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东山木匠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345 reads)      时间: 2002-12-30 周一, 上午5:0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北京时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为中国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内实现真正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



一九九二年九月:

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二00一年一月十日: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四月一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正如航天专家所指出的,“神舟”四号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短短3年内,“神舟”连续4次遨游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两弹一星”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重要地位,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说“两弹一星”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勇气,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虎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对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不曾止息。但是,只有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华民族向太空的远航才真正开始。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4月24日,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寂寥的太空;1986年3月,邓小平亲自启动“863”计划,载人航天被醒目地写进了计划中。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飞天,这个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目标,第一次被写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中。



团结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我国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又一个更高、更艰苦的攀登:火箭、飞船,甚至宇航服和食品,一个个关键技术先后被攻克,一套套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先进设备被研制出来……10年辛苦铸辉煌,“神舟”飞船连续4次发射成功,特别是“神舟”三号和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神舟”四号发射期间,记者在对载人航天所涉及的火箭、飞船、发射场、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工程保障和航天测控、着陆场等七大系统有关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采访中,深切地感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在一次次的发射中成熟壮大:规范的协作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质量标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奉献精神的航天技术队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看到了中华民族站在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曹智田兆运)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6402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