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吴征的劣迹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吴征的劣迹   
ZT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吴征的劣迹 (372 reads)      时间: 2001-12-10 周一, 上午4: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吴征的劣迹

文章来源: 圣路易斯众人于2001-12-9 14:53:00:



送交者:圣路易斯众人于北京时间December09,200112:28(

主题:吴征的劣迹



这里说说上回按住未表的吴征先生因售卖保险侵害华人客户权益成为被告的事.当年的事实是中国人客户中有人在被骗一二年后因偶

然机会经律师朋友指点才发觉上了大当.据说亏就亏在当时没有将保险文件上的字句看个透就签了字,只认为吴先生是熟人,又说得那么

好(二位数年均回报达17%的投资保险,而不是吴先生现在对北京记者说的储蓄保险),这还有假?吴先生就是利用了华人客户不熟悉保险

产品的弱点和对他的轻信得了手.



各位看官敬请在这里用点心眼儿,有没有看出些名堂来?吴先生这几年就是利用国内人暂时还不很熟悉美国的学历设置还有金融市场等

情况以及对凡回国者皆具爱国心的轻信,放开手脚,在港岛京畿,沪市三吴摆开一副几近苏秦张仪当年合纵连横的架势,用连环套的把戏

(良记变阳光,阳光入新浪,再用四通阳光控股新浪.恕我点破他的下一步,那就是借四通的技术和新浪的门户,填进几个吴先生挂在口上

却并不懂的数码宽带宽频新词,去国外市场招急于趁中国入世投机因而敢于冒险又易于轻信的洋人股.还是玩他人的钱!)居心不良地炒

作.可是国内报章杂志一律晕乎于他的手腕而不识其居心(这种兼并冲股的资本量对看惯海外金融市场的我们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

人不与未"登泰山"者语"小天下",只希望国内媒体从业人员多学习从而长见识,避免被吴先生这样的人"运作"),称之为高手,使他益发

扩大影响,不可一世.这不也是利用国人的不熟悉和轻信吗?好厉害的国内国外正反手,通吃!



造成吴先生这番成就的原因不在他的才学(国人中胜过他这点才学的绝不在少数),部分在他的放胆妄为,部分在国内缺少明眼人或有了

明眼人却没有地方把话说出来,于是剩下的就只有不懂和轻信.吴先生在美国早已先手试过,开关了那么多皮包公司(专访中他自己都提

到),为什么没有成功?主要在法律森严,信息透明,众目睽睽,不容他钻营.说过当年不懂和轻信的事实以及对照眼下国内对吴先生一套

同样不懂和轻信的现状,现在切入偷梁换柱的本题.



吴先生专访中言语的意思是他的十来个客户(恐怕不止这个数吧.吴先生将数字缩水,是否要挑战公众的查证能力?)在听到佛州的诉讼

后才闻风而起.实际上圣路易斯众人早在佛州事件之先就已质询吴先生,要求解释清楚并换为其他保险种类以避免长期的损失.吴先生

非但不干(从他的角度可以理解,一旦客户不续保,吴先生从公司得到的高额回扣恐怕要回吐出来),反而以长达数页的亲笔信形式(上报

公司并转呈密苏里州政府监管保险业的机构)诬蔑中国人都是逃税漏税,现在又来毁坏他和公司信誉的刁民(吴先生的亲笔信咱们另文

讨论).这下激起众怒.



中国人的祖训是息事宁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时候又在一片陌生的国土上,不是亏吃大了,又被人逼到极点,谁愿意

卷入官司的是非,何况要付昂贵的律师费?历经艰难的诉讼待到对簿公堂,庭审的日子已在佛州案公布之后.既然是叙述前因后果(这一

段是吴先生在专访中最长的发言之一),为什么不提提这些事实呢?各位读者,不要以为只有国内的乡下妹子秋菊官司打得苦,海外的博士,

硕士打份官司也一样的苦!现在倒好,吴先生一句"我当时只是在为公司销售产品并认同公司之产品设计是有误导之嫌",轻松松,飘飘然

就脱了干系,一切都是公司的错.这不是偷梁换柱又是什么?!



公司有错已经法律裁定,吴先生的逃脱实在是由于美国诉讼中的现实考虑使他得以侥幸.一般原告历经艰辛加上花钱请律师,图的是胜诉

后得到赔偿以抵损失.常有无赖在败诉后钻其他法律空子宣布破产(这是实有的事),法庭也奈何他不得.正是基于这种实际考虑,人们才

选择了主攻吴先生背后的公司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实际上也做到了).公司的误导是通过你吴先生才损及客户的,怎么你就这么干净

洒脱,纯一个局外人呢?明眼人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家公司的数万员工有几个被客户控告?绝大多数员工的未被诉告与包括吴先生这

样极少数人的官司缠身相对照,是否标示出为人与经商行为的本质不同呢?吴先生在专访中承认认同了公司产品误导的立场,那么能不能

说说自己将误导发挥到吴氏超级水准的业绩呢?在华人客户痛心疾首试图挽回损失的时候,吴先生先后买过两幢房子,开着本茨车,滥售

保险的一年回扣高达美元的六位数.只是在官司缠身之后,才售车卖房离婚,黯然从圣路易斯消隐,晃荡到纽约商埠(开皮包咨询公司)和

学界(进出哥伦比亚大学)再闯天下.谁也没有说全是吴先生的错,要不为啥公司和吴先生成为共同被告呢?



人们图的是把事实抖落清楚,讨回公道,谨防伪劣之徒再懵人.本来事情已经过去,谁想吴先生摇身一变,又以同样的手法利用他人的不懂

或缺乏经验加上轻信在国内新兴的资本市场上重操故技.出于对国内外公众的公德心,有必要引证事实,让世人睁大眼睛,从圣路易斯华人

的遭遇中吸取教训.



回应上半阕中所说吴先生居心不良炒作,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中国俚语称"三岁看大",更不要说当年在圣路易斯如此作为的吴先生

已经是挟美国妻子搭识政界要人又就职大保险公司任销售经理的有家有业的成人.人们有理由根据这种人以往的劣迹来推测其未来行踪.

如果改邪归正倒也罢了,吴先生在公众追究他于学历上的欺瞒不实作为时,非但没有诚信,反而假公济私,用公司名义全球发通告吓唬人

(其中的措辞和公然滥用Police字样,尚需对照法律查其是否违法),妄图堵住人们的嘴.这不就是当年那封吓唬诬蔑中国人的吴先生亲笔

信的翻版么?



劣迹不改,新恶又行,更使人们有理由警惕他的一花一招.现在的状况是他已从保险玩到了资本市场.有必要警惕他那连环套把戏可能对

公众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金融市场风险极大,这种连环套的每一环节都非常有可能脱节(因为都推定前后环节稳妥无事,可是这推定中常

有买空卖空的影子).一旦哪天事发崩盘,恐怕吴先生早已金蝉脱壳,卷着现金和换成他股的实际资本逃之夭夭.众人若要告他肥了自身,

苦了公众,他会理直气壮提醒你一句:市场是有风险的,输钱怪不得他人.这些都可以在当年滥售保险害人及引发的诉讼里反咬一口乘机

逃脱中看出影子来,世人记之戒之!



国内的财务分析师似乎已窥见吴先生并无企管才能(实例即在亚视短暂招摇即被摘牌和阳光卫视的经营现状),再看看他充斥媒体的访谈

宣告,都是谈运作(投机置换成了运作,i.e.,speculative manipulations vs.managerial operations,妙!),绝少看到谈经营.企业家融

资集资为的是经营好一份实业,撑起一片天空.吴先生既不懂企管,又无意经营,玩资本干什么?无非就是从中渔利.综观他的劣迹和时至

今日仍执意不改的本性,世人目下不钳住他的脏手还待何时?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1268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