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龙卷风:黑猫行动(三) “轮子”向黑猫方向移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龙卷风:黑猫行动(三) “轮子”向黑猫方向移动   
张京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龙卷风:黑猫行动(三) “轮子”向黑猫方向移动 (265 reads)      时间: 2002-12-09 周一, 下午11:5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龙卷风:黑猫行动(三) “轮子”向黑猫方向移动



施瑞离开了刘老板和他的女儿之后,叫了的士回到东方宾馆。楼层的值班小姐跟往常一样,见施瑞从电梯走出来,含笑地招呼:



“先生,您好。您回来啦?”



“您好。”施瑞也含笑地招呼回去。



“先生,您慢走。”



“谢谢。”



施瑞对这样的对话已经习惯了,但是他无法理解这种打招呼的含意。在施瑞看来,中国人的文化如此悠久,但人们的生活中却很不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和改进。



“您回来啦?”--我不是回来了又是什么呢?这种问候如果是客套,最起码也得有点合理性才对吗!



“您慢走。”--真想问问这位小姐,她要我“慢走”是不是要我小心楼道上有地雷?



施瑞1989年第一次被派往中国执行任务回美国之后,在一次派对上有人问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如何,他能想起的是:这个地方的人讲话,信息符号很多,信息内容很少,说话喜欢重复,有问必没有答。在中国,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中,如果一个女人去问别人喜欢不喜欢自己的衣服的话,她不可能得到“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直接了当的回答,而会得到一大堆类似“这衣服是什么料子的”、“哪里买的”、“什么牌子的”、“多少价钱”、“我也有一件类似的但今天没有穿出来”、“我最近看中一件衣服......最后没有买”,等等,等等,就是没法知道对方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施瑞不知道中国人的这种说话方式的形成是否跟政治有关,但他确定对自己出生的祖国确实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不是有比较,他也许不会对这类说法方式感觉不舒服。他在美国所受的训练是不去关心政治,他也真的并不关心政治,这与他的职业看上去似乎有矛盾,其实不然。中央情报局要求每一个特工清楚:他们是为上帝的宠儿--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而工作,这是永恒不变的信条。中央情报局绝不是为谁的政治而工作,永远不是。对于施瑞来说,了解并且适应中国人的这种说话的“文化”就足够了,他不需要知道原因。



施瑞回到房间,先上厕所,抽水,然后开始向澡盆里放水。就象他前些日子他总是极其有规律地离开房间、逛宾馆商店和就餐一样,这也是他回到房间的规律。他不去假设自己是否被监视,他总是在一切不必要的情况下给所有的人留下自己有规律的印象,他认为这样做能让他在行动的时候,对手无法从观察他平时的规律中得到任何帮助。他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而不是在对付特定的对手时才这样做。



走出洗手间,施入拿起床头柜抽屉里的压在最下面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医灵养生学》,他小心翼翼地翻到第148页,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一页里夹着的购书收据,还有两根交叉放置的头发丝都还是原样。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什么,但书中的头发丝没有移动,基本上可以说明他的房间没有遭人翻查过。



施瑞接下去打开手提电脑,直接播了美国纽约的电话号码上网,进入一个股票电子交易公司的帐号,他在大约四十多个定价买卖单上作了更动--几乎每一单都作了更动。



接着施瑞给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号码打了一个电话,他们跟一个叫博恩斯的男子聊了两、三分钟的股票行情,施瑞在谈话中说到:“NT的行情我吃不准,你拿主意吧。其他的我作了更动,开市的时候你帮我看着点儿。”博恩斯显然查看了股票帐号之后发表意见说:“我看,把NT暂时全部抛掉,最近股市的风险依然很大,我会小心看着行情的。最近有个朋友告诉我橡胶行业看涨,我打算试试运气。你放心在中国多多享受你的假期吧。”



博恩斯是施瑞的直接“领导”,在他们的电脑公司他算是“老板”,施瑞算是“工程师”。施瑞更改股票买卖其实是用密码发出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请示“领导”,他的请求获得了同意。关于他们口头谈到的“NT”,表明上这是一个加拿大制造光纤的公司的股票代号,但是这里指的却是台湾方面的合作,施瑞建议“黑猫行动”不要让台湾方面参与,他的这些建议也得到了“领导”的批准。



关于“橡胶行业”,施瑞明白,这是指那个绰号叫“象皮鎯头”的广州中山大学的研究生,这个人得到这个绰号是因为几年前曾经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他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独裁者应该用“象皮鎯头”--把他们敲晕了之后从中南海抬到天安门广场上去让新建立的民主政府去处置。后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委托一位在中山大学指教的受聘专家了解了他,吸收了他,之后他就再也不抛头露面写什么引人注意的文章了。



“象皮鎯头”的表哥曾经在深圳当过刑警,后来因为追查案子时得罪了什么有来头的人就莫名其妙地“下岗”了,他现在承包了一个广州--深圳之间的一个小巴客运公司。



施瑞1998年曾经充当过一家在美国的船运公司的代表到深圳找一个公司追讨欠款,这个经济纠纷是真实的,施瑞和真的是代表那家美国的船运公司,至于这家船运公司怎么会委托施瑞到中国来追讨欠款,那全是他的“老板”所安排的,他并不需要了解。那是他第一次经人安排跟“象皮鎯头”接触,而且得到了当过深圳刑警的他表哥的协助,“象皮鎯头”的表哥从此也得到了一个绰号,叫“轮子”。这一次,施瑞决定让“象皮鎯头”和他的表哥帮一个重要的忙。



施瑞又给博恩斯去了一个电话:“我想了一下,我认为您刚才的注意不错,我想进一点GT,您来下单看怎么进。”



GT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橡胶制品上市公司,以出产轮胎出名。



“您跟我想得一样。”博恩斯电话中说:“GT的轮胎虽然质量不够好,可是在下雪天GT的轮胎销量总是上升。”



12月6日下午1:00,施瑞的手机想了起来,他没有接,对方重复打了五次,然后再有没有声音了。



“混蛋!”施瑞心中骂到。他给刘老板考虑设法在南宁直接接触章月奇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他却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作出了“没有办法”的决定。



就在这个时候,房间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施瑞接起来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话筒里有人说:“先生,这里是服务台。您要的的士已经到了。”



谁要过的士了?施瑞最不喜欢这种没有预先计划好的突然的动作,除非情况非常紧急,他不喜欢这种没有准备的暗示。不过,他还是对着话筒说了声:“谢谢,我马上下来。”



施瑞下到宾馆大堂,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的士服务台径直走了过去,他不等服务员打招呼,劈头就说:“先生,我刚才接到电话说我要的士,我没有要过。是不是搞错了,可能是别的客人要了的士。”



“您是肖先生吗?”服务员看着柜台上的本子问道。



“是的,但是可能是别的姓肖的客人要的的士。我没有要过的士。”施瑞一边这样说,一边用手对着宾馆大堂比划着指了一圈,他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同时眼睛把宾馆大堂里所有的人,包括大门口的人全部扫描了一遍,他的眼神不停留在任何人身上,而是象摄影机一样地把眼睛扫描到一切全部记在脑子里,然后在脑子里进行处理。他确信,宾馆大堂里正在走动的一个人影,就是刘老板的女儿刘小姐,大门口违规停着一辆黑色的三菱汽车,就是他一个多小时之前坐过的汽车。



“蠢货!”施瑞心里面骂道。他不觉得想知道刘小姐来东方宾馆找他要跟他说什么,他只知道用这种方式接触是一种毫无必要的冒险,而且是在戒备森严的中国五星级宾馆内。但是,为了不再让这类愚蠢的动作重复发生,他决定给刘小姐发出警告。



施瑞一边离开的士服务台,一边故意提高了嗓门,对的士的服务员大声说:“你在大堂里问问,或者查查客房的其他人中是否有姓肖的,我肯定没有叫过的士。”他确信,刘小姐注意到了他。的士服务台的服务员立即连连向施瑞陪礼道歉,一个值班经理也挥起了手对施瑞喊着道歉的话,施瑞简直开始愤怒了:他最不喜欢引起别人注意,这下可好,谁也不会忘记他这位“肖先生”了。



施瑞坐电梯回自己的房间,楼层值班的小姐照例又是一句:“先生,您好!您回来啦?”和“先生,您慢走。”十五天下来了,施瑞第一次觉得这样的打招呼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然而,更让施瑞无法忍受的是他回到了房间之后,房间电话机的红灯竟然在闪,有人给他留了言。这是无法容忍的愚蠢做法。他向总机询问留言情况,总机告诉他有一位姓黄的小姐留言说,她外地来的叔叔和婶婶在广州没有暂住证,昨晚外出未归,她正在到处找他们,如果肖先生这里有消息,请立即打电话给她,她害怕他们是被广州当作盲流收容了,准备也去收容站问问。”



施瑞在电话里生气地说:“这肯定又是搞错了,我在广州不认识什么姓黄的小姐,更不知道什么她的叔叔和婶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对方不留下回电的电话,请服务台帮我拒绝收留言。”



施瑞明白,刘小姐的意思是中国公安开始在已经被收容的人中间巡查与章月奇一起的另外一男一女了。换句话说,中国警方还没有找到另外两个人。这个情况虽然是有意义的,但这种冒然的传递消息的方式则是绝对不允许的,宁可不要知道这个情况,也不能这样做。



中国人做事,真是主动性太强,而不是按照规则做。这难道是中国“人治”总是超越“法制”的文化基础吗?施瑞并不关心政治问题,但他关心“人”,因为他的工作就是要跟“人”打交道,他的专职就是跟中国人打交道,他不能不研究中国人的行为特点。



施瑞到浴室里泡了一会儿澡,全身放松了以下。他看了看手表,正是12月6日下午2:00。但愿他们赶上了火车



12月6日下午2:00,“轮子”一副内地商人打扮,在前往南宁的列车软卧车箱里呼呼大睡。“象皮鎯头”坐在另外一边的铺位上读着一本心理学期刊,不时地做者笔记,他一看就象是个学生,不过他是学经济学的,心理学并不是他的专业,却是他的爱好。(待续)



http://www.cdjp.org
http://www.cdjp.org >黑猫行动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4373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