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纽约消防队员:英雄光环下的污点(转载) |
 |
不锈钢晓刚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天茶舍』纽约消防队员:英雄光环下的污点(转载)
作者:豫静 提交日期:2003-06-26 09:38:00
纽约消防队员:英雄光环下的污点
文章提交者:oy-oy
导语:为了英雄的魂灵安息,为了未来不再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九·一一事件一周年到来之际,清醒的美国人开始自揭。没有人否认纽约的消防队员是九·一一事件中最闪亮的一个组群,他们的英雄无畏,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无数人。纽约消防队员成了美国英雄的代名词。事发当天,二百支消防队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了世贸中心,反应时间仅用了一分钟,从大楼里救出了成百上千的人们,更有三百四十三名消防队员以身殉职。看到逃难的人们纷纷冲下大楼而消防队员们却逆着人流而上时,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然而,为了将来不再有更多的牺牲,一些头脑冷静的人们开始反思:在英雄光环的背后,是不是也存在发人深查的污点呢?
消防英雄最后的声音
一盘七十八分钟的无线电通信录音带,记录了参加救援纽约世贸中心的十六位消防人员最后的声音。这些声音向世人诉说了当时的惨景和消防队员的英勇,九·一一事件一周年前夕发现的这盘录音带,也许可以算作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在第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击世贸中心的北塔后,消防队长帕尔默开始了他的任务,组织灭火和救援工作。随后,当地时间上午九时二分,南塔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帕尔默马上和伯恩斯队长从北塔转移到南塔。那时候,几乎所有的电梯都已不能使用,但帕尔默还是发现了惟一一部能用的“救生之梯”,并乘它到了四十一层楼。那里离他要去的飞机撞击地点七十八至八十四层楼还有一半的路程。他开始爬楼梯,沿途碰到一些从七十八层楼的大厅里逃出来的伤员,得知飞机的左翼末端擦过大厅,刹那间要了一大批人的命——死亡人数可能在五十人至二百人之间。楼层办公室的一些工作人员还在心存侥幸地等电梯,他们不知道,电梯再也到不了七十八层了。
与帕尔默一样也在南塔里进行救援工作的还有消防队执行官布卡和詹姆士。他们从一楼大厅开始往上爬楼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电梯到四十一层。布卡在前,詹姆士在后。就这样一直爬到五十一层,詹姆士突然看到一位女士站在楼梯平台上,浑身是血,似乎马上就要晕过去了。詹姆士决定先把她救下去,于是他朝走在他前面的布卡大喊:
“我先送她下去,马上就回来!”
可是没有回音,他估计可能是布卡走得太快听不到,就带着伤者先下去了。布卡爬到七十五楼后遇上了帕尔默,他们冲在了所有消防队员的最前面。帕尔默把他在楼梯上遇到的障碍物及时告知后面的人,教他们怎么绕过去,并且让他们去寻找可以到达七十六层楼的电梯。
当帕尔默从七十八层楼用无线电发送信息的时候,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气喘吁吁,可能是他正在竭尽全力工作,也可能是一幕幕惨象让他触目惊心:刚刚还好端端地等电梯的人眨眼间就死在了他面前。理查德·加布里埃尔就是在等电梯的时候被一块倒下的大理石困住了无法脱身而死。他用消防队的无线电专用术语发送死亡人数的信息。那时候,离大楼倒塌估计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了,火势越来越猛,建筑物已经有些摇摇欲坠,即使在这个紧要关头,帕尔默还是在奋力灭火,并号召其他的伙伴一齐战斗。
虽然消防人员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在那长达七十八分钟的录音磁带中,只有一至两分钟的录音信息是发自北塔的,其余的都发自南塔。高层官员透露,这意味着消防队的救援工作受到了通信问题的阻碍,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器材故障,而且很有可能是弄错了是哪台无线电接收器正在工作。磁带中显示,在南塔的指挥官唐纳德不止一次地要求增援,可是很多消防队员要么被堵在路上,要么根本分不清到底是哪座塔在“呼救”。有官员认为,如果当时有更多的消防队员能及时赶去南塔的话,就能多挽救几条无辜的生命。
在九·一一事件中,共有三百四十三名纽约消防队员象他们的队长帕尔默那样以身殉职。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敬业精神打动成千上万的民众,纽约消防队员一夜之间成了美国民众所敬仰的国家英雄,他们的形象出现在报纸上、电视里、小说中,他们甚至成为特邀佳宾频频亮相世界各国的重大庆典。在对英雄“顶礼膜拜”的狂潮中,也有极少数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在检讨在反思:在九·一一事件中纽约消防局有没有表现不力之处?可不可以以更小的代价救出更多的人呢?如果存在不足的话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一位极具责任心的纽约独立检察官和纽约消防局的顾问公司――麦金锡公司默默地担起了撩开英雄光环背后黑幕的重担。在对事发当时纽约消防队员之间数百小时的现场通话、电脑记录和行动报告进行反复地分析判断,向一百多名紧急事务专家讨教。准备了整整五个月之后,他们递交了一份长达八十页,措辞异常严谨的报告,得出了惊人的结论:纽约消防局在九·一一事件期间英勇无畏表现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问题堪称渎职。
最突出的三个问题是:装备落伍、纽约消防局上下的无组织无纪律触目惊心、纽约消防局高层临危方寸大乱,指挥失措。
失灵的通讯
纽约消防局早就知道消防队队员的无线电通讯装备在高楼灾情抢险中根本不起作用,可消防局高层官员却迟迟未能采取措施改善通讯装备,结果导致消防队员在九·一一事件中,相互之间以及与上级之间无法沟通,从而非但未能救人最终还连累了自己。
纽约消防队员早在去年年初就开始陆续装备新型的无线电通讯装备,但一起偶然的事件使这些新的无线电装备全部被撤回去。在那个事件中,一名消防队员向同伴呼救,但不知为何没有被听到,消防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求各消防队收回新的无线电,结果纽约消防队员又用回了老的无线电通讯装备,其中有的无线电居然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无线电装备老掉牙,所以就意味着当天参加世贸救援行动进入高层的一些消防队员的无线电根本收不到重要的指令。纽约消防局助理局长约瑟夫-科兰于当天九时三十分下达了全体消防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紧急撤出世贸中心大楼的命令,这时距离北楼倒塌足足有一个小时,但楼里的消防队员们“没有任何的反应”,显然他们的无线电根本没有收到这条命令,否则的话就能使许多人免去一死。由于同样的原因,九时五十九分南塔倒塌之前,楼里的消防队员同样不知道他们面临的形势有多严峻,许多消防队员还以为只是中心的部分大楼倒了。实际上,消防队员无线电在高楼和地铁内不起作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但却从来没有引起纽约消防局高层的足够重视。
过度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熏陶下,加上纽约消防局缺乏相应的纪律,以至于许多消防局高级指挥官和消防队员在九·一一事件中根本没有到单位报到,就擅自闯入灾难现场,所造成的结果是消防人员各自为战,而抢险救灾中最需要的集体协作精神却未能得到发挥,结果同样是害人害已。
纽约消防政策明文规定:消防队员在开始参加消防行动之前务必先向其上级报到,否则其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然而,独立检察官和麦金锡公司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内幕,纽约消防局从上到下在九·一一事件中表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令人震惊。在遇难的343名消防队员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擅自冲入世贸大厦事发现场的。事发时,这些消防队员并不当班,他们听到世贸大楼遇袭的消息后自行驾车从纽约的四面八方赶来。非常遗撼的是,他们不是赶到各自的消防队报到,然后听从消防队统一指挥分配,而是擅自冲入世贸大厦,结果不少消防队员成了“孤胆英雄”,这样做的结果是害了自己,削弱了消防队的力量,最终还害了更多原本也许可能救出来的人们!遇难的消防队员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孤胆英雄”?他们都是谁?要不要追究他们的纪律责任?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绝对令人尴尬的问题,也没有人愿意深究,心知肚明的纽约消防局更是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他们告诉有问及这个问题的媒体记者,他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消防队员是奉命进入世贸中心,又有多少消防队员是擅自违纪进入的,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消防队员是擅入世贸中心的,所以真不知道他们最终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殉难的;而同样心知肚明的独立检察官和麦金锡公司出于维护英雄形象的考虑也不愿意将其公诸于众,只淡淡地透露说,这样的“孤胆英雄”有“近百人”!
不过,独立检察官和麦金锡公司对纽约消防局高级官员在九·一一事件中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九·一一事发当天,包括局长彼得·加西的纽约消防局高级官员没有按消防政策明文规定坐镇指挥中心统对消防力量进行统一指挥协调,而是擅自跑到世贸中心走廊内,这等于是擅离更加重要的指挥岗位,还有的消防局高级官员把救灾指挥中心设在世贸中心的其他地方,结果十余名高级消防官员同时遇难,一时间造成了纽约消防局群龙无首的局面,造成了救灾行动的极大混乱!
事后,纽约消防局向独立检察官和调研人员承认,按规定,纽约消防局高级官员应该离现场稍远一些地方才对,并且灾难的规模越大,高级官员越应该远离现场,这样才能保住指挥力量,从而更好地指挥协调整个救援行动!纽约独立检察官证实说,在九·一一事发当天,纽约消防局三十二人的领导班子中居然有二十六人出现在现场,而且其中多人的职责根本不应该在现场,而是应该在后方协调,这等于严重的违纪行为。
临危方寸大乱
在最危急的时刻,纽约消防局方寸大乱,竟不知道与纽约警察局等执法和救援机构进行协调,从而贻误了战机,导致更多本可获救的无辜者痛失宝贵的生命!纽约消防局一直就有一套经演练行之有效的大灾害人员紧急救援疏散和撤离标准程序。然而,在九·一一事件中,纽约消防局居然没有按这套程序执行。
在世贸中心双塔救援行动中,消防局没有执行用直升机从楼顶救人的程序,而在洛杉矶,消防局将所有的高层建筑都编了号,强行画了直升机楼顶停机坪。虽说九·一一事发时南塔的楼顶已被浓烟封锁,但北塔楼顶的视线相当不错,因此直升机本可从北塔救出相当多的人中。然而,驻在世贸中心内的纽约港务局和新泽西港务局以安全考虑为由居然锁掉了通往楼顶的通道,而且纽约消防局事先居然同意了这样严重违规的做法,结果事发后持有钥匙的管理人员无法找到,结果封死了一条生路。
更发人深醒的是,从飞机撞大楼到大楼倒塌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纽约消防局没有一个人想着让直升机在楼顶着陆,然后从外面强行打开楼顶通道的门。纽约消防局有人承认,面对当时的情况,许多消防局高级官员乱了分寸,根本想不起标准的作业程序此,洛杉矶消防局紧急情况部门负责人迪恩·凯西说:“美国消防史上有不少将人员从摩天大厦楼顶救走的先例,那种办法也是美国各地消防局在紧急情况下救人的标准程序之一,但不知道为何纽约消防局在最需要的时候却没有想起这一程序。”
而且,纽约消防局没有按程序和规定与其他执法机构协同行动。事发当时,纽约警方的多架直升机已经在世贸大厦上空盘旋观察火情,但由于纽约消防局没有与警方及时沟通,因此消防队员们根本不知道大楼结构的损坏程度和楼上的火势火情。调查人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没能从警方那里获得准确的情报,所以消防局误估了世贸大楼的火灾形势。”
发生紧急情况时,纽约消防局发现居然没有与邻近地区消防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的渠道和途径,结果增援不力。消防局的紧急医疗机构事发后找不着北,在事发当天,该机构派出,跟踪和使用救护车的情况一片混乱,许多救护车连把伤员往哪送都不知道。至于临危方寸大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纽约消防局的一些高级官员居然有人连续十五年没有受过相应的训练了!
用检讨缅怀英雄
为了未来不再付出同样的代价,独立检察官和麦金锡公司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纽约消防机构的建议。
首先是制定全新的规章制度和启用全新的训练协调机制。为使九·一一事件中消防存在漏洞的悲剧不再重演,纽约和全美的消防机构应该提高其计划能力,修改消防训练的内容,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强与其他紧急救援和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
调查报告毫不客气地说:“我们认为,除非纽约市政府或者联邦政府为美国消防机构建立起一套正规化的协调管理机制,否则的话他们将无法完成救援美国公民的任务。”
其次,调整消防机构的设置,健全消防战略。消防机构应该设立大灾难对应指挥部,并且制定相应的大灾难应付消防战略,设立有害物质和特情处理部门,增加对消防机构的投入。
尤其是,需要彻底根除美国消防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在九·一一事件中的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德国的著名的消防顾问专家罗格·科林说,美国消防队员个人行动自由权远大于欧洲同行。在英国,消防队员未经允许擅闯火场是不可思议的事。欧洲许多消防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专门指派一个人负责跟踪到底有多少消防队员进入了火场,以及准确计每名消防队员的空气是否足够,这样谨慎的结果不但可以减少消防队员不必要的伤亡,更重要的是更有效的执行消防任务。而美国消防文化中盛行的“个人英雄主义”让美国消防队员和受灾者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以消防队员的伤亡率为例,美国消防队员的伤亡率远大于欧洲各国。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九九年间,每年每10万名消防队员中,美国消防队员死亡的比例是八至十人,而英国不超过二人!
科林一针见血地说:“消防是一项高危的工作,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消防队员死亡比例象美国这么高。”消防队员的高死亡率也意味着受灾现场的工作将受到重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措施,纽约消防局不愿意发表更多的评论,但纽约消防局发言人弗兰克·格里班坦率地承认:“在九·一一事件一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是要缅怀英雄,但同时更要检讨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从而改进我们处置未来大灾的反应和运作方式,让英雄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
负责这次调查的纽约独立检查官和顾问公司也表示,揭丑亮黑决非往英雄脸上抹黑,更不是目的,调查人员与凤凰城、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和洛杉矶的消防队员、纽约和加州紧急情况办公室官员和军方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从而为纽约和全美国的消防队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顾问公司的发言人卡洛斯·肯吉纳表示:“这些建议和意见付诸实施后必将对美国的消防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肯吉纳不愿意透露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到底有哪些,但表示一些不合理的消防规定将被放弃,或者修改,一切就等九月底就能真像大白了。
作者:不见天日 回复日期:2003-06-26 10:09:29
这称不上消防队员的污点罢???????
要算也算消防局的污点
作者:路加 回复日期:2003-06-26 10:14:37
同意楼上的。
消防队员的“个人英雄主义”用“污点”太重了。
无论如何,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是人性中很伟大的一面。应该致敬!
作者:hhc0704 回复日期:2003-06-26 10:26:03
文不对题,是否不用污点二字就怕没人看?
其实看后更敬佩美国的消防人员了,中国要多一点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者!
作者:向往淡淡 回复日期:2003-06-26 10:32:00
没有效率,害人丧命的笨办法是最可耻的
作者:FBJ 回复日期:2003-06-26 10:34:23
假如有人文章为《北京医生:英雄光环下的污点》效果会怎样?
作者:shidi 回复日期:2003-06-26 10:37:38
震惊于这样的“挑刺”,读后获益匪浅。
面对任何事相,哪怕它真诚高尚得令人感动,我们也不能向之交出审视的权利,不能抛弃思考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用检讨缅怀英雄”,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而我们这里,面对英雄(那些真做了利国利民事的人),感恩戴德过剩,审视思考匮乏。这当然是有人在竭力误导,但也和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有关。想到此,更看重这篇转载文章。谢谢楼主!
不过,还要说一些也许多余的话——
审视和思考,与崇敬和感动应该并行不悖;在这样的挑剔了钮约消防队员的“个人英雄主义”之后,我仍然止不住我的眼泪——为这些“在九·一一事件中根本没有到单位报到,就擅自闯入灾难现场”的“消防局高级指挥官和消防队员”们。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实在是太少了……
作者:老邓 回复日期:2003-06-26 10:38:38
伟大的行为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行为。
在发生灾难时,首先是要镇静,其次是要团结协作。
作者:不锈晓钢 回复日期:2003-06-26 10:43:33
“九·一一事发当天,包括局长彼得·加西的纽约消防局高级官员没有按消防政策明文规定坐镇指挥中心统对消防力量进行统一指挥协调,而是擅自跑到世贸中心走廊内,……结果十余名高级消防官员同时遇难,……纽约消防局三十二人的领导班子中居然有二十六人出现在现场,而且其中多人的职责根本不应该在现场”
最高层的三十二人中有二十六人在紧急的时候首先想到敢往最危险的现场第一线,虽然很不应该,却也令人钦佩。
作者:老邓 回复日期:2003-06-26 10:54:08
这里还有个问题好象没谈:南塔上好象有天线,倒掉后直接影响了纽约的无线通讯,不知此事是否影响了北塔上消防员的联络。
作者:老邓 回复日期:2003-06-26 10:55:55
写反了。
作者:小黄111 回复日期:2003-06-26 11:07:35
纽约消防政策明文规定:消防队员在开始参加消防行动之前务必先向其上级报到,否则其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然而,独立检察官和麦金锡公司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内幕,纽约消防局从上到下在九·一一事件中表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令人震惊。在遇难的343名消防队员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擅自冲入世贸大厦事发现场的。事发时,这些消防队员并不当班,他们听到世贸大楼遇袭的消息后自行驾车从纽约的四面八方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敬~虽然他们犯了错误,致敬~
三百四十三名消防队员以身殉职,致敬~
作者:秦时钺 回复日期:2003-06-26 11:12:45
伟大的‘污点’
紧急状态如舍己救人、应当容许程序例外。
作者:morphine02 回复日期:2003-06-26 11:17:38
震惊于这样的检讨,中国会有吗?
作者:每天睡到12点 回复日期:2003-06-26 11:18:01
很多事后看来应该是教训~~~~~ 这种反思是有意义的~
作者:大肥侠 回复日期:2003-06-26 12:12:02
这样真正的检讨无损于纽约消防员的形象。
作者:hifive 回复日期:2003-06-26 12:16:45
几点想法:一、人无完人,何况由人组成的物。二、公共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对于全球的每一个政府来说都是一个紧急而重要的任务,现在经济在发展,要是全球面临外星物体的撞击,怎么办?能不能协调一致行动绝对是个关键。
作者:依然猪脑壳 回复日期:2003-06-26 12:18:13
“事发时,这些消防队员并不当班,他们听到世贸大楼遇袭的消息后自行驾车从纽约的四面八方赶来”
这就是美国精神
作者:示问 回复日期:2003-06-26 12:39:48
这样的美国式的反思对俺们没啥意义,俺们遇上这事儿跑还来不及呢,等俺们的政府官员能做到人家这样咱们再这么反思不迟。
对了,你还别指着俺们能一步到位,那更不可能。
作者:子天 回复日期:2003-06-26 13:26:29
美国人令人尊敬的反思精神。
作者:红药水 回复日期:2003-06-26 14:09:44
污点?污点??污点???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污点在国内基本不存在。
作者:豫静 回复日期:2003-06-26 14:10:29
在发生重大事件后积极检讨与反思,是整个社会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实力的稳定增长有赖于此。
作者:慢速蜗牛 回复日期:2003-06-26 14:24:10
“个人英雄主义”与“反思精神”两者都值得尊敬;而盲目的歌颂只会让人恶心。
作者:mole06 回复日期:2003-06-26 15:56:03
北京反思SARS是否也学学纽约?现在赞歌唱得太多了,那么多不具备治疗SARS病的医院在行政权利高压下接治病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感染,医生,护士甚至为此献出生命,政府难道没有责任吗?还有,听说人民医院的院长和医生多次向北京市首长打报告,但始终没人答复,他们劝阻病人别进院看病,免得传染,但因为病人单位规定,人民医院就是定点医院,别的地不能报销,还是往里进,也阻止不了,就开始大面积感染,北京市脱不了责任,可。谁负这个责任?还不是先把人民医院撤了?其实责任不全在院长,而是中国官僚体制,对人民的来信,没有负责任的回应,这才是更可怕的!!!
作者:天龙八不 回复日期:2003-06-26 15:57:56
北京设定严厉禁区 封杀财经 批评十多家报刊
2003年06月25日
--------------------------------------------------------------------------------
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原定2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因刊有多篇「敏感」文章,被中宣部「封杀」,禁止发行。据悉,中共中央宣传部上周在京召开新闻出版通气会,点名批评了内地十多家「违犯新闻纪律」的媒体,其中包括《北京新报》、《三联生活周刊》、《财经》杂志等。
中宣部同时通报了近期热点新闻报道的注意事项,包括周正毅案、对SARS反思等,明确提出禁止炒作,不许采访。
禁炒疫情周正毅案 据透露,中宣部会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周三(18日)在京召集各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举行了新闻出版通气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会上点名通报批评了前一阶段违反新闻纪律的十多家媒体,指这些媒体有的出现政治舆论上的导向错误,有的出现违犯中共宗教政策的问题,还有的违反了军事宣传纪律。
据悉,被点名的报刊包括《北京新报》、《战略与管理》杂志、《财经》杂志、《商务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招商周刊》、《读者》杂志、《青年视觉》、《南方周末》、《中国经济时报》、《青年参考》、《军事博览》等。
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张小影就今后一段时期宣传报道应注意的热点问题作规定,称属于「敏感问题」的,各新闻单位不要炒作,不要采访,尽量不做报道﹔如做报道,必须用新华社通稿。
据悉,被定为「敏感题材」的热点包括﹕ 1. 关于SARS的反思﹔ 2. 上海周正毅的案子﹔ 3. 广州孙志刚的案子﹔ 4. 301医院的蒋医生就SARS给境外媒体写信事件﹔ 5. 杨斌的案子﹔ 6. 361潜艇事件﹔ 7. 北韩核问题。
《财经》今期不准发行 另据了解,最新一期《财经》半月刊因刊登被当局认为有问题的敏感文章,而被勒令禁止发行。
原订本月20日出版的这期《财经》杂志主要内容包括﹕SARS疫情的后果、上海首富周正毅的银行信贷欺诈丑闻,以及中共领导人意图修改宪法的举动等。
《财经》杂志一名姓张的女士昨日对本报表示,有关的禁令应该不影响杂志下一期的出版,但她又说,「现在风声鹤唳,谁也说不准。」 (香港《明报》6月25日讯)
作者:老邓 回复日期:2003-06-26 16:05:20
《财经》没被禁,只是不许零售了。
作者:lisalee 回复日期:2003-06-26 17:13:11
在遇难的343名消防队员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擅自冲入世贸大厦事发现场的。事发时,这些消防队员并不当班,他们听到世贸大楼遇袭的消息后自行驾车从纽约的四面八方赶来。
——如果能以尽量少的代价达到更佳的效果,就更好了。为英雄们的牺牲感到遗憾!致敬!
作者:灌水挣工分 回复日期:2003-06-26 17:29:34
羡慕美国有这样的违规者。羡慕美国可以进行这样的反思。真是伟大的国家!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