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elephantnj] 于 2001-11-17 15:40:40 加贴在 思想评论 ↑
激进和保守的历史错位
这两年, 有关”告别革命”的争论又再次浮出水面, 同时也附带着对法国大革命的各种评价, 这一状况的出现并不奇怪, 它反映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改革的畸形化发展带来了普遍的分裂性痛感, 它似乎预示我们又一次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向左还是向右这个过去并不重要的问题愈发显示出现实的意义. 我甚至怀疑有关”革命”的问题也将和9.11事件一样成为一道标志性的分水岭, 历史无情地撕碎了理想, 迫使人们在自由和平等之间做出选择, 而呈现的结果很可能是: 过去的激进派(自由派)愈来愈保守, 过去的温和派(常常是平等主义者)愈来愈激进. 这中间自然形成某种错位, 在我看来, 所谓”革命”的话题便是如此.
首先,何谓”革命", 如果它是和暴力相联系的,我十年前是革命的,现在则是反革命,和一般的想象不同, 我想经济状况不是决定观念的根本因素, 相反, 年龄的增长或许更可能是个原因, 时光使人天然地对激情之类的东西保有不信任和警惕.
有压迫就应有反抗,这没有异议,但有种流行的见解很可能是错误的, 人们习惯性地把暴力或革命理解成绝望的反抗, 由此似乎就获得某种合法性, 而他们对”绝望”二字要么没有明确的解释, 要么就是完全随意. 就在昨天, 耶路萨冷又发生一场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性爆炸事件, 极端主义组织哈马斯也正是给出如此的说法. 但事实是类似的惨剧往往发生在和平与妥协出现希望的时候, 此番沙龙就是正迫于美国的压力准备妥协.
在我看来, 革命其实不是理性抗争太多的必然, 常常恰是抗争缺失的结果 .理论上这是非常明显的, 人民总是多数, 如果他们拿出智慧和勇气, 谁能否认它的力量? 当风险大时,人们在囚徒困境和搭顺便车心理驱使下,倾向沉默和放弃, 这是理性的吗? 我不太同意, 即便是,它也将构成经济学所说的合成谬误.
反过来,当风险低时,人民便群起而革之, 走向非理性似所必然. 对此列宁有段话可作为鲜活的例子, 他说,革命的时机不仅应是在人民不愿这样生活下去, 而且也应在统治者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时候. 机会主义的荒谬可见一般, 但他的陈述确是某种真理. 顺便说一句, 对恐怖分子而言, 类似的话则可以说成: 制造恐怖的时机应是在不仅敌人不愿这样下去, 而且自己的人民也不愿这样下去的时候.
革命不仅给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胡言乱语提供难得的舞台, 也成了愚昧和怯懦者补偿沉默损失的最后机会, 假如真的能做到的话,也是人类的幸运, 可历史从来就不能倒流, 结果实践上这种非理性往往使得清算的正义和谋财害命几乎没有两样.
对革命的厌弃也是出于人类对生命的态度的变化, 对我们而言还有着另一层背景, 那就是尽管公正离我们似乎渐远, 但人民却一天天更加自由.
自由是自由, 平等是平等; 抗争是抗争, 革命是革命. 它们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体制对社会公正的侵害不是因为不革命, 只是缘于不抗争.
问题的根本在于今日革命论的充足理由是令人怀疑的, 它必须回答: 1. 理性抗争是否可能?(它和变革来自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与否没有关系) 2. 对手是否愿意妥协?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是不能否定.
反过来, 革命可能损害自由, 而今天中国的革命论暗含着公正,平等高于自由, 并内在地指向财产, 这种风险当然是奉行自由至上的人士断然不能接受的. 如果革命的理由能够成立, 那他更应出现在高度强制和贫困的七,八十年代. 这里事实上涉及如何理解我们的宪法的实际意义的问题. 奇怪的是,我们对宪法文本的认识流于两个极端, 要么过分认真,如许多平等主义甚至自由主义者, 实际上, 哈耶克用奴役而非专制来描述那种专政状态是十分意味深长的, 它提示了专政下的个体的真正身份.
另一方面, 则是对宪法的过分轻率,像有人公然提出民主*应该*缓行论. 这种话发自人民自己口中只能是愚蠢和荒谬. 在我看来, 这样的激进和保守本质上都是唯经济论, 重在谋财而非谋自由. 对我们来说, 宪法文本仅仅是当权者的虚伪承诺, 但也应成为人民讨价还价的筹码, 除此而外, 毫无意义.
有人说革命对专制者而言是一种可置信的威胁,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历史而言很难笼统置评, 恐怕更多地适用于奴隶社会. 同时对我们的现实来说, 除了减少些贪婪和压迫, 还能有什么作用? 实际上它反而帮助延续旧的制度传统. 熊彼特曾说, 人民是扶不起的阿斗, 我理解这句话的反面就是, 人民只能是激起的好汉, 但革命几乎注定是得不偿失.
如果今天那些失意的人们有什么后悔的话, 那他们一定会说当年不该那么保守; 如果将来那些陷入灾难的人们也在后悔的话, 那他们一定会说不该迷信革命激情.
思想评论: http://sinoliberal.com/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