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王怡: 江湖横议:江湖上的盟誓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王怡: 江湖横议:江湖上的盟誓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王怡: 江湖横议:江湖上的盟誓 (285 reads)      时间: 2003-4-18 周五, 上午6:23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江湖横议:江湖上的盟誓



  王怡(四川)

  

  赌咒发誓,是我们在江湖上常见的,起初颇为肃穆,连西毒欧阳锋这般人物落

难荒岛,受制于黄蓉。也是不肯随便起誓的。不过到《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稀

松平常,且爱弄虚捣鬼。现代的各种宪政民主理论,总是安营扎寨在政治的契约论

上。而江湖上的盟誓,即是一种具有超验背景的契约。在我们的传统里是依附于鬼

神或天命,在欧美则根源于上帝。

  

  英美的契约概念与欧陆契约有一个大不同。欧陆讲契约的根本是各方“意思表

思的一致“。也就是说各方的相互“同意“才是契约成立并必须被遵守的合法性源

泉。这个概念是完全世俗化的,抹去了任何超验的背景。建立在这种契约论之上的

民主制度,在现代社会被视为统治合法性的必备条件。但在英美法里,契约是等同

于允诺的,所谓契约就是单个或一系列的允诺。换言之即便没有各方的“合意“,

一个人的单独允诺也可以产生出必须遵行的效力来。放在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中看,

这是很奇怪的。既然不强调与对方的“合意“,那么一个允诺的效力到底从何而来

呢?

  

  当初成汤伐桀,和各方部落在野地作“汤誓“。声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周武伐纣,也在牧野汇合部众及鬻熊率领的“庸,蜀、羌、茅、微、

卢、彭、濮“等地的南蛮人作誓,称为“牧誓“。这种誓盟的效力直接来源于超验

的宗教背景,而非结盟者的简单“合意“。汤誓中允诺“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这两个誓盟在效力上有点类似英国中世纪的宪章,是商周两朝实行诸侯分封制的缘

由。如鬻熊在伐纣成功后被分封于楚地,成为楚国的祖先。誓盟作为具有超验背景

的政治契约,构成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政治合法性源泉。

  

  正是超验背景的存在提供了誓词的神圣效力。允诺在本质上是一种誓约。超验

的誓盟有历史的传统,并非洛克或卢梭等人在书斋里的理论假说。这也说明政治契

约论有著古老的缘起,并非商业契约的简单延伸。梅因认为法律起源于宗教,而誓

盟就是宗教背景下最初的法律渊源之一。允诺之所以不经对方同意也能够有效,因

为赌咒发誓的人即便站著,但在理论上他都是跪著的,跪在上帝或鬼神的面前。

  

  东汉末年的江湖,刘关张桃园结义。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

月同日死“,被毛宗岗批为“千古盟书,第一奇语“。梁山好汉,天地会英雄,韦

小宝和索额图,乃至孙悟空与牛魔王、猕猴王等七兄弟结义,无不延用此语。听评

书长大的韦小宝,也能倒背如流。这话分两截说,前面“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似乎是废话,因为求也求不得啊。但这话其实暗含了超验誓盟向契约发展的一个关

键,即结盟者的个体平等。“同年同月同日生“不是简单的时间或年龄问题,在中

国的语境中生辰八字意味著命数。人的各种生而不平等都被归纳为生辰的不同。

“不求“的意思就是不在乎大家出身、贫富、性别、智力、美丑等任何先天而来的差

异。或说这些差异对“结义“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对个体的平等没有影响。但所谓

平等又如何见证呢,就在“同年同月同日死“上。死亡面前的人人平等,意味著经

过坟墓,义结金兰者将平等地站在上帝或鬼神的面前。这种平等是灵魂的平等。有

了灵魂的平等,才会有“权力必须建立在相互同意之上“的政治契约论。所以刘关

张的千古盟书,意思并不是非要死在一起。而是宣称:我们的肉体不平等,但我们

承认彼此的灵魂是平等的。

  

  桃园结义的内容是“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其实质也是一份政治

盟誓而并非三个人的私交。这盟誓和汤誓、牧誓一样,其暗含的平等观念必然要求

结盟者之间一种纵向的“共和“关系,即贵族分封制。这就与九五之尊的皇权专制

主义格格不入。所以前面有了桃园结义,后面关羽张飞就必须先死。只有他们的死

和刘备的复仇才能解决桃园结义给君主制带来的合法性危机。

  

  到五代乱世年间又出现一对江湖上的结义好汉,赵匡胤和柴荣。这回是做了皇

帝的周世宗先死。赵匡胤黄袍加身,逼柴宗训禅让帝位。但拿孤儿寡母怎么办呢。

由异姓兄弟引出了一个在中国政治史上十分斯文的“自由大宪章“。宋太祖临死前

立下誓约,誓约有二。一是“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二是“凡柴氏子孙,有

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

“。太祖遗命新皇登基须跪在誓碑前遵领遗命。终宋一代,果然没杀一个以言犯禁

的士子。《水浒》中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荣后裔,竟然可以拿著免试金牌公然扶助

草寇。柴氏后人的优抚也可见一斑。这誓约不但是单方的允诺,而且还是秘密的。

直到宋灭之后,人们才在开封府中发现了这块太祖誓碑。

  

  从汤誓开始,但凡誓词中关于“违约责任“都说得极其严厉,令人惊悚。如

《汤誓》说“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赵匡胤的誓约中对后世声称

“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梁山上的对天盟誓和刘关张差不多,说是“自今已后,

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戳,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

沉末劫“。直至20世纪,宪政民主尚未确立前,超验的盟誓传统还依然具有一定的

政治整合力。国共两党在其成员加入组织时,都必须依照誓辞发誓。孙文甚至还曾

让党员以血手印为盟。1928年蒋介石初步完成各路军阀的统一,在“削藩“的军事

整编会议上,还是仿照汤誓、牧誓和水浒传、天地会的格局,率各路党魁及集团军

首脑60余人在孙文像前盟誓,誓词说,“敬以至诚,宣誓于总理灵前:委员等遵奉

总理遗教,实行裁兵救国。对于本党之一切决议,竭诚奉行,不敢存丝毫偏私、假

借、欺饰、中辍之弊。如有违犯,愿受本党最严厉之处罚。谨誓“。

  

  转眼快要百年。从超验到世俗,从共和到民主。从允诺到合意,从誓盟到契约。

这个过程的艰难,就是从江湖到庙堂的艰难。

  

  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王怡2003-3-26于蜀地。

  

  

  --------------------------

  源自《议报》http://www.chinaeweekly.com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91922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