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余世存:好在我们只有一个茅于轼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余世存:好在我们只有一个茅于轼
陈礼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270
经验值: 96
标题:
转贴:余世存:好在我们只有一个茅于轼
(755 reads)
时间:
2003-6-28 周六, 上午3:09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跟茅于轼先生不算熟,我跟他只是在开会时见过几面。但我曾为他
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只有一个茅于轼?》。这么多中国知识分子
,面对思与言的僵局时,只能等待、忧患、绝望,茅先生不是,茅先生跑
到农村去,用小额信贷的方式帮助农民们维持生活。我因此盛赞过他力行
的圣人精神,他为中国农民切切实实地做过好事。
但人真是不经夸。邓小平在北大学生致意“小平您好”的四年多以后
,他就把枪口对准了学生。茅于轼先生也是,我的文章还没夸完,就看到
他天南海北地发言、做报告。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老先生学问跟我一样不
求甚解,怎么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呢?他就不能本分一点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今天看来,茅先生的帮助农民也只是一个局而
已;就像事后看邓小平先生让国民感恩的一系列举措也只是做局一样。在
缺乏社会监督的情况下,这种做局不可能持之以恒,不可能行之有效,却
让中国人大多觉得有希望,实在是中国人的乡愿善良所致。且说茅于轼先
生做完了这个局,回马进城的荣耀更胜往昔,他成了青年导师一类的人物
,成了民间力量的象徵。
在一次讨论公民问题的会上,很多与会者都表示,提倡公民社会主要
不是针对老百姓,而是针对政府的;当时,茅先生表现出他一贯的落实于
实事小事上的态度,他对大家的意见并无异议。但我们担心的事还是出现
了,公民社会成了近年学界的一个热点,但确实这些公民行动仍只是要求
国民遵纪守法,乖一点,多尽义务责任。一盘散沙的中国,真的只能怪罪
国民无公民精神吗?
我的文章发表后,对茅先生的行踪较为留意。我暗暗地为他捏了一把
汗,我怕他演出“寿者辱”的喜剧或闹剧。不幸地是,这种乡愿仍被茅先
生无情地撕破。十多天前,一些朋友就纷纷告诉我,茅先生发表宏论,说
是中共是合法的,有希望的,会给大家民主的,大家都应该进去,帮助它
,等等。我听到只是叹息,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为茅于轼先生感到惋
惜──顺着茅于轼先生的帮忙帮闲思路走下去,就是喊出“不服从者不得
食”的帮凶言论。
昨天一个朋友极为愤怒地把自己在网上贴出一段声明发给我:“等共
产党给你民主,看看等来了什么?在这个号称新政的岁月里,我们等来了
非典,等来了孙志刚之死,等来了孙大午被抄,等来了新青年被重判。茅
先生想温和,共产党可没想。对一个赤裸裸的暴力政权,茅先生竟说是合
法的。茅以民间领袖自居的姿态更让人无法接受。中国要等三四十年才能
实现民主,我相信。我看很大原因在于像茅先生这样的人太多。前不久,
还有人约我去天则听讨论会。现在看来大可不必去。去了听这样的话,我
会气死的。茅先生已严重伤害了我的感情。最后声明一点,从此我再不会
称他为先生了。”
我能理解这位朋友的愤怒。茅于轼先生辜负了人们对他的期望,他想
入局自然无可指责;但如他把自己的体制内生存当作经验推广,当作一种
可以给中国带来好运的道路却是昏得不知人间何世了。这种人,仅仅因为
到农村呆过,就以为自己可以代农民说话,就认为农民或其他人可以休矣
,只要在一旁乖乖地等待他们在体制内活动就可以获得好运。还有一些人
,朝为田舍郎,终成写作郎,以为作为写作专业户,就可以为中国指点前
途了。还有一些人,拚命挤入体制内生存,但他们不是直面体制内生存对
人的管制和异化,不是如实地表达体制给人带来的屈辱,反而把这种体制
生活当作资本来炫耀,甚至当作跳板来向人们展示他个人意义上的成功。
这种种不落实于生存个体的做法都是不真诚的。
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在体制内生存,如果他从事一种职业而又占尽体
制的便宜,他是学者,拥有家庭,他生活在一个由历史的和体制的知识组
成的世界里──他发现这样的世界更为恰当,那么,他就已经放弃了从否
定性的决心开始的革命之路。请不要相信这种人对体制改良改革的善愿,
因为他的人格早已皈依了体制,他有着对体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依附型人
格。他对体制的依赖力量远远大于要改造体制的意志力量。
如果这种体制内生存的人把自己有关知识分子的梦想全部施诸私人领
域,例如他在饭桌上在朋友圈里在写作里坚持了知识分子的可爱本性,他
的全部发言是为了拷问事物,即他不是提供经由反思得到的一种生存哲学
,而是摘出自己的生存,招致别人于不安,所谓“撄人心”,那么,他的
表达也是需要质疑的。我们以前对茅于轼先生质疑得不够──那也是一种
社会监督,所以他忘乎所以地把在体制内生存的顺民原则搬到民间,搬到
人们的私人领域。这确实是一个教训。
我想安慰朋友们的是,好在我们只有一个茅于轼。愿命运原谅这样一
个老人,他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值得警惕的倒是,中共正在动用一切力量
重构一种类似总体性的社会。假若曾有过革命理想主义的中共仍想为中国
前途考虑,它最好早点放弃这种设计万年一系的美梦。左派的朋友不早就
说过吗,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那些还在纸上为中国设计最好制度的学者
也应该记住这一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点,茅于轼先生应该向邓小平先生学习,邓小
平先生至少表面上是很懂人生的,他说过,像他那样的老人,聊聊天还可
以,至于做事、出主意还得靠年轻人。那些狂妄地为中国和众多国民设计
生活和政治制度的人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要尊重别人,首先要知道别人也
在生活。 (原载 “宪政论衡”
www.xianzheng.net
)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55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