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弦断有谁听?——看乔姆斯基批判美国媒体(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弦断有谁听?——看乔姆斯基批判美国媒体(一)   
藏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弦断有谁听?——看乔姆斯基批判美国媒体(一) (525 reads)      时间: 2003-3-02 周日, 上午6:3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反恐战争声潮逐浪高之际,关于美国媒体的公正问题又成了议论的中心。我选译了一些赫尔曼和乔姆斯基合著的《制造着共识》(Manufacturing Consent。Pantheon Books,New York1988)书中的核心言论,以提供参考。此书激烈抨击美国传媒体制,认为美国的传媒不过是为一小撮权力精英制造社会共识的机器而已。数学出身、在当今语言学界享有泰斗之誉的乔姆斯基,由于种种原因,在大陆的主要形象是一个“新左派”喜爱引用的美国激进异议人士,虽然"新左"从来不敢提乔老骂老布什入侵巴拿马的话:“和布什在巴格达和北京的好哥们比起来,诺列加真像是特雷莎嬷嬷。”(乔姆斯基话音刚落,老布什在巴格达的哥们就变成了白宫嘴里的世界公敌,在老布什的宝贝儿子——该是萨达姆的贤侄了——嘴里更变成了万人唾弃的魔王,这也是共和党右翼难以面对的事实。)



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新闻体制一直是乔姆斯基关心的焦点。和赫尔曼(E.S.Herman)合著、纽约泛神书局出版的《制造着共识》一书属于乔姆斯基最重要的传媒批判著作。九十年代以来,此书已被列入美国新闻系学生的指定必读书目。如今,几乎每一个未来的美国记者都被要求在这本书面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谓的自由媒体,真的是在传递所谓客观公正的信息吗?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第二章从理论角度探讨美国新闻“宣传品化”的根源。其后重点分析在拉美、东欧和印度支那方面美国新闻的偏向。书中除了强调早已被公认的广告商和媒体老板对媒体内容的各种控制之外,着重讨论了反共倾向对美国新闻公正的谋杀。在序言中,作者愤怒地写道:“如果传媒不众口一词地支持印度支那战争,把屠杀和侵略描绘为对自由的保卫,只在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面临过高成本的时候才给战术上的些许异议留出空间,残忍的战争和那一片也许是永远无法恢复的战争废墟本来是绝不可能出现的。”(Preface,XV)



在第一章开篇部分,赫尔曼和乔姆斯基这样描述美国宣传体制的欺骗性:



“在那些国家官僚机器掌管权力杠杆的地方,控制媒介的垄断势力(通常进行新闻内容检查)往往清楚讲明:媒介就是服务于他们权力精英的。而在一个媒介私有化且没有明文规定新闻内容检查的地方,指认出传媒中的宣传系统就要难得多。尤其还当媒介之间积极竞争、时不时抨击和揭露一下政府和公司丑行和把自己装扮成自由言论和社会利益代言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p1)



据作者分析,美国传媒宣传模式的主要成分,或说新闻的主要"过滤器",分五种:

(1)集中的媒体产权、所有者的财富和主要媒介公司的盈利企图;

(2)作为媒介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

(3)媒介对于政府、公司和这两者资助的“专家”们的依赖

(4)对于媒介“越轨行为”的攻击和”校正“

(5)美国的国教:反共



作者认为,任何美国新闻的原材料都必须依次通过所有这些过滤程序,出来的残渣才能成为可报道的新闻。就第一、第二个“过滤器”而言,多年以来的美国传播学研究早已给出了大量的实证资料,作者因此没有费太多笔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谈到广告客户对媒介的影响时,作者并没有举媒介骂公司公司撤广告之类的老例子,而是强调了公司对爱护穷人利益的媒体的反感。其一,反映穷人利益诉求的媒体往往没有一个购买力强大的受众群,对于广告商形不成吸引;其二,赞助商往往会撤掉对非盈利媒体的资助,如果这些公共媒体有强烈的批判意识的话。特别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带有严肃内容的节目尤其会让客户失去做广告的欲望,因为看了这些节目的心情并不利于进行消费。



媒介要做新闻和评论,就必须有信息源提供信息。作者认为,美国新闻缺乏批判性的一大原因,在于严重依赖政府和大公司发布的消息作为新闻来源,并把政府和公司养起来的“专家”列为提供客观评论的权威。为此,作者特意列出一张表格,统计出美国重要新闻节目McNeil—Lehrer Newshour 1985-1986年间邀请的恐怖主义和国防问题“专家”的个人背景。



政府官员 20%

前政府官员 20%

保守派智库公司 11.7%

学院人士 10%

新闻从业人员 25.8%

咨询师 2.5%

外国官员 4.2%

其他 5.8%

(统计样本为该年度所有包括保加利亚危机、南韩客机被击落以及和国防、恐怖主义和裁军内容的McNeil—Lehrer Newshour)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作者和许多著名记者一样,对美国新闻价值中的所谓“客观报道”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所谓“客观报道”的“优良传统”,作者认为,无非造就了记者在报道重大国际问题时不假思索就使用五角大楼所提供资料这一类懒惰习惯,其结果无非是把政府和公司机构里面现有的信息传播给大众。这里面没有一点独立的判断,一点职业的警觉。记者仅以提供消息出处来表示自己没有把政府的偏见兜售给大众,却根本没去想倘若公众长时间只接触政府提供的国际信息,即使他们明白信息的出处,另类信息的长期缺失难道不会让公众最终不知不觉跟着政府的思维走吗?



赫尔曼和乔姆斯基对于第四种过滤器——政府和各类右翼组织对媒体“越轨内容”的反击投入较少的笔墨,只是描绘了一些政府和右翼组织对于亲劳工反资本家内容的威胁、诉讼和联合抵制活动。全书的重点,在于描绘第五个过滤器——美国的国教:反共。作者指出,当反共情绪高涨的时候,任何要求出示具体证据的呼声都被搁置,敌对阵营里面的叛徒和各种机会主义者统统跑到舞台中心充当起专家的角色。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人的言论其实不过是彻底的谎言,至少也是不可靠的夸大。作者引用一位法国学者的话说,从共产阵营那面逃奔来的人几乎可以说任何想说的话而不受质疑。谁也不会想到连前后都有矛盾,不过是倒换用词的斯大林主义语言罢了。



自第一章以降,作者进入以国际问题为中心的详例讨论,反复以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保加利亚和印度支那战争等实例说明美国媒体在国际问题上的多重标准。限于篇幅,今天就先就此打住吧。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018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