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王实味:从囚禁到秘密处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王实味:从囚禁到秘密处死   
AlphaQ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 王实味:从囚禁到秘密处死 (671 reads)      时间: 2003-5-13 周二, 上午12:0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初,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工作,一般都制订了三

年研究规划和半年或一年的执行计划。延安整风开始后,研究工作基

本停滞,王实味所在的中国文艺研究室就现在的材料和回忆资料来看

,所做的研究工作很少。1943年5月,整风进入审干阶段,中央研究

院改编为中央党校第三部。 就在中央研究院改编之前,4月1日晚王

实味在延安那场“抢救失足者”运动中被康生下令逮捕,关押在枣园

后沟的西北公学。 王实味被捕后,毛泽东明确指出:“对王实味不

要杀,中央社会部对王实味的审讯不再追究“特务”、“反党集团成

员”等莫须有的罪名,而只是在“托派”问题上动脑筋。据当时提审

王实味的凌云回忆,第一次审讯是王实味被捕不久,在枣园后沟中央

社会部拘留所进行的。王实味进门后,对任何人不予理会,径直走到

挂着列宁像的墙前,深深鞠了一躬。对王实味,在“抢救失足者”运

动中采用的逼、供、信等手段及酷刑都没采用过。提审常常变成王实

味一人在那里大发宏论。 作为提审人与材料汇总人,凌云记得王实

味自己承认参加过托派组织,在中央社会部工作过的叶成章也记得王

实味的千部履历表中填有“参加托派组织”字样。但这些材料在中央

撤离延安时被焚毁;凌云也不否认这有王实味出于对审讯不耐烦而顺

口乱认的可能。 岁月如流。 与王实味一同逮捕的二百多人在此后的

甄别平反中不断离开,而他仍关押在中央社会部。 1943年夏末,包

括爱泼斯坦在内的中外记者团应毛泽东之邀访问延安,曾请求会见王

实味。负责接待工作的王震应允,几周后,王实味就被带至记者们面

前。他只是在记者面前反复承认自己是个“托派”。 不久,国民党

利用王实味案在西安精心策划了一场“追悼活人”的闹剧。他们组织

追悼会,悼念“被中共迫害致死的王实味等”。次年五六月,又一个

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当时在国民党中宣部任职的北大毕业生杨西昆

随团访问,于是范文澜任会长的“北大同学会”邀请杨西昆举行座谈

会。 座谈会共有二十人参加,当介绍到王实味时,杨西昆大吃一惊

。王实味当场发表即席演说,大意是说,他在延安犯了错误,但生活

得很好,而西安却说他被迫害致死了。谁无父母,谁无妻儿?要是他

的亲友知道了,该有多么焦急难过?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他与家人都

无法通信。因此希望杨同学回去,利用工作方便,帮助说明他的真相

,他将十分感激。 当时参加记者团的《新民报》记者赵超构也会见

过王实味: 有一天下午,交际处通知我和国民公报记者,请我们到

文协晚餐,到那边的时候,有一个瘦长的男人和丁玲一同出迎,介绍

过来,才知道就是王实味。这种意外的会见,颇使我一时失措,因为

我想不出适当的话来和他交谈。谈《野百合花》吧,我深恐有伤他的

自尊心,可是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王实味却先开口谈起他自己的事

情来了。谈话的神情完全像演讲,时刻舞着手势以加强他的语气,说

到他过去的“错误”,他的表情严肃到可怕。有时,竟是声色俱厉的

。谈话继续了一小时之久,我好几次打断他的话头,因为我觉得这种

话在说者与听者两方面都会感到不舒服。最后我们才慢慢谈到文艺上

去。我试提他过去翻译的几本小说,他似乎稍微发生了一点兴趣,但

当我劝他回到文艺岗位来,再从事翻译工作的时候,他的情绪忽然又

冲动起来,坚决地说:“不,我现在正对政治发生兴趣,以后还是要

参加政治工作的。”问到他最近的生活,据说还“在休养中”。据我

的观察,他的精神上所受的刺激,就在和我们会面的时候,也还是掩

饰不了的。要说《野百合花》事件在他心理上没有留下一点创伤的疤

痕,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看出,王实味无论与国民党官员或记者会

谈,内容都是早已安排好了的。 王实味身患肺病有年,在近四年的

囚禁生活中,他确实没有像其他犯人那样养猪、种菜、纺线、进行劳

动改造,或许他对赵超构所言的“在休养中”也是实情。然而他不断

诉说自己“不是托派,不是特务”,但是在四十年代谈托色变的延安

,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一手定案,翻案谈何容易。 1946年,对王实

味重新审查的结论仍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 1947年3月,延

安保卫战拉开序幕。“托派分子”王实味没有遇到特赦的幸运,他也

得离开延安,与中央机关一起向黄河以北撤退。 春寒料峭。春的讯

息还没到来,满树黄叶飘飞,满地枯草焦黄。谁也料想不到王实味这

一程竟是踏向死亡的人生隧道。 4月16日,王实味与两名中央社会部

押送人员一道到达了目的地——设在兴县城郊的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

看守所。 到看守所后,押送人员告知王实味是中央社会部的犯人,

随后又留下一份1946年关于王实味的甄别材料、一份王实味在押送途

中的表现记录情况就走了。 晚上,收押登记时,王实味对看守所的

工作人员说:“我是犯了错误,我犯了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

养》上的二、五条,即不能拥护真理和容忍、委屈求全,所以改名王

二五。但,我决不是托派。”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这里是看守所时,

王实味仍侃侃而谈,他说: “我向记者承认自己是托派,是被迫的

,是自我牺牲。” 对王实味这些言论,看守所的工作人员找他谈过

两次话,要他好好改造,不要翻案。之后,王实味又写出材料,承认

自己的托派问题,他还写信给甘露和谭政文等,要求工作。 不久,

国民党军队进一步进逼。作为晋绥根据地中心的兴县地区遭到轰炸。

6月12日,王实味所在的看守所遭到炮弹袭击,看守所需要转移。晋

绥公安总局于次日给中央社会部写了一份报告,请示对王实味的处置

办法。这份写给中央社会部的报告,根据中央社会部押送人员此前的

交待及王实味的表现,提出请示; 我处审讯科昨日被蒋机轰炸,急

于搬家,对王实味究应如何处置,望速来信告知! 报告被快速送往

距兴县六十公里的临县中央社会部驻地,很快被批回,指示将王实味

就地秘密处死。 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砍

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 次日,审讯科将执行情况向总局作了汇报

,同日,晋绥公安总局也向上级作了一份书面报告,其中写道: …

……根据王实味的罪恶及表现,实属无法改造,故请示处决,批准后

,我们于昨夜在兴县将王秘密处死。 今生今世,山河岁月。 王实味

就这样结束了他四十一年的生命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莹看

到了弄请王实味问题的希望,1979年盛夏,73岁的刘莹只身来到北京

,向党申诉。 从1979年到京城上访,转眼间又是十年,刘莹老人双

鬓已满是白发,生命已至暮年,老人一定要等到丈夫平反的那一天,

她也坚信,历史的陈案,今天都会一步步得到澄清。 她只有不断地

上诉,耐心地等待。 1990年4月,公安部两位同志风尘仆仆赶到车城

(湖北十堰),他们带来一份平反决定的初拟稿,征求家属的意见。

12月的一天,天上细雨纷纷,儿子王旭枫所在的二汽四十九厂领导

派一辆小车将刘莹及家人接到厂部。 这里坐满了人等待他们到来,

公安部的二位同志和湖北公安厅、十堰市公安局领导,二汽领导都已

在座。 公安部同志向人们宣布为王实味平反的决定。 刘莹老人平静

地听着,似乎岁月的沧桑已磨平了她对敌人的情感,只是年已五十五

岁的儿子止不住流下眼泪,他说这是他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6808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