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德昆西的话。--兼评网络文学。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德昆西的话。--兼评网络文学。
无糖咖啡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德昆西的话。--兼评网络文学。
(300 reads)
时间:
2002-1-02 周三, 下午2:3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德昆西说,只有天才作家才能写出没意思的故事,比如成人不知所云而小孩子却非常欢喜的童话就是。
但不能说,凡写出没意思的故事的作家都是天才。
就此给网络文学作评。
所谓网络文学,一层意思是指描写网络生活,另一层意思是指首发于网络,照理说,应同时满足以上要素,但宽容的我们已将其概念化了。
曾有诅咒:网络文学,百分之九十九是阉人的咏叹。我初闻一惊,而后一笑:何等的尖刻呵。
1999年网易、榕树下等网站邀请部分作家与批评家以"网络文学大赛"为名搞了轰动一时的征文竞赛,随后又迅速推出十多位作家参与的"网络文学丛书",这就是通常所谓的"网络作家",他们的口号,以网络颠覆传统,有一种"从我开始"的意思。这些作家因为孤立无援而被迫作出的激烈姿态值得同情,但他们因为不了解现代文学史而对一些作家包括鲁迅所作出的酷评,实难令人赞同。更重要的是,任何姿态都不能代替实际创作,姿态的意义,只在敦促人们换一种眼光来打量他们暗中的独舞,因而也就类似一种变相的广告。更加尴尬的是,这些情绪激烈的作家实际上只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点缀了甚至也参与制造了九十年代后期文学的高产与繁荣,而并没有真正置身局外。
网络文学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已经从四十年代以来用一种高度严密的措施编织起来的革命话语中解脱出来,但立刻也就进入了九十年代的新的整体性方案。在这过程中,文学本身并不拥有多少主动性,它既不是主动地逸出旧的革命话语,也不是主动地投入九十年代新的整体性方案,因此文学的依附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所依附的对象。
人们对文学的喜好,完全听从商人、权力和一大堆帮忙者的操纵,这种联手炒作造成的巨大效应足以让一些在心智上可能还不够成熟的年轻作家忘乎所以,把无意的模仿、恶劣的卖弄、可怜的谄媚都当作惊天动地的独创,并且在这过程中迅速学会怎样自觉地迎合炒作,怎样无条件地融入这个无处不在的文学共同体,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分析这种局面的成因及其意义自非易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某种活跃气氛,特别是与市场或网络相结合而获得的某种轻松自在,绝不意味着一直架在文学头顶的克利斯之剑一劳永逸地拿去了。
就拿网络文学来说,其可能性的精神空间的拓展并没有真正实现,除了复制纸面文学已有的高产与繁荣,网络还更加突显了九十年代典型的精神症候,即随意涂鸦、过度损耗以及由此导致的普遍倦殆--对"网络文学"良好的期待尤其使人们看不到甚至故意漠视发生在自己灵魂深处的这种微妙的病变。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684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