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生命没有被改变过——从马缔斯说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生命没有被改变过——从马缔斯说起   
2u2m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8074

经验值: 1371


文章标题: [转贴]生命没有被改变过——从马缔斯说起 (849 reads)      时间: 2002-12-10 周二, 上午1:56

作者:2u2m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本人实在欣赏不动马缔斯的东东,读了这篇文章,颇觉有点新意,特贴出与大家分享。

*********************************************************************************





The Italian Woman (L’Italienne), 1916. Oil on canvas, 45 15/16 x 35 1/4 inches.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By exchange. 82.2946. Henri Matisse © 2001 Succession H. Matisse/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生命没有被改变过——从马缔斯说起



作者:误解



马缔斯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艺术理念,打破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保守的艺术观点。这好比杨振宁、李政道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一样伟大。当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之后,其原先的主张就已经成为了阻碍艺术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原样摹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符合时代精神的需要,虽然其中有意无意的,存在也必然存在着表现主义的踪迹(我认为只有没被发现的,而没有不存在的)而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其中的因素就被自然发掘和昭显出来了。这也就是艺术的所谓表现主义,就如我们不断的发现了自然规律一样,仅仅是发现(发现的是早已存在的而未被知晓的)而不是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这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艺术家创造的是生命中的激情和对生命的感悟,而手段及其表现方式则是随着时代精神的需求而有所取重,这也就是为什么表现方式不断的变化,而其魅力从不消亡的原因。因为其灵魂内核是始终没有改变过的,那就是——打动心灵的那种精神力量。它是绝对不受表现方式束缚的,它是无时不在的,它是自由奔放的,它是王者,它是无敌。因此,抓住了艺术的本质,也就抓住了艺术的脉络——抛弃形式的干扰,呈裸出灵魂的呼唤!抛弃所有机械的推理,呈裸出对生命的最直觉的感悟!



名词概念永远是我们为自己新发现的东西下的定义,它可能因为曾未被发现而未诞生出来,但是却一直存在于这个被认识着的世界里。因此我一直认为,不管产生多少新的“绘画主义”,其实都从来就存在于绘画生命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当一种又一种的艺术表现方式被提出之后,也正是艺术手段被丰富的过程,这不是让我们屏弃一种旧的手段,而是为我们多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段(用总结更恰当),而手段始终是服务于艺术表现的。所以,提出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才是核心内容,“用儿童的眼睛来看生活”这里说的是用最直觉的感觉去感受世界,用最不带成见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这种时候你往往能够获得最独特和最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但是糟糕的是很多人对这个说话产生误解,他们认为儿童的方式是一种幼稚,一种不成熟,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可能比儿童更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敏锐性和本原性的体察。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加了“意识性”,却失去了些“无意识性”。有意识性使我们更加理智,而无意识性的丧失使我们失去了直觉的敏锐性。而直觉是自然界中最伟大的一项能力,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似乎一直在抛弃它的运用,以至于使这个能力渐渐迟钝,最终失灵。所以我们有些人会常常抱怨自己的感觉不如小时侯来得准确了。



“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并不是否定人的成长,而是揭示了一个过滤式前进的过程。遇到挫折之后屏弃挫折,博取众采取其精华。在认识的过程中判断取舍价值。如果没有我们成长中的认识,我们不会知道最初的那些直觉是如此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和儿童最大的区别就是,儿童不知道自身具备的能力是有价值的——无意识的行为,而我们则“知道”这些能力是有价值的,我们是主动的运用着——有意识行为。这个结果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其实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说,模仿进去不难,从模仿的束缚中跳出来就难了。难就难在你能否走进去后还能走得出来。因此有时候“抛弃”比“吸收”还难!



我们形成了无数的习惯,然后我们再把这些习惯传授影响给别人,我们又继续接受和学习着别人的习惯,我们在习惯中不断的习惯着,于是我们离真理越来越遥远。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定式,虽然它在特定阶段起到了总结经验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旦被习惯所驾驭时,习惯就成了严重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正确取舍“习惯性的东西”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唯“习惯”是从或者一味否定习惯的做法。



在我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们对艺术的误解是那么深,一句简单的话没有给他们感悟的作用反而可能加深了对艺术的更大误解。就比如人们总认为艺术家的活动是“轻松”的(我指的是他们具有轻松掌握绘画的技能天赋),问题在于如果艺术过程是那么困难的话,那还能不能叫艺术。艺术就必须是到了能“玩”得起来的境界那才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了。所以很多人把画家的那种自如的状态当成是随便涂鸦。(这里我必须强调,不要将那些确实是拿着艺术做幌子在故弄玄虚,浑水摸鱼的人来反驳我,在我看来,他们不配与艺术并论,因为他们缺少认真对待艺术的态度和虔诚的心)误解是太多了,解释是无力的,只有自身通过思考获得解悟后,误解才可能被消解。因此艺术家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勇敢的,不畏世俗的勇士!是带给这个世界无数生命的感动的创造者!



(待修改)(2002-6-14 20:34)





作者:2u2m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2u2m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658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