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学而第一:汉奸的思想渊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学而第一:汉奸的思想渊源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学而第一:汉奸的思想渊源 (398 reads)      时间: 2003-1-24 周五, 上午8:20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本来,若要论汉奸的思想渊源,必先给汉奸一个定义,但这实在是很难的事。因为已经死去

的汉奸不少,而活着的汉奸更多,若要以穷举法定义,实不可能。而要归纳出汉奸的基本特征

也难得很,因为爱国贼们在认定某人为汉奸之时,并无一定之标准,我们若偏要去寻这一标准

,那可大上其当了。所以,我们只能大概描述一下什么人是汉奸:但凡在历史上,面对优势外

敌,投降的和主张和解都是汉奸;但凡在当今,在思想上、言论上不主张与强大的外国对抗的

,反对因历史上的结怨而进行血腥报复的,同情历史上的汉奸的,同情当前的所谓“汉奸”言

论的尽皆汉奸。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汉奸,是西汉武帝时的李陵。大概是被吴三桂、汪精卫等人抢了风

光,这人现在不太有名了,所以有必要重温一下他转变为汉奸的历程。李陵是李广的儿子,他

老子的名气更大,为西汉国家大小数十战,却始终不得封侯。李陵是否因此而有怨恨不平,而

在心里埋下当汉奸的种子,不得而知,但总不会为此而更加热爱他的西汉国家吧。李陵奉命率

五千步兵,出击匈奴,在匈奴境内被鞮侯单于三万骑兵包围。李陵依靠弓箭的优势,击退单于

的进攻,单于增兵至八万,李陵孤军作战,弓箭用尽,最终投降。武帝闻讯大怒,杀李陵全家

,李陵遂终身居于匈奴。古人对李陵多有同情,也许正是这种对汉奸的宽容心态导致后来汉奸

越来越多吧。



古人为什么对汉奸李陵宽容呢?他们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以及之后的

孟子。孔孟是原始儒家的代表,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他们不

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跪在地上山呼万岁(那是始皇帝以后的事了),所以他们

的思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五四时,人们喊“打倒孔家店”,但是人们不知道,在孔子、孟子

两位老板死后,店里的伙计便悄悄的改弦更张,到朱熹当掌柜时,封建思想已经完全代替了孔

、孟的人本主义。所以,说中国“封建思想”是对了,但要赖在孔、孟头上,可大错了。



言归正传,孔孟思想是如何宽容汉奸的呢?先说孔子,孔子思想以“仁”为本,“仁”就是

“人”,孔子认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都是对的。孔子认为孝是人之本,人是父母所生,父

母所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多,所以人最爱的就是他的父母,这是人的天性,所以是正当的,

所以人应该“孝”(孝既包括下对上,也包括上对下,这和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今人稍有不同)

。孔子认为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这也是人的本性,所以他不主张子对父单方面的孝,

也不主张臣对君单方面的忠,而是主张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意思是父要对儿子尽到爱,儿子

也应该对父亲尽到爱;君主要尽君应尽的责任,臣也要尽臣应尽的责任,这个意思后来被扭曲

了)。孔子认识到人和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他没有呼唤平等,因为平等是呼唤不来的,两

千多年了,我们也确实没见谁把平等“呼唤”来了(嘿嘿)。他认为不平等的人们,应该在各

自的位置上尽自已的义务,就如前所述,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上位的人负有更重的责任,“君

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位者必须首先尽到自已的责任,然后才能要求下位的人尽责任;

反过来说,下位者不尽责任,其根源必在上位者。各位看到了吧,孔子的思想哪里是封建的,

根本是反封建的嘛。对封建政权来说,它简直是革命性的,所以孔子的思想被阉割是必然的。



根据孔子的思想,李陵最爱的应当是他的父母,而不是他的西汉国家,如果他最爱的是国家

,然后才是父母,那叫做没有人性。其次,国家对他是上位者,国家首先应该爱他,然后才能

要求他爱国家。从他的人生历程来看,国家很对不起他,他的父亲功劳,国家没有相应的奖赏

,他陷入包围,他的国家没有解救他,他被俘后国家不但不能营救他,反而杀害了他的全家;

而他已够对得起他的国家,他面对十六倍于已的敌军,顽强作战,直到用尽最后一支箭。他的

国家杀他全家,简直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而他对西汉国家并没有太多的怨恨,只是说不愿再

次受辱而不愿归汉。就算是他像伍子胥那样,为报家仇,引匈奴兵灭了西汉国家,把汉武帝从

坟墓里挖出来鞭尸(如果他死了的话),那也不算过分,因为那样的行为合乎人性。然而伍子

胥以直报怨,李陵却以德报怨,算得上对国家仁至义尽。



孔子讲“仁”,孟子则讲“义”,但孟子的“义”仍然以“仁”为基础,也就是以人性为基

础。“义”就是应当做的事,为什么应当做呢,因为它合乎人性。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如果王

能施行仁政,少施加刑罚,少征税,让人民发展生产,有闲暇则教育人民孝悌忠信,国家就会

强大;如果这时别国不施仁政,妨碍人民生产,使人民没有东西吃,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王去征服这样的国家,谁能挡得住呢?孟子又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早之望雨也;

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孟子的这一民本主义的思想

,是当今网上汉奸的思想渊源。当今网上汉奸认为,只要施行仁政,或者相对的仁政,即便是

外来的统治者,也是可以承认、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外来入侵者的评价,应该着重在于它是不

是“仁”,而不在于它是不是异族。



孟子在齐国时,齐国攻打燕国,取得了胜利。当时的齐宣王问孟子:“我是不是应该吞并它

呢?”孟子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

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意思是:如果燕国人民愿意被吞并,就吞并它;如果不

愿意,就不要吞并它。孟子的这一思想是当今主张台独的一部分汉奸的思想渊源。这些汉奸认

为,台湾人民如果愿意,可以统一,果不愿意,就应该让他们独立;你若施行仁政,台湾人民

就会愿意,不施行仁政,台湾人民当然就不会愿意;即使是使用武力,你不行仁政,台湾人民

为避免陷于水火,必定拼死抵抗,如果你行仁政,台湾人民即便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不会作强烈抵抗。说起统一,在宋朝初年,中国也不是统一的,在宋的南方有一个史称“南唐

”的国家,宋太祖和我们一样必欲吞之而后快,他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哈哈,如此坦

白,倒也可爱。



综上可见,汉奸的思想实源于孔子、孟子,那爱国贼的思想又源于那里呢?爱国贼思想有两

个渊源,一来自国内,一来自国外。来自国内的,是孔孟死后,打着孔孟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

,名为儒家实为封建的朱熹之流的思想。孔孟死后,汉儒提出“三纲”的思想,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要害是“君为臣纲”,即要臣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这是对“君君臣

臣”的故意歪曲。到宋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灭了人欲,还谈什么人性,没有人性

,又哪来的“仁”?一个是君主至上,一个是灭绝人性,这就是爱国贼的国家至上,反人性的

思想的源头。



另一个渊源来自德国,德国产生了两大极端主义,一个是国家社会主义,一个是共产主义,

前者产生了纳粹党,后者产生了共产党。两党的共同特点是灭绝人性,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纳粹党的举手礼的含义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既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那么为了国家

的利益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就是正当的了,所以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在当时的德国人的心目中

就是正当的了。至于中国的事嘛,不好说,不敢说。



呜呼!我最初以为,汉奸和爱国贼的差别主要是学识和智力方面的差别,现在我才认识到,

汉奸和爱国贼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人性!二○○三年一月十七日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11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