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马悲鸣:王小波的雅作读来很通俗,──是为“大雅若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马悲鸣:王小波的雅作读来很通俗,──是为“大雅若俗”。   
恒冰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马悲鸣:王小波的雅作读来很通俗,──是为“大雅若俗”。 (408 reads)      时间: 2003-4-06 周日, 下午12: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大 雅 若 俗

                 ·马悲鸣·



  我们平常用的成语里有对“大智若愚”和“大勇若怯”,这是褒义的。还有两

个贬义的是“大奸似忠”和“大诈似直”。智勇奸诈真若到了极致,反而更像它们

的对立面──愚怯忠直。



  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大雅若俗”。文学艺术作品一般都是“阳春

白雪,合者盖寡”,曲高合寡者即雅。而市井小说则属下里巴人的俗文学。故如写

《三言两拍》的冯梦龙、凌蒙初,写《十二楼》的李渔等都属俗文学家。



  和“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一样,真若雅到极致往往类俗。宋朝有个张先

,写了首《天仙子》,其中有个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任尚书访问张先

时,就命人通报:“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答道:“得非‘红

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张先指的是宋祁一首《玉楼春》里的名句。



  平心而论,两首词里,就各只这么一个佳句。当然是绝佳的名句。特别是“云

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但有人的看法却不

尽相同。俗文学家李渔在他的《窥词管见》里说“‘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

,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却说:“着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可是公认的大雅之作。李渔见其极俗者

,王国维见其“境界全出”。



  已故王小波先生在杂文《有关“媚雅”》里提到一篇文章时说:“作者认为,

米兰·昆德拉用出来一个词儿,叫做‘媚俗’,是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

艺术的格调。他还说,我们国内有些小玩闹造出来个‘媚雅’,简直不知是什么意

思。这个词的意思我倒知道,是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

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



  其实“媚雅”就是古已有之的附庸风雅,比“媚俗”要古老得多。那些仁兄嘴

里大贬“媚俗”之际,却不知世间还曾有过附庸风雅的陋习,反而成就了“媚雅”

俗风。鲁迅在论及附庸风雅时引过一句古诗:“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



  闲云野鹤,甘老林泉,自是风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利名竭

,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哪堪竹篱茅舍

。”、“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这才高雅。



  “悠然见南山”的是陶渊明。南山下不知有多少耕作的老农和往来不绝的商贾

全都熟视无睹。──就他老陶悠然看见了。“北海”是汉末广交天下名士的孔融。

“东篱”便是元朝散曲家马致远。你看,连孔北海来叩门投刺,他马东篱都告醉不

见。所以,攀龙附凤的风雅只好叫做“大俗似雅”了。



  风雅的现代称呼叫作“格调”。蛊惑大众,一味追求格调,便等于是号召附庸

风雅,故称“媚雅”。



  艺术家创造了一件艺术精品是雅举。有钱人买了去做保值手段则属俗举。──

顺便说一句,这类俗举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在应禁之列。否则又要关闭股票交易所

了。



  若说“媚俗”是真小人的话,那么“媚雅”便是伪君子。俗与雅本身都没什么

错,关键在这个“媚”字上,──刻意追求。古代有位雅士,被人诬为做贼,偷了

他的东西。该雅士绝口不辩。人或问之,答曰:“一说便俗”。因其不辩,故无人

信之做贼。



  王小波的文章,到处所见尽是“猪”、“驴”、“屎”、“大粪”、“屎坑”

、“粪桶”、“厕所”──有一间在比利时,还有“小和尚”、“肛门科”一类的

名词。通篇也都是直白的大俗话。比如讲西方人的进取精神,竟说是“不管三七二

十一,总要把自己往聪明里弄的那股劲头”。──“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

还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乘法口诀都上来了。而不说是什么“锐意精进”。





  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里说:“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

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泳的‘拜伦塘’”。这使我

们联想到《红楼梦》里秦可卿房内的布置:“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

,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

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再往下,王小波劝解安徒生说,智者仁人不必非要走在着了火的荆棘上:“用

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应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间。篱笆上开满了牵牛花

,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

,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

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的。”



  走在爬满牵牛花的青竹篱笆之间,每个花蕊上还都落着一只蓝蜻蜓。这般精神

家园的境界何其幽雅!然后小波笔锋一转,说维特根斯坦和他“是一头的”。简直

像小孩子打群架的口令:“谁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大屁崩”。



  小波在他杂文集的《自序》开头处讲了个萧伯纳剧本里的人物,──工业巨头

的儿子什么都不会,却会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的“明辨是非”。然

后王小波转过话头儿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

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小波在他的杂文里直攻各种自以为明辨是非者的俗举本身,也是在“明辨是非

”。所以他说通篇“都在打我自己的嘴”。但他的明辨是非,是明辨“明辨是非者

”的是非。故是高阶的“明辨是非”。明辨“明辨是非者”之非,属雅举。而这“

明辨”本身,亦属俗举。──“一说便俗”。所以王小波的雅作读来很通俗,──

是为“大雅若俗”。



  小波的文章,包括他的小说和散文,在倍受推崇的同时也屡遭攻击。这种攻击

在他生前就已有之。推崇者见其“大雅”,攻击者只见“若俗”。我料今后会有模

仿王小波文体者。但恐师其大雅者无俗,师其“若俗”者不雅,而这正是小波的难

学之处。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96659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