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说鼓》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说鼓》下   
锺 舟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554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说鼓》下 (760 reads)      时间: 2002-12-22 周日, 上午11:58

作者:锺 舟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说鼓》下



锺 舟





鼓在中国音乐的许多乐种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鼓吹乐”,在汉朝初

期兴起。“鼓吹乐”中,“鼓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见杨荫浏所著《中国

古代音乐史稿》)。“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所组合的乐

种。这个新乐种,起初主要采用鼓、钲、箫、笳等,在这个新乐种里,常有

带歌词、可以歌唱的民歌。



新兴的“鼓吹乐”,很快被汉王朝用作军乐。“鼓吹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被运用于不同的场合、用途等,被叫做不同的名字:“横吹”、“黄门

鼓吹”、“骑吹”、“短箫铙歌”和“横吹”等等。但是,“愈近后世,各

类鼓吹乐之间的区别愈小,逐渐混一统称为鼓吹”(见《中国音乐词典》

“鼓吹乐”)。



要说汉朝的军乐,未必有很多人敢说“熟悉”。但是,说到汉乐府民歌中大

名鼎鼎的《上邪》,恐怕大家都知道。《上邪》,可是货真价实、堂堂大汉

的军乐,明明白白的记载在《乐府诗集》里(见《乐府诗集》卷一六“铙歌.

上邪”)。



遥想当年,在悠悠蓝天之下,莽莽大漠之上,寒风凛冽,旌旗猎猎,将士们

神情肃穆地列队而来。伴随着沉重的鼓声,夹杂着兵器、胄甲的碰撞声,动

人心魄的雄浑男声,咏唱着《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等赞美忠贞爱情、赞美绚丽生命的诗篇,由成千上万个搏击沙场的将士齐

声唱来,能不“催人肺腑”、“感天动地”?!生命与爱情,永远是人们讴

歌的题材。我想,只要良知和真诚还存在于人间,这世上就还会有纯洁、忠

贞的爱情,这世上就还会有人慎重其事地重复“海枯石烂”、“天崩地塌”

和“致死不悔”这等“蠢话”。何也?无论是古人或今人,男人或女人,中

国人或异国人,热切地希望被意中人理解的强烈意愿,永远大致上雷同。当

然,某些情场老千、猎艳高手,他们那些恰到好处的喋喋不休,当作别论。



由鼓充当极为重要的脚色的“鼓吹乐”,显然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

一个独立的、重要的音乐形式,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种。“鼓吹乐”,

陪伴着历史一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鼓吹乐”,演奏乐器也在丰

富着、变化着。然而,鼓在 “鼓吹乐” 诸多的演奏乐器中,一直扮演着极

其重要的中坚脚色。



“改革开放” 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好像有着优良的传统。“鼓吹乐” 的

形成和流行,与“西域”,有着极大的关联。最为引人瞩目的,大概是记载

在《晋书.志第十三》里,关于汉代李延年,将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

一曲,改成新声二十八解,列入“横吹”、成为武乐的故事。(“鼓吹乐”

与“西域”的关系,此处不详细涉及。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看中国古代音乐

史及辞海中有关条目。)



“开放引进”,在中国鼓的发展历史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原流行于西域

地区,南北朝时传入中原的羯鼓,非但曾盛行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当时

的大唐天子、后来被艺人尊为梨园祖师的李隆基,亲自为羯鼓写作十余首独

奏曲。非但大唐天子如此喜爱,宰相宋璟等人,也都“善击羯鼓”。羯鼓,

在当时许多乐器的演奏中,起着领奏的作用和处于领奏的地位。大唐盛世,

羯鼓着实风光了一阵。



答腊鼓、羯鼓、腰鼓、都昙鼓、鸡娄鼓等等,有些来自异族,有些可能是阿

拉伯系和印度系的外来乐器。大约在公元四世纪中,这些鼓已经流传在中原

地区,到了隋唐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更为精良的改进。



以我之见,“开放引进”本该是不同的民族相处之中,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

被人封闭抑或自我封闭,都是莫大的悲哀。孤陋寡闻必然导致愚昧,少见多

怪总会带点神经质。关起门来豪爽一番,怕是弱势族群的心态使然。强势族

群,大概不需要在家中成天作佼佼不群的孤傲状。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用于皇帝仪仗的“鼓吹乐”,共有

乐队的演奏员1422人,其中所用鼓,有节鼓、扛鼓(“扛”当是繁体扛字,

提手加冈)、大鼓、羽葆鼓、小鼓、铙鼓等,各种鼓的演奏者多竟达三百余

人。1964年,上海文化系统,曾以30面大锣、30面小锣、30付铙钹和30只堂

鼓的超级锣鼓队,参加上海市的建国15周年的游行。其时,已经觉得那是名

副其实震耳欲聋的“锣鼓喧天”了。想来,1422人的“鼓吹乐”,定是着实

的“威风得紧”。



“鼓吹乐”,作为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种,蓬勃地发展着,直至今天。

中国各地的粗、细吹打乐、各种“鼓乐”,浙江锣鼓、晋北锣鼓、“十番锣

鼓”、“苏南吹打”等等等等,都和“鼓吹乐”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各个

地方剧种的锣鼓、吹打曲牌中,也明显的有着“鼓吹乐”的痕迹。在“鼓吹

乐”的这些“后代子孙”们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鼓的指挥、造势等特

别重要的作用。



鼓声曾将无数的新人们送进洞房,鼓声也曾携带着战争将农田变为疆场;

有人在鼓声中精神抖擞,有人在苍茫的暮色里,沉寂的鼓声中,刹那间,

了悟了自己一生中的荒唐……



鼓,以前、今天和未来,与人们一起见证着,见证着鼓声中千变万化的大千

世界和鼓声中五彩缤纷的各类人生。

作者:锺 舟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锺   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19187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