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莫要再“借鬼打人”-轮中国社会之祖先崇拜和统治权威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莫要再“借鬼打人”-轮中国社会之祖先崇拜和统治权威
原心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莫要再“借鬼打人”-轮中国社会之祖先崇拜和统治权威
(378 reads)
时间:
2003-5-28 周三, 下午9:06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莫要再“借鬼打人”-轮中国社会之祖先崇拜和统治权威
------------
------------
(说明:近日论坛上突然冒起“挖祖坟”问题,闹得风风雨雨,无独有偶,国内《走向共和》一剧传出官司新闻,某名人孙女要状告剧本“歪曲史实”(不知道《共》剧是否忘记了加上“纯属虚构”的告示词)。中国人一向敬重祖先,甚至视之为社会资源而刻意维护,我无意去贬低后代对其祖先的爱护之情,也不屑于去评论那些为了政治目而假造历史的虚伪文人,但也深为反感以抬古人之教条来压今人之权利的僵化思维。我在此有感而发,目的只在于讨论公共领域内中国文化之祖先崇拜现象,并无意于去挑战私人领域内某些人的家族感情,请观者明察!)
------------
------------
决定一个文明特征的要素包括文化和政治,很多学术观点都认为文化和政治是交互影响的,也许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演变,都很难说清楚是文化影响政治较多,还是政治影响文化较多。中国文明也是如此,而儒家文化和帝王政治的紧密结合,历来就被诸多学者和专家所特别关注。在以家族为单元的社会模式中,祖先崇拜行为不仅是稳固尊卑秩序的必要仪式,也是推广“纲常”伦理的重要方式。惯于推己及人的儒家文人一向主张将家庭尊卑秩序和社会高低地位相关联,力图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分明的社会。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政治化了的祭祖活动,对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之巨大,实在是值得人们去做更深入的探讨。
古代中国的氏族统治权力依赖“献祭”和“征伐”的礼仪来维系政治权威,靠供奉同一祖先的崇拜仪式来确定这些有权“食肉”的统治者的合法地位。儒家文化最初就是来源于这种祖先崇拜的宗教活动,并且借助这种图腾礼仪来宣传树立“宇宙秩序”和“社会尊卑”相呼应的观念,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维护社会和平秩序为首要任务的道德伦理学说。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儒家文化,虽然所强调的是以人为宇宙中心的人文精神,但它缺乏象西方哲学那样“形而上”的认可,既不承认超验的鬼神启示,也没有实证的逻辑推理,只注重现世的经验概括。这种理论上的严重缺陷,所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社会的人文环境缺乏被整体共认的智慧常识和主流观念,并引起连锁反应,使得政府的法律规约也欠缺必要的严谨定义和严格执行,于是政治官场就成了失去约束的制度化贪污场所,民间社区也普遍缺乏建立在人性和权利基础之上的正义道德。从政治化了的祖先崇拜仪式引申出来的社会纲常礼仪,能够维持既有的权威秩序,却压抑了革新精神。过分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地位,重古轻今,效忠权威,使得儒家文化陷入保守主义。
然而最大的悲剧还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儒家文化的“家国一体”的观念,刻意混淆了社会生活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因而肇生出所谓“忠孝难以两全”之类的古怪问题。热衷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人一向公私难分,免不了要将国当成家,将民当成族,喜好推己及人,往往是从家族自身的小圈圈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参考点来审视公众政策。从这种推理的顺序上来看,儒家理论在原则上所提倡其实是个体主义,而不是群体主义。无论是“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修齐治平”,都是主张从私人领域所理解的个人立场出发,来考量公众领域所要求的群体利益。儒家文化推己及人的经典成果,就是将父权社会的“父与子”关系的家族模式,推广到专制国家的“君与臣”关系的统治模式。显然,这种家国不分的伦理观念,使得中国政治文明从一开始就显得特别缺乏平等条件之下的公众共同意愿。整个国家运作起来就象一个大家庭一般,来自家庭尊卑观念所导致的社会地位之不平等,被视为视理所当然。甚至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对此“家天下”的模式还津津乐道,依然将政府官僚视为“父母”般地敬畏,毫无权利平等优先的观念。
不信鬼神的儒家文人虽然常常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善意态度,和反对特权暴政的和平精神,但刻意以稳定秩序为理由来规定人在社会中的尊卑地位,却破坏了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平等环境。而且,专注于从个人的生活经验来概括社会规律的学术态度,也容易犯上以特性推导属性的逻辑谬误,往往陷入臆测和偏见的争斗。同时,由于专制的政治权力过多地介入干涉民间活动,使得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向来就缺乏必要自由的竞争交流,因此从个体文化汇集演变成公众文化的过程也明显地缺乏充足民主的辩论容纳。显然以上因素都不利于促进群体社会的理性共识,导致了整体文化难以形成具有全体适用的常识主流,反而时常要依赖权力来强制推行所谓的“主流文化”。
事实上这种近似病态的尊卑概念,几乎完全消磨了儒家文化的曾有的积极意义。儒家文化信奉人性本善和可臻完美,强调统治者要“正其身”,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民众。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局限了儒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范围。历来仁义礼仪基本上只是通行于士大夫阶层,下层民众常常被当成是未开化的愚昧群体。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彰显出中国古代文人的完美主义和模仿主义的情结。大到国家朝廷所主导的尊贤祭圣,小到街坊乡镇所关注的贞洁牌坊,甚至如今我们时代的“学习雷锋”,中国文化一直都是力图树立种种“完美无缺”的模范榜样,并且刻意给这些模范赋予如祖先般不容质疑的尊贵地位,以训练百姓遵守这种上尊下卑的秩序,并且暗示统治者是因“有德”而“合法”。
没有了平等条件,人的共同属性在社会生活中也就失去了表现的机会,不从群体优先的态度来考虑社会公共秩序,更无从理解人类属性的定义需要共同认可的基础常识。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对人性和权利的探讨显得特别冷漠,公众和群体的权利常常要屈服于个人和集团的利益。例如最近的SARS事件,官僚集团为了“稳定大局”的利益诉求而公然压制真相甚至当众作假,将明显会影响到全体社会甚至世界人类的公众健康问题,当成是权力集团的“内部机密”。公众的认知权利和健康权利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秩序和集团利益之下的附属,当两者相冲突的时候,公民权利依然被想当然地认为应当服从于政治权力。特别是当公众的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群体激烈自觉的保护反应的时候,政治主导下的舆论环境表现出来的谴责意味浓厚的指责言论,再一次沦落于揭批公众的“愚昧无知”,教导百姓要重视“科学客观”。空洞的指责和虚伪的做秀,掩饰不了他们极度漠视人类最尊贵的生命权利的冷酷态度,他们显然并不认为这些被统治群体的健康权利具有高于统治秩序的优先需要。
客观地来说,以天命道德的现实精神来制衡君主权力,在理论和动机上都是具有革新意义的,然而以祭祖仪式来效忠于“正统核心”的机制,却使得儒家文化落入了权力政治的陷阱。由于过分地专注于维持现存政治秩序,历史上儒家文人的社会改革事业,甚少敢于触及权力制度的政治基础,大多是有劳而无功。迷信祖先尊奉宗法的态度加大了改革的障碍,政策往往是充满美好的复古理想,却因为脱离社会现实和偏离政治本质而归于失败。时至今日如中共的改革,也是在涉及政治前提的时候,在意识形态上就停滞不前。旧有的所谓正统马列毛主义的意识形态,依然牢牢地支配着政治权力的分配机制,绝对不容许质疑和批判。“稳定压倒一切”的表面目的是在于防治社会骚乱,但更深刻的目的却是在于阻止改革朝政治体制方向发展,因为变动政治秩序仍然被认为是导致权力统治不稳定的因素。
没有民主过程来赋予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权力,依然需要控制民间文化来树立权威的模式,于是祖宗圣贤的香火供奉就转移到党派学院,中国人转而崇拜起“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列理论。我无意于涉入讨论中国文化和马列学术对我们的社会影响谁孰重孰轻,但中国人惯以为常地将党比成“母亲”,将主义视为“正统”,却表明老百姓依然是将一党专制的政治权力视为“道德君主”,而现代极权主义政客和帮闲文人也仍然对这种落后文化乐此不疲。无论是供奉祖先祠堂的碑牌,还是尊奉圣贤书经的教谕,抑或是崇拜党派学术的意识,目的都在于昭示有权参与者的尊贵地位和相应的统治权威。死人当然不会有意去干涉家族事务,古人显然也无能力预知后世的人事,主义更不是党派的天然标签,然而它们被统治权力所利用来树立“合法性”权威的过程,却无一例外地造成了对公民权利的压制现象。我们应当反思这种“借鬼打人”的文化教条,打破避尊者讳的保守心态,努力提倡用民主过程来树立政治权威,才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向以公民权利为核心观念的现代文明发展进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做为伦理道德的社会准则儒家并无不妥.错的是"独尊儒术".至于马列邪教加上勾心斗角的传统那是另外一回事
--
freecn
- (0 Byte) 2003-5-28 周三, 下午10:39
(11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8660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