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人民战争”的末日?(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民战争”的末日?(一)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人民战争”的末日?(一) (887 reads)      时间: 2003-4-20 周日, 下午10:13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人民战争”的末日?

──雕像倒下的回声之五


芦笛


这次攻伊战争,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双方根本没有什么决战或会战。似乎连个像点样的战役都没打过,萨达姆政权就迅速地垮杆了。联军连有组织、有指挥、有协调的全国性抵抗都没遇到,遇到的只是小规模、零星的“口袋内的抵抗”(pocket resistance)。唯一像样的战斗只在萨哈夫同志的嘴上轰轰烈烈地发生过。

老伊如此窝囊,实在是让我跌破了眼镜。虽然老芦知道伊拉克因为第一次湾战和十多年的禁运,已变成了一个极度虚弱的纸老虎,根本不足以构成对任何人的威胁,战败是必然的,但还真没想到他们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一仗未打,十多个师的共和国卫队便莫名其妙地蒸发了。萨哈夫同志这一“非常规战法”,端的是神妙到令凡人无从捉摸。

还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奇怪。英军攻入巴士拉后,遇到了顽强抵抗,当晚他们磨砺以须,准备次日与对方决战。不料次日醒来,前方却空空如也,头晚的大股敌人竟而效土行孙遁去。除了慌乱中扔下来的军装和武器,连个人毛分子都见不着,当下便让指挥官猛搔了一阵头皮,猜不透对方是出了什么事,又躲到哪儿去了。

就这样,把一个一百五十万的大城市打下来,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竟然无一人阵亡。英军先打乌姆卡萨,后打巴士拉,战争打完,竟然只死了12个人,其中还有一半是死于直升飞机对撞和美军的爱国者导弹。

后来美军在进攻老萨的家乡时也遇到了一模一样的事。据说萨同志在那儿摆下了几个师的重兵,专候他们的光临。美军运足了气冲上去,却又遇到了对方的空城计。同样跟英军指挥官一样猛搔了一阵头皮。

北线更稀罕。因为土耳其变卦,美军在那儿只有点特殊部队,主要作战力量是库尔德人的造反武装。但老库们解放的领土,按面积算并不比联军“解放”的少到哪儿去。老萨在那儿似乎连口袋阵都没摆,老美轰炸了一番,吉尔库克炮声隆,报导伊军宵遁。

这种窝囊战在世界史上还真是没有过。当年中日军事实力对比之悬殊,似乎也不下于伊拉克对英美。尽管国军一触即溃,一溃千里,毕竟还是有过多次大规模会战,而且还偶有打赢之时。台儿庄不必说,第三次长沙会战也是大捷。

如果说中国幅员广大,回旋余地大,那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可是跟德国占领军足足周旋到战争结束,也没让人家扫荡了。纳粹德国武力之强大与官兵高超的专业作战技能,大概是众所周知、无庸置疑的吧?

所以,伊拉克这次打的真是史无前例的窝囊战。而因为这个特点,此战将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在我看来,它标志着高科技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技术的发达使“人的因素”越来越无足轻重。

除了老毛那个自承“我打仗是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是后来才看的”的“伟大的军事家”外,任何一个稍有点军事常识(=18前积累的偏见)的同志都知道,新式武器的出现,常常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战争方式。能看到这点的人就能出奇制胜,因循守旧者就只有战败。

我在旧作中多次提到,二战初德军的实力不如英法联军,坦克数量才有对方的一半。但德军采用了英国军事学家的理论,使用了闪电战术,即将坦克集中使用,编成集团军作先锋,前以俯冲轰炸机轰炸开路,后跟机械化步兵,形成势不可挡的锥子式的穿刺力量,突破战线的某一点后便向后方高速迂回,包抄两翼,使敌人发现陷入包围后发生大恐慌,自动溃不成军。而英法却恪守一战经验,将坦克分散配置给步兵,当作防御武器使用,于是大败。

海战同样如此。传统海战理论认为,军舰只能靠军舰击沉,而击沉军舰的主力就是战列舰(battleship)。二战前,海军的军备竞赛就是拼命比赛炮大甲厚。虽然航空母舰已经问世,但西方海军将领中竟然没谁看出这种新式武器的潜力来,直到他们看不起的“黄猴子”日本人给他们上了生动而痛苦的一课。

其实最先看出这点来的还是个白人,美国某海军将领。他是世上第一个提出用飞机可以炸沉军舰的人。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他特地作了个实验,用飞机去轰炸靶舰,但实验没有得出确定结论,很快便被西方军事学家忘记了。

不料现场参观那场实验的人中却有个日本黄猴子,此人即众所周知、无庸介绍的山本56。他那时不过是日本驻美国的海军武官。那实验让他看到了飞机在未来海战中的潜力。于是他回国后在海军部供职时便潜心发展出一套崭新的海战战术理论,专门为此设计出双引擎的鱼雷轰炸机,配上当时在世上技术性能第一的零式战斗机,使得日本联合舰队成了一只可怕的力量,虽然它和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舰只数目和吨位大致相当。

航空母舰的威力第一次在袭击珍珠港时充份展现。如果不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正巧外出,躲过了那场浩劫,则整个舰队就算完了。幸亏美军还剩下四艘航空母舰,又破译了日军的密电码(大概是让李玉和去干的),天才将领尼米兹安排在中途岛战役中设伏,发起反击,大败南云那个白痴,靠飞机炸沉了日军的四艘空母。使日军不得不在失去空中掩护后撤销原定计划返航。以后米歇尔又在塞班战役中打破常规,毅然决定让舰载飞机千里奔袭日舰队,炸得对方损伤惨重,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这些战役完全突破了传统海战格局,交战双方的舰队远隔几百里,连面都见不着,打仗的完全是飞机。

然而就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当时号称海军第一强国、统治着万里波浪的英国人还是没看到航空母舰的威力。与偷袭珍珠港同步,日本陆军大举出击南亚,马来亚、新加坡受到威胁。当此之时,英国人正陷在和纳粹的苦斗中,根本无力顾及。但又不能看着殖民地丢了,于是丘吉尔冥思苦索半天,想出了过去殖民帝国惯用的炫耀武力的招数来,派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巡洋舰无畏号等舰只组成特遣舰队,离开英国,千里迢迢地到南洋去送死。

英国人干出这种蠢事来,完全是种族主义的自作自受。据参战老兵回忆,那时日本人在他们心目中是嘲笑对象。大家都认定他们是刚从树上爬下来的黄猴子,飞机是竹子作的。这还不光是英国人这么看。当年来华自愿助战的美国飞行员陈纳德在亲自观察了轰炸中国的日本飞机的卓越性能后,吓得赶快向国务院报告,不料那报告却给打了下来,上面的批示是:报告中所说的飞机的性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要到后来他们吃够零式飞机的苦头,才知道老陈并没有撒谎。

等到英国舰队到了新加坡,国内却通知他们原定前来加入他们的一艘航空母舰无法来了。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舰队司令仍然决定北上,寻找战机,打击日军登陆马来半岛的船只,最后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却被从空母上起飞的日本飞机几分钟内就击沉了。该舰是英国海军的骄傲,号称“不可击沉”的军舰。丘吉尔去美国和罗斯福会谈时,曾特地指定乘坐该舰。它的沉没,令英国全国震动,英国海军立刻就下了好几部航空母舰的定单。丘吉尔也知道是自己的失误造成了这次灾难。为了掩盖他的过失,他特地没给在该战役中殉难的官兵授勋,想使人们忘记这桩丑事。

总之,历史反复证明,新式武器的出现,导致全新的战略战术问世,从而改变了战争的传统格局。看不到这新战略战术的国家,哪怕实力雄厚,照样会挨打。而这次海湾战争就是一个高科技条件下现代战争的示教板,一定成了全世界军事专家的全力研究对象。如果共军不再是当年那只农村文盲痞子军,则他们也一定会日日夜夜爬在那儿看录像。

对老芦这个票友来说,这场战争的启示似乎是,它宣告了“唯武器论”彻底打败了“人的因素”,“人民战争”再无多少用武之地。此后弱国对强国便失去了最后一手防身功夫,只有乖乖听人屠宰的份了。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226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