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利坚故事:从“军旗裙事件”到“动物庄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利坚故事:从“军旗裙事件”到“动物庄园”?   
藏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美利坚故事:从“军旗裙事件”到“动物庄园”? (503 reads)      时间: 2003-4-23 周三, 上午4: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位最当红的女星在国外访问的时候,一不小心触动了爱国愤青们敏感的神经。顿时国内舆论大哗,愤青们扬言要在全国范围内抵制她的作品,以直线下降的销量威胁这个不知所措的女子,甚至号称要剥夺她的国籍。于是,原先说好的广告合同不得不搁置,电台也不敢播放她那些排行榜最高处的歌曲。在举国上下一片愤怒声讨当中,当事人只好屈服,向全国愤青道歉,然而所有的谩骂和抵制都仍在继续......



你是在说赵薇吗?



错了,错了。这不是赵薇,这是在说本届葛莱美奖得主Dixie Chicks主唱美因丝。这位来自德克萨斯、几年前曾经为小布什就任州长仪式献唱的当今北美乐坛天后,今年三月初在英国开演唱会的时候对记者说:“我们为布什同样来自德州而深深感到羞耻。”在战争调门越高就越爱国、民主党议员个个噤若寒蝉的今日美国,来自当红公众人物的这种异议声音不啻一个晴天霹雳,深深刺激了那些沉浸在道德优越感中的美国人。立刻,无数抗议的电话淹没了各地的音乐热线,人们痛心疾首地数落美因丝的“卖国”言论,扬言抵制任何胆敢播放美因丝歌曲的电台。许多歌迷组织起来,将手头可得的Dixie Chicks音像制品集中起来扔到街上,用推土机来回碾压,并教唆孩子们在碾烂的CD上来回狠踩,表现与“卖国贼”不共戴天的决心。为了安抚这些气势汹汹的歌迷,各地的电台只好纷纷取下预定播出的Dixie Chicks歌曲,更有投机心态强烈的电台洋洋得意地打出“无Chicks电台”(Chicks-free stations)的旗号以招徕听众。如此,媒介和歌迷相互刺激,循环反复,行动一波比一波偏激,直有把Dixie Chicks一举逐出公共舞台的气势。



在震耳欲聋的“叛徒!叛徒!”叫骂声中,一封稍长一点的听众抗议信这样写道:"她们如此成功是因为美国养活了她们。可是她们在美国面临战争的时候却跑到外国的土地上!羞耻啊!羞耻啊!我现在听到她们的声音就反胃。”更有甚者,个别来信甚至威胁要杀死美因丝等人以泄心头之恨。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的时候,美因丝等人表示,她们如今最担心倒不是销量的下降,而是她们家人的安危。



不消说,这些现象对于流行乐这样一个从众和跟风心态强烈的市场来讲,其负面影响力既深且广。美因丝发表反战言论后不久,Dixie Chicks的作品销量就直线下降。迫于压力,美因丝不得不表示,她不应该对民选的总统表示这样的不尊重。但她同时又声明,作为一个母亲,她认为政府应该在彻底穷尽了所有和平方案之后再决定是否开战,而她仍然坚持认为,政府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不难想见,美因丝的这个妥协当中有坚持的表示,自然不会取得爱国愤青们的谅解,在全国范围内的抵制行动仍然在继续,愤青们的跳骂一刻也没有停止。有评论表示,美因丝撤回自己的言论“说明她是个没原则的人”。







作家John Le Carré在《泰晤士报》上忧虑地写道:“美国已经进入了又一轮历史性疯狂周期。但这一次是我所记得的最可怕的一次。比麦卡锡主义还糟糕,其长期的恶果会比越战更严重。”“任何一个没有紧跟布什的人都立即被看作是反布什主义者,更可怕的是,他们立即就变成了敌人。”



如果仅仅是这种民间自发的压制异议举动,那倒也罢了。毕竟对她们的死亡威胁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没有干出暴力袭击美因丝的行径,抵制和批评都是他们的神圣权利。然而,来自政府方面扼杀异议言论的努力却令人不寒而栗。尤其当执政党恰恰还在国会两院和最高法院里同时占有多数的时候,对于第四权力的这种限制就格外显得可怕了。



据参议员Leahy评议:“自从1976年我被选做参议员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个竭力对公众掩盖事实的政府。”布什一伙上台不久,副总统切尼就卷入了向能源公司提供咨询的丑闻当中,并且一再拒绝向法官提供相关文件。接着,布什又向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知情权宣战,计划利用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彻底剥夺公民查询往届总统文件的权利(注1)。在遭到朝野激烈反对的情况下,布什退而在去年底签署行政命令:自里根时代以来的一切总统经手文件都不对公民公开,



保守势力不如开明派看重民权本来是常识,但为何偏偏在对伊战争开始前着手限制公民的知情权呢?看看布莱尔在英国下院承认英国当年不应该扶植萨达姆的窘态,一个简单的回答可能是:布什因为急需公众对这场攻伊战争的支持,不希望公众深入了解里根和老布什当年和萨达姆的合作详情。因此,出台这种明显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行政命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我们还记得,911之后两家地方报纸的记者仅仅因为批评布什“像个受惊的小孩”没有及时赶到受袭城市坐镇救援,居然就被大批读者围攻而逼迫去职,就会不难理解:这麦卡锡主义之后新一轮统一舆论口径的工作,其实早已在暴政和暴民的合作下悄悄开始,







有一次,我跟几个美国朋友说起女学者戴锦华在初读《1984》时和她的德国朋友相拥而泣的故事,感叹中德的极权主义回忆竟然是如此的相似。不料美国朋友回答道:“当美国人读奥威尔的时候,他们也会想起类似可怕的美国故事。”当时我大吃一惊,虽然我知道极端保守的麦卡锡主义的确已经离法西斯相去不远,却实在没想到它会给美国人带来类似《动物庄园》一般恐怖的记忆。难道宪政传统深厚的美国也会有滑向“动物庄园”的时刻?



然而,面对最近“祖国安全法案”“爱国法案”这些从名称到内容都落入奥威尔预言的文件,答案也许真的是肯定的。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他们已经要求不必照会当事人就查询所有公民的借书记录了。



阿瑟 米勒明写美国“捉巫运动”暗讽麦卡锡主义的名剧《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眼下正在美国开明派人士当中重新排演,联想到《红字》里面歇斯底里集体迫害“异端”合力捉拿“女巫”的美国民众,我突然觉得:对于一个开明派力量相对弱小而政教合一传统最为强大的工业强国来讲,“外来的恐怖主义刺激造成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反弹”这样的警告,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不要忘了,德国的彻底纳粹化,也是从一个恐怖主义袭击“国会纵火案”开始的,困于经济衰退的民选政府抓住这一机会,配合民间的排外复仇情绪,一步步剥夺公民的政治自由,最终把德国和世界推入了世界大战的深渊。而如果美国人真的对这个民选政府剥夺公民权利的行径姑息纵容,甚至自发打击异议者,有朝一日,他们也许就会像当年的德国人那样后悔:“当他们来抓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注1:为保证公民对总统监督权的《总统纪录法案》里,规定有九种经总统认定可谢绝公众查阅的内容,但这一类利用在职总统权力禁止查阅所有总统副总统文件的行为,一般认为属于行政权力的滥用。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9835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