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大魔头不完全对比(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大魔头不完全对比(一)   
江晓岱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大魔头不完全对比(一) (525 reads)      时间: 2003-8-03 周日, 下午3:3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大魔头不完全对比(一)



尽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大二战狂人的魔鬼印象,比之于其所在国当前国家元首可能还要清晰。但是,据本人了解,尽管有关这二位魔头的各种版本的传记和逸闻汗牛充栋,但真正读过二位传记(不论是否故意扭曲丑化或美化——当然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小)的读者在识字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却非常之低,关于二位的印象,除了中学历史课本上相关的章节,其余的印象大多来源于报纸杂志的带有强烈猎奇性质的逸闻趣事,或一鳞半爪的道听途说,一如本人,迄今为止还没读过任何一本希特勒传或墨索里尼传。



写下这个题目,本人信心非常不足,因为对这两位影响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物所知同样极其有限,只是一时游戏兴起,将两大魔头对比一番,聊资谈助(因在一不能上网的地方,未查是否有人做过同样的事情,但相信一定有)。虽为游戏之作,但心态还是认真的。所引史料不足或乖谬之处,尚请方家补充指正。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两大魔头,非常有意思。



在1934年8月(2日;即兴登堡总统撒手人寰的日子)之前——希特勒全面掌控第三帝国之前,希特勒是墨索里尼的崇拜者——因为墨索里尼是他理想中的独裁者偶像。而当他掌权后,他又把他的地中海同党看成是军事上的蠢蛋、懦夫和政治上的累赘,并对他的软弱、、愚昧和卑下极尽其羞辱之能事。



墨索里尼则对希特勒既钦佩又畏惧。他之所以钦佩,是因为希特勒超凡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畏惧,是因为他相信,在任何时候,希特勒都可以将其玩弄与鼓掌之上。



而我个人认为,二人的本质区别是,希特勒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精神作为政治资本的领袖,而墨索里尼则是一个以暴力和残暴起家的黑手党式的帮会头目。



目录



一、童年

二、父母

三、学业和才能

四、朋友和异己

五、政党和政纲

六、谋略和铁腕

七、爱情和女人

八、(可能还有增补比较内容)



一 童年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普雷答皮奥附近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他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给他的儿子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贝尼托•埃米尔凯尔•朱阿雷斯。贝尼托源于19 朱阿雷斯;埃米尔则取自当地一个叫艾米尔凯尔•希普里阿尼的无政府主义者;安德烈亚则取自社会主义者安德烈亚•科斯塔。



墨索里尼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一个好色而脾气暴躁、颇有斯巴达“男子汉”气概的铁匠,母亲罗莎是一个小学教师。墨索里尼兄弟姐妹三人,一个兄弟叫阿诺多,一个姐妹叫埃德维吉。因为当时生活必需品短缺,所以墨索里尼的童年生活并不算幸福。



比墨索里尼小6岁的阿道夫•希特勒,1989年4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莱茵河畔一个叫不伦瑙的小城镇。一河之隔的对面就是日后被其玩弄与鼓掌之上并以之为工具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灾难的德国。



尽管希特勒在日后的发迹过程中,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不厌其烦地自豪标榜自己的民胞吾与的草根出身,但其家世比之于因为生活所迫而参加社会主义组织的墨索里尼的父亲——亚历山德罗还是好的多。



希特勒祖居维也纳西北部的一个农村,世代务农。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青年时代跳出了“农门”,当上了在当时收入还不错社会地位也不低的海关官员。希特勒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在海关获得升迁,当时奥地利政府和和德国政府通过一项协议,奥地利海关官员获准居留绍帕。希特勒,这个地地道道的奥地利人,也因此获得了日后在德国发迹的合法身份。在绍帕居住了一年,阿洛伊斯再次右迁林茨,而希特勒和他的母亲克拉拉则在绍帕居住了两年——也许是因为克拉拉刚生下她的第五个孩子(对希特勒兄弟姐妹几乎所知,待查)。



希特勒的童年,基本上是随着他父亲不断升迁或退休或择地而居而度过的。1859年,刚过58岁生日的阿洛伊斯提前退休,举家从林茨迁往哈菲尔德——离林茨大约三十公里的一个村庄,希特勒在那里上了两年学后,举家再次迁往林茨和萨尔茨堡之间的兰巴克,希特勒在一所修道院读了一年书,举家最后一次迁往林茨郊外一个叫利昂丁的村庄,直到他中学毕业后。



一个人童年的经历,积累的见识,和培养的品味,对其日后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公论。



和墨索里尼童年基本上一直局促一隅——一个落的原后贫穷的农村比较,从童年时代开始,希特勒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视野也比墨索里尼广阔得多,见识也比墨索里尼丰富的多。这也许是日后两人在为崛起而进行政治斗争中所使用的手段,一个以阴柔为主,一个以粗俗见长,以及二者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战略眼光天差地别的原因之一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纳粹党的万字标志,就和希特勒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在巴兰克的修道院,希特勒第一次见到了日后成为纳粹象征的“万”字图案。而这一万字图案本来并无特殊的政治含义,只不过是一个叫西奥多里克•冯哈根的主持,因为他的名字类似德语“万”字(我也不知道德语的万字怎么拼写,呵呵)的前部,故使用这一图案装饰墙壁和地板(不知道和西方的纹章学里的家徽是否有联系,关于家徽,所知也仅限于百年战争中的红白玫瑰),居然在小小年纪(8岁)的希特勒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并且日后作了其遗臭万年的纳粹标志,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



而童年一直在小山村以打架斗殴、骚扰调戏女生出名的的小混混墨索里尼,在后来和希特勒会面的时候就相形见绌,尽落下风。尽管希特勒的形象也不敢恭维,但衣饰整洁,注重仪表,而土包子墨索里尼即使大权在握的时候,仍然保留着几周不刷牙换衣的陋习。神情猥琐,举止滑稽。



尽管墨索里尼从古罗马的侍卫手中捧持的象征权威的棒束(斧头?)得到了灵感,将它作为法西斯的标记,但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手持的在黑色背景上画着白色骷髅的旗帜,比之于纳粹旗帜白色象征国家主义,红色象征国家主义中的社会主义性质,黑色的万字标记象征日耳曼人的力量和创造性,这一色彩、形状和思想无与伦比的结合体,墨索里尼的恣肆、暴戾、放纵荒诞、毫无教养的low life痕迹就暴露无遗了。事实上,在外交场合,墨索里尼时时处处显示出了他在进行和他的家世、教育背景不相称的活动的时候的粗俗,古怪,滑稽可笑,也因此受到了希特勒的轻蔑和羞辱,也许和其童年所得到的品味方面的熏陶的匮乏不无关系。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4590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