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有所不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有所不知,   
封从德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芦笛有所不知, (947 reads)      时间: 2003-4-04 周五, 上午2:3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各位讨论得火热,许多是判定和评价;我插两句,关于材料和事实。



感觉芦笛采用的材料都很老旧,就连柴玲录音还是用九五年卡玛转录的文本,不仅有乱码,而且其中“张辉”乃“杨朝晖”(发起绝食六人之一)之误,也还承袭那个版本。我在九八年已经指出了卡玛的诸多错误,见拙著《天安门之争》中的全文修订。



另外,芦笛引用维宪会实际负责人王军涛2000年在《大家》的说法作证据,来论证柴玲“违反维宪会决议” 。但芦笛似乎没注意到王军涛当中的这句话:



“5月27日﹐封從德和柴玲在維憲會上提出廣場因財政原因無法堅持﹐經過討論﹐維憲會全體接受他們的動議﹐在5月30日撤出廣場。”



不知芦笛怎么理解这句话。也不知道芦笛和支持芦笛观点的各位,是否仔细研究过維憲會的各次“决议”的具体情况,是否了解维宪会本来的建议和之后的决议都是什么。另外,研究一下柴玲在录像中为何会反过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背景太复杂,我会贴些旧作供各位参考或批驳。但希望各位先弄清楚維憲會的各次决议再说,否则大家都在想象空间中腾云驾雾自由驰骋,我实在陪不起时间,惶论一些领卢布到这里上班共用一个笔名的人的轮番纠缠。



最后请教大家几个问题,看看各位的看法:维宪会到底能不能做出对广场的决议?运动后期的决策机制到底是怎样?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是什么机构说了算?什么机构?这决定了柴玲的角色到底是执行还是领导。先说这几句,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广场后期都有哪些人在那里?如何留在那里的?是否被强制或诱导?等等。



芦笛逻辑很不错,文采飞扬,如果配上可靠的材料,则无人能敌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09129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