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平 陈明远 6/19/2002 15:23 [Click:91]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平 陈明远 6/19/2002 15:23 [Click:91]
zt1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平 陈明远 6/19/2002 15:23 [Click:91]
(304 reads)
时间:
2002-12-19 周四, 上午2:4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平 陈明远 6/19/2002 15:23 [Click:91]
为提供给读者一个参照系,简要描述当时的货币和物价。
五四以来十几年间,中国南北市场上主要流通银元和兑换券(起先称为“宝
钞”后来称为“钞票”),币值采用“银本位制”;生活费用大体上说是稳定的。
民国成立后,1912~1919年间物价起伏不大;到1926~1927年
间市场有所波动。以1912年为基数,到1926年上海市、华北(包括北京
市)的批发物价分别上涨25%和48%,平均三分之一;但是到了30年代,
物价又有所回落。
若以1919年物价指数为100,则1930年大约为129,也就是说:
五四运动时的银洋3元,购买力相当于十几年后的国币4元左右。
具体的市场波动情况如何呢以主要食物价格计算:1911~1920年大
米每斤3.4分钱;猪肉每斤1角2分钱,白糖每斤6分钱,食盐每斤1~2分
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到1926~1930年大米每斤6.2分钱,猪
肉每斤2角钱,白糖每斤1角钱,食盐每斤2~5分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
等等。
那么当时北京的生活水准又怎样呢?
据史料分析,20年代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
水平”。又,按照《1918~1980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的结果,20年
代初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父母加两三个孩子,或老少三代每年伙食费132.
4元,也即每月11元就可以维持了。当时一个标准家庭的贫困线定为每月收入
10元(合今人民币350元)之下。
相比之下,如鲁迅所说,学者教授们的生活水平属于“中产知识阶层”。他
们不像统治集团、剥削阶级那样豪华奢侈,也不像体力劳动者和城市贫民那样一
贫如洗。
20年代在北京较为有钱的知识阶层,全家每月必须的生活费(伙食、房租、
交通费)80元已经很宽裕了(合今人民币2800元),许多物价比在上海市
低廉。而教授、讲师们的收入,普遍在200元以上,甚至可达400元(合今
人民币1万多元)。因此能够盈余很多钱来购买中外文书籍报刊,并且从经济上
提携后起之秀和自费出书。如沈从文、何其芳、卞之琳等都得到前辈们的资助。
据记载,北京城内一座8~10间房的四合院,房租每月仅20元左右;一
间20平米的单身宿舍,月租金4~5元。鲁迅在1923年一度租用的砖塔胡
同61号,3间正房月租金8元。他的女佣除了全包食宿以外月工资仅3元(见
《鲁迅日记》)。
出入乘坐“洋车”人力车,费用在城里每次只有1角钱左右;包车每月10
元。
20年代北京城里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新派的学生们经常乘坐。司机
开车后不是按喇叭,而是脚踩铃铛“当当”响,所以人都叫它“当当车”。起初
电车的路线有四条,不久扩充为六条,以前门、天桥为中心,环城一圈:
第一路红牌总段,天桥至西直门。共分四段,天桥至前门一段10枚(合4
分钱);至西单牌楼二段18枚(合7分钱);至西四牌楼三段26枚(合1角
钱);至西直门四段32枚(合1角3分钱)。
第二路黄牌总段,天桥至北新桥。共分四段,天桥至前门一段10枚;至东
单牌楼二段18枚;至东四牌楼三段26枚;至北新桥四段32枚(车费同上)。
第三路蓝牌总段,东四牌楼至西四牌楼。共分四段,东四牌楼至东单牌楼一
段10枚;至天安门二段18枚;至西单牌楼三段26枚;至西四牌楼四段32
枚。
第四路白牌总段,北新桥至太平仓。共分二段,北新桥至地安门一段10枚
(合4分);至太平仓二段18枚(合7分)。
第五路绿牌总段,崇文门至宣武门。共分二段,崇文门至天安门一段14枚
(合5分半);至宣武门二段20枚(合8分)。
第六路黑牌总段,崇文门至和平门。共分二段,崇文门至珠市口一段14枚
(合5分半);至和平门二段20枚(合8分)。总之,电车比人力车方便得多,
车票也便宜。
北京一般文化人的嗜好是:下饭馆、看戏京戏、文明戏和话剧、电影、泡茶
座、逛琉璃厂买书籍、碑帖、文物。
据顾颉刚等回忆:1913~1920年北京大学食堂伙食费每月6元,6
人一桌,六菜一汤,馒头饭随便吃;个人在饭店包伙每月10来元,四菜一汤。
花费1元钱就可以请客涮羊肉。
在大馆子请一桌十席,高级的鱼翅席每桌12元,加酒水小费总共不到20
元,每人2元。鱼唇席10元、海参席8元一桌。最高档粤味“谭家菜”,40
元一桌,主菜是每人一碗厚味鱼翅,可供11人入席;这属于豪华消费。
至于以平民为对象的中等饭铺,2元钱一桌的“便席”,菜谱有:
(1)四冷荤:四个装熏鱼、酱肉、香肠、松花蛋的拼盘,每盘5分;
(2)四炒菜:如溜里脊、鱼香肉片、辣子鸡丁、炒牛肉丝等,每盘1角;
(3)四大碗:多为米粉肉、四喜丸子、红烧鱼块、扣肉等,每碗2角;
(4)一大件:一个红烧整肘子,或一只白煮整鸡,加一大海碗肉汤,合6
角。
这一桌菜相当丰盛,十个人是吃不完的;平均每人2角。
游乐场所又怎样呢?两大著名公园——中央公园(现称中山公园)和北海公园
的入门券都是铜元20枚(或5分钱);公园设有几个著名的茶座,茶水1角,
点心每盘1角。文明茶园,可以边饮茶边听曲,每人7分钱。
20年代北京的剧场称为“戏园子”。著名的广和楼戏园门票2角,城南游
乐园门票2角,电影院(当时还是无声黑白片)票价1~2角。最贵的演出,票
价在1元左右。
根据1927~1929年的调查材料,当时北京的手工业者、木匠、人力
车夫等,每个家庭每年消费约200元,合每月17元(含人民币600元)左
右,这是社会下层的水准。而当时《新青年》的作者群,自食其力、自行其是、
自得其乐,生活消费比一般高出几倍,都无衣食住行之忧。
《新青年》同人,绝大多数加入了“进德会”,遵守“不嫖……”等戒律。
他们是封建礼教的破坏者,也是现代道德的实施者、推行者。
生活相当富裕的蔡元培、李大钊等人,更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他们
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为理想事业而奋斗终身,甚至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摘自《文化人与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定价:15.00元。社址:
天津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邮编:3000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025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