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民主亚洲基金会】圆桌会议与民主台湾之旅(剪报) |
 |
民主通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民主亚洲基金会】圆桌会议与民主台湾之旅(剪报)
──────────────────────────────
《民主通讯》2003.3.31
订阅处:
[email protected]
投稿处:
[email protected]
──────────────────────────────
一、大陆民运人士将与台湾政学两界
探讨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 ……………… 宏观周报
二、民主台湾一周之旅 …………………………… 新唐人记者美辰
三、民主亚洲基金会将在台交流民主经验 ………………… 中央社
四、民运人士启程赴台访问世界日报
五、“民主台湾之旅”大陆民运人士访台中央社
六、海外中国民运人士访台将针对美伊战争
与台海局势巡回座谈 ………………………………… 台湾日报
七、民运人士及民主亚洲基金会展开民主台湾之旅(中央社)大纪元
八、访台民运人士:美伊战争对台海安全应是利多(中央社)大纪元
九、两岸民主化差异.影响东亚区域和平 …………… 民视新闻网
十、台湾经验两岸民主化推手
萧新煌:台湾应先民主巩固;
人权作家莫莉花:台应重视中共人权 ……………… 台湾日报
十一、内斗、没有群众基础令人忧心.
国内情势不可脱节海外民运主战场在本土 ……… 台湾日报
十二、中国民主化未来趋势:学者认为有助两案思考
距离拉近不过催促可能带来非正面影响 ………… 台湾日报
十三、AFFAIRS: China's inevitabl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could lead to regional instability
a seminar concluded yesterday, with Taiwan
dangerously close to the action ……… Taipei Times
十四、高市决谢长廷:
中国民主化.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 东森新闻报
十五、民主亚洲基金会及民运人士
拜会谢长廷市长〔新闻稿〕 ……………… 民主亚洲基金会
十六、海外民运人士访台.肯定民主成就
咸认台湾对中国认知太表面希望多交流 ………… 台湾日报
十七、亚洲民主将带着台湾人民的祝福继续征途
民主台湾之旅总结记者会(新闻稿) …… 民主亚洲基金会
──────────────────────────────
纽约“民主亚洲基金会”召开国际圆桌讨论会
大陆民运人士将与台湾政学两界探讨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
宏观周报
【本报讯】由创会董事长张胜凯、会长洪哲胜与副会长黄再添发起组
织,在美国纽约登记有案的非营利财团法人“民主亚洲基金会”,3
月24日将协同多位大陆民运人士莅台参加在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国际
会议厅所举办的《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国际圆桌讨论
会》,并进行民主台湾之旅,计划拜会总统府、外交部、行政院大陆
委员会、立法院、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民主进步党、中国国民
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新党、凯达格兰学校等机关团体。
“民主亚洲基金会”设立的目的在于提供场所和资金,讨论并推进亚
洲地区各国,尤其是中国和台湾的民主化和进程,此次组团来台,可
藉由其海外运动经验与观点之注入,提升台湾社会的国际视野与国际
关怀。会议主办单位除美国纽约民主亚洲基金会、台湾OPEN周刊社、
东吴大学发展处外,并由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协办,外交部研究设计委
员会提供指导。
莅台参与会议的海外中国大陆民主运动人士包括《北京之春》主编胡
平、“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中国民主党”筹备委员、“民
主亚洲基金会”编辑唐元隽、《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旅居瑞典
中国人权工作者和教师作家莫莉花等。
会议三大主题是“东亚自由化与民主化经验”、“东亚自由化与民主
化运动的难题”、“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将分别探讨
中国民主运动的断层现象、中国民主运动的难题、民族问题与中国的
民主化。
台湾参与本项国际会议的人士包括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暨
总统府国策顾问萧新煌、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嘉
诚、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黄美幸。
──────────────────────────────
民主台湾一周之旅
新唐人记者美辰
3月21日,民主亚洲基金会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华侨文教中心,举办了
民主台湾之旅新闻发布会。
民主台湾之旅目的是为了让大陆人士通过与台湾各界人士交流,得以
分享台湾的民主化经验。他们所要接触的人士包括总统在内的各级官
员,民间组织及普通学生。
参加此行的有政论家凌锋先生、民运理论家胡平先生、民运活动家唐
柏桥先生以及来自瑞典的茉莉女士,另外还有来自印度西藏临时政府
的达瓦才仁先生。他们希望能为台湾掀起有关中国民主化与台湾发展
有关问题的话题风潮。
凌锋先生除了随团活动,还将致力于推广他的新书《告别江泽民》,
对于中国的民主状况他有自己的见解“中国人民希望江泽民不要留
任,不要阻碍中国的进步, 因为我们看到江泽民13年来, 中国在政
治上不但没有进步,而且倒退。 经济上来讲, 两极分化严重。”
而胡平先生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他说:“整个体制要加以改革,
要结束一党专制”民主亚洲基金会主席洪哲胜先生表明, 希望民主
台湾一周之旅,能够获得即将成立的将拥有3亿台币的台湾民主基金
会的支持,让台湾来直接关注并支持中国民主。民主台湾之旅将不涉
及两岸问题, 藏独问题,只关心讨论中国民主自由问题。
这是新唐人记者美辰在美国法拉盛的报导。
www.ntdtv.com@2002
New Tang Dynasty TV
All Rights Reserved.
229 W. 28th Street, Suite 1200 New York 10001
Tel: 212-736-8535 Fax: 212-736-8536
[email protected]
──────────────────────────────
Yahoo!奇摩新闻-中央社-民主亚洲基金会将在台交流民主经验
民主亚洲基金会将在台交流民主经验
中央社 2003年03月22日
(中央社记者曾志远纽约21日专电)基于民主经验需要交流、民主力
量需要互动的理念,在纽约以网际网路推动亚洲民主化多年的民主亚
洲基金会,将由副会长黄再添带领中国及西藏民运人士前往台湾,进
行“民主台湾之旅”,预计拜会总统府等部会、朝野各政党,并拜访
四所大学,举办圆桌研讨会,交流民主经验。
访问团由黄再添夫妇带队,成员有纽约地区政治评论家凌锋(林保
华)夫妇,前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现任《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
前湖南省“6.4”学生运动领袖、现任“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
桥等人。
另外,来自瑞典的前湖南省参与“6.4”学运而系狱的大学教师莫莉花,
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马来西亚公
正党最高理事会中委谢嘉平律师,也将在台北会合参与一周的活动。
全团23日在OPEN杂志社安排下,于台大校友会馆举行欢迎记者会后,
24日在东吴大学举办《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国际圆桌讨
论会,随后将陆续拜会总统府、外交部、北高两市政府、行政院新闻
局及大陆委员会等部会。
访问团也将与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朝野各政党代表会
晤,并南下在中华大学、中山大学分别举办座谈会。全程也将拜会中
国人权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等民间社团。
民主亚洲基金会会长洪哲胜表示,参与活动成员都是藉由网路民运方
式结合起来。负责在台联络工作的民主亚洲基金会台湾代表、中华大
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曾建元,也是经由网路民运的管道,从民主
亚洲基金会的读者、作者,进而成为义工与中国民主化问题的关怀
者。
临行前参加今天下午记者会的黄再添指出,民主亚洲基金会五年前建
立网路,以电子邮件为媒介,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串联、交流发挥积极
作用。这次民主之旅跨出网路世界,希望透过实质互动,建立彼此更
进一步的关系。
凌峰指出,民进党第一次执政、台湾明年总统大选、台湾未来“新中
间路线”的探讨、中共十六大后的“新政”等,都是这次访问与台湾
方面讨论的题材。
胡平称此行一在学习,二在交流。民进党上台的政党轮替,说明民主
的可贵,在于“以数人头代替砍人头”,台湾的民主经验值得许多国
家学习。
目前仍在哥大攻读学位的唐柏桥,此行准备发表1979年以来民运断层
问题的专文,也希望多与新一代年轻人接触。他指出,拉丁美洲国家
从盛极一时到眼前濒临破产的教训,让台湾政治转型、经济成就更值
得探讨。
台湾方面参与座谈会的学者包括国策顾问萧新煌、行政院研考会主委
林嘉诚、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幕僚阮铭等多人,李炳南等海外学者也
将透过电子邮件传回专文,自金门渡海投奔自由的唐元隽写于新竹靖
庐羁押中的论文,也将在会议中首度公开发表。
民主亚洲基金会以关怀亚洲民主化特别是中国民主化为宗旨,利用现
代网际网路和电子邮件为媒介,在经营《民主论坛》网刊和《民主通
讯》电子报的过程中,建立起遍布全球之关怀中国民主化与人权问题
人士的人际网络,读者、作者深入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民主运动经验
与中国大陆民主运动经验交流的窗口。
──────────────────────────────
民运人士启程赴台访问
世界日报
〔记者罗旦兮纽约报导〕为促进台湾人民对中国民主运动和西藏自由
运动的关怀,让推动中国民主运动人士进一步了解台湾民主化经验,
在纽约的民主亚洲基金会将举办《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
国际圆桌讨论会暨民主台湾之旅》,多位中国大陆及西藏民运人士昨
(21)日启程,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民主亚洲基金会会长洪哲胜表
示,此行希望让中国大陆民运人士亲身体验台湾的民主化,并与台湾
支持民主运动者交换经验。
这趟民主台湾之旅由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长黄再添和杨淑卿夫妇领
队,包括作家凌锋和杨月清夫妇,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北京
之春》主编胡平,因参与““6.4””学运系狱的茉莉以及西藏流亡政府
外交暨新闻部“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也将分别从瑞典和印度前往
台北。
民主亚洲基金会于1998年创办,利用国际网路联系起全球支持亚洲民
主运动的人士。黄再添昨天说,现在是走出网路交流的时候,他希望
藉着民运人士与台湾政府、学界和媒体等互动下,民运人士一方面见
证台湾民主化的优缺点,也就民运人士推动中国民主的经验进行交
流。台湾民主之旅将拜会台湾多个行政单位,并与国民党、民进党、
亲民党以及新党人士进行座谈。
──────────────────────────────
“民主台湾之旅”大陆民运人士访台
中央社
………… 【照片】许淑晴主持;凌锋与达瓦才仁主讲 …………
照片另送
来台湾进行“民主台湾之旅”的大陆民运访问团,23日在台大校
友会馆举行记者会,主持人介绍包括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官员
达瓦才仁 (右)等民运人士。
中央社记者郭日晓摄 3月23日
──────────────────────────────
海外中国民运人士访台
将针对美伊战争与台海局势巡回座谈
台湾日报
(记者杨嘉慧∮台北报导)正在美伊酣战之际,多位中国民运人士胡
平、唐柏桥、林保华及西藏民运人士达瓦才仁,今天抵台访问。他们
此行除了拜会陈总统、朝野政党之外,还将针对美伊战争的关键时
刻,两岸关系是否产生变化、台湾能否获得安全保障,及两岸关系应
如何保持均势等问题,进行巡回座谈。
海外中国民运人士的访台记者会,定于今天下午4时在台大校友会馆
举行。会中并将就《美伊开打,两岸情势有何致命影响》问题,与中
国人权协会理事长许文彬、达赖喇嘛基金会董事长才嘉等来宾,举行
座谈。
美伊开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这也是两岸关系最容易发生变化
的关键时刻。因此在民主基金协会创办人洪哲胜及黄再添率领下,包
括《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北京之春》
杂志顾问林保华、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官员达瓦才仁等一行
人,今天将抵台访问10天,预计30日离台。
此行他们将拜会陈水扁总统、外交部、陆委会、新闻局、立法院、北
高市政府、及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台联,就美伊战争中
的两岸关系,交换意见。此外民运人士还将到台大、中华、中山大
学,举行校园巡回座谈。
《台湾日报》2003.3.23
【编按】洪哲胜因故没有回台。
──────────────────────────────
民运人士及民主亚洲基金会展开民主台湾之旅
大纪元
【大纪元3月23日讯】 据中央社3月23日报导,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
长黄再添今天与民运人士胡平、唐柏桥及政治评论家林保华(凌
锋)、《西藏通讯》杂志编辑达瓦才仁等人抵台,展开为期一周的
《民主台湾之旅》;一行人预定拜会总统府、外交部、陆委会,明天
将出席在东吴大学举行的《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讨论
会。
透过《民主论坛》(http://www.asiademo.org/)的网路民运交流,
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长黄再添与纽约阿扁之友会总干事杨淑卿夫妇,
以及政治评论家凌锋、《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
柏桥、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及民运
份子茉莉花,今天齐聚台北展开“民主台湾之旅”。
一行人明天将出席东吴大学举办的《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
平》圆桌讨论会,之后转往新竹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中山大学大
陆研究所、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巡回座谈,访台期间将拜会总统
府、外交部,以及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民进党副秘书长李应元、国
民党组发会主委丁守中、新党主席郁慕明。
明天举行的首场座谈,将探讨东亚区域和平、民主化运动、经验,以
及台湾在东亚民主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议题,台湾方面有国策顾
问萧新煌、行政院研考会主委林嘉诚、西藏驻台代表才嘉、淡江陆研
所客座教授阮铭等人出席,会中将首度发表渡海投奔自由的民运人士
唐元隽,在新竹靖庐羁押期间完成写作的论文。
3/23/2003 8:21:12 PM
──────────────────────────────
访台民运人士:美伊战争对台海安全应是利多
大纪元
【大纪元3月23日讯】据中央社3月23日报导,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长
黄再添今天与民运人士胡平、唐柏桥及政治评论家林保华(凌锋)、
《西藏通讯》杂志编辑达瓦才仁等人抵台,展开为期一周的《民主台
湾之旅》,一行人下午在台大校友会馆举行抵台记者会,对于如火如
荼的美伊战事,他们一致认为“对台海安全反而会是利多”。
对于国人关切美伊战争是否会牵动美中台关系?中国大陆是否可能伺
机对台动武?今天抵台的民运人士及民主亚洲基金会带来另一种观
点,他们一致认为,美伊战争将使美国权力坐大,而中国大陆仍需韬
光养晦,国际局势、美中互动出现新局面,对台海安全反而是利多。
《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表示,短期内两岸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美
国攻打伊拉克行动只要如外界预期顺利,那么美国展现的军力,将使
其他有意掀起战争的国家更有顾忌,这一点对台海情势的安全有正面
助益。
“6.4”民运人士、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康柏桥则表示,美伊战争短期
而言“对两岸关系应是利多”,他认为,中国政府仍需韬光养晦,现
阶段不愿产生新的争端,与其惹事,不如在联合国与美国争取更大的
权力空间。
笔名凌锋、着有《中共风雨八十年》的政治评论家林保华则表示,中
国政府对于攻打台湾“根本没有真正准备好”,短期内台海情势仍然
可以维持和平现状,但是中共方面“有时候捣乱一下是有可能的”。
凌锋强调,近来看似逐渐好转的美中关系,将受到严重考验,包括中
共反对美国攻伊、伊拉克发射飞弹中有两枚是中共制造,以及中共纵
容北韩对开辟第二条战线蠢蠢欲动,这些因素都为美中关系制造新的
问题。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则对美
国发动战争表示无法赞同,他认为,美国如果积极参与对世界各国的
民主化运动,就不会有所谓“发动战争铲除独裁政权”的问题;至于
台海安全,他则表示高度乐观,因为台湾民主的成熟性是亚洲民主堡
垒,他相信世界不会漠视台湾的处境。
(http://www.dajiyuan.com)
3/23/2003 8:30:59 PM
〔转载自《大纪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
ncnews.htm〕
──────────────────────────────
两岸民主化差异 影响东亚区域和平 (2003/3/24)
民视新闻网
虽然很少人会关注台湾的民主化对东亚区域和平的影响,但24日在一
场东亚自由化与区域和平的座谈会上就有学者认为,两岸民主政治发
展的差异可能会扩大彼此互信的鸿沟。与会的学者多数认为,自由与
人权在台湾获得尊重,但是中国的民主化却还有待观察。因为从中国
16大的权力交班过程就可以看到这些看似民主的程序都只是表面的民
主。如果中央没有把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将无法拉近中国民主政治
的发展和台湾的差距,两岸关系没有改善,东亚区域和平就挥不去战
争的恐惧。
〔转载自《民视新闻网》〕
──────────────────────────────
台湾经验两岸民主化推手
萧新煌:台湾应先民主巩固;人权作家莫莉花:台应重视中共人权
台湾日报
(记者唐诗∮台北报导)台湾民主化经验弥足珍贵,成为中国大陆借
镜?台湾能否扮演中国民主化的推手?中国民主化难题有哪些?国策
顾问萧新煌昨天指出,在台湾协助中国民主化之前,自己应先做好民
主巩固的工作;胡平、陈君恺等人则对“台湾经验”的移植态度保
留。
中国人权作家莫莉花则针对台湾把促进中国大陆的民主化当作两岸工
作重点提出批判,她认为,台湾现在正努力推动人权外交,不妨把焦
点放在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莫莉花表示,“不要以为台湾支持大
陆的民主化,就有机会渐行渐远”。她表示,现在中国领导人对两蒋
评价很高,是因为两人被定位成“爱国主义者”,而中国政府最痛恨
的就是台湾“去中国化”,台湾必须注意,帮中国搞民主成为中国武
力犯台的藉口。
包括曾建元、李酉潭、黄再添、达瓦才仁等学者专家都指称,台湾民
主化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也能给对岸人民造成期
待,其中若干经验也值得借镜,但关键角色仍在于中国的领导人。林
保华则指出,台湾民主化过程遭黑金侵蚀,以及不同族群的利益矛
盾,中国民主化时应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胡平则认为,“共产党毕竟不是国民党,大陆很难重复台湾的道
路”,国民党自始即主张“还政于民”,但中共却从来没有承认过民
主宪政的原则。
另一方面,他表示,台湾、南韩在民主化前原本就是私有制经济,但
中国大陆还必须实现化公为私的经济转型,而经改造成贪腐问题情况
远较台、韩恶劣,由于缺乏公共监督,私有化达成的产权分配更欠缺
合法性;如果这段期间内中共对重大危机镇压失灵,在极大的社会混
乱下匆匆引入的民主机制,也难立竿见影,若中共通过时间验,它只
会对人权、民主和正义更加蔑视。
辅大教授陈君恺则指出两岸民主化本质上的若干区别,他认为,台、
中民主化存在历史背景的差异,例如台湾民主化即有“中国人意识”
与“台湾人意识”的认同问题,民运人士应避免一厢情愿借用台湾经
验。
〔转载自《台湾日报》〕
──────────────────────────────
内斗、没有群众基础令人忧心国内情势不可脱节
海外民运主战场在本土
台湾日报
(记者唐诗∮台北报导)台湾民主基金会副会长黄再添昨在《东亚自
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国际圆桌讨论会中,以“过来人”身分对
中国民运缺乏群众基础、内斗等现象提出警讯,并期勉民运人士“冲
突再冲突”,辅以适当妥协,让民运前进;面对批评指教,与会的中
国民运人士唐柏桥等人也表达了反省与忧心。
黄再添长期从事海外台独与民主运动,他指出,民主运动需要群众
础,但中国海外民运却几乎没有群众基础,“每次示威、绝食,参加
的除了少数几个民运的领导人外,就是几个想拍照取证,准备申请政
治庇护的‘群众’”,他建议海外民运人士应该要把反共的老侨社当
作民运的“场”,从软性的联谊结社着手。
黄再添进一步建议,“民运的工作海内、海外不能偏废”,当年台湾
海外民主运动者经常与各国人权组织联系,让专政者对人民的镇压曝
露于自由世界,甚至透过议会向外国政府提正式抗议,使独裁政权不
敢肆无忌惮,但他也提醒久居海外的民运人士不要和国内情势脱节,
“主战场当然是在本土”。
黄再添也提到中国民运内斗的严重情形,“以前台湾的海外运动者也
曾有过内部批评,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太激烈,但和当前中国民运的
内斗相比,我们的内斗简直非常斯文、不够看、小巫见大巫,只能叫
做‘内部批评’”;他希望中国民运份子注意这点,把“无原则的个
人化内斗”,转变成“以追求团结分工为目的的正规内部批评”。
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不讳言,民运的确组织性不足待整合,像
“民联”、“民阵”和“民联阵”等组织缺乏互信,也有自我定位过
高的问题。他忧心地表示,如果在经历20年后,还形成不了一个强大
的、富有代表性的反对派组织,一旦下次全民抗争运动爆发时,“我
们是否会像中国民联在89民运时,遭到国内民众的冷漠对待呢”?
唐元隽在文中指出,大陆社会民主派力量、势力下,人数少,但不能
证明这种反抗火种微不足道,中共自己也十分恐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正在丧失。不过反对独裁思想不是最可怕的,关键在这种思想能否传
播,并为社会接受;他强调提出“口号”的重要性。唐柏桥也肯定此
点,“若人民无法接受,就算中共开放选举,也还不算真正民主
化”。
〔转载自《台湾日报》〕
──────────────────────────────
中国民主化未来趋势
学者认为有助两案思考距离拉近不过催促可能带来非正面影响
台湾日报
(记者唐诗∮台北报导)中国的民主化是否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因
素,甚至对台湾不利?我学者与大陆民运人士见解不同,甚至针锋相
对,但大家一致认为,民主化有助于中国的发展,也是未来应努力的
方向。
由民主亚洲基金会、OPEN杂志社、东吴大学等单位主办,陆委会协办
的《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国际圆桌讨论会,昨天在外双
溪东吴大学校本部举行,会中针对东亚与台湾的民主化经验、中国民
主化的难题,以及自由化、民主化与两岸关系和区域和平展开广泛讨
论,并发表20多篇论文。
与会人士则包括研考会主委林嘉诚、国策顾问萧新煌、民主亚洲基金
会副会长黄再添、民进党台北市议员田欣、东吴大学校长刘源竣、文
学院院长杨孝(三点水荣)、东吴政治系副教授谢政谕、盛治仁、淡
江大学教授阮铭、施正锋、中山大学大陆所所长林文程、台大国发所
教授周继祥、李炳南、政大教授赵建铭、李国雄、李酉潭、中华大学
助理教授曾建元、知名评论家林保华(凌锋)等多位官员、学者专
家。
曾建元“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首先引发讨论会话题,进而牵涉到
中国若民主化是否可能尊重台湾人民意志,放弃以武力犯台达成统
一?或者反而造成两岸的不安?阮铭等学者对此抱持正面看法,认为
民主化将有助于两岸思考距离的拉近。
不过,李酉潭警告,民主化过程若崎岖不平,很容易发生冲突,除非
中国也已是稳定的民主国家,但现在连台湾都还在民主巩固阶段,此
并不那么乐观。李国雄也认为,民主化有助于两岸妥协、和谐相处,
但台湾一直催促大陆民主化,如果转型过快成为民粹型的民族主义,
对台湾来说反而不是正面的因素。
前民进党中国事部部研究员包淳亮也指出,一个民主化后民族主义情
绪高张的中国,对上台湾民族主义,再加上对于民主化中国态度姑息
的美国,对台而言不无可能意味一场悲剧:中国大陆的民主化为台湾
的统派创造了空间,但独派则须面对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问题的解决。
民运人士唐柏桥也认为,中国民主化有可能对台湾造成更大的威胁,
他建议在民主化的同时推动“联邦制”,让双方都得到保障,也有助
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萧新煌则建议,在中国民主化的过程中,我方可
加强与台商、中国知识份子的联系,让民主成为保护台湾的护身符。
〔转载自《台湾日报》〕
──────────────────────────────
Subj: Taipei Times - archives
Date: 3/25/2003 4:01:28 PM Eastern Standard Time
From: kengoan
Sent from the Internet (Details)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3/03/25/
199419
AFFAIRS: China's inevitabl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could
lead to regional instability a seminar concluded yesterday,
with Taiwan dangerously close to the action
By Ko Shu-ling
STAFF REPORTER
(Tuesday, Mar 25, 2003,Page 7)
Although academics agreed yesterday that China's
democratiz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 long run, they also
warned that the process may pose a threat to regional
stability and Taiwan particularly.
"During it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China may use extreme
measures to take care of internal problems, including
military force," said Benson Shieh (谢秉宪), a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fessor at Tamkang University. "Therefore,
Taiwan has to respond to the scenario with great caution and
wisdom."
Shieh's view was echoed by Lee Yeau-tarn (李酉潭),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here's a possibility of war breaking ou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during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Lee said.
"By the same token, a war is inevitable if Taiwan backpedals
on it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both countries
should exercise extreme caution on their way to democracy."
Shieh and Lee made the remarks during the afternoon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oundtable forum held yesterday at the
Waishuanghsi campus of Soochow University to discuss Eastern
Asia's liberal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regional peace.
The one-day event was co-organized by the Asia Democracy
Foundation, the Cabinet's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Soochow
University and OPEN magazine.
As China becomes a more democratic country, Shieh said, it
is possible that Taiwan will eventually reunite with its
political arch-rival.
"When it comes to democracy, we're talking about genuine
democratic politics, not just a voting democracy," Shieh
said. "If China's democracy is based on the over-simplified
nationalism it's practicing now, it's bound to bring more
harm than good."
While China has been trumpeting the "one China" policy, Lee
proposed that Taiwan can vigorously embrace the idea, but
under one condition.
"That is, this `one China' has to be a free and democratic
country," Lee said.
Despite China's recent leadership change, Chao Chien-min (赵
建民), political science professor at the Sun Yat-sen
Graduate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政治大学), said that China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tackle on its way to democracy.
"Taking corruption as an example, statistics show that
venality costs an average of 16.8 percent of its GDP, or
US$200 billion," Chao said. "Its per capita spending on
education is only one third that of India."
Chao also predicted that China will eventually become a
democratic country.
"I don't believe any political party in the world will hold
a country's helm forever.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China's Communist party will be swept away from power."
Da Wa Tsering (达瓦才仁), an editor at the diplomacy and
information bureau of the Tibetan government in exile, said
that China should treat Tibet and othe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with respect and humanity on its way to democracy.
"We're not asking too much," he said. "What we want is peace
and an equal footing."
Mo Li (茉莉), a China-born writer who was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in prison in 1989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ecause of
her pro-democracy rhetoric, praised Taiwan's development in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over the years.
"As Taiwan pursued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e DPP-led
government has turned Taiwan from a human rights importer
into a human rights exporter," she said.
Mo also called on Taiwan's government to help China improve
its poor human-rights record.
"I don't think it'll sabotage the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f Taiwan helps China accelerate its human
rights situation," Mo said. "On the contrary, it'll help
strengthe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This story has been viewed 37 times.
Copyright ? 1999-2003 The Taipei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
高市决谢长廷:中国民主化 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东森新闻报 03/29/2003
记者廖国雄决高雄报导
高市长谢长廷28日接见“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长黄再添及海外中国
民主运动工作者,针对“中国民主化”一事,他表示,中国大陆经济
自由后,政治必然受到影响,“中国民主化”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
上的问题。
尤其,“信仰民主、相信人民可以当家作主,也尊重民主结果的不确
定性,如同民进党主张的公投条款,就是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民主
可贵之处,在于尊重民主结果的不确定性,因为民主,所以台湾下届
总统是谁?决定在人民手上,完全尊重人民的抉择”。
谢长廷指出,与日本、韩国做比较,台湾为民主运动所付出的代价算
是比较少的,牺牲程度如同分期付款一般,导致民主化不够彻底;从
美丽岛事件到今天,为台湾民主运动牺牲性命的民主斗士并不多,台
湾民主化的过程,代价付出较少、时间拖太久等因素,也同样影响到
台湾文化,而目前中国大陆的民主化经验则出现台湾民主化经验的影
子,也就是从中产阶级发生变化之后,原本会逐渐影响政治的改革,
而现阶段中国大陆市场经济发达,满足于现况的中产阶级多不愿抛弃
现状追求改革。
他认为,民主化是世界共同的价值,一个国家追求民主化过程中,必
须寻求国际支援与关注,以台湾为例,民主、人权问题只靠自己的力
量,是无法发挥最大效果;当年台湾民主化过程中,国际特赦组织的
支持与美国舆论界的关注,对台湾民主化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台湾
也应对追求民主、人权的人士、组织及国家付出同样的关心。
他表示,极力争取国际性活动主办权的中国政权,必然也在乎国际舆
论看法,然而经济开放自由的结果,政治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因为政
治不自由,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瓶颈,所以中国走向民主化是时间问
题,只是,中国民主化过程要付出多少代价?目前仍是未定之数。
中国统治者主观认定要从经济上赚取利益、要从政治上取得控制,是
否可以如愿?并不尽然,因为,经济一旦自由竞争,政治必然受到影
响,政治上的让步是迟早的事情。
民主亚洲基金会是设立美国纽约的非营利组织,是由海外中国民主运
动工作者组成,目的在推动亚洲地区各国尤其是中国和台湾的民主化
与进程。此团拜访谢市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有感于谢市长在民进党
内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希望透过谢市长的影响力,让民进党在政策上
与实务上协助中国民主化工作。
──────────────────────────────
民主亚洲基金会及民运人士拜会谢长廷市长〔新闻稿〕
民主亚洲基金会
民主亚洲基金会与访台民运人士于28日参与了前国安局局长丁渝洲先
生在中山大学的座谈会与拜会了高雄市长谢长廷先生,访问团由副会
长黄再添夫妇带领,成员有纽约地区政治评论家凌锋(林保华)夫
妇,前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现任“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前湖南
省“6.4”学生运动领袖、现任“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西藏
流亡政府的外交部暨新闻部官员达瓦才仁、现侨居瑞典的前“6.4”
民运人士莫莉花、马来西亚民主运动谢嘉平律师与中华大学行政管理
系教授曾建元等人。
对于与丁渝洲先生的座谈会,黄再添副会长问道现今美伊大战,台湾
对此战役目前为止,有什么可以做为我们借镜的?而丁渝洲先生表示
自从九一一之后,政府对于可能遭受到的生化武器攻击,环保署做了
一系列的教育,在公共工程方面,政府的官员已经发现了许多的缺
失,如一些的基础建设像水库、发电厂等安全的维护,都可以从美国
的经验中来学习。
在拜会高雄市长谢长廷的同时,市长在会中谈到他的看法,他表示民
主化过程需要人民的支持,现在中国也在乎国际舆论,也是因为奥林
匹克运动会的关系,中国对其他各国需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开放,来
赢取各国的舆论。民主化就是自决,早年台湾民主运动受到海外的影
响很大。而我们现在应该关心别人,因为别人也曾经关心过我们。
市长更表示中国希望在政治上能完全控制,在经济上能够赚钱,但是
经济渐渐的自由化,政府也会有所改变,不可能完全控制。
──────────────────────────────
海外民运人士访台肯定民主成就
咸认台湾对中国认知太表面希望多交流
台湾日报
(记者李书璇∮台北报导)民主亚洲基金会邀请中国大陆、西藏及马
来西亚人权及民主运动人士来台进行民主之旅,海外民运人士对台湾
的民主成就咸表肯定,但他们认为,无论是台湾学界或政界,对中国
大陆的认知还太表面,希望多透过和民运人士交流,真正了解共产国
家的本质。
昨日是台湾之旅访问团访台最后一天,民运人士分享此行观察,西藏
代表达瓦才仁表示,台湾人民的厚道令他印象深刻,他建议未来台湾
努力的方向是增进族群和谐和扩大政党间利益的共识,而不是短视的
争论统独问题,他认为这样对于两岸关系才有帮助。
民运人士莫莉花则表示,台湾人民对美伊战争的态度相当成熟,目前
台湾连署反战的人士才1千多人,可知道台湾人民不但资讯发达且对
50年来呵护台湾的美国存着感恩态度,如此理性看待反战这件事,她
感到非常钦佩。
由独派人士创立的民主亚洲基金会,对亚洲民主化尤其是中国大陆民
主化相当关切,尤其希望台湾的民主化经验能对中国大陆有所鼓舞,
此次由海外民运人士组成的台湾之旅访问团成员包括了团长黄再添、
民运人士莫莉花和唐柏桥、《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及专栏政论家林保
华、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官员达瓦才仁及马来西亚公政党代表
谢嘉平。
〔《台湾日报.综合新闻》2003.3.31〕
──────────────────────────────
亚洲民主将带着台湾人民的祝福继续征途
民主台湾之旅总结记者会(新闻稿)
民主亚洲基金会
(民国92年3月30日)
为了促进台湾人民对于中国民主运动与西藏自由运动的关怀,并且希
望台湾民主化的经验对于中国民主运动能有所鼓舞,由世界台湾商会
联合会总会长张胜凯、前台湾革命党总书记洪哲胜与中央委员黄再添
等人,共同在美国纽约创办的民主亚洲基金会,于3月23日至30日期
间,由民主亚洲基金会副会长黄再添夫妇领队,率领中国大陆、西藏
及马来西亚民主与人权运动工作者来台进行“民主台湾之旅”为期一
周的访问。
民主亚洲基金会以关怀亚洲民主化特别是中国民主化为宗旨,利用现
代网际网路和电子邮件为媒介,在经营《民主论坛》网刊和《民主通
讯》电子报的过程中,建立起遍布全球之关怀中国民主化与人权问题
人士的人际网络,读者、作者深入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民主运动经验
与中国大陆民主运动经验交流的窗口,在对于自由化、民主化与人权
价值的共同信念中,民主亚洲基金会自信两岸人民的交往,可以超越
统独的纠葛,为两岸人民的未来,创造出可以相互对话、宽容与扶持
的空间,职是之故,由台湾独派人士所创立的民主亚洲基金会,与中
国民运和少数民族运动者相知相惜,成为彼此间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此次应邀来台访问的海外人士,有来自美国的政治评论家凌锋(林保
华)夫妇、前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现任《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前湖南
省“6.4”学生运动领袖现任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来自瑞典的
前湖南省参与“6.4”学运而系狱的大学教师莫莉花、西藏流亡政府
外交暨新闻部《西藏通讯》编辑达瓦才仁,以及马来西亚国民公正党
最高理事会中委谢嘉平律师等人,这些散落在美国、瑞典、印度和马
来西亚的人们,都是藉由网路民运的方式结合起来的,此次负责在台
联络工作的民主亚洲基金会台湾代表、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
授曾建元,也是经由网路民运的管道,从民主亚洲基金会的读者、作
者,进而成为义工与中国民主化问题的关怀者。
“民主台湾之旅”为民主亚洲基金会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的起
点。在OPEN杂志社的行政支援下,得到国内各大学校园和团体的回
响,此行即与东吴大学发展处共同主办《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
和平》国际圆桌讨论会,并出席新竹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在中华
大学对谈中国前途》座谈会,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丁渝洲
《国家安全与美伊战争》座谈会、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中
国民主化与台湾国家发展》座谈会,在此期间,民主台湾之旅访问团
则密集拜会了各有关政府部门、政党、民间组织,包括总统府人权咨
询小组、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行政院新闻
局、立法院、台北市长、高雄市政府、民主进步党、中国国民党、亲
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新党、中国人权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世界
民主自由联盟、凯达格兰学校等,并接受了全民民间电视台及各媒体
的专访,深深感受到台湾人民朝野各界对于自由民主的热情与珍爱,
以及对于中国和亚洲民主化问题的同情和关怀。
访问团认为人权议题将成为台湾争取大陆民心、共同对抗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最佳屏障,访问团更对于中华民国政府出资成立之台湾民主基
金会的未来工作充满期待,台湾民主基金会王金平董事长和各政党皆
承诺,中华民国对于中国的民主与人权问题,在民主的国会监督机制
下,将会继续向民运提供支援,并会将台湾的民主化经验,向亚洲甚
至世界各国推进。访问团员西藏流亡政府官员达瓦才仁则感谢台湾人
民对于流亡藏人的关心和安慰,他并提到,西藏流亡政府政教领袖达
赖喇嘛访问台湾时所受到的国家元首礼遇,以及西藏流亡政府驻台代
表处达赖喇嘛宗教基金会开幕时,李登辉总统亲自到场致意,这都是
台藏关系的重大突破,而在西藏流亡政府于世界各国开馆的经验上,
台湾也是头一次有国家元首莅临的国家。另一位团员谢嘉平则即将代
表公正党在槟州参加马来西亚国会大选,作为人权律师,他特别留意
到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等台湾人权律师在反对运动上的耀眼表
现,而作为一名留台学生,他更呼吁台湾政府多多加强与马来西亚及
东南亚各国华社与留台同学的联系,以使海外华人理解维护民主台湾
的自由与独立,对于中国民主化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以及对于东亚区
域和平的贡献。
以下为访问团此次民主台湾之旅的全部行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备注
3.23第1日星期日 3.23-3.26宿台湾大学鹿鸣堂
16:00 抵台记者会 许淑晴社长 台大校友会馆
3.24第2日星期一 上午 《东亚自由化、民主化与区域和平》国际圆
桌讨论会,东吴大学刘源俊校长 国际会议厅
下午
3.25第3日星期二 上午 全民民间电视台专访
14:20 行政院新闻局李雪津副局长
15:50 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杨黄美幸主任委员
17:30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陈明通副主任委员
18:00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餐会陈明通副主任委员
21:00 东吴大学张佛泉人权研究中心茶叙黄默主任 德也茶契
3.26第4日星期三 09:00 总统府人权咨询小组
10:30 中国国民党组织发展委员会丁守中主任委员
11:20 民主进步党张俊雄秘书长、李应元副秘书长
12:00 中国人权协会许文彬理事长餐会 恩承居餐厅
14:00 中国人权协会许文彬理事长
15:00 台湾团结联盟组织部陈鸿基主任
16:00 新党郁慕明主席
18:00 台北市马英九市长 国际艺术村
晚上 拜会总统府郭衣洞(柏杨)国策顾问
3.27第5日星期四 9:00 立法院王金平院长 确定
10:30 亲民党政策中心张显耀主任 确定
12:00 世界民主自由联盟餐会刘志同执行长 凯撒饭店王朝餐厅
12:30 方国昭博士告别式 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景仰厅
15:00 《在中华大学对谈中国前途》座谈会,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
系鲁俊孟主任 演讲厅定
18:00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餐会鲁俊孟主任 育成美食广场
中华大学实习旅馆
3.28第6日星期五 15:00 丁渝洲《国家安全与美伊战争》座谈会,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顾长永所长 会议室
17:30 高雄市政府谢长廷市长
18:00 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餐会陈文俊所长 海景餐厅
中山大学校友会馆
3.29第7日星期六 10:30 凯达格兰学校陈师孟校长
14:00 《中国民主化与台湾国家发展》座谈会,国立台湾大学国家
发展研究所洪□德教授 会议室确定
17:00 台湾人权促进会魏千峰会长
18:00 饯别餐会 台大福华餐厅
台大立德尊贤馆
3.30第─日星期日 10:00 离台记者会许淑晴社长 台北市青少年育乐
中心
下午 台北解散或离境
3.31第九日星期一 11:00 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张富美委员长
3月30日上午,民主亚洲基金会将与OPEN杂志社在台北市青少年育乐
中心举行民主台湾之旅访问团之离台记者会,向新闻界介绍所有行程
与收获,并就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亚洲民主化的工作方向提出说
明,非常欢迎贵媒体派员参加本次记者招待会。
有关细节请洽本次活动新闻联络人:
许智为,OPEN杂志社发行部企划主任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72号12楼
电话:02-25429568;0932311244
传真:02-2531472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访问团员简历
民主亚洲基金会
是一个设立在美国纽约的非营利组织。它的目的在于提供场所、资金
讨论并推进亚洲地区各国尤其是中国和台湾的民主化和进程,由创会
董事长张胜凯、会长洪哲胜与副会长黄再添发起组织。自1998年7月
1日起,民主亚洲基金会由洪哲胜主持,主办《民主论坛》电子报,
并于纽约美东版《自由时报》每周六日同步刊登,另则选刊《民主论
坛》和其他报导,发行《民主通讯》电子新闻信。
◆黄再添
本名黄国民,1948年生于台南市。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美国
印第安那博尔州立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班
肄业。曾任台湾独立联盟总部专职干部、台湾革命党中央委员、台湾
民主运动海外组织组织部长、大纽约区台湾人社团联合会会长、纽约
台湾会馆副理事长、民主进步党美东党部执行长。现任民主亚洲基金
会董事兼副会长、美国福尔摩莎基金会董事、纽约台湾研究所主任、
民进党美东党部执行委员、台湾加入联合国行动委员会执行委员、全
侨民主和平联盟大纽约支盟秘书长、台湾联队执行长。
◆夫人杨淑卿,1952生于台北市。现任纽约阿扁之友会总干事。
◆莫莉花
笔名茉莉,1954年1月20日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邵东县,北京
师范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师进修班毕业,1989年在湖南邵阳师范专科
学校中文系任教时期,因为在学生举办的《追悼“6.4”死难者》会
上发表谴责政府演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处有
期徒刑3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出狱后流亡香港,任杂志社编
辑。现居瑞典,攻读瑞典语文及社会学课程,兼自由撰稿人。
◆胡平
1947年8月5日生于北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在
学期间于1979年投入民主墙运动,1980年参加自由竞选,当选北京大
学海淀区人民代表,毕业后两年未分配工作,1983年分到北京出版
社,1985年转至北京社会科学院任职,1987年1月赴美国哈佛大学政
府系攻读博士,1988年至91年担任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主席,先后在
《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主持笔政。现居纽约,任《北京之春》
主编。
◆唐柏桥
1967年8月11日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1989年于就读湖南师范
大学政治学系期间,参与组建湖南省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担任召集
人,6月4日天安门事件后遭公开通缉而逃亡,1990年7月为长沙市中
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1991年
获假释出狱,发起组建中国民众团体自治联合会,1992年经香港赴
美。在香港期间与美国人权观察亚洲部合作,调查1989年中共镇压湖
南民运实况,出版《湖南人权报告》(Anthems of Defeat)。赴美
后曾获索罗斯基金会资助从事研究活动,并创建中国和平组织,参与
组建中国民主党海外后援会。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
生,并兼任中国和平组织主席、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
◆林保华
笔名凌锋、艾克思等,1960年毕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大学中
国共产党史系,其后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1976年
夏秋之交移居香港,任香港《信报》评论版编辑。1986年至1997年于
香港大学经济学系、经济金融学院任助理研究员。1997年迁居美国,
现为21世纪中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台湾《自由时报》、《Taiwan
News总合周刊》和《大纪元周报》专栏作者,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特约
评论员,《北京之春》杂志顾问,台、港、美华文跨媒体政治评论
员、专栏作家。近期著作有《中共风雨八十年》和《告别江泽民》。
◆夫人杨月清,台湾人,曾任香港民主党香港东区支部副主席,现任
全侨民主和平联盟大纽约支盟理事。
◆达瓦才仁
1963年生于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警察学校毕业,曾任青海省
玉树州刑事警察,现任印度达然萨拉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暨新闻部官
员,《西藏通讯》杂志编辑。
◆谢嘉平
1966年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台湾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比较法学组肄
业、英国伦敦南岸大学荣誉法学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省科技大学法学
士、澳大利亚诉讼律师公会会员、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会员、国际人权
特赦会会员、国民公正党中央最高理事会理事、专栏作者及业余电影
制作人。谢氏曾参与协助多项民主运动组织,如:欧洲支援东帝汶民
主运动、英伦支援中国民主运动、释放南非曼德拉运动、释放昂山素
姬、释放公正党顾问安华依布拉欣及东南亚民主改革运动等,并为公
正党副主席蔡添强、党青年团总团长依占、及另数位因国家内部安全
罪名在无限期、无保释、无审讯的状况下被囚禁的中央领袖,在马来
西亚最高元首谏议庭上的辩护律师,也是环境保护倡导者黄文强等多
位马来西亚政治犯的辩护律师。
◆曾建元
民国55年生于台北市,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比较法学组法学士,国立政
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法学硕士,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
博士,财团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会暨纪念陈同仁先生2002年台湾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奖得主。现任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世新大
学法律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