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王军涛:香港問題需要北京新領導積極作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王军涛:香港問題需要北京新領導積極作為   
魏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王军涛:香港問題需要北京新領導積極作為 (494 reads)      时间: 2003-8-03 周日, 上午9: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香港問題需要北京新領導積極作為



多維特約記者英夫報導/今年7月1日,香港50萬人游行抗議特區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各界關注。對於這一事件的起因、意義、后果前景以及政府可能應對措施,各界看法不一。輿論認為,此次事件,與前不久的SARS一樣,是對剛剛開始執政的胡溫體制是一次考驗﹔胡溫會如何應對以及應當如何應對,也是人們關注的議題。



為使各種觀點能充分交換意見、公共輿論更加成熟,7月15日下午2時至6時,多維新聞社、<<多維時報>>在哥倫比亞大學關心中國事務的專家支持下,邀請了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會議室就此次游行事件及其政治意義展開討論。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呂曉波、<<世界日報>>顧問孟玄、香港著名旅美政論家凌鋒、<<人民日報>>駐聯合國首席記者何洪澤、前香港<<信報>>總編輯邱祥鐘、<<北京之春>>總編輯胡平、北京清華大學教授秦暉、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孫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王軍濤、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聯絡部部長張剛、北京愛知行研究所執行長胡佳、多維新聞社總編輯何頻到會發表了意見。



以下是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王軍濤的發言整理的發言紀要:香港問題的真正解決需要北京新任領導的積極作為





王軍濤







香港50萬人示威游行是香港政治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不是裡程碑式的事件,還要看各種力量互動的結果。如果此次事件不僅導致人事和政策的變化、而且能開創香港新的制度和政治行為模式,那麼這一事件將是裡程碑性的事件﹔但這還要有一系列后續事件。



現在提出的導致事件的原因無非有三層,一是特區政府的某項政策或運作的失誤,特區政府強勢運作推動基本法第23條補充立法並且粗暴蠻橫地處理反對意見激生民變。二是特區政府人心喪盡,主要因為香港經濟社會狀況不好,特區政府沒有措施解決問題和緩解由此導致的人民疾苦。三是中央政府的官員行為、人事、政策和體制安排過失,從一國兩制到人事選擇乃至政策推動都有問題。



所有這位三條其實都與特區政府的無能有關。因為即使某些因素長期演變,導致香港的衰落,或者中央政府的決策對特區政府行為有壓力,這些都不是沒有辦法應對﹔關鍵還是董建華沒有見識、能力和魄力解決問題。董特首其實已經成為問題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棘手的那部分。如果是另外的領導,例如象新加坡剛剛獨立時的李光耀,那麼香港可能是另外的局面。新加坡在獨立時的政治經濟問題和內外壓力都比香港現在困難得多。雖然大陸對外開放導致香港的原有優勢的相對衰落,但香港的優勢仍是大陸絕大多數地方和沒有的,沒有理由比大陸差那麼多。而香港目前的優勢更是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沒有的。



不過,從解決問題的出路看,香港特區政府的問題,其實還是大陸中央政府的問題。因此,我認為,在特區政策失誤、特區政府無能和大陸影響這三層原因中,第三層原因中的問題最重要,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何頻說的第23條立法是大陸推動的肯定是一個理由﹔沒有這一推動,就不會有第23條立法的強勢運作。但最重要的理由還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以及權限是大陸安排的﹔歸根結底,第23條立法是為大陸而不是香港特區政府而立的法。剛才邱先生說了,董建華無力解決目前香港的問題。而董建華就是大陸為香港人選的領導,而且至今不論有多強的民意反對,隻要大陸挺董,董就可以繼續執政。



現在看來,在董建華的框架中,香港不可能起死回生。也許可以各種方式度過眼前危機,但導致危機的各項因素會繼續惡化。沒有國際條件的出乎意料的大的好轉,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的希望。這樣看來,以根本扭轉香港局面為目標,大陸可以回旋的余地其實不大。不撤銷特首,香港問題沒有解。但更換特首,這不是香港人可以自己討論解決的問題。大陸中央政府不應回避自己的責任。



要解決香港的問題,中央政府首先應當解決自身的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自1999年之后,大陸處理外交問題已經失去了90年代中期以前的謹慎理性的姿態和做法。那時,對所有力量都認真對待,精心運作。1999年之后,大陸主要領導開始有驕狂之氣。對內隻擔心經濟危機﹔對外,隻擔心與美國沖突。對其他勢力和問題,都開始草率甚至領導人參雜個人意氣用事。這似乎是有本錢的,因為大陸的發展和國際環境的緩和得到世界的承認。因此,同意何頻的分析,大陸推動處理目前香港問題比以前更草率是北京更自信了,或者准確地說,北京開始頭大了。因為,自信應當建立在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實力和弱點以及利益需求之上﹔北京目前的心態,從長遠看,並不符合大陸的真實處境和利益。大陸發展成就是很脆弱的。諸項影響決定長期發展的條件都很不好(生態、資源和產業格局),也缺乏穩定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內部還有許多現在看不到解、將來會有大麻煩的問題(三農、國企、腐敗和貧富差距),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之間還有根本的制度落差會導致相互不信任和無窮盡的摩擦。大陸這些年的發展成就其實是踉踉蹌蹌掙扎過來的,不僅沒有理由驕狂,而且應當越發謹慎小心。任何不理性審慎的驕狂和個人意氣用事都不符合大陸的利益。



第二個局限問題是新任領導的執政心態還不成熟。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執政,是需要有見識、魄力、謀略和和意志的﹔僅僅親民或民間藝人歌頌的其他品質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轉型期間的新領導而言,簡單的繼承前任遺產是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的。蕭規曹隨,那是在大的制度框架已經適合國情並能穩定運作的情況下才是明智的選擇。在鄧瓦解了舊制度、江又錯過全面建立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現代化制度的情況下,新任領導無法回避創制這一歷史性課題。況且鄧江兩朝持續20年,在解決毛朝問題后,積累了自己的新問題。這也需要新任領導解決。清理歷史錯案和積弊,是任何新任領導的必做功課。從某種意義講,香港問題是其中的一部分。回避矛盾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所謂胡溫新政,固然是媒體的無端炒作,但也反應了人們出於政治常識的合理期待。坊間輿論都知道的工作,新任領導卻缺乏思想和心態准備,這不能不令人擔心。







月15日下午2時至6時,多維新聞社、<<多維時報>>在哥倫比亞大學關心中國事務的專家支持下,邀請了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會議室就香港七一大游行事件及其政治意義展開討論。圖為與會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王軍濤。(多維社)



這些前任和新任領導的問題雖然是主要領導人的個人胸懷、個性和見識中的局限,但根本上看,還是我們的體制問題。前任領導多是技術官僚出身,有嚴格的科技訓練背景,對於中國問題不是不理解情況,但怎麼會變得驕狂呢?新任領導也是官場上浸淫數十年,觀察了幾代政壇風雲變幻、政事興衰,怎麼不懂得新任領導的責任和歷史任務呢?這些是我們的制度造成的。我在做博士畢業論文時回顧了大陸政治局勢的發展發現,1999年是一個重要關頭。那一年,大學生抗議炸館游行、江澤民鎮壓法輪功和國慶節慶典特別是大閱兵,建立了江澤民個人凌駕於執政集團的格局。江澤民以寫信的方式迫使其他領導接受個人的意見,很像當年毛的權術手法。江已經全面破壞了共產黨在文革后總結巨大教訓代價而形成的制度和風氣。此后,盡管中國問題成堆,但溜須拍馬的風氣使得阿諛奉承之輩可以肉麻荒唐地吹噓前任領導,現任領導必須受前任領導的節制。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可以不受人民的監督和制約,也沒有制度化的精英制約。中國的所有問題,恐怕隻能在建立憲政民主后才有機會解決。以江的學科訓練、生活閱歷以及過去品行本來不應如此虛驕。可見壞制度對人的腐蝕作用多麼大。鄧小平當初也沒想到他考察過的江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鄧的失算在於他相信個人的教育背景和人品個性。



回到香港問題。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中央政府的決斷。中央政府應當意識到兩點是不能回避的。一是改變對基本法第23條補充立法的既定決策。如果聽聽香港法律專家的評論就知道,香港的法治傳統不需要新的苛刻的立法去保障大陸的安全。保持香港的制度以及對大陸的壓力對大陸有好處。這可以使大陸更清醒地聽到不同的聲音。二是撤換董建華的特區政府。董先生可能是個好人,至少面對50萬人游行,比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要好多了。但不動董建華的解決方案,隻是推遲根本扭轉香港被動局面的權宜之計,也可能會延誤解決問題的時機。而解決董建華,就要與重新安排香港的體制相聯系。這是一次創造香港憲政制度的機會。過去,香港有自由,但沒有民主﹔這早晚會有憲政危機。但此次問題如果能有各方接受的制度框架產生新的領導解決,則香港在憲政上今后就有了更完整的框架,其中如何更換政府及其中央政府在其中的責任都將有了依據。完成特別行政區的領導產生程序的變革以及明確中央政府在其中的職責,是香港憲政體制的最重要的突破性進展,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政治保障,也是為大陸今后政體變化積累必要的經驗。



現在,大陸封鎖消息,我認為對大陸民眾的知情權是壞事,但對香港解決問題不是壞消息。因為這表明北京還沒有看法。現在北京知道在今天的情勢中不可能封鎖象香港50萬人游行這樣的信息,也不應當回避報導。過去,對北京更不利的消息也都報導了。這次媒體強制沉默表明北京定不下報導的基調,既不想得罪民意,又想為今后更靈活地解決問題留下空間。過去,當港人倒董時,北京態度明確因而報導也很堅定。現在,沒有方案,才嚴格回避報導。北京需要時間弄清真相,理解事態,最后決定如何解決問題。但是,對於最后的方案不應有太高的期望。因為北京還沒有足夠的心理和思想准備接受與香港現行領導格局和政治體制相差太大的方案,也沒有准備採取積極行動改變先前的港人治港的態勢。畢竟,維持穩定是他們的第一考量,而董建華撤換和直選領導在北京看來有不確定后果。即使最后能有不錯的方案,恐怕也需要一個互動過程。



www.chinesenewsweek.com

多維周刊總第 166 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9982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