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2002以巴问题的中文话语革命 |
 |
大雪满弓刀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者:大雪满弓刀
对于以巴冲突来说,2002年是一个普通而乏味的一年:有几次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攻击,却都是些令人反感、自私自利的鸡鸣狗盗行为;有两场以色列军队发起的的小型战争,却打得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全没有那支传奇军队的谋略和勇气。2002年的以巴冲突:没有1948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没有1973年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看不见1967年的智谋与胆略,也看不见1993年的真诚和勇气,甚至连1995年拉宾遇刺时的悲哀与伤痛都荡然无存,对于那两个在冲突的腥风血雨中挣扎了五十多年的苦难民族而言,2002年留给他们的只是失望、痛苦与无奈。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2002年的以巴冲突却是历史性的。这种历史性可以用四个第一来加以概括:首先,4月和7月的两次恐怖攻击使中国人在以巴冲突发生五十年后第一次以自己的生命的鲜血卷入了这块是非之地(在此之前中国的卷入方式只限于口头或书面评论,以及一定规模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其次,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大规模以巴冲突,信息的收集与意见的表达都有了全新的渠道。第三、这是中以建交之后的首次大规模以巴冲突,中国人不仅能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而且能第一次通过在以的几万名同胞的生活而加以体验。最后,我们应该提到这三个历史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历史性变化,那就是:五十年来中文媒体在以巴问题上的话语霸权第一次受到了严重挑战,中国人开始学会用更加平衡、更加客观的观点来看待和谈论以巴冲突问题。
有人说今天的法兰西缺的就是艾菲尔铁塔上炸一颗自杀炸弹。只需要一颗,甚至不用死人,就能让老法兰西的傲慢与自以为是破产,并开始体会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心情。对此我并不同意。不管怎么说,我热爱艾菲尔铁塔,不希望它被炸掉。不过,巴勒斯坦人的自杀炸弹炸醒了以巴间的中国人,使他们开始认真独立思考这一传统上被认为是盖棺定论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假如我们翻出2002年初或2001年底的中文论坛网页,我们就会看到绝大多数的贴子都是传统话语霸权的重复,一边倒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无论他们做什么),谴责以色列(无论他们对我们怎么样)。甚至在4月中国劳工遇难之后,还是支持巴勒斯坦的贴子占了绝大多数。然而面对同胞的鲜血,终于有一批网络文侠拒绝接受传统话语霸权的控制,揭竿而起,开始了独立思考的反叛历程。这一年中文网上有关以巴问题的原创贴远远超出了历年的数量,其思想的独创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也远非前几年可比。仅我手头收集的就有约两百三十篇之多。在这批文侠的征战与广大网民(跟贴、转贴)的参与下,到2002年底与2003年初,在各大中文网站的相关留言版支以与支巴两大阵营的较量中,支以阵营已明显胜出。2002年,中国人对以巴冲突看法的变化,即使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算过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西祠胡同”里有一个以以巴问题为主题的小论坛--迦南论坛。该论坛的访客看来不过几十人,却是一个中国人在以巴问题上的观点晴雨表。在2001年底2002年初,该论坛中的贴子以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和中间立场为主。但经过几番较量,亲以派力量日渐壮大,到2002年年底,亲以派完全控制了论坛大局,以致其失败者到处发贴,宣称这是一个“反动网站”,要“采取法律行动将其关闭”。只能到网络以外去搬救兵,这说明以巴问题上的传统话语霸权在当前网络中的处境是何等尴尬。
在这些网侠中,有四位大虾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在此不揣冒昧,略做总结。
第一位大虾甚至连网名都没有,只是在文中自称是一位留学以色列的中国学生。文章的题目也到处被人篡改,从《我为什么支持以色列》到《一位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想跟大家说的话》都有。这篇描述他在以色列看到的以巴两方人民对中国人态度的文章,给当时那些无条件支持巴勒斯坦的混胀头脑狠狠地泼了盆冷水。这篇文章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持久的生命力(在今年一月被人加工后以水均益的名义被人到处转贴,在最近一篇被贴得到处都是的《以色列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好》中又被大篇幅引用),而且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以巴冲突问题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立场应该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其开篇的警句“对比: 一个是以色列,对当年中国人的帮助仍念念不忘;一个是巴勒斯坦,却质问我们为何不让东土耳其斯坦(新疆)独立”给建立一个有别于传统立场的以巴问题中国民间立场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第二位大虾是所罗门。我迄今搜罗到的他的相关网文有十五篇,是网上相关作品最多的评论家之一。我对所罗门的认识,开始于那篇在中文网上遍地开花的《巴勒斯坦:一个歪曲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随后又拜读了其一连串妙语连珠的评论,《男肉弹、女肉弹、童肉弹》、《死而复生的僵尸与寿终正寝的委员会》、《阿拉法特官邸的审判闹剧与拉马拉街头的枪杀惨剧》、等等。所罗门的特点是才华横溢,思路开阔,有独到的幽默感,且对以巴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素材的采选与运用上显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其作品则致力于从文化与价值观的角度解构中国人心目中的传统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世界的受害者形象(这一点在其《阿拉伯文明何以衰落至此》中表现得更为清晰),有极大的说服力。所罗门同时是这批网侠中最具战斗精神的人物。每一次有中国人在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手中遇害,我们都能听到他愤怒的声音。尽管他的这类文章往往过于情绪化,显得分析不足,但仍然是难能可贵的。最后,所罗门是这批网侠中唯一一个(就我所知)打破了中国传统媒体藩篱的人物。《巴勒斯坦:一个歪曲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被登上了《南风窗》。尽管文章已经被改得支离破碎,题目也被换掉,而且只占了小小一角,但只是那个“评论家所罗门”的署名在传统媒体上的亮相,其意义就绝对不容低估。
第三位大虾是流星雨。正如他的名字所意味着的那样,他在这片天空只是一闪而过,但其发出的光亮却无法让人忘怀。《巴勒斯坦驻华大使先生,你究竟吃惊什么》、《真实的谎言:谁该为巴以冲突负责》、《内参: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揭秘》都是中文网上流行一时的佳作。《中国缘何极力偏袒巴勒斯坦(上)》一文则更是一篇刚刚成型的以巴问题中文网络话语对传统话语霸权的毫不遮掩的挑战书,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国内网站的封杀。与所罗门不同,流星雨的作品更侧重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与经济解构,以详尽的数字与事实的搜集分析为特色。可惜他后来停止了这方面的写作,使我们无缘见到《中国缘何极力偏袒巴勒斯坦(下)》的诞生。
第四位大虾是茉莉。她在以巴问题上文章不多,也不如前三位影响大,但《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国际作家议会代表团的教训》则是一篇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文章。这篇文章针对北岛支持巴勒斯坦“肉弹”的《午夜之门》,对老一代的以巴问题话语霸权进行了至关重要的全面清算。北岛是我佩服的诗人,但他在以巴问题上的立场则是传统话语霸权影响的典型表现。由于他受这种话语霸权的长期熏陶,又对以巴问题所知甚浅,所以不自觉地成了传声筒。又由于其自由人士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类似北岛这类人物,所罗门抨击过张承志,流星雨谴责过马晓霖,但都不如茉莉对北岛的批判深入而全面。
一直有人宣称中文网上的亲以文章是亲美人士炮制的。但从以上的简略分析来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四位大虾中,前两位显然更多地是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的。茉莉是有名的自由派人士,流星雨则倾向不明。可以说他们是殊途同归,是不同政治观点的中国人在共同的灾难面前形成的民间共识。虽然这种共识今天还不会立刻产生实际影响,但长远来看,其影响则可能是意味深长的。
此外,还有必要指出网络在这场话语革命中的关键作用。在传统媒体被话语霸权把持的情况下,网络上的自由言论空间为公众意识的变更、形成与表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另类途径,并将最终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2002年以巴问题的中文话语革命”即使不是第一个成功的例子,也至少是最早的成功例子之一。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