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李敖与美国枪杀学生(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李敖与美国枪杀学生(二)   
QS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李敖与美国枪杀学生(二) (739 reads)      时间: 2003-5-30 周五, 上午7:0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午夜骚乱



肯特大学坐落在俄亥俄州东北部的一个大学城----肯特市。学校与城镇相

连,城不大,几万人口中,两万是大学生,其中85%又都是本州附近各大高

中的毕业生,可以说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地方性学院。此校一向十分安静,

每年的大事,就属足球赛了。每当获得一次球赛胜利时,学生们会在校内

公共草坪上聚集欢呼,鸣响胜利钟。周末的时候,学校有同学舞会,几个

街区以外的闹市区,还有连片的小酒吧,可供闲聊喝啤酒,乃是学生们常

去的所在。



1970年5月1日星期五,是这年的第一个春暖之夜。闹市区北水街 (North

Water Street)上的酒吧区,照例聚集了成百的学生,在那里狂饮啤酒。

与往常不同的是,有人树起了反战标语,还有一些人手里拿着酒瓶,在街

上绕圈子喊口号。刚开始气氛还算平和。巡逻的警车从那条街上经过了好

几次,虽然每次都遭到学生们起哄,却也没有别的事发生。



快到11点半,许多人开始从酒吧出来,在大街上跳舞。当警车第4次或第5

次通过的时候,一些人向警车投掷啤酒瓶玻璃瓶,警车没有理睬,径直开

走,没再回来。此后就乱象大生了。更多人来到街上,在街上狂呼乱舞,

故意堵塞了街道。一个发怒的司机开大油门,似乎是要向他们冲去。几个

喝醉了的学生干脆爬上汽车,打碎了汽车的玻璃,并且在街上放火烧了一

些垃圾桶。又有人沿途去砸那些被他们认作是“政治性目标”的商家,包

括银行、电气公司等等。43家橱窗被砸烂,一家珠宝行遭到抢劫。一群骑

摩托车的飞车族,据说他们与学生毫无关系,也乘机在街上横冲直撞。



市长勒鲁伊·萨特罗(Leroy Satrom)得报,宣布肯特市进入紧急状态,下

令全市从晚6点到晨8点之间实行宵禁。在这段时间内,不得出售酒类、枪

支、弹药、汽油等等。市长并且召集全体警察,亲自赶赴现场。当警察勒

令所有酒吧停止营业,将喝酒的人通通赶出来,街头一下子聚集了成百上

千人,局势更难控制。警察们动用了催泪弹和电棍,才将人群驱散,将酒

吧区闹事的学生赶回校园。





六、向国民警卫队求援



第二天,5月2日星期六上午,市府官员与大学校方以及州地方武装----俄

亥俄州国民警卫队的一位代表,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校方不同意向国民

警卫队求援,认为本地警力就足以控制任何可能局势。但是市长、市府官

员以及国民警卫队代表都十分担忧局势失控,决定先请国民警卫队待命,

视情况再决定正式求援与否。



在举行这个会议的同时,肯特大学的许多学生来到市区,主动帮助清理昨

晚闹事现场。整个白天,在平静中度过。



然而萨特罗市长的心情,却越来越不安。不安的原因,是各方面都向他报

告一个传言:已经有激进革命分子进入了肯特校园,他们要摧毁校园内的

“预备军官训练队”办公楼,并且攻击大学与城市的其他目标。



这个传言不能不叫人紧张。当时激进革命分子在美国十分活跃,制造了不

少恐怖事件。几个月前,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激进分子,就在数学研究中

心放了一颗炸弹,炸塌了一片楼墙,炸死一位物理学家,炸伤四人,造成

6百万美元损失。



以肯特市和他所在的波特县(Portage County)现有的警力,对付学生闹事

固然不成问题,但是用来对付武装的激进革命分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萨特罗市长不仅忧心激进分子的暴力攻击,而且还担心,就算没有攻击,

假如任由这些传言散布而不作反应的话,本市商业也将会遭到沉重打击。



下午5时,萨特罗市长经过一番考量,终于接通州长办公室电话,正式向

州长詹姆斯·罗兹(James Rhodes)提出请求,要求派国民警卫队来,“协

助恢复肯特市与肯特大学的法律与秩序”。这项请求同时以书面形式送达

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司令官。罗兹州长当即口头授权国民警卫队出动肯特

市。这项决定,并未通知学校当局。



3个多小时以后发生的事情,似乎证明萨特罗市长的求援决定,还算有点先

见之明。





七、校园大火



5月2日这天,对市长决定毫不知情的学校当局,仍旧同意反战学生傍晚在

校园公共草坪举行集会。集会于晚上8点举行,刚开始时约有300多名学生

参加。一些人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演说。参加者对着教职员和校警高喊:

“一二三四,我们不要你们那个吊战争!”



很快,激烈的言辞变成了行动,集会演变成了混乱的游行,行动失去控制。

学生们冲散了一个舞会,游行到宿舍区,加入了更多学生,变成2000多人

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回来,穿过公共草坪,包围了草坪西面ROTC(后备军官

训练队)的房屋。



这所ROTC房屋,乃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建的老旧单层木板房,不少窗户都

破了。它被用作征兵训练的办公楼,自然成了绝佳的反战目标。学生们向

房子投掷石块和垃圾,点燃了美国国旗。有人企图点燃ROTC房屋的窗帘布,

不果,又把点着的铁路照明用火把,从窗口投进。8点30分左右,房屋终于

起火。与此同时,现场一位摄影师遭殴打,相机被抢走,胶卷被扯出曝光。



晚9时左右,消防队员抵达现场,示威者用石块砸他们,又用大砍刀把水龙

软管剁断,以致救火无法进行。9点17分,肯大校警与波特县警察赶到,用

催泪弹将人群驱散,才令火势得到控制,并保护消防队员离开现场。然而,

消防队离开不久,人群再度聚拢。10点过后,ROTC房屋突然再度起火,烈

焰飞腾。等消防队于10点20分之前再度赶到之际,房屋已经在示威者的欢

呼声中,化成了灰烬。



10点30分,第一批增援的400名国民警卫队员抵达校园。他们用催泪弹和刺

刀驱赶人群。至11点,示威者被完全驱散,校园重归于平静。凌晨3时,在

确认局势已得到完全控制,没有任何新的动向之后,警察解散回家,国民

警卫队员除留下少数人站岗巡逻外,其余的在校园内扎营休息。



第二天是星期日,整个白天在平静中度过。晚上从8点开始,陆陆续续又有

1000余名学生聚集,他们向市中心进发,要用违抗宵禁令的方式,抗议宵

禁,并且要求国民警卫队撤出学校,赦免昨晚被捕的学生等等。他们在途

中受到警察与国民警卫队员拦阻。军警动用了直升飞机照明,投掷了催泪

弹,经过长达三小时的冲突,最后于12时左右,将示威学生全部驱赶回学

校。至凌晨1点,校园再度寂静。



5月4日星期一,太阳升起的时候,驻扎在肯特校园的850名国民警卫队员,

除少数人巡逻警戒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校园内的体育馆与足球场中安睡。





八、坦克、骑兵、步兵团?



对于上述短短三天的经过,李敖的描述很有些别出心裁----他编造了一个

并不存在的学生“结果把军警赶出校园”的情节:



美国政府派了大批全副武装的军警前去镇压,甚

至动用直升飞机向学生投掷催泪弹。激怒的学生

同军警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战斗,结果把军警赶

出校园。



有此情节作为铺垫,自然就引出了下面一个更加天方夜谈的李敖版故事:

“不肯罢休”的美国政府,于5月4日上午调集大批军队,对学生集会进行

镇压:



美国政府当然不肯罢休。在五月四日上午,当学

生不顾禁止集会的命令、敲响校钟,数千名学生

立刻从四面八方奔向操场、参加抗议集会的时候,

美国政府出动了坦克、出动第一零七装甲骑兵团、

第一四五步兵团、出动了大批国民警卫队和警察,

前去镇压。



这一段完全是捕风捉影,不过摸到一点点风,就凭想象胡编乱造,简直错

得离谱。下面仅举两点最大的事实错误。



第一,5月4日这天,国民警卫队方面出动驱散学生集会的人员,共计91名,

其中53人来自第145步兵团A连,25人来自该团C连,另有18人来自第107骑兵

团的G中队。随行的只有一辆吉普车,没有任何坦克。此外在现场另有几个

校警,但他们未参与任何执法行动。



与此相比较,李敖的描述,把“第一零七装甲骑兵团”和“第一四五步兵团”

整个儿全加上还不够,还要又是“出动坦克”,又是外加“大批国民警卫队

和警察”的添盐加醋,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时空错乱,错把1969年的肯大公共

草坪,当成了1989年的北京长安街。



第二,所谓“美国政府当然不肯罢休”,完全是想当然,李敖先生大概又是

把美国政府,错想成那个下令屠杀市民学生的东土官府了。



其实,5月4日驱散学生的和平集会,不是出于美国任何一级政府的指令,乃

是出于执勤官兵和大学校方对于局势的误判。



当年,从5月4日肯大枪击案发生后第三天开始,陆续有300名联邦调查局警

员进驻肯特大学与肯特市。他们之来的目的,不是李敖说的所谓对学生进行

“大搜捕”,恰恰相反,他们要追查的,是各级官员和国民警卫队在枪击事

件中的责任。其中不能不问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5月4日,究竟是谁下令

或者请求出动国民警卫队驱散学生集会的?



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从州到县到市,没有一级政府下达过这样的指令或者向

国民警卫队提出过这样的请求。当时出动的国民警卫队员,在接受盘问时说,

他们乃是接到校方的请求,才去驱散学生集会的。但是学校当局坚决否认,

说他们只是发过通知阻止学生举行集会,却从未向国民警卫队提出过驱散集

会请求。



这个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敏感与重要,原因乃在于,当时无论是学校当局,

还是国民警卫队,都错误地认为肯特大学已经处于戒严状态,因此任何公众

集会,无论是否和平举行,都已经被法律所禁止。这样,周一上午,学校当

局就连续发通知贴布告,阻止学生举行早先宣布的集会。而执勤的国民警卫

队员,则以戒严时期禁止集会为由,去驱散当天那个一开始相当和平的学生

集会。



然而事实上,当时在法律上肯特大学并非处于戒严状态,以此为理由强行驱

散和平的学生集会,法律上根本不成立!



换言之,学校当局与国民警卫队的作为,乃是对当时局势的错误判断。然而

这却是一个带来严重人命后果的悲剧性误判。





九、政客与误判



究竟谁应当对这样的误判负责?事后来看,第一个该负责的是州长罗兹。他

当时正在角逐本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候选人,提出的政纲恰好就是“法律与秩

序”。肯特大学的局势,在他看来正好可以利用一下。



星期日上午,他飞到肯特市,召集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用最坏的

恶棍来形容那些在肯特校园闹事的人。他说,“我们将采用执行一切法律手

段把他们从肯特大学赶出去……他们比褐衫党、共产党、夜间骑土和自卫团

都更坏。他们是我们在美国包庇的最坏的一类人。”他以相当肯定的语气表

示,他将要请求法庭下达戒严令。



实际上,这些话不过是竞选作秀,说了就忘了。他根本就没有向法庭提出戒

严令请求。但是他的话却在肯特校园各方面都造成了极为广泛的误解,以为

当时已出于戒严状态。



问题不仅仅只是造成误判,罗兹之语的最大问题,是在国民警卫队官兵中造

成了对于学生的敌意和恐惧,这才是导致枪击悲剧的最大因素。



不过说一句公道话,国民警卫队员的敌意和恐惧,并非仅仅来自罗兹。司法

部长米切尔同样激烈攻击校园里的好斗分子,把他们叫作匪帮;尼克松总统

和阿格纽副总统也是如此,阿格纽的被广泛引用的一句话是,“年轻的一代

中的闹事者只是一伙流氓,他们不配享有美国青年的称号。”萨特罗市长在

肯特大学发表了不少刺激性的讲话,而国民警卫队的罗伯特·坎特伯里准将

的讲话则简直就是有意煽动敌意。



政客们既然种下了如此之多的恶根,星期一中午的恶果,看来就在劫难逃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7.996719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