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资料: 新疆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来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资料: 新疆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来源   
不锈钉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资料: 新疆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来源 (639 reads)      时间: 2001-11-08 周四, 下午2:4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新疆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来源







一、伊斯兰教势力的东传





公元10世纪以后,穆斯林文化逐渐从阿姆河以北地区 向忽阐河以东草原和葱岭以东传播。蒙古国时代,伊斯兰教在西 北地区的流传已更为广泛。在后来的察合台汗国统治区内至 13世纪初,其西部,即阿母河以北地区。哥疾宁一带和费尔干 那盆地基本上属伊斯兰文化区,但亦有聂斯脱里教的势力在活 动。忽阐河以东草原和天山以南诸绿洲城镇的情况也相去 不远。只有畏兀儿地区例外,佛教占据优势。蒙古入侵使伊斯 兰教的发展受到打击,但并没有改变伊斯兰教向东传播的历 史趋向。元末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接受伊斯兰教,使伊斯兰 教取代其他各种宗教成为定局。

13世纪20年代,丘处机在畏兀儿西境的昌八里了解到,由 此“西去无僧道,回纥但礼西方耳”。这里提到的“回纥”指 西域回回人,就是说回纥只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规定,做 礼拜时,须向天方所在的方向跪拜,故曰:“回纥但礼西方 耳”。进入哈刺鲁人的居地阿力麻里,他又受到“铺速满国 王”和蒙古达鲁花赤的迎接。铺速满,即波斯语 musalman 意为“伊斯兰教徒”)的一种方言读法的音译,元代又音译 为木速蛮等。当时阿力麻里的统治者是为屈出律所擒杀的哈 刺鲁部首领斡扎儿之子昔黑那黑的斤 Siqnaq Tegin),时已 随成吉思汗西征。丘处机遇到的这位“铺速蛮国王”,当为留 镇故土的斡扎儿家族成员。阿力麻里的哈刺鲁人中虽有不少 聂思脱里教徒,但其王族可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当时居于海押立的是另一支以阿儿思阑汗为首的哈刺鲁 人。1211年,阿儿思阑汗入觐成吉思汗,哈刺鲁贵族马马随同 前往。马马之孙哈只留为质子,后来成为元太宗的宝儿赤厨 子)。马马之孙哈只得充任质子,证明他必为阿儿思阑汗的 同族近亲。马马之子名阿里,祖孙三代均使用伊斯兰教教名。 特别是只有赴麦加朝过圣教徒才可称为哈只,足证海押立的 哈刺鲁人上层已经伊斯兰化。鲁不鲁克曾在海押立看到过 三所聂思脱里寺,那里是一个聂思脱里教徒与伊斯兰教徒杂 居的地方。

据《元史。顺帝记》记载,元明宗之妃、顺帝之母名迈来 迪,罕禄鲁氏,即哈刺鲁人。《庚申外史》把她称为“回回女 子”,足见迈来迪出自信奉伊斯兰教的哈刺鲁家族。但不知她 出自海押立还是阿力麻里的哈刺鲁族。

居住在西辽故都虎思窝鲁朵至赛阑之间的民族在宋元时 代被称为阿儿浑人,这里是哈刺汗朝和西辽的中心。阿儿浑人 的祖先是突厥化的粟特人。在元初这一部分人已经基本上伊 斯兰化。 在虎思窝鲁朵地区,倍奉伊斯兰教的阿儿浑人与聂 思脱里教徒混居。

天山以南的诸绿洲在蒙古入侵以前,业已基本上伊斯兰 化。13世纪70年代马可波罗沿南路入元时,在可失哈儿、忽炭、 阁缠等地看到,占据优势的是伊斯兰教。

在当时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畏兀儿之地,除了流行聂思 脱里教以外,伊斯兰教势力已经深深地掺入进来。1209年巴而 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遣往成吉思汗处表示归顺之意的使臣 中,就有回回人乌马儿。13世纪中叶,鲁卜鲁克为朝见元宪宗 蒙哥,途经畏兀儿之地时看到:“在所有他们(畏兀儿)的城 镇中,都可以发现杂居有景教徒和萨刺森人(按:指伊斯兰 数徒)”。 据志费尼记载,1251年,畏兀儿亦都护撤连地曾与 一些贵族商议,打算乘别十八里的穆斯林们在聚礼日(星期 五)到清真寺做礼拜时,将他们一网打尽。后因计划败露,未 能实行。足见当时畏兀儿的政治中心别十八里已经有不少回 回人。





二、察合台汗国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





中亚的蒙古人接受伊斯兰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 程。蒙古西征时及蒙古在中亚建立统治之初,曾大肆摧残当地 的回回文化。有名望的学者和回回贵族,凡有反抗蒙古统治的 行为的,成为杀戮,或受凌辱。由于蒙古人强制推行蒙古法, 回回人的风俗习惯受到无端干涉。所有这一切都激起了人民 的强烈不满,受命出镇西域的察合台成为回回人民的诅咒对 象。

蒙古人在中亚统治的基础是归顺他们的回回贵族和地 主,许多回回贵族知识分子成为蒙古统治者的得力助手,例 如花刺子模人牙剃瓦赤及其子麻速忽、讹答刺人哈巴失,阿 迷的等。蒙古人人数不多,处于土著文明的包围之中。随着蒙 古人入居西域时日渐久,受周围环境浸染影响,对伊斯兰文 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开始有一些蒙古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合刺 旭烈之子木八刺沙 Mubarak Shah)的名字在阿拉伯语----波 斯语中意为“吉祥之王”,就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八刺 汗在入侵伊利汗国失败以后,亦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取教名 黑牙术丁。这两位在13世纪的察合台兀鲁思汗,是察合台汗国 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的先驱。

时间的推移使入居西域的蒙古人渐渐同化于当地民族。 至14世纪20年代怯别汗在位时,察合台汗国的中心移到汗国 的西部农耕文化占据优势的绿洲地区,蒙古统治者已经安于 生活在定居穆斯林中。1331年答儿麻失里称汗后,居于汗国西 部的蒙古人中有许多成了穆斯林。答儿麻失里顺应时势,改变 兀鲁思汗每年例行东巡的作法,并下令改宗伊斯兰教,使察 合台汗国西部伊斯兰教在蒙古人中比其他各教占了更大的优 势。

合赞算端汗死后,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当时西部蒙古人 已经接受了伊斯兰教。1348年,在朵豁刺惕氏支持下脱忽鲁帖 木儿称东部汗。他在回回人的劝说之下,热心地推行伊斯兰 教,汗国东部16万蒙古人随之皈依伊斯兰教。这标志着察合台 汗国蒙古人伊斯兰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并为伊斯兰教最终取 代其他各教,成为西北地区的主要宗教奠定了基础。





三、其他宗教





一)畏兀儿人原始宗教

回鹘人在漠北时代信奉的是原始萨满教,其祭司称为 “甘”。后来回鹘人在汉地文化和粟特文化的影响下,先后接受 了摩尼教、佛教、聂思脱里教等宗教。但是回鹘人自己本民族 的文化并没有简单地消失,而是保存在畏兀儿人的风俗之中。

元代诗人张星描写大都市生活的诗歌中,有一首描述高昌人 风俗宗教信仰的诗,在欧阳玄的《渔家傲南词》中也发现一 首内容大致相同的诗。这两首诗记载了元代畏兀儿人中流行 的一种不知名的宗教。张星的诗曰:“高昌元神戴殷首,仗剑 骑羊势猛烈;十月十三彼国人,萝卜面饼贺神节”。欧阳玄的 诗曰:“十月都人家百蓄......燔獐鹿,高昌家赛羊头福”。这 种崇拜“戴牯首”、“仗剑骑羊”之神,在10月13日以羊头作 祭,萝卜面饼贺节的习俗,与佛教、景教、摩尼教均无关系, 应系畏兀儿人本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残余。

畏兀儿境内有一座大山名雅腊蛮,畏兀儿人认为此山上 有神。畏兀儿人认为祭祠此神可获雨水。移居内地的畏兀儿人 在内地也建寺庙供祝雅腊蛮神。

畏兀儿人还认为,流动的水停下来时占卜必有应。克直普 儿曾乘一条流动的河水停下来之际,“以裳盛水祝曰:愿子 子孙孙勤劳王家,其炽如火,其续如绳,以忠为孝,永保令名。’言讫,以水洒河,河水湍流如初。”

二)道教

13世纪20年代,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朝见成吉思汗路 过畏兀儿首府别十八里。出迎他的有数百人,其中除了亦都护 家族成员、官员、士庶、佛僧以外,还有道士。丘处机本人是 道士,故他对别十八里的道士的装束作了细致的观察。在他看 来,当地“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在畏兀儿首领为他举行的 欢迎宴会上,“待坐者有僧、道、儒。”在阿力麻里,在察合 台手下汉人工匠张姓于城之东园“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 暮礼,未尝懈怠。”他曾延请丘处机去,让他的“坛众得以请教”。看来这些信奉道教的多为汉人。他们后来大约融合在 当地民族之中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5.40510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