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水文大事记(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水文大事记(下)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中国水文大事记(下) (701 reads)      时间: 2001-12-02 周日, 上午5:31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161) 国民政府成立水利委员会



10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设立水利委员会为全国最高水利机关。薛笃弼任主任委员,傅汝霖、陈果夫、茅以升为常委。下设总务处、工

务处和技监室。工务处处长宋彤,该处第四科主管抗日战争期间后方的水文与勘测事业。技监先为沈怡(末到职),后为须恺。



(2-162)制订水文测验规范



本年,中央水工试验所水文研究站着手收集全国水文资料,汇编成册;并研究丘陵区、高原区、平原区水文特性,蒸发量、渗流量及其系

数差异;研究主要河流、渠道的糙率与流量系数;着手调整水文站网,补充各站测验器材;制订《水文水位测候站规范》、《水文测读及记

载细则》、《雨量气象测读及记载细则》,并印发各站试行。原西南各省自设的水文、水位测站120余处统归中央水工试验所管辖。民国30年

底共有水文站45处、水位站124处。



民国31年(1942年)



(2-163) 中央水工试验所改名中央水利实验处,统管17省水文业务



经行政院批准,中央水工试验所自民国31年1月起改名为“中央水利实验处”,全国水文测验业务由中央水利实验处主持。除各大流域水文

站外,川、康、黔、滇、陕、甘、豫、鲁、皖、颜、浙、闽、台、湘、沪、热、察等17省(市)的水文总站及其水文水位站网,都归中央水利实

验处领导。所属水文研究站管辖河南、四、西康3省及沅江、乌江、嘉陵江的水文测站。



(2-164) 宁夏黄河水枯



春灌期间,宁夏黄河水枯,青铜峡最小流量419立方米每秒,枯水持续27天,造成宁夏海区引水紧张。



(2-165) 国民政府《水利法》要求规定设防水位或日期



7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水利法》,并明令于民国32年4月1日起施行。《水利法》共有71条,其中第59条指出:“主管机关应酌量历年水

势,规定设防水位或日期,由设防日起至撤防日止为防汛期。”



(2-166) 黄河陕县站测洪失误



8月4日,黄河陕县水文站观测员为避免日军隔河射击,用经纬仪远距离观测水尺,以致发生错误,将水位298.66米误为299.66米(大沽),推

估流量亦误为29000立方米每秒。后经50年代整编水文资料时,修正流量为17700立方米每秒。



(2-167)黄委水文总站成立



本年,黄委将水文测量队改组为水文总站,任命许宝农为水文总站主任。1950年春由西安迁回开封,同年夏改为水文科,属黄委测验处。

1956年4月成立水文处。



(2-168) 淮河码头镇等站在致占区坚持观测



民国26~31年,遭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淮河流域下游区的码头镇、惠济闸、中渡、六闸等水文测站仍坚持观测工作,并将断续观测的水位、

流量资料设法邮寄到西迁四川的导淮委员会。这些资料后均经整编刊入《水文年鉴》。



民国32年(1943年)



(2-169) 《水利法施行细则》规定报汛



3月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令发《水利法施行细则》共62条,其中第53条:“办理防汛机关于防汛期间,每日应将各重要站之水位、流量电

报上级主管机关,洪水盛涨时,并应将水位、流量随时径送有关机关。”



(2-170) 河南大旱



河南全省自民国31年春夏秋连旱后,至民国32年春又旱,麦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寥廓中原,赤地千里,饿莩遍野。仅河

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之多。



(2-171) 沙颍河洪水



8月2~16日,河南西部伏牛山、外方山及嵩山山区发生局地性大暴雨。这场大雨主要位于沙颍河、伊河及唐白河上游,雨区范围约5万平方

公里,暴雨区约1万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位于沙颍河流域北汝河、沙河上游。北汝河、沙河水系及伊河上游出现了50~100年来的最大洪水。

北汝河紫罗山站(集水面积1800平方公里)洪峰流量达10000立方米每秒,沙河下汤站(集水面积825平方公里)为8650立方米每秒,都超过1975年8

月洪水的记录,而为自1870年以来的首位。沙颍河上游山洪暴发,下游堤防溃决,致使沿河两岸河南、安徽两省部分地区近20个县造成严重

洪涝灾害。



(2-172) 设立淮河水文管理机构



本年,迁驻四川綦江的导淮委员会,在淮河流域设立淮河工程事务所,管理淮河流域沦陷区的水文测站。安徽境内计有水文测站6处。当

时,事务所管理人员克服通信上的重重困难,不定期地向綦江导淮委员会寄送测验报表。



民国33年(1944年)



(2-173) 广西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3月,国民政府农林部派员到广西、贵州查勘后决定以柳州、南宁、百色和惠水为办理水土保持中心地区。民国34年1月,在黔南惠水县设

立农林部西江水土保持实验区。同年,又由惠水迁到柳州。



(2-174) 第一次估算全国水力资源蕴藏量



本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根据二百万分之一申报馆地图及很少的水文资料,估算全国水力资源潜在蕴藏量为2.32亿千瓦

(除台湾、新疆、西藏外)。



民国34年(1945年)



(2-175) 珠江水利局水文总站成立



先后于民国28年和民国33年设立的广西和广东水文总站,今春又被裁撤,另在贵阳成立珠江水利局水文总站,统辖分布在黔、桂、粤三省

的26处水文站和25处水位站,是为珠江流域首次设立的流域性水文管理机构。



(2-176) 沈晋发表《黄河之水文》



本年,沈晋发表《黄河之水文》,全面分析了黄河的水文特性。



民国35年(1946年)



(2-177) 水文站报汛改用明码电报



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颁发《报汛办法》提出:“查本会所属各水利机关大汛期间,各江流域重要水文测站发电报告水位、流

量、雨量等项,战时多用密码电报,现在抗战胜利,该项密码应予废止,经本会制定报汛办法18条,自35年起一律遵行”。



(2-178) 黄河花园口堵口开始



3月1日,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正式开工,至民国36年3月15日凌晨4时,花园口堵口合龙,从此黄河水全部回归故道。



(2-179) 渤海解放区建立治黄机构



4~6月,解放区渤海区行政公署为预筹黄河回归故道的防御措施,4月15日决定在垦利、利津、蒲台、惠民、齐东等县建立治河办事处。5

月22日又决定:建立河务局和渤海区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并成立黄河归故损失调查委员会。6月8日决定将沿黄故道各县治黄办事处由临

时机构改为常设机构,充实领导力量和专业干部。



(2-180) 全国各流域机构改组



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5月25日起,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南京。6月20日,行政院例会决议:裁撤水利委员会所

属导淮、黄河、长江、华北水利委员会,设立淮河、黄河、长江、海河水利工程总局,分别主持各流域水利工作。



(2-181) 黄河上游洪水



9月14日,黄河兰州出现洪峰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沿河农田受淹,冲毁天车5轮,为190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9月15日青铜峡出现洪峰流量

6230立方米每秒,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持续9天,为宁夏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黄河两岸渠道多处决口,受淹农田1.3万余公顷。



(2-182) 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派员接收台湾水文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派沈百先、施成熙等人前往台湾接收该岛水文事业。



(2-183)水文研究站改为水文研究所



本年,中央水利实验处迁返南京后,水文研究站扩充建制,改为水文研究所,郑荣华任所长。



民国36年(1947年)



(2-184) 制颁水文测站组织规程



2月28日,水利委员会检送本会暨所属机关勘测各队及水文测站等组织规程。《水利委员会所属各机关水文测站组织规程》共12条,对水文

总站、水文站、水位站的工作任务与人员编制等均作了规定。



(2-185) 国民政府成立水利部,设水文司



6月1日,原水利委员会改组成立水利部,部长由原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薛笃弼改任,政务次长沈百先,常务次长马兆骧;下分设技术厅、

参事厅、秘书厅、总务司、水政司、防洪司、渠港司、水文司。水文司管理全国水文事业,司长蔡振,帮办刘宅仁,第一科(水文)科长陈道

弘。同年11月,在长沙设立洞庭湖工程处,管理湖区水利、水文事业。



(2-186) 水工仪器厂迁回南京



4~7月,水工仪器制造实验工厂随同中央水利实验处从重庆迁回南京。自民国36年起,为配合中央水利实验处土壤研究工作需要,除开展

新一类产品的研制外,还仿制有美国P46型悬移质采样器、德国OTT旋桨流速仪、自记雨量计等产品。



(2~187) 制订长江《水文测量规范》



7月,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制订《水文测量规范》,印发全江水文测站执行。还出版发行《长江水利》季刊“水文统计专号”,发表《长江流

域各站三十五年暨历年水文统计汇编》。



(2~188) 长江始用回声测深仪



7月,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堵口复堤工程总处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调配的一台英国M.S.10回声测深仪施测宜昌以下河床断面及马当、南京、镇

江等处的水深。测深仪安装在“利湖”号轮上。9月1日在南京下关江面试测,效果良好。2日,“利湖”轮出发,进行马当水道测量后,9月

中旬,过汉口赴宜昌,由上游向下游测量宜昌至江阴约1600公里的河床断面。年底提出长江回声测深的第一个文件《用回声仪施测宜昌至江

阴段水道江床断面纲要》。据《水利特刊》载:民国27年底中央大学物理系及中央水工试验所共同研制回声测深仪,历经3载,于民国30年10

月试制成功,但未见投入使用。



(2~189) 勘算洞庭湖淤积速度



据民国36年7月《湖大工程》创刊号引民国26年扬于江水利委员会《勘定洞庭湖界调查报告》和民国36年湖南省政府湖洲土地视察团报告的

对比计算,民国26年洞庭湖在正常水位时的湖面面积约为4700平方公里,垸田共有30万公顷约合3000平方公里,湖面与垸田面积比约为3:2。

但是10年后,即民国36年,湖水面积已减为3154平方公里,新淤洲土18万公顷,合1800平方公里,湖面与垸田面积比变为2:3。



(2-190) 谢家泽等编著《黄河水文》(英文版)出版



7月,国民政府最高经济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为治黄顾问团聘请美国专家来华考察而准备了10余种黄河研究资料,其中第四种为《黄河

水文》由谢家泽、卢鋈、叶永毅用英文编写出版。该报告根据黄河干流52个和支流87个水文(水位)站自民国8年至民国34年观测年限不等的资

料整编而成,并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2-191) 珠江水文统计专号出版



8月,珠江水利局改组为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同年12月将历年水文资料整理汇编,系统刊印民国35年及以前历年的水文资料,出版

《珠江水利——水文统计专号》。



(2-192) 德人阿夏拉达在拉萨河进行水文观测



民国34~36年,德国人阿夏拉达在西藏拉萨河献多曾收集过近两年时间的水文资料。



(2-193)黄河设站计划提出



本年,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工务处研究室提出《黄河流域水文计划》和《黄河流域水文站之设置计划》。全流域计划设立干流水文站125处,

支流水文站99处,气象站270处,雨量站332处。另外,设置若干巡回测点,由水文站派员施测,以弥补固定测站之不足。



民国37年(1948年)



(2-194) 水利部制颁水文站、所组织规程



2月,水利部检送《水利部所属各机关水文站所组织规程》(修正本),共10条。其中第一条规定:“水利部为办理全国各河流水文气象测

验,于各河流设置水文总站、水文站及水位站,并于中央水利实验处设水文研究所一处。各省水文总站、水文站、水位站得由中央水利实验

处委托各省市主管水利机关设置”。



(2-195) 中央气象局颁发《雨量站委托办法》



3月30日,中央气象局向各省建设厅颁发《雨量站委托办法》,共8条。其中第1条规定:“凡国内尚未设置测候所站各地之农场、林园、水

利、建设机关、教育机关、民间学术团体或对于科学具有兴趣之热心人士,得与本局承约或受本局委托,办理各该地之雨量测量及其他观测

工作”。



(2-196) 解放区设立黄河平陆水文站



5月16日,解放区冀鲁豫黄委派张慧僧等20余人,携带水文仪器、报汛电台,前往太岳区平陆县设立水文站,以掌握黄河水情,利于下游防

汛。不久,陕县水文站恢复,此站撤销。



(2-197)长江中游大水



入春以来,湖南淫雨不止,湘、资、沅、澧四水暴涨,加之7月长江水涨倒灌洞庭,以至造成全省大水,湖区尤为严重。漫溃围垸196个,

受淹农田20多万公顷,灾民逾300万人。另外,山丘区受灾48县,被灾农田32.7万公顷,受灾人口487万人。湖北春夏淫雨,内湖水位增高,低

洼田地多被淹没。大汛期间,江、湘并涨,汉水继之,致中游洪水泛滥。全省受灾30多县,农田55.3万公顷,人口370余万人。汉口最高水位

27.03米,为80年来第三次超过27.0米。江西5月中旬以来,江河水位猛涨,鄱阳湖区大部分圩堤溃决,全省受灾64县,239万多人,农田40.7万

公顷。



(2-198) 海南岛洪水、大潮



8月下旬,受台风影响,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发生暴雨,雨量集中在21~22日两天。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3条河流同时出现历史上特大

洪水。根据调查,上游山区洪水量级很大,南渡江上游细水河段(集水面积144平方公里)洪峰流量为3020立方米每秒,下游和壁口河段(集水面

积1238平方公里)为9820立方米每秒。昌化江上游番阳洞河段(集水面积1520平方公里)为10800立方米每秒,下游宝桥河段(集水面积4634平方公

里)为26600立方米每秒(为1887年以来第二大洪水)。万泉河嘉积站(集水面积3236平方公里)为11700立方米每秒(为192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9月

27日,台风穿过文昌、海口一带,海口、铺前发生大海潮,潮水位分别为2.48米及2.62米,海口市死亡300余人,为1898年以来的最大风暴

潮。



(2-199) 1948年水文测站统计



国民政府水利部管辖的各省(市)水文总站7处、水文站196处、水位站255处。



(2-200)民国20~37年《水利》期刊、特刊发表水文论文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刊《水利》,于民国20年至民国37年共出期刊、特刊80期,共发表有关水文、泥沙方面的论文84篇,其中有顾世辑的

《设立中央水文研究所意见书》、汪胡桢的《导淮工程计划与本年洪水量》张含英的《黄河之糙率》、李仪祉的《固定黄河河床应以何水位

为标准》、余家询的《堰口公式之研究》、须恺的《淮河洪水之频率》、张光斗的《砂内水流》范家骅的《悬移质理论介绍》、张瑞瑾的

《黄河泥沙冲积数量之分析》、徐世大的《永定河之泥沙》、陈椿庭的《河流泥沙测验方法之研究》、程学敏的《水库洪水演算法及新图解

法》等。


http://www.chinawater.net.cn/History/hydrology/hydrology09.html >中国水文大事记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7454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