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茉莉: 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来龙去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茉莉: 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来龙去脉   
海川书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茉莉: 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来龙去脉 (574 reads)      时间: 2003-1-08 周三, 下午11:4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来龙去脉







茉莉





二月一日是诺贝尔奖提名截止的日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的“天安门母亲”作为一个群体,和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一百多个团体与个人,一起列入本年度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名单。



与其他候选人早有准备的情况不同,“天安门母亲”的提名,是在截止日期前的二十多天里突击完成的。然而,时间仓促并不影响其提名的重要性。据《美国之音》报道:挪威国际和平研究院院长托恩内松说:“今年有人建议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被称为天安门母亲的“六四”死难者家属。我不知道是谁作出上述提名。但是,的确有人提出了这一想法,而且这有可能是使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感兴趣的提议。”



产生这个提议的构想,最初来自香港《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大姐和我的一番讨论。那是去年十二月中旬,正是诺奖百年庆典之后,蔡姐打电话来找我说稿件的事情,我提起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伦德斯特德的表态:“中国的人权虽有改善,但不良的记录还是应该给予公开批评,这宜早不宜迟,和平奖在21世纪将致力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信号。百年缺席的中国人,有希望在近年内获得和平奖。



蔡姐肯定了我的想法:只有国内天安门母亲这个群体,是最符合诺贝尔标准和最能代表中国人权抗争的人选。从那天起,我开始呼朋唤友,试图为提名做一些事情。







在世界各国展开推动提名活动







在全美学自联承担推动提名这个任务之前,瑞典的朋友---张钰和陈迈平,已经着手准备有关天安门母亲事迹的英文资料了。我和他们两位,前年为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打过激烈的笔战,但在提名天安门母亲这件事情上,他们二话不说,一致支持我的想法,并贡献出他们的宝贵的知识与时间。方励之先生也给我们提供英文资料,和大家一起商榷撰稿。



十二月十日,全美学自联正式发出呼吁,号召各界人士参与提名“天安门母亲”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活动。 他们同时在网上推出一套英文资料,其中包括:天安门母亲介绍、提名理由、丁子霖简介及其他相关文件。有心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士,只需要去学自联网站的首页上免费下载。



推动提名的活动立即在世界各国展开。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甚至在政治高压下的中国,朋友们迅速行动起来。第一天,瑞典朋友皮特和陈迈平就完成了瑞典这边的工作,找到几个国会议员和几个教授提名。



本来,任何人进入和平奖候选人名单,只需要一个提名就够了,但我们认为,最好是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不同方面的提名,以这样的方式向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显示:颁奖给天安门母亲是人心所向。



长期从事人权工作的外国朋友们热情响应。国际大赦波兰分部的主席Mr.Boguslaw来信说,由于波兰人权组织长期为中国六四受难者呼吁,所以他对丁子霖和天安门母亲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点毫不怀疑。“瑞士自由人权基金会”曾经在1998年把人权奖颁发给丁子霖女士,现在他们以组织名义致信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强烈推荐丁子霖和天安门母亲。法国著名人权活动家、汉学家马丽-侯芷明也来信,鼓励全美学自联为天安门母亲提名所做的努力。



不少外国政治家被天安门母亲的事迹所感动。挪威议会的政治顾问雅娜女士,在认真阅读了中国异议人士汤一心先生提供的资料后表示:天安门母亲获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雅娜女士向挪威议会的部分议员转发了这份材料,获得五位议员的支持,他们赶在二月一日以前,将各自的推荐信提交给诺奖评委。







一次广泛的人权宣传运动





在各国推动提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广泛的人权宣传运动。由于各种原因,天安门母亲的事迹过去并未进入和平奖研究者的眼帘。 曾撰写《诺贝尔和平奖百年》的美国教授Irwin Abrams来信说,他对全美学自联提供的资料非常感兴趣,以后将把天安门母亲列入他的关注范围。一些和平奖研究专家说,他们这是第一次接触有关天安门母亲的资料。这样,推动提名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获奖,而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母亲的苦难与抗争。



中国艺术家们为此付出了他们的感情和心血。诗人黄翔献诗:“母亲的一颗/泪水/足以使世界倾斜。”现居丹麦、曾多次获得欧洲美术作品奖的欧宗佑先生,献上一副油画“天安门母亲的血泪”,作为对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支持。艺术家严正学发表“塑造《天安门母亲》在民族的灵魂之中”一文,“我祈求:中华儿女,万众一声,为丁子霖等天安门母亲群体呼吁。”



按照常规,诺贝尔奖讲究“暗箱作业”,即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有一定的保密制度。因此,全美学自联在推动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活动中,强调为提名人保密,以避免提名人遭到中共当局的报复。但美国的两位教授余英时和林培瑞不惧报复,他们将自己提名天安门母亲的消息公开,以此表示:他们和六四受难者站在一起,和天安门母亲一起承担苦难,并参与她们的勇敢抗争。







国内人士在高压下勇敢呼吁





在笔者最初的设想中,推动提名应该只是海外人士做的,在国内政治高压下的人们,需要我们把声音借给他们。然而,后来情况的发展却是:国内朋友纷纷冲破压力,对这一提名表现了极大的热忱,甚至几位有资格的提名人冒险给天安门母亲提名。可以说,他们比海外更理解这一提名对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



北京许良英先生托方励之先生转来一封信,在信中,许良英先生表示:“提名丁子霖和天安门母亲为和平奖候选人是合适的,应该尽力支持.这对于追究6.4血案,推动中国民主化,将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量。”刘晓波、包遵信等七位国内人士支持天安门母亲获奖的消息,被路透社及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广泛报道。卢四清带病给西方媒体做报道。



在台湾朋友洪哲胜先生主编的《民主论坛》上,不少国内朋友发表署名文章,阐述天安门母亲获奖当之无愧的理由。成都诗人廖亦武说,这将“给这个在深渊里沉沦得麻木的民族一点记忆之光。让我们迷失人生路途的后代懂得自由、正义和耻辱,懂得母爱的代价,并学会有尊严地活下去。”杭州学者傅国涌说:“她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所做的一切,为一个衰亡民族走出了一条顺民、暴民之外的公民之路,这是一条通向和平、自由的路。”



对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网刊《大参考》,几乎每天都提供讨论的版面,给国内急于了解提名情况的朋友送去消息。流亡作家郑义,学者陈奎德先生,都撰文阐述他们的认识。就连多年隐居写作的理论家高尔泰先生,也致电对提名天安门母亲表示支持。曾经六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魏京生,公开表态说:“天安门母亲这个群体,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而且,她们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对于激励中国人民追求人权、民主、自由更有意义。”



正如凌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自我责问的:“我们为什麽笨到没有想到早几年就应该这样做了。那样,同丁子霖、张先玲并肩战斗的苏冰娴在去世前或可有些安慰。”来者可追,我们还来得及,在近年内,力争把天安门母亲---一群正义、和平的勇敢守望者,送上奥斯陆的领奖台。



转自<海纳百川丛书之一:我为什么不能沉默?>


http://iugo.org/wenhua/hj_entrance.htm >海川书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6815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