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剥开美利奸的画皮:这不是解放,而是一场新的殖民高压统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剥开美利奸的画皮:这不是解放,而是一场新的殖民高压统治   
大刀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剥开美利奸的画皮:这不是解放,而是一场新的殖民高压统治 (795 reads)      时间: 2003-4-24 周四, 上午8: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不是解放,而是一场新的殖民高压统治



身处巴格达的英国《独立报》着名记者菲斯克(Robert Fisk) 周四撰写长文指出,「对伊拉克人而言,这不是解放,而是一场新的殖民高压统治」;美国所发动的「解放( 伊拉克) 」战争或许已完结,但对伊克拉人来说,对抗美国殖民统治的解放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从事新闻工作逾30 年的菲斯克(Robert Fisk) ,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外国特派员之 一,曾7 度荣获英国国际记者年奖,最近得奖在1995 年和1996 年。他专长中东采访,过去23 年都在那儿生活。现时替伦敦《独立报》担任贝鲁特特派员的菲氏报道过伊朗革命、两伊战争、波斯湾战争,着有《Pity the Nation: Lebanonat War 》一书。



在中东问题上,菲斯克向以不偏不倚见称,他既关注巴人被镇压,亦关注犹太人当年遭纳粹逼害。



香港明报网18日翻译转述了菲斯克的文章。以下是明报有关菲斯克文章内容的综合。



「解放者」要宵禁?



事情变得愈来愈坏,并比任何人所想的都要快。「解放」伊拉克的美军已变成占领军,伊拉克什叶派扬言要对抗美国人,发动一场伊拉克人的「解放」战。





美方刚发表了一封「致巴格达市民的信」,内容充满殖民主义精神,语气毫不体恤。信中勒令:「在晚祷後至早祷前的晚间时段,请勿离开住处。与前萨达姆政权有关的恐怖分子及各罪恶分子,经常於这个时段现身巴格达……在任何时刻,接近联军据点时请小心谨慎。」



所以,在没水没电下,百万计伊拉克人现在要奉命留在屋内,从晚上直至翌日早上。这是一级防范禁闭(lockdown) ,是一种监禁,而监狱是伊拉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 远征军所下的这道命令,实际与宵禁无异。



一名妇人对我疾呼:「读到那封信後,连我也想当一个自杀式袭击者。」在巴格达四周,从什叶派回教教士到逊尼派商人,你都会听到相同的答案──美国人来伊拉克只是为了石油,而很快,伊拉克就会出现游击反抗。毫无疑问,美国人一定会说这些袭击和搞破坏是萨达姆政权的「余党」或「犯罪分子」所干,但实际

上那并非事实。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昨日在巴格达与一名来自圣城纳杰夫的什叶派民兵教士开会,防止该城爆发事端。我在谈判前与那位教士见过面,他说,「历史正在重演」。1917 年英国人入侵伊拉克,但英国人最终却以灾难收场。



巴格达到处都是崩溃的迹象;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美国承诺「自由」和「民主」有兑现。



纵火者有巴士专车接送



除了伊拉克内政部和石油部外,巴格达每个政府部门,联合国办公室、大使馆和购物商场都发生大火。我数过共有35 个伊拉克政府部门被焚烧,火灾的数目还在 增加中。我还目睹是有人有组织地刻意纵火,而非一般抢掠暴民所为 。没错,先来的是抢掠暴民,但不久後纵火者便会出现。这些纵火者通常都是乘坐蓝白两色的巴士,一车一车地前来的。我试过跟踪其中一辆接载暴徒到贸易部纵 火後出城的巴士。



美国官方一直定调称,这一切抢掠都是民众「报复行为」,而纵火者则全是「萨达姆政权余孽」的「犯罪分子」所为,可是这是一个说服力愈来愈见薄弱的解释。巴格达人不相信是萨达姆昔日的支持者纵火,而我也不信。



受谁钱财?替谁消灾?



暴民盗贼可从抢掠中谋财,可是单单纵火有什么好处?纵火者是「受人钱财替人消灾」。那些「纵火巴士」上的人,明显是清楚地被引领到攻击目标。



如果他们是在萨达姆倒台前收了他的钱要这样做,他们现在根本就不会去纵火──在萨达姆倒台失踪的一刻起,那笔钱对他们来说不是已经「袋袋平安」了吗?谁还会记着要给他执行整个纵火计划?



那么这班「纵火军」是什么人呢?某日,我认出了一个没有刮胡子,穿红色T 恤的中年男子,当他第二次看到我,便即时用AK47 指吓我。他怕什么呢?他为谁人工作?破坏伊拉克的整个基建设施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为着谁人的利益?美国人为何不加制止?



我想说的是,现时巴格达正出现着一些极为不妥的事,一些仍在发生的事情,需要严厉质问美国政府。例如,防长拉姆斯菲尔德上周为何声言,巴格达的抢掠和破坏没有扩大?他的声明一派胡言,但为何那样做?



美国人说,他们没有足够的军力控制纵火。这也是大话。倘若他们真的如此没人手,那为何让数百美兵终日轻松留在旧两伊战争纪念馆公园?为何让数百美兵终日轻松驻扎在总统官邸的玫瑰花园里?



败坏伊国合乎谁利益?



巴格达人皆在质问谁是幕後主脑,一味破坏他们的文化遗产,洗劫国家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烧毁可兰经图书馆、所有奥斯曼回教王朝和国家文献档案,以及伊拉克的基建──没错,就是我们( 美英政府) 声称准备给他们重建,尽管在攻占巴格达前还是原好的基建设施。他们想问为什么巴格达还未有电力和食水?让伊

拉克如斯解体、分裂、焚毁、历史荡然和破败,符合谁的利益?为什么「解放者」要颁布宵禁?



昨天( 周叁) 我到过石油部,看见那儿有美军把守,部分美军用衣衫捂住口,皆因有浓烟从毗邻的农业灌溉部传出。说他们不知有人正纵火烧毗邻的建筑物,不是令人难以置信吗?



如今不止是巴格达人,连纳杰夫和纳西里耶的什叶派回教徒也追问美军这些问题,纳西里耶周叁还有2 万人上街示威,抗议美国试图在伊拉克建立傀儡政府。



记者很容易会往坏处预测,特别是经过一场没国际认可的残酷战争後。但我真的觉得有需要作可怕预测:尽管美国的「解放」战已过,但伊拉克要从美国解放出来的战争才刚开始。真正可怕的故事现在才揭开序幕。



当「情报宝藏」是垃圾



现在,巴格达的60 个秘密警察总部空无一人,占地3 平方英里的伊拉克情报机构总部亦如是。我到过多个前政府总部,但无证据显示英美的鉴证专家曾到过这些地方审视那些遗留下来的「( 情报) 文件宝藏」,或与昔日被囚禁虐待的反萨达姆人士谈谈,视察他们到以前受到折磨的地方。是无意?抑或有心?



以底格里斯河旁边的加西米耶保安站为例,其外表看来是一间很舒适的别墅,但原来办公桌上和文件柜中都是一叠叠的政治犯纪录。一名头戴黑色披巾的伊拉克妇女来到这里,她说,她的四名兄弟都是在这里被处决,但她从没见过他们的尸首。一些前度囚犯告诉我,在赫德尔沙漠有一个大型坟墓,但现在却无人有兴趣

找出它的正确位置,尤其是巴格达的新占领者。



一名40 岁前度囚犯说:「美国,没错,它是铲除了萨达姆,但伊拉克是属於我们 的,我们的石油是属於我们的,我们会保存我们的国籍,这儿由始至终都是伊拉克,美国人一定要走。」



二战结束後,大批精通德语的英美情报人员,在西德详阅数以千计在纳粹德国秘密警察和反间谍机关找到的文件,俄国人在东德亦如是,但在伊拉克,英国人和美国人现时却完全忽略搜集有关萨达姆的证据。



被美军轰击的巴格达情报机关总部及连串的政府办公室和别墅,都堆放了许多档案和文件,而且也是萨达姆官员严刑拷问政治犯的地方。在萨达姆政权的最後时刻,保安官员都忙? 以碎纸机弄碎百万计文件,我就在其中一间别墅的後园发现大量满载碎文件的黑色垃圾袋。华府或伦敦不是该把它们重新拼贴找出萨达姆的

秘密吗?即使那些未碎文件载有许多宝贵资料,但美国人都不打扰甚至是不想去碰这些文件。



伊拉克人有权问美国人为什么不理会这些资料,正如他们也有权问为什么萨达姆整个内阁会逃脱掉。美国人捉到萨达姆同母异父的弟弟巴尔赞和18 年来没再有暴力活动的巴人枪手阿巴斯,不过仅是一点的补偿吧。



无人为空袭致歉



伊拉克人还有一个我也无法回答的问题。4 月8 日,美军在巴格达的曼苏尔住宅区投下4 枚2000 磅炸弹。美军声称他们相信萨达姆匿在那儿,他们知道此举会令 许多平民丧生,知道那并非「无风险行动」。结果空袭导致曼苏尔14 名平民丧生,当中大多数是一个基督教家庭的人。





美军又表示,他们要在那儿进行鉴证行动,以确定萨达姆是否已死。但这是谎话!我两天前到过那里,不但没有美英人员阻止我去查看弹坑,相反当我抵达时,还嗅到一阵阵腐臭味,有当地人甚至自行在瓦砾中挖掘,最後掘出一具婴儿的尸体。



迄今,没有美国官员出来为这次蓄意的杀人行为致歉,现在那弹坑不过成了巴格达人悼念亲人的地方。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10179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