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高寒:“使馆被炸之秘”探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高寒:“使馆被炸之秘”探源   
评委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高寒:“使馆被炸之秘”探源 (1018 reads)      时间: 2001-11-04 周日, 上午4: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误炸,又不是误炸

            ——“使馆被炸之秘”探源



                ·高 寒·



  科索沃战场停火曙光初露,中国使馆被炸之激情振荡期已过。或许现在是人们可以冷

静、客观地来探究、思考炸馆原因的时候了。



  目前,对于中共政权驻南使馆挨炸之肇因,尽管众说纷纭,但基本都还是在“误炸”

与“蓄意”之间作两极跳跃:不是“误炸”,就一定是“蓄意”;若不是“蓄意”,那肯

定是“误炸”了。中共持这种逻辑,老美持这种逻辑,民运人士们也持这种逻辑。更有甚

者,所谓“卖国主义”或“爱国主义”,据说也依对这“误炸”还是“蓄意”的不同体认

来站队划线了。



▲ “误炸”与“蓄意”:鸡同鸭讲



  二者必居其一么?我看未必。其实只需对双方的论据稍加推敲,你就不难发现,争论

双方几乎是在各说各话,“鸡同鸭讲”,其核心论点几无交集,其论战完全未遵守逻辑同

一律。



  “误炸”论者强调的是战略原因:美国、北约本身已经在为自己陷进巴尔干战争泥潭

而开始有点焦头烂额了,它现在不仅压根儿犯不着要去得罪中共政权。而且还特别巴望着

它在科索沃政治解决进程中不要从中作梗。因此,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美国和北约此时

此刻应属最不该树中共政权为敌、最不该招惹中共政权的时候。因此,老美绝无“蓄意”

轰炸之动机。否则,岂不蠢到偏要捉一个虱子放到自己头上来爬!



  应当承认,如此分析是有道理的。进行或认可这类论证,与“爱国主义”与“卖国主

义”均沾不上边。



  而“蓄意”论者则强调的是战术原因:倘若老美这次只丢一颗炸弹,或许它说“误炸

”还勉强能“蒙”得过去。世上哪有5颗导弹从不同角度稳、准、狠地“误”到一个目标

之理?哪有多重目标定位、多重目标复核手段全都“误”到一堆去了之理?在对贝尔格莱

德的空袭中,尽管也时有其它使馆被炸的报道,但那统统都只系“波及”,而像中国使馆

是次被当作顶攻激光弹与平攻巡航弹之直接、多重打击的靶心,则属绝无仅有。



  毋庸否认,这种认知也是站得住脚的。作出或同意相似论证,也同“爱国主义”与“

卖国主义”均搭不上界。



  有趣的倒是,在战略领域振振有辞的“误炸”论者,面对着“蓄意”论者提出的战术

性诘难,却明显地露出底气不足。因为他们实难在战略上的无“蓄意”动机与战术上的“

非误炸”现象之间,给出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而同样,在战术领域咄咄逼人的“蓄意”

论者,一涉及到“误炸”论者的战略动机质问,也就显得理屈词穷起来。他们同样也无法

就美国、北约在此时此刻要“蓄意”招惹中共政权之动机,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其实,全部问题的要害在于:上述两造的核心论点并非处于那种一真一假、一正一负

的关系之中。从纯粹逻辑的角度看,二者同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在战略上不与中共

政权为敌的一般性,并不直接就等同于战术上无轰炸之“蓄意”这一特殊性。从一个大前

提推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中间必得借助于小前提来作过渡。譬如此处就可以假设小前

提:“(如果)中共政权在南斯拉夫战区严守中立”,再过渡到结论:“美国、北约并无

轰炸其使馆之动机”。如此,也只有如此,“误炸”说才是严谨并令人信服的。然而,如

果输入的小前提是一个变量,即:“(如果)中国使馆在南斯拉夫战区违反中立原则”,

那么,即使大前提“美国当前在战略上不可能树中共政权为敌”不变,其输出的结论亦会

随之而变为:“美国及北约在具体战场上或会产生轰炸中国使馆之动机”了。



  同理,从美国在贝尔格莱德战场对中国使馆轰炸之战术上的“蓄意”,进而直接推出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类战略意义上的结论,也未免唐突和荒诞。至于说什么美国用炸

馆来“测试中国(共)政府的反应”,或“警告、影响中国(共)对西藏、台湾的政策”

,以及“用以搞乱国内形势”等等,均属无稽之谈。因为,美国、北约的当务之急,是要

让南国战事速战速决,力求避免陷进越战那样的窘境。故一切与眼下这场战争无关的节外

生枝的事统统应避免。要“测试”、要“警告”、要“捣乱”,可用的方式多得很,可选

的时机有的是,何必硬要出此下策、且在此时此刻?怎么能想象美国会为了将来的什么目

的、利益、理由,而“蓄意”去得罪一个眼下迫切地需要其中立乃至帮助而又握有安理会

否决权的大国呢?何况,作为归纳推理,要从局部、战术、特殊之“蓄意”推出全局、战

略、一般之“蓄意”,这里也明显地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量的支持。



  由此可见,在“蓄意”与”误炸”之间,恐怕在逻辑上还存有某种非此非彼、亦此亦

彼的灰色交叉地带;而这“使馆被炸之秘”的揭晓,则端赖对那“小前提”即中共政权与

美国、北约在南国战场上的具体互动之探索了。



▲ 论据浅析:“误炸”与“蓄意”



  “误炸”论的典型论据有二:“目标有误”说和“军事流氓”说。



  “目标有误”说系指:“把使馆错误地当作了别的要炸的建筑物。”(胡平“使馆被

炸事件与中美关系危机”,《北京之春》1999年6月号。以下引此文不另注)。乍一

看来,此论据避开了多枚导弹巧合地“误中”一个目标的推论尴尬,但几乎同时,它又陷

入了另一更大的技术性窘境。因为,当代精确制导轰炸战术是以综合定位手段为前提的。

它包括:高精度明细地图定位,地球同步卫星定位、机载雷达定位和谍报人员定位等等。

况且,这些不同的定位手段是彼此互相补充的,其各自传回的数据也须互相印证。因此,

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就失误之概率来比较,这些多重定位、多重复核手段都碰巧地“误

”到一起去之可能性,比起那多枚导弹分别“误中”一个目标之可能性还要小之又小。更

何况,既然人们已知如今卫星(侦察机)照片的清晰度已可分辨出汽车车牌乃至香烟号码

(难道辨不出其国旗、国徽?);既然人们可推知美国及北约各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外交官

(其中就无情报官?)过去几年曾多次出席过中国使馆的宴会或其它外交活动,乃至考虑

到像中共驻南使馆这样敏感的情报目标,理应是早就被中情局的电子仪器全天候监控,那

么,人们也就很难认真看待“误炸”论的所谓“旧地图”之类欲盖弥彰的遁词了。



  “军事流氓”说则指:少数直接参与战争操纵的军人,“背着政府,通过某种阴谋手

段,蓄意制造了这起事件。”(胡平)乍一看来,“军事流氓”说既可以绕开“误炸”论

在技术层面上的一切窘境,又可以让美国、北约最高决策层的“失误”成立。但此论所受

到的最大挑战乃是“谁是替罪羊”?因为此论已从“技术失误”转换为违法犯罪了。然而

,从已知信息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调查丝毫也没有向这个方向进行的迹象。倘

若认为美国因党争会根本放弃此类致国家重大外交利益受损的违法犯罪调查(根本不查与

查不出结果是两码事),那就简直把美国的法治当儿戏理解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倘若只将此事视为美国的具体行政部门,譬如情报、军事部门的故意,而非美国政府的故

意,这种刻意的区分又毕竟显得太过牵强。



  然而,仔细考察“误炸”说的理由,你会发现,它每新提出一条理由,表面看来是对

前面理由的补充,但实际却都构成对此理由的一种否定。譬如:“情报员误报”说之于“

旧地图”说;“军事流氓”说之于“目标误判”说,等等。然而,这恰恰更凸现出“误炸

”说在举证上的仓促、勉强。因为明眼人不难看出,后面理由的提出,是基于前面理由之

实难站住脚;而倘后面理由成立,前面的理由就会更站不住脚。因为,前、后两种理由几

无可能同时存在。假如说这个“误炸”既是由于旧地图之误,又是由于情报员之误,那就

简直等于是拿世人的智力开玩笑(顺便提一下:前几天,美国国防部地图局已正式发声明

否定所谓“地图有误”说)。同理,“军事流氓”说与“目标误判”说也决非一种并列性

关系:既系技术失误,那就决非阴谋;倘若是阴谋,也就绝谈不上技术失误了。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二者不能同真。如果这种分析成立,那就不能不让人感到:“误炸”论的始作

俑者,其实并不太在意自己论据的自圆其说,他需要强调的只是向中方传递一个明确的信

息:“误炸”,只有“误炸”,才是对贵方,也对我方都无害的唯一解释。



  或许持“误炸”论者会说,正因为举证仓促,才更显其炸之“误”,倘是蓄意,那搪

塞之理由岂不早该设计好,如此又何来这许多漏洞百出的理由让你给钻了空子?



  不能不承认,此问虽简单却言之成理。不过在我看来,这正好说明:用要么“是”,

要么“否”,不是“误炸”,便是“蓄意”这一类两极跳跃的思维方式,恐怕在炸馆之秘

的探求中将会不得要领。



  “蓄意”论的典型论点也有二:“火力侦察”说与“阻挠和谈”说。



  “火力侦察”说系指:通过轰炸使馆这种直接挑衅方式,来综合评估中共政权的国际

危机处理能力,及其给中国政局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美国、北约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介入

亚洲、特别是台海争端预作准备(参见《人民日报》网络版“强烈抗议北约暴行”论坛“

王逸州博士答网友问”)。显而易见,此说一下子就将前几天还被中共自己吹得天花乱坠

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给一笔勾销了。试问:你们昨天不是还在洋洋自得地显示你们同

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么?你们不正是用这种渲染来显示你们在中国权位的稳固么?怎

么,原来被你们所吹得天花乱坠的“战略伙伴关系”不过是纸糊的灯笼,一碰就破啊?既

然它可在一个晚上烟消灰灭,如此“关系”还“伙伴”它个什么劳什子呢?因此,要么,

这“战略伙伴关系”是真,那边厢的行为就不能算作“蓄意”;要么,这“战略伙伴关系

”是假,这边厢的“非误炸”之“蓄意”才能自圆其说。



  这“火力侦察”说的特征,是它完全脱离开眼前具体战场的具体互动,一下便“跃窜

”到中美战略、且关系未来的战略大格局上来建构它的“蓄意攻击”论。然而,这种连现

在国内政治中都弃之不用、纯属冤假错案之源的“上纲上线”论证法,怎可在一向由实用

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中显“灵”呢?此说的最大逻辑漏洞在于:它完全回避了“美国、北

约的当务之急要图个什么”这个破案的常识性问题。我们知道,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

而且它还与做生意一样,是绝对要周密计算盈亏的。说老美、北约不惜冒南国战事延长的

巨大现实风险,去精心策划一个只是对未来有可能性意义的“火力侦察”,那不等于将自

己的战略敌手设想为只知做亏本生意的蠢蛋吗?然而,一个将自己的对手设想得愚不可及

的人本身也未必是聪明的。更何况,倘若考虑到北约是一个多国联合体,且所属各国常常

意见纷纭,故像这种会致各国深陷战争泥沼的犯大忌的冒险之举,竟然至今没有听见有哪

个国家的抱怨,就足见那种“火力侦察”说不外乎一种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谭了。



  “阻挠和谈”说则指:美国那些大发战争财的大军火商,眼看G8通过的和平方案将

断其财路,故利用其在军界的影响力而暗中策划了这起旨在拖延战争,破坏和谈的炸馆案

。据说此举还真灵,它确实成功地起到让中国阻挠G8和平案实施之效果(方政“B—2

千里迢迢去‘误炸’?”《侨报》1999.6.2)。不过此说与“误炸”论中的“军

事流氓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从违法犯罪的角度去探源的。然而,此说的最大奇妙

之处还在于:它从“蓄意”出发,最终却走向了其出发点的反面。其所论证的一切,均等

于是在帮着证明“误炸”论。因为,既然这一切均非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所为,那么就美

国政府而言,这“蓄意”说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此事既系出于非法之

阴谋,那就得有人对其负责;而既然美国政府的调查,至今毫无追究任何责任者的迹象,

那么,此说的逻辑结论就只能是“美国政府自己在阻挠和谈”、“美国政府希望打持久战

、消耗战”,“美国政府反对自己所主导的和平进程”,等等。请问,如此荒谬的结论,

能让世人认真看待吗?



▲ 炸馆探源(一):恶性互动



  “误炸”也罢,“蓄意”也罢,乍一看来,两种意见尖锐对立,形同水火。然而深究

一下就会发现,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争论双方在无条件地视中国使馆为无辜受害者这一点

上,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我则认为,恰恰这一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忽略的症结,即中国使

馆(当然其背后是中共政权)在科索沃战争中所实际扮演或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

色与美国、北约在南国战场上的具体互动,才是破解使馆被炸之秘的关键所在。



  毋庸讳言,中共政权在这次科索沃冲突中,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里,是极少数无条

件地站在米洛舍维奇政权一边的几个国家之一。江泽民政权对南联盟政权的热情投入程度

,甚至超过了与塞尔维亚同文同种同宗教的俄罗斯。这从南、美断交后,南国不去找俄国

竟来找中国代理其在美利益一事便可窥见一斑。中共政权这次一反邓小平关于在国际事务

上要“韬光养晦”、“不当头”的实用主义政治遗训,竟然连上次美欧盟军打萨达姆时那

表面的“中立”面纱也撕掉,一边倒地站在塞尔维亚人一边。然而,对于这个远在天边、

八杆子也与咱中国人打不着的科索沃,人家塞人、阿人争得头破血流到底是图的个啥?其

争斗的来龙去脉究竟在哪里?我看就连带领13亿中国人去趟科索沃这塘浑水的中南海也

未必说得清楚!中共这样作,固然与它神经质地对号入座,把科索沃与西藏、台湾等问题

相提并论有关,同时也和江泽民本人为这几年大国外交的表面戏整得有点昏昏然分不开。





  毫无疑问,中共政权这次挑头反对美国、北约的“人权高于主权”之新的国际价值观

,自有它那如同阿Q因头上有癞疮而恨遍一切沾“光”带“亮”的词儿之心病。然而,如

果仅以意识形态缘由来解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政权的此次行为,将难免流于一般化分

析之弊。当年中共政权与张牙舞爪的萨达姆政权不也是同病相怜吗?它为何却没有与之同

忧相救、同仇敌忾呢?为何它当时竟在联合国不断地以弃权票放老美的惩伊案过关呢?其

实,原因就在于,当时是“六四”刚过,中共政权在全球正临四面楚歌,也就谈不上什么

意识形态的“原则”,也就顾不得要为世界各地的独裁兄弟们两肋插刀了。世人切不可太

过认真地看待中共政权眼下摆出的那付要在全球挑大粱、捍卫“主权高于一切”原则的架

式。它自己其实是从未将其挂在嘴边的“原则”什么的放在心上的。请看:它不是说“要

联合国授权才合法”么?可它当年到朝鲜打的就是“联合国军”;它不是说“不能以任何

理由干涉它国内政”么?可它当年也以“反对种族隔离”为由“干涉”过南非内政;它不

是说“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么?可它当年进攻越南时却也暂时“忘记了”这条“原则

”。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共政权在南国冲突中的表现,与其说是基于什么意识形态“

原则”,倒不如说是基于对那所谓“大国地位”的利令智昏、基于对那所谓“战略伙伴关

系”的盲目迷信,从而将邓小平现实主义的外交战略置于脑后。



  比较一下同是支持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叶利钦政府和江泽民政府的不同表现是很有意思

的。尽管俄国基于同种同文同宗教乃至地缘政治缘由,对科索沃冲突中的塞尔维亚人表示

了旗帜鲜明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民主制度,故还是遵守或起码表面上遵守

了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譬如,它没有禁止媒体在科索沃争端中的多元信息传播;它的对

塞族的支持,大都保持在道义上和政治上;对西方的谴责,也仅限于军事干预,而未在基

本价值观上另树一帜;它在军事上则严守中立,不给西方任何借口,譬如它一再撇清、否

认有关其违反武器禁运的传闻;它甚至不当南国在美国的利益代理人,以保持自己的斡旋

人地位,等等。俄国的这种进退有度、回旋有余的外交手腕,使得无论是美国、北约,还

是南斯拉夫,乃至中国,此刻还都得拉拢一下它,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

权,以及向美国、西方世界讨价还价的筹码。君不见,俄国特使切尔诺米尔丁这些日子在

世界各大国首都穿梭来往、大受欢迎?俄国人在这次科索沃战争中可算是大出风头了:它

对老美、对北约,抗议也抗议了、强硬也强硬了,对塞尔维亚兄弟,声援也声援了、支持

也支持了,可到头来它还从西方世界一下得到对它无异于雪里送炭的五十个亿的美元支持

和延期还款承诺。不仅如此,南国战场一停火,它的那独立于北约的维和部队资格也算铁

定了。俄国这只在西方人眼里一直不被看好的“北极熊”,借着这次科索沃危机,竟然既

讨好又卖乖,英雄也当了,实惠也拿到,还甩掉这几年那一蹶不振的“熊相”。



  本来,俄国人的这个角色是更应由我们中国人来扮演的。首先,我们中国人无论从地

缘政治、从种族、从文化、从宗教信仰上看,都是安理会中唯一最具中立色彩的角色。即

使是美、英、法绕开联合国发动战争,倘若中共政权谨守中立,或不是太过份地一边倒向

米氏政权,只要这战争速决不了,它老美、北约是一定会求上门来的。而此刻,岂不正是

中共政权可将那些平时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搬将出来“敲竹杠”的大好时机么?既

然这次是它老美有求于你,还怕它不大大地来个利益输送么?可是,江泽民政权竟然偏要

反其道而行之,将那位被美国、西方社会视作希特勒第二的种族灭绝杀人魔王米洛舍维奇

,作为当代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来吹捧,其调门甚至比人家同文同种的俄罗斯还要高几个

八度。这就难怪那在今天世界上倍感孤立的米氏政权要将中共政权视作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了。加之中国的专制体制所实施的新闻封锁的特殊效应,故使得整个中国媒体开足了马力

为南国造舆论。除了因远隔万里难以派兵之外,中国竟俨然成了南联盟政权的大后方和坚

强后盾。须知,这可是美国、北约眼下正在全力实施打击的头号敌人呐!请想想,此情此

景,让“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那边厢作何感想?最起码,美国、北约在南斯拉夫战场上,

将中共政权视为敌人的盟友,而不是中立的第三者,更不是自己的伙伴,当属不言而喻。

别说你使馆现已挨炸,就即使没有炸馆这一说,那被中共政权辛苦经营多年才刚有点眉目

,且被江泽民视作他可与毛、邓媲美之傲人政绩的对美“战略伙伴关系”,也实际上岌岌

可危了。



▲ 炸馆探源(二):战争豪赌



  我们知道,由于有关国际公约对处于战区之外国使领馆的保护,由于美军、北约这次

在南国首都实施的是精确制导轰炸,因此至少从理论上讲,在此次对南空中打击中,各国

外交机构应属贝尔格莱德最安全的建筑物了。事实上,从中国使馆在轰炸期间还特意储存

了许多汽油,从5月7日夜空袭时,其成员先是馆内坐观导弹飞,继则回房各自睡大觉的

情形来判断,中国使馆乃至中共政权对老美炸弹的精确度,对自己馆区的安全度都是深具

信心的。问题在于:如果中共政权在南国战场严守中立,其使馆安全可说是不成问题的;

或者,如果江泽民政权对自己与老美那“战略伙伴关系”不是陷入某种盲目性,对自己在

南国战场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点自知之明,从而对可能招致的“蓄意误炸”有所警觉,那么

,即使使馆被炸,也不至于损失那么惨重。可是,倘若中共政权既要将自己与米氏政权绑

在一起,又同时对美方炸弹的精确度和己方馆区的“受保护”深具信心,那么,如此愚蠢

的政策就必然要导致如此悲惨的结局了。此其一。



  其二,倘若我们沿着“既要将自己与米氏政权绑在一起,又同时对美方炸弹的精确度

和己方馆区的受保护深具信心”这一中国使馆之特定角色定位的线索继续探索下去,随之

而来的问题便是:被炸得狼狈不堪的米氏政权会利用中国“战友”的这一在贝尔格莱德属

最安全的建筑物吗?此问题的另一面亦即:中共政权会提供自己的高安全系数建筑物给米

氏政权作为其战争机器之心脏的庇护所吗?不幸的是,无论一般地从中共政权向来藐视国

际准则、不按牌理出牌的“老脾性”,还是特殊地从这次老江盲目地对小克毫无警觉的麻

痹性,都可能引出肯定性的结论来。而若事情果真如此,中国使馆会挨炸,与其说是可能

的,倒毋宁说是必然的了。



  由此可见,如果说中共政权轻率地将自己与那在科索沃战争中被美国、北约视作敌人

的米氏政权绑在一起,属犯了“左倾冒险”错误的话,——权且借用一下中共自己的习语

——那么,它太过迷信那所谓“战略伙伴关系”这个纸面上的东西之安全系数,便又属犯

了“右倾麻痹”错误。而最要命的,还是“左倾冒险”与“右倾麻痹”之叠加,其成倍放

大的负面效应,竟然致使中共政权以为自己在南国战区无论怎么胡来,美国都会碍于“战

略伙伴关系”的情面、慑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会也不敢有大的反弹。于是,或者是

中共政权肆无忌惮地利用自己外交使馆之高安全系数的地位为米氏战争机器服务,或者是

美国、北约基于对中共政权的极度不信任而强烈地怀疑乃至夸大了其“负面”作为,或者

是两者兼而有之,总之,由于在巴尔干战场上中美双方的这种互不信任、彼此为敌的恶性

互动,在战争惯性的推动下,便一步一步地使得本来应属相当安全的中国使馆竟被美国和

北约列入了应予轰炸的“军事目标”。



  有人说,或许是因中共宣传机器一边倒地向国内民众灌输南联盟的声音,惹恼了北约

;还有人说,是中共大使馆那密如蛛网的天线日夜收集着美(北约)军的空中情报并转与

了南斯拉夫,……,所以美军决心对中国使馆动武。但我则以为,倘若事情果真如此,那

就真把北约的战争机器当小儿科了。因为无论是专制政府之控制舆论,还是战区内的各国

使馆收集并交换情报,这些都并未越出事情的常态,均不值得美国去干如此大动作和冒如

此高风险。须知,这炸的可是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个核大国,一个“战略伙伴”呐

!然而,既然战争常被视为一场赌博,那么完全可以想象,摆在美国、北约最高决策层面

前的,除了那种对他有着不惜豁出去也要赌一把之巨大吸引力的诱饵外,其它任何目标都

会为之逊色。依我看,这个“诱饵”此时此刻只能有一个:“结束战争”。不妨设想一下

吧:那个原来满以为轰炸一周战争就会结束、然而却拖了两个多月也不见和平踪影的克林

顿,那个不得不去设想战事拖到冬季之困境、且正在为是否派陆军而举棋不定的克林顿,

突然面对这样一个情报:“那个多次躲过打击的首要目标,现正躲在中国使馆内”,那么

他会作何抉择呢?



  我相信,“摧毁它,战争将嘎然而止”的诱惑力一定会大大超出那所谓“冒天下之大

不韪”的担心。而一旦美国、北约意识到此举倘奏效,其所获收益将远远高出“得罪”中

共所冒的全部风险之总和时,那就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止他们豪赌一场了。



  众所周知,美国、北约这一大手笔的豪赌,算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输得很惨。常言

道:“捉奸要捉双,拿贼要拿赃”,既然“奸”与“赃”没有到手,所谓“贼人”也就当

然“清白”,也就理所当然系“受害者”了。老美到头来自己惹了一身骚。也只好自甘倒

霉,“吃不了兜着走”了。故那小克除了向老江一再作揖道歉认赔外,还有其它什么话好

说呢?



  是的,美国、北约给出的“误炸”理由可说是漏洞百出,然而,正是这些有着太多临

时编造痕迹的“理由”,又在在显示出美国这次行动的确没有要以中共政权为敌的“蓄意

”。要不,事先精心推敲出几条像样的借口还不容易?问题就出在老美总是太过自信。即

使是如此高风险的“豪赌”,它也像所有赌徒一样只想到一个“赢”。在它看来,事情似

乎十分简单:既然那个南国战争机器的首要目标被摧毁在你中国使馆内,那还用得着我来

解释为什么炸你吗?倘若事情果真如此,中共政权也只好打掉牙齿吞下肚,哑巴吃黄连了





  可是,一当事情到了非得让你有个交待不可的时候,整个美国、北约的战争机器似乎

才“恍然大悟”:原来退路尚未设计好啊!恐怕这就是让人倍感困惑的既不像是“误炸”

、而所给出的“理由”也荒唐得不像是“蓄意”的缘由。人们还记得:中国使馆被炸以后

,北约在第二天于布鲁塞尔例行记者会上发出的第一个解释便是“情报失误”。对此,人

们大都作了“所炸之建筑物目标出错”一类解读,并统统嗤之以鼻视为搪塞。然而,我倒

毋宁视其为是北约的“慌中吐真言”。因为,这“情报失误”完全有可能是指“计划摧毁

之目标当时并未在该建筑物内而情报却错报为在其内”了。



  你说它是“误炸”么,但美军、北约这次要炸的就是中国使馆,目标明确,毫不含糊

,何“误”之有;你说它不是“误炸”么,它真正要打击的目标却未在其中,且炸的一方

甚至比挨炸的一方还觉得此炸实在是炸得冤枉。所以,准确的说法就只好借助于典型的黑

格尔的辩证逻辑表达法:“是误炸,又不是误炸”。



  诚然,以上议论,纯属姑妄言之。事件的真相,最终还得凭证据说话。或许,事情并

不像我所推论的那样,或至少不似那么严重。从另一个极端来说,或许实际上中国使馆在

贝尔格莱德还真是一个严守中立的无辜者,这次吃炸弹还真是吃得冤枉。但是,我不能不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所谓恶性互动,之所以叫“恶性”,其题中应有之意就含有互动双方

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这一层意思。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去解析探索危机之源,与其说是处

于恶性互动中的一方之实际作为或不作为生成了危机,倒不如说是那种一方对另一方之某

种作为或不作为的极度疑心而导致了危机的发生。由此可见,就对中国使馆被炸原因的探

源而言,中美双方在南国战场是否处于一种恶性互动关系这一层意义,远胜于中国使馆在

挨炸当儿实际正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意义了。因为倘若两国不是处在一种恶性互动关系

之中,即使有错误情报的误导,危机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何以导致了中美的恶性互

动?”才是我们应当深思和反省的。



  毋庸否认,这“是误炸,又不是误炸”论,是对“误炸”论与“蓄意”论的扬弃,是

以吸收它们各自有价值的论证为前提的。尽管我坚信,这次中国使馆的被炸,绝非简单的

“误炸”,但同时我也毫不怀疑:“误炸”、唯有“误炸”,才是可让中美双方均能体面

地下台之最合适的“理由”,因为双方都有若干难言之隐。然而,对于真实缘由心知肚明

的中美两国决策层,我倒殷切地希望他们,在体面地“下台”后,应当对这场危机的缘起

、后果、教训均各自有所反省。同时,我更希望中共政权,不要为了一党一派的私利而将

整个国家、民族拖入毫无必要的国际恶性互动的旋涡之中,更不要将我们中华民族拖入与

本国利益无关的战祸之中。



  尽管我深信,严谨的逻辑推理,将大有助于人们从已知达到未知,但我却更乐意地看

到那胜过一切雄辩的事实本身。但愿此案谜底的揭晓不至于让人们等到数十年后克林顿政

府的档案解密那一天。



□ 完稿于1999年6月10日,纽约



《华夏文摘》9906C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426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