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乱弹鲁迅(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乱弹鲁迅(二)   
不锈钢嘴巴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 乱弹鲁迅(二) (276 reads)      时间: 2003-8-03 周日, 上午6:4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乱弹鲁迅(二)



  要了解一个作家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只读他的作品还是不够的。同时还要

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历史往往被曲解。这需要独立的思考全面客观的理解

历史。



  清政府在种种不平等的条约下,大量资金用于支付各种赔款。财政危机最终

导致了清政府的瘫痪。而在这之前,虽然戊戌变法没有成功但是清政府还是开始

了,洋务运动,以及新政。从清政府到民国政府的过度。没有什么大的战争爆发

。清政府是从内部瓦解的。保路运动是由于清庭和地方势力争夺路权。而清政府

由于慈喜太后死去,中央权利涣散,地方势力拒绝交出路权。历史书里说人民不

愿意交出。这是笑话人民要铁路做什么?而新组建的民国政权地方的官员大多是

原清政府的官员换了衣服改的。手握前清新军重兵的袁世凯做大总统也成了自然

的事。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结果。



  鲁迅在这个时期是在日本留学,清国留学生在跳舞,鲁迅自然也是清国留学

生。他为什么不去跳舞。对了也许因为他比较孤僻所以他一个人跑去看电影了。

那些清国留学生其实不是在跳舞,而是借着跳舞的的名义在密谋革命。而鲁迅错

过了参加革命的机会。革命从来都不是农民想出来。农民只想着怎么种好地。想

着革命的人却是那些的亲王府的贝勒,格格,那些在跳舞的清国的留学生。孙中

山做大总统了,袁世凯做大总统了。张勋做皇帝了。关农民什么事?对于农民来

说那些都是谣传,不要来骚扰我就成。农民还不是种自己的地,也没见刨出金子。



  当时的中国人口是四亿是现在四分之一,生态环境也没有怎么被破坏。农民

们除了种地,也偶而看看社戏。农民劳作虽然是艰辛的,但是大部分农民是勤劳

的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阿Q其实是小镇的上流亡者,他不算农民。他不知道怎

么就成了农民的代表,这纯属误导。



  当时的社会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大部分农民在种地过着日常的生活。这是

不用置疑的。革命这样的事只是谣传,就象阿Q喊出的“革命了,革命了”。而

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也被夸大。成了葛优戴着瓜皮帽捻着小胡子说“地主家也没有

余粮呀?”。在《乱世家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没有想象的那

么恶劣。甚至非常亲密。而中国的地主阶层,一般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深读孔

孟思想。这些乡间的绅士,一般也是世族的首领。管理着同族的乡民。修祠堂敬

孔孟。办私塾供乡间子弟读书。而书读的好的往往受到资助。有的甚至形成了制

度。读书有什么成绩,会得到什么样的资助。地租也只有十五之一左右。政府是

不收农民的税,只收地主的税。



  辛亥革命对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到地主以及上层社会的

大多数人变化都不大。变化也就是剪了辫子。洋务运动带来的文化上的变化在这

个时候也渐渐出现了高潮。上海的女学生们穿着浅蓝上衣黑色短裙的校服,结对

在大戏院里看阮林玉的电影。张爱玲坐在有轨电车里吃着盐水花生。蔡元培在大

学里搞百家争鸣。潘玉良自己脱了衣服做模特在搞美术教育。徐志摩坐火车里在

西伯利亚旅行。方洪渐打麻将赢了几百块钱,准备买一件皮大衣,他老爸一个乡

间的绅士在感慨为何“我爱国,国却不爱我。”。甫仪皇帝在紫禁城里学钢琴,

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退位。毛泽东则穿着长衫手提着藤条编的箱子来到北平谋求人

生的发展。鲁迅则在酒店里喝酒。大部分人的生活是平静的。过平常的生活有什

么错?这被称为麻木。革命吃人血馒头的事总是少数。阿Q,孔乙己也只是少数

。他们的命运并不是所有中国人的命运。这也只是鲁迅猎奇写作的结果。社会的

动荡也被夸大。“五四”运动的规模不及“六四”的百分之一。社会也没有怎么

动荡。该干什么的还是在干什么。



  总体否定历史是错误的,封建社会,旧社会都是万恶的。这就是鲁迅给我们

的误导。这也是对社会不负责的描述。清政府也罢,北洋政府也罢。里外都是中

国。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个经济和文化的都有很大发展的时期。紧跟着世界的潮

流。资本主义的一整套系统已经有了个雏形。金融,工商,文化,都是一片欣欣

向荣。在美国电影《庭院中的女人》一个美国牧师描述了,一个小镇通了电灯的

情况。以及他和女主角小镇上的贵妇一段爱情故事故事。而年轻的少爷则被鼓励

去参加了革命。革命自然是时髦的事情。自然也诞生了革命文人。文化上的自由,

使得文人们可以在各大报纸上畅所欲言。与是也就有了鲁迅。以及热闹的论战。

甚至谩骂。当然也是文化繁荣。没有文化的自由就没有鲁迅。作为一个文人他是

幸福的。人们把鲁迅的生活想象的很苦,这也许是从他作品里来的印象,其实他

生活还算不错。那时的文人非常受尊敬。在大学里教书薪水也是很高。而他的稿

费数目也不少。有人做过统计。折成现在生活水平下的人民币他的收入也过了百

万。就是在清朝能识文断字,也会受到异常的尊重。再往前推的朝代也是这样的

情况。文人受尊重是中国人的传统。要不也不会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论断。



  任何时代社会都有丑陋了一面,这也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大部分人过的平

常的生活。没有多高尚,但也不至于多卑鄙。这些人才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进

步,是靠这些人的劳动。而不是什么革命。

 

  鲁迅在文学的成就有人说他在白话文上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令人疑惑怎么会

有这样的结论。明清的白话小说已经非常盛行。而且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众多

的名著都是白话文写的。《三言两拍》《红楼梦》等等。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鲁

迅被公认的成就是小说他代表作是《阿Q正传》。以中篇小说就被封为小说家。

未免唐突。当时无论是世界上还是中国各种小说的文本都已经林立。莎士比亚,

狄更斯,巴尔扎克,等等一大批的名著也都已经翻译出版。文本上的贡献也难以

说通。而他的杂文大多是当时论战的时评。也公认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封为思

想家。也怕勉强。一个思想家一般要有自己的系统。而严厉的批判社会也不是他

的独创,在他之前就出现了谴责小说《孽海花》,夸张的批判社会。至于语言精

练这怕也不是他的专利。红楼的语言还能不精练吗?至于他小说的结构。怕也不

能算有什么创新。说他是个斗士是比较合适的评价。因为他喜欢论战。胡适说他

适合搞学问的研究,言下之意,他的文学成就不高。鲁迅的文学成就被过高评价

。做文学的人想象力和结构能力都很重要。他没有写出长篇小说。可能是结构能

力的问题。思想没有成系统怕也是这个原因。而想象力也是有问题的。他将《奔

月》写的象地主家庄园里事。和历史向左太远。他又不象是个戏说的人。



  如何评价文学成就?这到没有标准。论战的成绩算不算文学成就?应该算但

是不能算有大成。这只是文学领域中一小部分檄文。但是他被过高的评价。对文

学的上认识以及对历史的认识都产生了误导。这也给中国文学的走向,产生了误

导。导致解放后的作家在写作解放前的历史时,都夸大了人性的丑恶。也使得文

人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现实。这样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力都很大。不是激励了国人,

而是让国人自卑起来。否定我们民族的历史,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彻底的否

定了我们民族的价值。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以及将来。他的用心和个人道德自

然是不用怀疑的。有人说他的思想是乌托帮。我想是有道理的。对社会文化精神

的批判潜藏着极端的理想主义,这也必然陷入虚无。而作为文人金庸的意义远远

大于武侠小说本身。他重塑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价值观。应该说他是新儒学

精神的代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实际影响。而对他的评价却过底。他是医治中国

长期以来被扭曲的人文精神的唯一希望。
http://newbbs4.sina.com.cn/arts/hotview.cgi?forumid=12&postid=1362550 >Link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9142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