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财经时报/楼夷:经济学家吴敬琏致敬抗非大夫蒋彦永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财经时报/楼夷:经济学家吴敬琏致敬抗非大夫蒋彦永   
常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财经时报/楼夷:经济学家吴敬琏致敬抗非大夫蒋彦永 (189 reads)      时间: 2003-6-10 周二, 下午5:0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09/06/2003)



本报特约记者楼夷



在此次抗击SARS的斗争中,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进言,以一己之力推动了疫情资讯的公开和政府施政方式的进步。这是两位让人崇敬的老人。



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在抗SARS斗争中为人民鼓与呼的蒋彦永大夫仰慕已久,近日,他听 到有官员对待蒋大夫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更感到有必要与他直接通话,表达自己的支援和敬意。6月3日,他接通了蒋彦永家的电话。



吴敬琏与蒋彦永属同辈人,一位是名声卓著的经济学家,一位是悬壶济世的医学专家。两人往昔素不相识,现在却都有话要和对方说。



早在今年4月初,吴敬琏就根据自己对多方资讯的分析,深切关注着国内SARS疫情的发展。当时,中国主管部门报道的SARS疫情并不严重,据称北京的SARS病人数只有12名。但从医疗卫生界内部传出的情况却完全两样,不但传播范围已经很广,而且传播途径、致病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也都不甚了了。面对海内外人士的质疑和批评,一些官员一味强调此病只不过是"衣原体"引致、用抗生素就可防可治的一种非典型性肺炎。此外,还反过来指摘别人提出的疑问和批评是"没有根据的担心",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炒作"。



吴敬琏感到,一些负责官员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他在4月9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对官员们的态度提出了批评。



吴敬琏当时尖锐地指出,一些官员处理"非典"问题的态度很成问题,早期对群众封锁消息,直到现在,虽然国务院要求卫生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报告疫情,但国内资讯还是不透明。他特别强调,把国外的有关疑虑和批评都说成是"夸大疫情"和"别有用心"是错误的。虽然不能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非典"的事态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绝不能"一触即跳",拒人于千里之外。



他提出,希望中央领导关注香港的"非典"形势,防止由于"非典"传播,使刚刚显露复苏迹象的香港经济再次陷入困境,并进而导致社会政治问题。



据当时在场,后来曾提出多项SARS研究报告的经济学家胡鞍钢回忆,在吴敬琏提出有关批评建议后,温家宝总理作出了正面回应。温总理指出,人们关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是正常的,应当充分地理解。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月来已多次研究"非典"问题,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因此抗击"非典"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也是在4月9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蒋彦永大夫的一封署名来信。许多人认为,这封信改变了中国抗击SARS的走向。在这封信中,蒋彦永指出,北京的实际疫情大大超出当时卫生部所宣布的官方数位。蒋彦永还直斥卫生部长张文康"说假话"。



蒋彦永的这封信早在4月4日就寄给了中央电视台的第四频道和凤凰卫视,都没有得到回应。后来,信函辗转到了外国记者手中。4月8日,蒋彦永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询问时,确认自己系此信作者。他说,自己之所以站出来说话,是因为不说实话,要死更多的人。



在《时代》周刊之后,其他一些主要海外报刊也都报道了蒋彦永的署名信件。



4月10日后,吴敬琏一直在上海讲课。他为国内SARS疫情继续恶化心急如焚。这时,吴敬琏读到有关蒋彦永的报道深感钦佩。在4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非典防治工作会议,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临疫情最严重的广东进行视察,特别是中国政府在4月20日以后采取断然措施后,抗击SARS的形势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也知晓了蒋彦永,国内媒体对蒋彦永也有了公正积极的评价。这一切,都使吴敬琏感到非常欣慰。



进入5月下旬,疫情开始大幅缓解。而在5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却说,不理解蒋彦永为什么那么受人关注,蒋大夫只是600万医护人员中的一个。高还公开为在防治SARS中严重失职的前卫生部长张文康辩护。



此事使吴敬琏想了很久,他一直希望有机会向蒋彦永先生表达敬意,显然,现在更为必要了。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虽然两位老人只是交谈了20分钟,但他们却如遇故知,相见恨晚。



两人都是1930年出生的老知识份子,吴敬琏来自金陵大学,蒋彦永求学于燕京大学。两位又都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更重要的是,在此次抗击SARS的斗争中,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进言,以一己之力推动了疫情资讯的公开和政府施政方式的进步。这是两位让人崇敬的老人。



以下是吴敬琏与蒋彦永的对话节录:



吴敬琏: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我想专门给你打个电话向你致敬!你为我们国家立了大功,为人民立了大功。



蒋彦永:我希望你如果有机会跟别人介绍的话,不要这么说,你就说蒋大夫是一个说老实话的医生,这已经足够了。



吴敬琏:不只是这样。这个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传媒体制、政务公开等制度上解决,需要改变过去的一些老做法,而每个人在现有状况下力所能及地挽回一些损失,才能说是尽到自己的本份。我给你打电话,是因为现在有一种奇谈怪论,认为说老实话反倒有问题,而封锁消息是正常的,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是一种奇谈怪论。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辨明是非。



蒋彦永:资讯不公开会长期影响国家正常发展。因为政府如果能听到各方面的声音和正确的情况,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犯错误的机会要少。比如4月初对SARS疫情的判断。如果那时真像张文康讲的,到北京旅游和工作是安全的,到"五一"旅游高潮时,国内外人涌进北京,这个病不仅会散布到全国,还会散布到全世界,对我们国家损失就太大了。我当时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要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第二,人总要说老实话。所以我才写信的。



吴敬琏: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无论是华北第一例病人还是香港的第一例病人引起的广泛传播,都是资讯阻断而发生的悲剧。在现代社会,资讯的传送不管是对企业、个人,还是国家,都极其重要。但人们过去以为,资讯不公开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保护国家形象的好办法,其实这完全错了。



蒋彦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得很清楚,重要的是真实性。关于新闻报道的改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讲了"三贴近",这都是很正确的,但如何在过去的环境里改变这些问题,可能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吴敬琏: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一些似是而非的话特别值得注意。现在正处于一个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改革的时候,是应该往前走,还是回到老体制和老做法?我自己是国家资讯领导小组专家谘询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有一些体会。去年国家资讯化的第一要务是电子政务。但在工作中发现困难重重。因为电子政务需要建立在政务公开和公共资讯透明的基础上,否则只是用电子技术来代替纸面的东西。



有的机关把公共资讯变成私有财产,变成自己寻租的工具,于是就把内部网路搞成了"资讯孤岛"。所以,专家谘询委员会力求推动资讯公开立法。西方国家都有资讯公开法。涉及重大国家机密的公共资讯,要经过一定手续取得豁免才可以不公布。立法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希望通过这一次"非典"的教训能够加快法律或者行动法规的制定过程。



蒋彦永:立法不算最困难,最困难的是执法,而新闻媒体可以起监督作用。朱镕基总理对《焦点访谈》就很重视,认为《焦点访谈》负面新闻报的还不够。我觉得朱镕基总理的态度和新一届政府是完全一致的。



吴敬琏:但是要很多《焦点访谈》。因为不是一个《焦点访谈》就能看清和揭露所有问题,还是需要有自由的新闻传播,需要有百家争鸣才能解决问题。



蒋彦永:我是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共产党应该不怕各种媒体的任何报道,允许人有不同意见,除非是觉得心里没底,或者腿软。我相信,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希望共产党越做越好,应该学会听取不同意见,这次SARS事件,我相信会前进很大一步。我是普通的医生,本来这些都不懂,只是发现有这么大的谎报、瞒报,我就觉得作为医生,我不能不表态。



吴敬琏:所以我向你致敬。不是对你个人,而是要辨明这种行为的正确性。好像有人在这里把这个弄颠倒了。



蒋彦永:我相信,我们医院可以说所有的医生护士,我认识的各行各业或者国外国内的,都觉得一个医生,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说真话,这一点应该是对的,而且应该提倡这种态度。



来源:http://www.asiatimes-chinese.com/609ng.php


http://209.101.125.119/TextBody/202255.asp >新加坡《联合早报》/于泽远:中国知识界声援诚实医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90432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