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周小川任内有意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化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周小川任内有意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化
藏獒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转:周小川任内有意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化
(351 reads)
时间:
2003-2-10 周一, 上午4:0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3.02.09 11:28】
【《财经时报》声明:和讯网刊载本报文章已经过授权。自2000年8月1日起,其他媒体和网站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和讯网上刊载的本报文章。网站及其他媒体如有合作意向请与《财经时报》或者和讯网联系。 《财经时报》联系电话:65880212。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和讯网联系电话:65881166-6042,6077。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或
[email protected]
】
在央行工作会议上周同时强调,2003年央行将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业内专家指出,无论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是利率市场化,都有赖商业银行的彻底改革
本报记者张小彩
很多人都相信,行长周小川的“施政纲领”会在春节前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发表——至少是比较明确的表述。关注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的人士迫切希望从中找到关于几个重大问题的答案。尽管最终的讲话没有十分明确地给出有关人民银行拆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重大问题的明确说法,但会议透露出的信息不容忽视。
透明度在增强
1月24日下午,周小川在北京华融大厦发表了2003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的主题讲话。其时,距离周2002年12月28日入主央行不到两个月。此间媒体对周的行踪十分关注,其每一言行都被国内以至全球媒体视为焦点。据了解,希望参会的媒体颇多,而真能到会者依然有限。不过很显然,此次会议的新闻报道央行在审慎的前提下,比以往多有宽松,这让人联想起央行新闻处长魏革军先生前不久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所表示的——央行工作透明度正在加强。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央行工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已经在逐步加强,部分金融方面的制度、规则在制定阶段就已经公开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发布,并向公众征求意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定期公开发表。
尽管这些举措还没有引起广大普通市民的关注,但国际社会和新闻媒体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人民银行公开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做法给予较高的评价。
从此次央行工作会议的迹象看,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民银行会在加强货币政策甚至监管方面的透明度方面,将有进一步的举措。
周小川在部署2003年的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研究并制定利率市场化方案”,加强利率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在总结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统一并扩大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改进再贴现利率机制;完善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机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表明周有决心在任期内大力推进甚至彻底解决利率市场化问题。
利率市场化加快
经济学家王大用就此对《财经时报》发表看法说,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从现在的情况看,“资金价格已经成为中国价格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
在1992年的中国价格改革中,90%的消费品价格和70%的生产资料价格被放开。近几年,政府进一步打破了一些行业的垄断,减少了政府审批定价的范围。据了解,本届政府1998年春天就任时,市场中还有141种类别的商品价格由政府定价,但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减少了100多种;到目前为止,政府定价的商品类别只剩下13种,而这13个商品类别中就包括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其实也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外部环境。汇丰银行在发布对中国2003年的经济预测时也提到:中国要进行银行业的改革,必须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酝酿开始于1993年,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目前仅在局部得以实现,整体上还处在管制阶段。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的试点再次选择了农村。从2002年3月21日开始,央行将浙江瑞安市信用联社、苍南县信用社等8家农村信用社作为利率市场化试点,允许他们的存款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上浮100%。据人民银行合作司张功平透露,2003年利率市场化的试点可能扩大到“每省一个”。
在此之前,央行官员谈到上述8个试点时往往回避利率市场化问题,只是一再强调试点的目的是引导民间借贷,打击高利贷行为,促进农村资金回流。但学术界和新闻媒体早已认定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农村包围城市”式的改革方式。
周小川的讲话证实了这一判断,并让人们对今年的利率市场化行动寄予厚望。
货币市场将大发展
周小川在2003年央行报告的另一重要看点是: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要继续深化货币市场融资和投资功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增加交易工具,扩大交易主体,促进国债、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市场的协调发展;继续支持票据市场发展;丰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增强其政策影响;适时出台同业借款的管理规定,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期以内短期的资金融通市场。完善的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等“子市场”以及相应的投资工具。中国的货币市场目前除了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其他的规模和活跃度相当弱小。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是从1984年的同业拆借市场起步的,1994年建立了债券回购市场。经过1992年清理“乱拆借”和1995年整顿证券回购市场,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1997年6月,在拆借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货币市场格局。
绕不开的商银改革
经济学家王大用对《财经时报》表示,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银行业存贷活动创造信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天然地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目前如果商业银行仍然像现在这样经营目标多元化,货币政策很难达到效果。
王大用举例说,央行增大货币供应量放松银根时,国有商业银行却“惜贷”;央行出台紧缩政策时,商业银行却迫于其他压力而盲目放贷;因此,要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无法回避的。
当然,利率市场化也离不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否则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顾成本恶性竞争,导致个别银行陷入经营困境。
因此,周小川在讲话中也谈到要加强金融监管,以法人治理为重心,突出加强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的监管的强化;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要做到资格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完善和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加快非现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继续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依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完)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好消息,但恐怕不太容易。又不知现在的
--
yqy
- (104 Byte) 2003-2-10 周一, 上午4:53
(155 reads)
no "business banking". The central banker
--
藏獒
- (206 Byte) 2003-2-10 周一, 上午5:18
(14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49492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