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更应关注的是制度后面的利益黑洞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更应关注的是制度后面的利益黑洞   
萧峰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81

经验值: 3840


文章标题: 更应关注的是制度后面的利益黑洞 (904 reads)      时间: 2003-6-11 周三, 上午12:45

作者:萧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孙志刚一案,一审判决两人死刑(其中一人有缓),血债终于有血的偿还。只是冤有头,债有主,究竟谁才是这宗血债的冤大头呢?



人们的关注始终还停留在制度的表面,而对其背后的利益黑洞却忘记了其这个制度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利益黑洞。为什么权利会对收容发生兴趣,只不过是因为被收容者大多会被亲友用钱来赎回,而正是由于这种不菲的赎金,使得多个权力部门对这种合法的绑架乐此不疲,而为了维持一个让被收容者的亲友不敢不乖乖地交纳赎金的威慑力,定期地让一些被收容者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而让被收容者遭受非人待遇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如果见过无力清还高利贷的人是怎样被收拾的报导的话,对这种杀鸡儆猴的作法应该是不会很陌生的,而孙志刚其实就是那只不幸的鸡。只是那些加害的人一不小心,使伤害的超过了一般的程度,才会造成今天这样一个引火烧身的局面。



至于暂住证和收容制度本身,我认为其实并无太大的恶意,关于暂住证,我已经说过不少了,虽然我的话可能引起很多同情弱者的人的反感,但我相信,解决现实问题光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收容制度,其实我相信类似的东西在很多社会都会有的,只不过它表现出来完全是一个福利制度,一个救济制度,比如香港在气温不降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开放避寒中心让无家可归的人入住,这不就是收容吗?再回过头来说中国的情况,如果一个外地人来到广州,没有能够找到工作,或者说没有能够找到他愿意从事的工作,而想回老家但又没有路费的话,他是否会希望有人能够提供这种能让他回家的收容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样的情况决不会没有,可能还不在少数。如果没有一个收容制度,对这样的人怎么办呢?是任由他们冻死、饿死,还是任由他们沦为乞丐、娼妓或者是罪犯?所以我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本来确实是需要有一种能够让无助的游子可以归家的制度,而现在的收容制度,原本也是在这样的名义下形成的,而正因为这个救济的名义,收容是归口民政部门管理和实施的。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收容本身,而是收容背后的利益黑洞,而这个黑洞的形成,其实与政治架构的根本是有关联的,如果在一个民主的政治架构中,这样的黑洞是不可能形成的,即使在专制的政治架构中,也并不一定会产生这样的黑洞,在毛泽东时代的专制,这样的黑洞也是不可能产生的,而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中国,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人才会那么多。只是到了邓小平时代,特别是八九年之后,政权的合法性受到前所末有的挑战,为了维持这个不合法的政权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转移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注目就成了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第一要务,而这个转移最好的目标就是钱,当人们眼里只有钱的时候,也就再也没有人会想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了。很不幸,邓小平的转移确实成功了,他所维系的政权也确实渡过了难关,并成功地完成了两次新旧更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社会都向钱看,就连教育这样维系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事业,也要当成公司经营(所谓的教育产业化),社会整体的堕落变得不可挽回了。而这种堕落表现在一般民众身上时,就是笑贫不笑娼,只要有钱就受欢迎,只要能够发财,什么事情都不怕做,而且理直气壮,没有一点心理压力;表现在政府部门就是形成了一个一个以权力为谋利手段的利益黑洞。只是对于一般百姓来讲,公安部门在这方面是最为注目的,因为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公安部门,因而在媒体上暴光最多的也是公安部门。其实在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存在这样的黑洞,不过它们多数不为外人所知而矣,而对于身在其中的人,象我这样的,如果尚有一分清醒的话,对此决不会是一无所知的。而公安部门还不一定是最大的黑洞,很多公安人员,特别是前线的公安人员,比如直接面对犯罪的刑警和经常工作在汽车的废气中的交警,他们的收入与他的职责间其实还有一定的落差。



如果不能够消除制度背后的利益黑洞,废除了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只会生成另外一个类似的、甚至更糟糕的。而要消除这样的利益黑洞,大概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把它喂饱,象电信那样,把它养肥后,初装费也就取消了,只是喂饱一个电信相对轻松,而要喂饱整个官僚体系,谈何容易,很可能没等它喂饱,中国就已经死了,这个中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办法就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纳税人能够享受“消费者”的待遇。其实纳税人本来就是政府服务的消费者,只是这个在西方社会早就形成的观念在中国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只是电信是喂饱了才引入竞争的,所以很自然,也很容易,但是要在政治体系中引入竞争,就不会象在电信引入竞争那么自然,那么容易了。其实这个竞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民主。



据说中国现在又在酝酿修宪,中国的宪法其实也是多灾多难的,上一次修宪加入了邓小平的名字,这一次我希望不会加入江泽民的名字,一个国家的宪法沦落到为个人树碑立传的下场,确实够让宪政悲哀的。只是修宪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政治改革的期待,而要消除这些利益黑洞,改革现有的政治架构确实是题中之义。但是,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现状,改革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东西。因为任何的改革,如果没有民主的进步,最后,都会演变成利益黑洞的增加。而民主的进步的方向决对是朝向多党制的政治架构的,否则,决无进步可言,因此,这次修宪,如果不触动总则中的“四个坚持”,所谓的政治改革就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民主进步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只会带给中国更多的黑暗,决不会带来更多光明。但不要指望废除四个坚持,能够有所弱化,就已经足够了。只是我个人对此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在一个堕落的社会进行政治架构的改革,其实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只是如果不进行,无疑是在等死,与其等死,不如挣扎一下,努力一下,也许会有一个好一点的结局,所谓等死不如找死,也许能够死中救活。但如果是我,我决不会去找死,我情愿从最基本的教育着手,以图十年之后,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包括道德修养、公民意识、知识文化、智慧灵气都能有一个质的变化,其它的事,我情愿听天由命。一届政府的寿命是五年,而一个政府掌门人可以有两届,正好是十年时间。只是历来的掌门人好象都不太愿意从这个最基本的着手,上一任掌门更是将教育摧残到了谋利的程度,令人费解的是他还能赢得那么多喝彩。好象李慎之先生说过,他愿望从事公民教育,遗憾的是,他当不了政府的掌门人,甚至连传媒的掌门人也当不下去。中国有句老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是书生办教育,教育兴,有蔡元培而后有北大的百年兴旺,书生办传媒,传媒成为社会的良心,有王芸生的《大公报》,储安平的《观察》已经开出了证明。如果蔡元培作了总理,我相信决不会比朱镕基差,他至少不会将教育摧残成公司,可惜,现在的中国,象蔡元培这样的书生,当北大的掌门人都没有可能,更不用说当政府的掌门人。钱理群只能当教授,而余杰大概连教授都当不上。书生不兴,中国无望。



面对中国,想要乐观真不容易!



作者:萧峰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萧峰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353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