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五四·陈独秀与胡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五四·陈独秀与胡适   
FoxPro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五四·陈独秀与胡适 (153 reads)      时间: 2003-7-30 周三, 上午12:0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四”前后的中国,是一个风雨如晦,思想激荡的时代,而发起并领导了最能代表那一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运动的,是两个皖籍人物:陈独秀与胡适。

  两年前的五月,阳光明媚的五月,我们曾奔走于安庆的大街小巷,寻找陈独秀的诞生地,但后来当我们找到北门后营时,才发现百多年的时光,已经将所有的一切风吹雨打去了。

  那里树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的牌子,可以肯定的是,它首先是陈独秀的故居。

  延年和乔年,都先后为革命献身。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充满了惊险和坎坷,并且变幻莫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清政府及北洋军阀时期,陈独秀就两次被捕,八次遭通缉,四次流亡日本。这以后,更是大起大落,让人不忍评说。

  陈一生的经历,为中国近代史上所罕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最为光怪陆离的人物。

  但是《新青年》时期的陈独秀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咄咄逼人啊,这本杂志的创办,实际上是在中国发起了一场思想运动。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等,都先后聚集在《新青年》的旗帜之下,向传统的腐朽的旧文化发起猛烈进攻。

  这场思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

  被誉为吹响白话文运动号角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发表于1917年1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随之发了《文学革命论》,作为对胡适的声援。这两篇文章,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端。

  陈独秀和胡适,都不是文学家,之所以提倡文学革命,是想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为新思想凿通一条传播的渠道。

  所以他们两人,对20世纪中国文化,影响巨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安徽创造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先秦,老庄将深邃旷达的哲思,融进我们民族的思维;一次是五四,以陈独秀和胡适为首的知识分子,将青春的血质,注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有了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才有可能打破单一的文化传承格局,将20世纪的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之中。

  五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每一年的每一次回顾,都提醒我们,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如何坚韧地盘踞在每一个时代,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不知以后的人们会怎样看待我们———这些自称亲历了老式电器的发明、常规战争、国家解体、离乱和探测火星的人。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我们是一些对苦难和历史有深刻体验的人,我们会与“后20世纪人”有所不同。

  此刻,2000年12月27日凌晨,我在家中写下上面这些文字;而一个崭新的世纪,正喷薄欲出




http://www.ahrb.com.cn/web/document/%E7%BD%91%E7%BB%9C%E5%AE%89%E5%BE%BD/%E5%A4%A7%E5%9C%B0%E4%B8%8E%E6%83%85%E6%84%9F/%E4%BA%94%E5%9B%9B%C2%B7%E9%99%88%E7%8B%AC%E7%A7%80%E4%B8%8E%E8%83%A1%E9%80%82.htm >五四·陈独秀与胡适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4277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