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长沙经贸史:民国时期(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长沙经贸史:民国时期(上)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长沙经贸史:民国时期(上) (679 reads)      时间: 2001-12-02 周日, 上午7:27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洋行的兴起与对外贸易的拓展



  民国初期,是长沙洋行兴起和对外贸易拓展的时期。日本商界为打开湖南市场,曾派农商省委托员太田世外雄来长沙进行市

场调查,他在1913年所写的调查报告中称:“湖南地大物博,人民富裕,可称一大消费市场,……长沙为本省商业中心,复为消

费焦点,凡外国商品多先卸于此,然后散销于其他市镇,……其为日本的飞腾地无疑。”“商业中心,消费焦点”正是对民国初

乃至整个民国时期长沙经济特征的最好概括。



  1904年长沙开埠时,已有英、美、德、日等国设立的洋行17家。此后,外商来长者不断增加。1914——1918欧战时期,由于

中德断交,德商撤离,英、法等国外商也无暇东顾,日本倒因与我系协约国未受影响,其在长洋行数量超过英国而居第一位。到

1924年长沙已有洋行75家,计日商36家,英商24家,德商10家,法商5家。次年增至88家,1924年增至91家,新加入的国家有意大

利、瑞士、葡萄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美商美孚火油有限公司、德士古煤油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此时进入长沙,设立了分公

司。这时比较有名的外国公司还有:英商楚南烟草公司、通用电器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湖南分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

公司,日商广益堂、三菱公司、野田公司,德商长沙德孚公司、开利进出口公司,以及美英合办颐中烟草运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省分公司等。这些公司以长沙为据点,在全省设经销处、货栈、商店百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和收购网络。这些处、栈、

店大多由各地殷实商户代办,代理商向公司缴纳一定的押金,按押金多少领取相应的货物,销售之后再付贷款。各地商人由于能

赚得一笔佣金,并可打着洋行的旗号来对付官僚军阀的盘剥,因而都乐意为洋行服务。在长洋行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如美商正

大洋油公司在小吴门外、西湖桥、北门外设有3个分公司,英商福记洋油公司也旋即在这3个地方设东、南、北3个分销处,同美商

唱对台戏。



  民国初期长沙的进出口贸易较之清末发展更快。1914年进出口总额比开埠当年增长3.83倍,出口980万关平两,进口1268.1

万关平两,其中长沙直接进出口洋货234.5万关平两。到1920年进口净值竞达1592.4万关平两,比1904年进口净值198.9万关平

两,增加7倍。当时每两关银折合银元1.8元,1918——1920年平均每年倾销洋货价值2600多万元。进口洋货无所不有,除日用百

货、布匹、杂货外,进口量大的有石油化工染料、香烟等商品。石油市场经过激烈竞争,最后只剩下3家,他们达成协议按比例瓜

分长沙市场:英商“美孚”和“亚细亚”各占分销量的40%,美商“德士古”占20%。1920年输入煤油687.5万加仑,机器油5.

7万加仑,年销售额约600万银元。由于染织业的发展,进口化工染料激增,1919年进口洋靛382担,到1920年猛增至3700担,各色

化工染料进口值4.25万关平两,1921年长沙专营进口染料的商户达10家。香烟市场也基本上被洋烟所垄断,当时英美烟草公司每

年在湖南销售香烟3万箱(每箱5万支),价值约500多万银元,占全省香烟销售量的85%。此外,各国商人还在长沙经营堆栈运输业

务。据1925年统计,共有外商877家在湘江东岸上起晏家码头,下至木码头共11处码头经营堆栈运输业务,包揽了矿产品、棉纱、

布匹、百货、烟草、石油等全部或大部储运业务。



  洋行在长的经营也带动了湖南矿产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部分日用工业品的出口。如矿产品出口,日美等洋行就地收购

出口的占到出口总额的4/5,当地矿商自己直接出口的只占l/5。1914——1918年5年间长沙口岸出口矿产总值3075万关平两,是湖南

矿业的黄金时代。长沙是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口岸,如1909——1933年,从长沙海关出口的各种茶叶共18.72万担,占同期

全省海关出口32.13万担的58.3%。这一时期,湖南部分传统士特产品的出口也呈上升趋势。1922年前后,鞭炮每年输出价值达

180万关平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景况。1926——1929年是民国年间长沙鞭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6年,仅从长沙海关出口的鞭

炮就达l1.3万担,价值226万关平两。长沙地区的土布生产虽受洋布的冲击,产量有所下降,但土布也有其洋布所不具备的优

点,仍有大量出口,如1918年浏阳夏布出口达485万担,价值近百万关平两。长沙等地的土青布也深受外商青睬,据长沙、岳州两

海关统计,1902——1933年22年中,共输出纯棉布总值402.86万关平两,年均达12.59万关平两。长沙民族工业生产的日用品出

口也始于民国初期。1912年(民国元年)长沙工商业者彭次英、肖丽生等人集股白银18万两,在长沙六铺街创立了麓山玻璃公

司,制品除煤油灯外,还有彩缸、花瓶、电灯罩等。1915年,其制品在美国巴拿马赛会上获一等奖。到1918年产品开始出口东南

亚各国,据海关册载,年出口值达6—7万关平两。



 



谭延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150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