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坑人的媒体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坑人的媒体
俞力工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坑人的媒体
(615 reads)
时间:
2003-5-15 周四, 下午5:4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万人坑与坑人的媒体
俞力工
两天来,伊拉克首都南部某处挖出了上千具骨骸,于是BBC抢先作出报道,认为该万
人坑可能涉及“伊拉克政权于1991年杀害的什叶派异己分子,总人数可达15000之多”。消
息见后,笔者除对该媒体的大胆假设感到吃惊外,又联想起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媒体的一系
列“乌龙”事件。
首先,令人吃惊的是,不经专人、专家的详细调查,媒体人员如何能够辨别骨骸是属同
一民族的哪个宗教团体?其次,即便是什叶派不幸受害,为何肇事者就一定是伊拉克政府而
非1991年狂轰滥炸的美国当局?再者,媒体人员又是根据何种灵感推论埋葬人数可高达
15000人?
记得最近英军占领伊拉克巴斯拉市之后,媒体也一度报道过“在一个仓房里发现数百具
遭伊拉克当局迫害致死的死者骨骸”一事。经全球媒体炒作了几圈之后,该事件突然就不了
了之。事后笔者仔细追踪之下,才了解到死者涉及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期间的伊朗阵亡士兵。
虽经两伊当局长期交涉,伊拉克当局始终没有将这些骨骸交还伊朗。事实虽然如此,各大媒
体却无意作出任何更正,对他们说来,反正萨达姆胡笙臭名昭著,免除一些罪行,也不能改
变其万恶本质。至于新闻道德…或许也远远不及煽情与编造故事更具提高销路价值。
话说八、九十年代之交,罗马尼亚动荡不堪,全球媒体一度同时传播着从该国反叛集团
发布的几个镜头:几具刚由地下挖出来的尸体赤裸裸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死者年龄不等,
胸腹上经过缝合的痕迹清晰可见。其旁白则是,“这些人都是共产政权安全人员暴行之下的
牺牲者”。数星期后,共产政权崩溃,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也遭叛军枪决。突然间,个别边
缘媒体又传出“那些尸体其实是经某医院解剖之后才埋葬的病亡者”。
消息来源地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刻意传播错误消息的例子在全世界多得不胜枚举,之
所以提及此事件,主要是因为欧洲学术界事后对该事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议题是,“为
何全球媒体明明知道受骗上当,却不愿加以纠正?”最后,一致结论是,大多媒体将错就错,
原因在于散布该错误消息可以达到反共的目的。
此外,打从91年开始,主流媒体(当然是指西方)便不时报道前南斯拉夫境内发现多
处万人坑的新闻。当然,根据这些报道,也就构成北约组织对南斯拉夫进行“人道主义军事
干预”的主要理由。甚至直到今天,每当前南斯拉夫国际法庭试图采取激烈行动逮捕南斯拉
夫谋通缉犯之时,媒体又会自然而然地以大肆报道“在某地发现万人坑”加以配合。实际上,
无论是联合国派遣的专门调查组,或由西班牙中立人士组成的调查组,经过多年的辛苦挖掘,
就始终没发现任何万人坑。非但如此,甚至集合所有挖掘出来的尸骸总数,也不及北约组织
炸死的老百姓人数。
众所周知,联军攻打伊拉克的主要指控为“勾结恐怖主义”和“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在这两方面主流媒体也极尽渲染之能事。问题是,联军在有罪推论、不经安理会授权的情况
下摧枯拉朽地攻占了伊拉克这块石油宝地之后,似乎还是不能完全摆脱举证责任。但是不急,
如果占领当局不能胜任此艰巨工作的话,依凭媒体的无边想像力,任何“证据”均是唾手可
得。等到客观的民众感到不对劲时,其注意力又会转移到主流媒体重新设置的新闻议题,不
论它是北韩的恐怖主义或SARS所暗藏的恐怖主义。2003/5/15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有了老愈和老马,汉奸论坛才没有清一色一条龙。
--
令胡冲
- (0 Byte) 2003-5-15 周四, 下午10:48
(11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1894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