由台湾现任民进党主席、总统黄云峰担任中国副总统,由台湾现任行政院长马维台任国务院总理,由大陆现任财政部长尹天国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而大陆现任总书记方贤良年龄过高、总理何冠章身体欠佳,均退居二线任国策顾问。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陆安邦和马维台两人三十年前就在美国相识,那时他们同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并且都是二十八岁,同属老虎。不同的是,陆安邦学的是商业经济(BusinessEconomics),拜师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罗伯特教授,而马维台师从当代信息管理之父肯尼斯博士,主攻信息技术和管(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在两岸迈向统一的崎岖不平之路上,陆安邦和马维台两人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 五 章 各国首脑聚申城 百万民众庆大典



  公元二O二O年九月一日。上海。晴空万里。「新中国广场」上载歌载舞,一片龙腾虎

跃。

  素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犹如一颗含在长江巨龙口中的绿宝石,镶嵌在东海之滨的五千里海岸线中端,背靠广袤的华夏大地,面朝浩翰无际的太平洋,辐射外向,纵横天

下,气势非凡。难怪美国人罗兹.墨菲早就断言:「地理上的逻辑和事实,决定了上海人的经济地位。」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二十世纪末就告诉我们:世界中心每隔五十年轮换一个城市,一九OO年是伦敦,一九五O年是纽约,二OOO年是东京,而二O五O年则将轮到上海。

  今天,这颗「远东明珠」迎来了她开埠一百八十年来最伟大的盛典。冲天的人气,似乎提前三十年从天而降;吉祥的氛围,似乎为三十年后称霸全球作准备。中国,统一后的中

国,就在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上建都。这是开天辟地的举动,这也是凡夫俗子难以预料的; 这是或然中的必然,这也是非逻辑中的逻辑。

  海基会三个月前提出建都上海构想,原意是想让新中国的权力中心远离北京古城的深宫红院,彻底扫除历代朝廷的影子,一切重新开始。海协会马上点头答应,是想让新首都多一点现代气息,多一点国际竞争实力,与世界名城并驾齐驱。再说上海也是中国GCD的发源

地,好几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在这里举行,这个吉祥之地做首都无疑更具象徵意义。事实上, 权力中心南移也属常理,正所谓风水轮流转。

  来自全国各自治省、自治市、香港特别区、澳门特别区及台湾、西藏、新疆、内蒙古、 宁夏、广西自治邦的近万名代表,和上海自治市的百万市民欢聚一堂,庆祝中国的诞生。中外一千多名记者忙个不停,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台北华视联手,负责向全球一百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实况转播统一大典。交通大学计算机中心和「上海在线」携手,负责网络直播工作。美国CNN派出了三十多人的新闻精兵,英国BBC也派出了二十多人的采编阵容。

  下午二点五十分,中国总统陆安邦、副总统黄云峰、国务院总理马维台、国务院副总理尹天国及十名内阁部长,个个西装笔挺,人人满面春光,分别坐在主席台的第一排。在第二 排就坐的有:中共前总书记方贤良、中国前总理何冠章、台湾前总统陈水扁、香港特别区现任首长、澳门特别区现任首长、海基会董事长邵永昶、海协会会长王鹏达,还有美国副总统、俄罗斯副总统、加拿大总理、日本首相等八大国的正副首脑。

  三点正,国务院秘书长宣布统一大典正式开始。精神抖擞的陆安邦走到麦克风前,环视四周飘扬的旗帜,俯瞰台下喜气洋洋的人群,庄严地宣布:「两岸统一后的中国政府今天成立了!」

  话音刚落,礼炮共鸣,万鸽齐飞。广场上同步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上台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按照预定的程序,总统陆安邦、副总统黄云峰亲自升国旗。两人走到栏杆旁,从两个军人手上接过绳索,台上所有宾客起立。随著「华夏颂」国歌奏起,鲜艳的红底白色中国版图国旗,缓缓升上湛蓝色的天空。

  接著,陆安邦致就职辞。他首先说道,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了。然后讲统一后的台湾享有自治邦权力,中央无权干涉台湾内部事务。最后强调,二十一世纪是龙的世纪,统一后的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争取在三十年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尔后,总理马维台作了「世界大同,迈向新时代」的报告,对国家外交、国防、经济、教育、公共服务诸方面作了承诺和远景规划。

  最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随著陆安邦一声阅兵令,受阅部队在三军司令指挥车的引导

下,三个师的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由东向西慢慢入场,荷枪实弹的海军、陆军、空

军、战略导弹部队、台湾武装部队纷纷比齐了一字形,一阵一阵经过主席台。战士们雄纠纠的步伐在天地间回荡,现代化武器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耀武扬威……

  那边厢,北京三O五医院内,中共前总书记沈之平躺在病榻上,观看大屏幕电视实况转

播。当他看到鲜艳的国旗迎风招展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这是他入院三个多月来的第一次笑容,守立在旁的两个护士也忍不住捂著嘴笑起来。尽管沈之平不能亲自出席统一大典,但他已心满意足,毕竟两岸在他手上亲自实现统一大业,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写在中国现代史册上。

  晚上八点,中国国务院在浦东「世纪国宾馆」筵开一百席,宴请各国政要代表和媒体。

  席前,首长休息厅里异常静谧。只有陆安邦和马维台两人凭窗而立,他们默默远眺对岸外滩的「万国建筑」:哥德式的尖顶,爱奥尼克式的廊柱,巴洛克装饰的奢华,西方古典式的精致,令人回味无穷,顿起思古之情。而那条曾经被洋行大班们称作BUND的宽敞大道上, 昔日是他们坐著吱吱喳喳的牛拉小车,享受黄浦江畔迷人晚风,如今各种牌子的汽车川流不息,行人道上人来攘往。

  无疑,外滩是上海的象徵。从一八四三年开埠,到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再到一九九O

年上海全面改革、开发浦东,直至如今的突飞猛进,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外滩目睹了主权的沦丧到国运的昌盛,从租界的衰亡到民族的中兴,从国家的分裂到统一。

  看著眼帘前的一切,陆安邦和马维台似乎无心欣赏这美丽的夜景,倒是觉得肩负沉重的历史感。

  过了一会儿,陆安邦狠狠地抽了一口熊猫牌烟,略有所思地点点头,自言自语地嘀咕:「真的统一了。」

  「不是神话,而是中国智慧的凯歌。」马维台轻轻地答了一句。

  「维台,还记得三十年前,我们的预言吗?」

  「怎么会不记得?如果没有那次哈佛论坛,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统一。」

  瞬间,在陆安邦和马维台两人双眼的瞳孔里,几乎同时将时光追溯到三十年前的一九九O年秋天。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2041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