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 中国传媒业大变革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 中国传媒业大变革   
藏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 中国传媒业大变革 (285 reads)      时间: 2003-3-04 周二, 下午8:0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亚洲时报》



作为一种“风向标”,中国两大国家级媒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改革进行时,以及记者考牌制度推行,传递出的一些意识形态高层人事变动後的新信号,将为这个国家的圈内人细细解读。



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党中央和政府传递政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人民日报》,它在人们心目中拥有和政府机关“红头文件”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发行量最大的党报,现时,它在首都北京街头色彩缤纷的报摊上却难觅踪影。去年,这张在市场化方面异常谨慎的报纸的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人民日报》扩版



从今年的第一天起,这张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纸就开始了其有史以来的第三次扩版:由原来的12个版扩为16个版(周六、周日仍为8个版),华东、华南地区分别为20个版。新增“视点新闻”版、科教周刊和当代军事周刊。



《人民日报》在致读者的说明称,此次扩版是“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新增加的版面主要用于增设新闻版,扩大信息量。



这张素以严谨著称的报纸的其他两次扩版是在1956年与1993年,均同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转轨紧密相连。前者的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後者的背景是“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而在2003年党中央报纸扩版之前,事实上,中国地方的一些党报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悄然完成了这一使命。比如靠近香港的《广州日报》,周六那期报纸已经有了厚厚的48版,并且实现了一半以上版面的彩色印刷,它是中共广州市委的机关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是发行仅次于《人民日报》的第二大党报,8成以上的读者为自费订阅,2001年下半年还曾在北京展开赠报上门的“洗楼”活动。



“尽管在报滩上看不到这张报纸,它仍拥有独特的广告受众。”人民日报社广告经营部门人士说,此次扩版将大大有助于报纸的广告经营。“去年我们的广告收入达1个多亿。两会和国庆期间,企业广告简直排不开,但我们又绝不能削弱新闻报道的份量。”



按照中国报业管理的规定,报纸扩版须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并须于当年7月1日以前报送国家邮政总局,在次年的1月1日始能正式扩版。



此次《人民日报》的扩版已经酝酿了较长时间,并得到中央财政的重点扶持。扩版後,报纸价格保持不变,仍为每份0。9元。相应的中央精神是,在重点扶持具有重要喉舌作用的党报的同时,其他党报将进一步面向市场。知情人士称,北京地区重点扶持的党报至少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这三家。



目前,各地拥有“日报”头衔的党报扮演著同《人民日报》类似的角色,主要依靠公费征订发行,置身于报业竞争之外。自费市场上唱主角的是晚报、都市报等“小报”,如人民日报报业集团下的《京华时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下的《北京晚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下的《华西都市报》。“小报”的经营收入往往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大报”,在业内甚至有“小报养大报”之说。



前述《广州日报》所在的广东省的党报改革已经走在了前面。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还在去年8月改了版,采用了时髦的“瘦报”版式。这两张报纸的成绩多次得到当局的赞许。



向CNN挑战的“新闻频道”



2月19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第2会议室聚集了很多人。原定下午5点结束的会议拖到夜里8点还意犹未尽,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的轮廓在这次会议上逐渐清晰。



“我们已经等了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感慨道。今年5月1日,全新的“新闻频道”将亮相。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全天24小时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内部人士称,其构想可以上溯到1996年,当时拟将第1频道变为新闻频道,但最终仍定位为综合频道,其新闻报道则以固定栏目为主。此後,该频道亦曾多次加大新闻节目比重,专家学者以及央视人员也多次建议,但“新闻频道”仍未能如愿出炉。



至今年1月,刘长乐旗下有默多克(Rupert

Murdoch)股份的、全球惟一的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时事、财经新闻的华语频道──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获准在大陆落地之後,央视注意到其身份──不再是综艺内容,而是外资新闻台──後,开始警惕起来。



第1频道的《新闻联播》被认为是央视最重要的新闻节目,以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政策信息为主,其风格20多年来鲜有变化。今年1月间,中国高层对《新闻联播》提出了改革意见。其後,“新闻频道”迅速浮出水面。



现时,央视共有12个频道。央视新闻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新成立频道的名称就是“新闻频道”,不按照现有的频道次序编号。他透露,目前拟定的基本做法是,将第1频道的大部分新闻栏目,比如《新闻调查》平移到“新闻频道”,同时栏目时间将拉长,第1频道只保留《新闻联播》等少量新闻栏目。



有媒体称“新闻频道”将以栏目为主,而非美国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淡化栏目、整点滚动播出的形式。参与该频道筹划的一位专家对此予以否认。



他表示,如滚动播出,新闻频道就名不副实。央视新闻中心也透露,滚动播出是既定方针,“频道刚推出时观众可能不习惯,因为如果看上一段时间,会觉得好多新闻事件是相同的,但事实上每次滚动播出时都会增添事态最新进展的报道,不是简单重复”。“一旦滚动播出的形式得以确立并被观众接受,某些并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报道会逐渐显得不合时宜”。



美国CNN采取的正是这种做法,12年前的海湾战争中,它靠不间断的滚动播出一夜成名。较之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央视对最近哥伦比亚飞船事件的即时报道赢得了更多的掌声。



有报道称,央视意在通过“新闻频道”扩大广告空间。参与筹划的专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CNN依靠有线电视收视费维持运营的做法,将是中国专业频道的发展趋势。



“制播分离”上前台



一度在业界和学界聚论不休的“制播分离”四个字,终于被中央电视台接受。在国际上,电视巨头普遍采取章鱼式的节目采购模式,一家电视公司以明确的契约关系对应于成百上千的节目制作公司,这就是所谓的“制播分离”。



内部传来的消息称,央视除第1、第6频道外,其他10个频道将逐步成为商业化管理的专业频道。10个栏目将被推上前台作为试点,进行彻底的制播分离改革,即央视不再给节目组拨付制作经费,由节目组与台外广告公司等机构合作筹措资金,央视只给出栏目的播出时间和广告时段。



2000年央视曾提出制播分离的改革措施,在台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彼时,改革的精神与方案仅限于央视内部掌握,并未推广。此後,在全国范围内,“制播分离”仍是个忌讳的字眼。200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电视制播体制改革研讨会”传出的信息是:在公开场合,仍然要以“电视节目制作的社会化”来替代“制播分离”的提法。



多次参与国家广电总局课题研究的一位媒介专家指出,央视在“制播分离”方面的探索其实最早,但如今大大落後于地方电视台,“目前只有《东方时空》和《夕阳红》这两个栏目做得最彻底,台里的财务完全不管它们”。其他栏目仍然实行“制片人制”,栏目由制片人承包,制作经费有自筹也有央视拨款。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掌握节目组人事、财政大权的制片人均为台内人员。“也有制片人把栏目转包出去或与社会机构合作,但最终向台里交片子的都是这些制片人,真正做片子的台外机构在节目播出时不能露名。这些都还不能算真正的制播分离。”



在节目制作队伍方面,央视已经实现了社会化。熟悉中央电视台的人士估算,为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员超过一万人,而拥有国家正式编制的不超过4000人。节目组从社会上招聘大量的制作人员,“他们就是为栏目打工的,台内人事部门基本不认识这些人”。



不过,央视不彻底的“制播分离”体制导致了一些奇特现象。比如,节目组招聘人员领工资要拿发票顶。在原有的财务制度下,“制播分离”并无一个名分,部分劳务费只能走交通费、餐费、办公用品费等名目。



中国加入WTO一年多以後,央视“制播分离”终于走上前台。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央视在2000年提出改革时,全台上下对外界一致保持缄默。国内《财经》杂志曾以《央视改革铁著脸》为题加以报道。这一次,央视向媒体透露的信息却出人意料丰富。



相关人士明确表示,新闻类节目绝不允许引入“制播分离”机制,而娱乐、体育类节目可以大开绿灯,这也正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一直把握的尺度。此前“制播分离”概念的模糊,为民营电视的身份认定带来了麻烦,它们已经感觉到了央视改革带来的机遇。



光线传播公司正在考虑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此前,光线的《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等节目的发行覆盖500家电视台,却始终未能进入央视。央视是一个占据中国电视广告市场1╱3以上份额的金矿。如今,这个金矿有望向所有人敞开。



十六大後的传媒生态



坊间预言中共十六大之後,中国的传媒开放会以意想不到的力度进行。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高层人事变动。2002年10月,中央宣布刘云山接替丁关根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十六大後分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名字亦频频出现。普遍认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为传媒业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2002年底,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意在建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全国40万名新闻记者将同律师、会计师一样持证上岗。



在报业领域,最近福建省领导的一般活动在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上多次以“标题新闻”的形式出现。这种做法被中央级媒体以肯定的语气加以报道。



进入传媒业的民间资本发现自己正迎来发展的良机。民营电视公司“唐龙国际”在去年4月被国家广电总局封杀,但在11月间彻底解冻。



年终岁末,公司总裁陆兴东频频露面。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席殊,在春节前夕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这家民营书业公司在全国拥有500多家连锁店,而席殊是政协委员中惟一一名民营书业的代表。



尽管中国入世条款对传媒业开放的承诺寥寥无几,但一年来,外资的渗透形成暗流涌动之势,在2002年年底更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南广电与默多克下属的星空传媒集团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凤凰卫视资讯台、BLOOMBERG等时事、财经类境外频道获得在大陆的有限落地权,使该类频道增加到28个。贝塔斯曼书友会在北京设立两个会员中心,成功地突破了受困于上海一地的限制。



如今,在传媒业变革中最谨慎的中央级媒体终于也有所行动。北京一家中央级报纸的高层称,中央主管部门最近就新闻业的改革发展召开了会议,会议的精神是今年要加大改革力度。他还透露,在现行体制下,中央级媒体一向起著新闻改革风向标的作用。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82786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