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乌合之众--五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乌合之众--五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
wm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623
经验值: 16970
标题:
乌合之众--五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
(170 reads)
时间:
2002-12-01 周日, 上午12:01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
提要:群体的一般分类/(1)异质性群体。它们的不同类型/种族的影响/群体精神敌不
过种族精神/种族精神代表文明状态,群体精神代表野蛮状态。(2)同质性群体。它们的不
同类型/宗派、身份团体和阶级。
我们已在本书中论述了群体动理的一般特点。仍然有待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集体在一
定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变成群体时各自具有的特点。我们先用几句话来谈谈群体的分类。
我们的起点是简单的人群。当许多人组成的人群是属于不同种族时,我们便看到了它最
初级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惟一能够形成团结的共同纽带,是头领或多或少受到尊敬的意
志。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不断进犯罗马帝国的野蛮人,来源十分复杂,因此可以把他们作为这
种人群的典型。
比不同种族的个人组成的人群更高的层面,是那些在某些影响下获得了共同特征,因而
最终形成一个种族的人群。它们有时表现出某些群体的特征,不过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敌
不过种族的因素。
在本书阐述过的某些影响的作用下,这两种人群可以转变成有机的或心理学意义上的群
体。我们把这些有机的群体分为以下两类:
(1)异质性群体
a.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
b.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
(2)同质性群体
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
b.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
C.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我们将简单地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群体的特征。
(1)异质性群体
本书前面研究的一直就是这种群体的特点。它们是由有着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
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
我们只根据事实便已知道,人作为行动的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集体心理与他们的个人
心理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且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这种差别的影响。我们已经知道,智力在集
体中不起作用,它完全处在无意识情绪的支配之下。
一个基本因素,即种族的因素,使不同的异质性群体几乎完全不同。
我们经常谈到种族的作用,指出它是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决定因素。它的作用在群体的性
格中也有迹可寻。由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如果他们全是英国人或中国人,同
有着任何不同特征但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个人——如俄国人、法国人或西班牙人——组成的群
体,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环境形成了一个群体,并且——虽然这种情况相当罕见——其中有着不同民族但比例
大体相同的个人时,他们所继承的心理成分给人的感情和思想方式造成的巨大差异,立刻就
会变得十分突出,不管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是多么一致的利益,都会发生这种情况。社会主
义者试图在大型集会中把不同国家的工人代表集合在一起的努力,最后总是以公开的分歧收
场。拉丁民族的群体,不管它多么革命或多么保守,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无一例外地求助
于国家的干预。它总是倾向于集权,总是或明或暗地倾向于赞成独裁。相反,英国人或美国
人的群体就不拿国家当回事,他们只求助于个人的主动精神。法国的群体特别看重平等,英
国的群体则特别看重自由。这些差异解释了为何几乎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不同形式的社
会主义和民主。
由此可见,种族的气质对群体性格有着重大影响。它是一种决定性力量,限制着群体性
格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一条基本定律就是,由于种族精神的强大,群体的次要性格相比
之下并不十分重要。群体状态或支配群体的力量类似于野蛮状态,或者说是向这种状态的回
归。种族正是通过获得结构稳定的集体精神,才使自身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摆脱了缺乏思考
的群体力量,走出了野蛮状态。除了种族因素之外,对异质性群体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它
们分为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精心组织起来的议会和陪审团。
前一种群体缺乏责任感,而后一种群体则发挥了这种责任感,这往往使它们的行动有着很大
的不同。
(2)同质性群体
同质性群体包括:(1)派别;(2)身份团体;(3)阶级。
派别是同质性群体组织过程的第一步。一个派别包括在教育、职业和社会阶级的归属方
面大不相同的个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这方面的例子是宗教和政治派别。
身份团体是最易于组织起群体的一个因素。派别中包含着职业、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大不相
同的个人,他们仅仅是被共同的信仰联系在一起,而身份团体则由职业相同的个人组成,因
此他们也有相似的教养和相当一致的社会地位。这方面的例子如军人和僧侣团体。
阶级是由来源不同的个人组成的,和派别有所不同,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共同的
信仰,也不像身份团体那样,是因为相 同的职业,而是某种利益、生活习惯以及几乎相同
的教育。这方 面的例子是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本书只讨论异质性群体,把同质性群体(派别、身份团体和阶级)放在另一书本里研
究,因此我不打算在这里谈论后一种群体的特点。在结束对异质性群体的研究时,我会考察
一下几种典型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提要: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法时在心理上也许不能称之为犯罪/群体行为绝对
是无意识的/“九月惨案”参与者的心理/他们的逻辑、残忍和道德观念。
在兴奋期过后,群体就会进入一种纯粹自动的无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受着各种
暗示的支配,因此似乎很难把它说成是一个犯罪群体。我保留这一错误的定性,是因为最近
一些心理学研究使它变得十分流行。不错,群体的一些行为,如果仅就其本身而论,的确是
犯罪行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同一只老虎为了消退而让其幼虎把一个印度人
撕得血肉模糊,然后再把它吃掉的行为是一样的。
通常,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个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
是在履行责任,这与平常的犯罪大不相同。
群体犯罪的历史说明了实情。
巴士底狱监狱长的遇害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事例。在这位监狱长的堡垒被攻破后,一群
极度兴奋的人把他团团围住,从四面八方对他拳脚相加。有人建议吊死他,砍下他的头,把
他挂在马尾巴上。在反抗过程中,他偶尔踢到了一个在场的人,于是有人建议,让那个挨踢
的人割断监狱长的喉咙,他的建议立刻博得了群众的赞同。
“这个人,一个干完活的厨子,来巴士底狱的主要原因是无所事事的好奇。心,他只是
想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而由于普遍的意见就是如此,于是他也相信这是一种爱国行为,甚
至自以为应为杀死一个恶棍而得到一放勋章。他用一把借来的刀切那裸露出来的脖子,因为
武器有些钝了,他没能切动。于是他从自己兜里掏出一把黑柄小刀(既然有厨子的手艺,他
对切肉应当很有经验),成功地执行了命令。”
以上指出的过程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服从别人的怂恿,它会因为来
自集体而更为强大,杀人者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既然他得到了无数同胞的
赞同,他这样想是很自然的。这种事从法律上可以视为犯罪,从心理上却不是犯罪。
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与我们在所有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并无不同:易受怂恿、轻信、易变,
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加以夸大、表现出某种道德,等等。
我们会发现,在法国历史上留下最凶残记录的群体,即参与“九月惨案”的群体中间,
这些特征一应俱全。事实上,它与制造圣巴托罗缀惨案的群体十分相似。这里我引用了泰纳
根据当时的文献所做的详细描述。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是谁下了杀掉犯人空出监狱的命令。也许是丹东或别的什么人,这并
不重要。我们关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参与屠杀的群体受到了强烈的怂恿。
这个杀人群体杀了大约3to人,而且它完全是个典型的异质性群体。除了少数职业无赖,
主要是一些小店主和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靴匠、锁匠、理发师、泥瓦匠、店员、邮差等等。
在别人的怂恿下,他们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厨子一样,完全相信自己是在完成一项爱国主义
任务。他们挤进一间双开门的办公室,既当法官又当执行人,但是他们丝毫不认为自己是在
犯罪。
他们深信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着手搭起一座审判台,与这种行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他
们立刻表现出群体的率直和幼稚的正义感。考虑到受指控的人数众多,他们决定把贵族、僧
侣、官员和王室仆役一律处死,没有必要对他们的案件—一进行审判——这就是说,在一个
杰出的爱国者眼里,对于所有的个人.只凭职业就可证明他是罪犯。其他人将根据他们的个
人表现和声誉做出判决。群体幼稚的良知以这种方式得到了满足。现在可以合法地进行屠杀
了,残忍的本能也可以尽情地释放了。我在别处讨论过这种本能的来源,集体总是会将它发
挥得淋漓尽致。不过正像群体通常的表现那样,这种本能并不妨碍他们表现出一些相反的感
情,他们的善心常常和他们的残忍一样极端。
“他们对巴黎的工人有着极大的同情和深刻的理解。在阿巴耶,那帮人中的一员在得知
囚犯24小时没喝上水后,简直想把狱卒打死,如果不是犯人们为其求情,他是一定会这样做
的。当一名囚犯被(临时法庭)宣告无罪后,包括卫兵和刽子手在内的所有人都高兴地与他
拥抱,疯狂地鼓掌。”然后开始了大屠杀。在这个过程中,欢快的情绪从未间断。他们围在尸
体旁跳舞唱歌,“为女士”安排了长凳,以享观看处死贵族之乐。而且这种表演一直充满着特
殊的正义气氛。
阿巴耶的一名刽子手当时抱怨说,为了让女士们看得真切,把她们安排得太近了,使在
场的人中只有很少的人享受了痛打贵族的乐趣。于是决定让受害者在两排刽子手中间慢慢走
过,让他们用刀背砍他以延长其受苦的时间。在福斯监狱,受害人被剥得精光,在半小时里
施以“凌迟”,直到每个人都看够了以后,再来上一刀切开他们的五脏六腑。
刽子手并非全无顾忌,我们指出过的存在于群体中的道德意识也表现在他们身上。他们
拒绝占有受害人的钱财和首饰,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在会议桌上。
在他们的所有行为中,都可以看到群体头脑特有的那种幼稚的推理方式。因此,在屠杀
了1200到1500个民族的敌人之后,有人提议说,那些关着老年人、乞丐和流浪汉的监狱其
实是在养着一些没用的人,因此不如把他们全都杀掉,他的建议立刻就被采纳。他们中间当
然也有人民的敌人,一如一位名叫德拉卢的妇女,一个下毒者的寡妇:“她肯定对坐牢非常愤
怒,如果她能办到的话,她会一把火烧掉巴黎。她肯定这样说过,她已经这样说过了。除掉
她算了。”这种说法好像很令人信服,囚犯被无一例外地处死了,其中包括50名12岁到17
岁的儿童,他们当然也变成了人民公敌,于是全都被解决掉了。
当一周的工作结束时,所有这些处决也终于停止,刽子手们想来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
们深信自己为祖国立了大功,于是前往政府请赏。最热情的人甚至要求被授予勋章。
1871年巴黎公社的历史也提供了一些类似的事实。既然群体的势力不断增长,政府的权
力在它面前节节败退,因此我们一定还会看到许多性质相同的事情。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提要:陪审团的一般特点/统计数据显示,它们的判决独立于它们的人员成分/影响陪
审团的方法/辩护的形式与作用/说服关键人物的技巧/令陪审团迟疑或严厉的不同罪行/
陪审团制度的好处。
由于不可能在这里对所有类型的陪审团—一进行研究,因此我只想评价一下最重要的,
即法国刑事法庭的陪审团。这些陪审团为有名称的异质性群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
会看到,它也表现出易受暗示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点。当它处在群众领袖的影响之下时,也
主要受无意识情绪的支配。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时还会看到一些不懂群众心理的人
犯下错误的有趣事例。
首先,组成群体的不同成员在做出判决时,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陪审团为此提供了一
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已经知道,当一个善于思考的团体要求就某个并非完全技术性的问题发
表意见时,智力起不了多少作用。例如,一群科学家或艺术家,仅仅因为他们组成一个团体
这个事实,并不能就一般性问题做出与一群泥瓦匠或杂货商十分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时期,
尤其是在1848年以前,法国政府规定对召集起来组成陪审团的人要慎加选择,要从有教养的
阶层选出陪审员,即选择教授、官员、文人等等。如今,大多数陪审员来自小商人、小资本
家或雇员。然而令专家大惑不解的是,无论组成陪审团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判决总是一样。
甚至那些敌视陪审制度的地方长官,也不得不承认判决的准确性。贝拉·德·格拉热先生是
刑事法庭的前庭长,他在自己的〈帼忆录》中用下面一席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选择陪审员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市议员手里。他们根据自己环境中的政治和选举要
求,把人们列入名单或从名单上划掉。……大多数选人陪审团的人都是生意人(但并不是像
过去那样重要的人)和属于某个政府部门的雇员。……只要法官的开庭时间表一定,他们的
意见和专长便不再有多少作用。许多陪审员有着新手的热情,有着最良好的意图的人,被同
时放在了恭顺的处境下,陪审团的精神并未改变:它的判决依然如故。
对于这段话,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它的结论,而不是那些软弱无力的解释。对这样的解释
我们不必感到奇怪,因为法官通常和地方长官一样,对群体心理一窍不通,因此他们也不了
解陪审团。我从一个与刚才提到的这位作者有关的事实中,还发现了一个证据。他认为,刑
事法庭最著名的出庭律师之一拉肖先生,处心积虑地利用自己的权利,在所有案件中反对让
聪明人出现在名单上。但是经验终究会告诉我们,这种反对是毫无用处的,这可由一个事实
来证明,即今天的公诉人和出庭律师,以及所有那些关在巴黎监狱里的人,都已完全放弃了
他们反对陪审员的权利,因为正如德·格拉热先生所言,陪审团的判决并无变化,“它们既不
更好,也不更差”。
就像群体一样,陪审团也受着感情因素极强烈的影响,很少被证据所打动。一位出庭律
师说,“他们见不得有位母亲用乳房喂孩子或者一个孤儿”;德·格拉热则说,“一个妇女只要
装出一副惟命是从的样子,就足以赢得陪审团的慈悲心肠。”
陪审团对自己有可能成为其受害者的罪行毫不留情,当然,这些罪行对社会也是最危险
的,但是对于一些因为感情原因而违法的案件,陪审团却十分优柔寡断。对未婚母亲的杀婴
罪,或者用泼硫酸来对付诱好或抛弃自己的男人的妇女,他们很少表现得十分严厉,因为他
们本能地感到,社会在照常运转,这种犯罪对它没有多大威胁,而且在一个被抛弃的姑娘不
受法律保护的国家里,她为自己复仇,非但无害反而有益,因为这可以事先吓阻那些未来的
诱奸者。
陪审团就像任何群体一样,也深受名望的影响。德·格拉热先生十分正确地指出,陪审
团的构成虽然十分民主,他们在好恶态度上却很贵族化:“头衔、出身、家财万贯、名望或一
位著名律师的帮助,总之,一切不同寻常或能给被告增光的事情,都会使他的处境变得极为
有利。”
杰出律师的主要用心所在,就是打动陪审团的感情,而且正如对付一切群体一样,不要
做很多论证,或只采用十分幼稚的推理方式。一位因为在刑庭上赢了官司而赫赫有名的英国
大律师,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进行辩护时,他要留心观察陪审团。最有利的机会一直就有。律师依靠自己的眼光和经
验,从陪审员的面容上领会每句话的效果,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一步是要确认,哪些陪
审员已经赞同他的理由。确定他们的赞同不必费很多功夫,然后他应把注意力转向那些看来
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人,努力搞清楚他们为何敌视被告。这是他的工作中十分微妙的一部分,
因为指控一个人除了正义感之外,还可以有无限多的理由。这几句话道出了辩护术的全部奥
妙。我们可以理解,事先准备好的演说为何效果甚微,这是因为必须随时根据印象改变措辞。
辩护人不必让陪审团的每个人都接受他的观点,他只争取那些左右着普遍观点的灵魂人
物即可。就像一切群体一样,在陪审团里也存在着少数对别人有支配作用的人。“我通过经验
发现”,前面提到的那位律师说,“一两个有势力的人物就足以让陪审团的人跟着他们走”。需
要用巧妙的暗示取得信任的就是那两三个人。首先,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取悦于他们。群体中
已成功博得其欢心的那个人,是处在一个就要被说服的时刻,这时无论向他提出什么证据,
他很可能都会认为十分令人信服。我从有关拉肖的报道中摘录一段反映上述观点的趣闻轶事:
大家都知道,拉肖在刑庭审判过程的一切演说中,绝对不会让自己眼睛离开两三个他知
道或感到既有影响又很固执的陪审员。通常他会把这些不易驯服的陪审员争取过来。不过有
一次在外省,他不得不对付一个陪审员,他花了大半个小时,采用最狡猾的论辩,此人依然
不为所动。这个人是第七陪审员,第二排椅子上的第一人。局面令人沮丧。突然,在激昂的
辩论过程中,拉肖停顿了片刻,向法官说:“阁下是否可以命令把前面的窗帘放下来?第七陪
审员已经被阳光晒晕了。”那个陪审员脸红起来,他微笑着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被争取到辩
方一边来了。
许多作家,包括一些最出众的作家,最近开展了一场反对陪审制度的强大运动,而面对
一个不受控制的团体犯下的错误,这种制度是保护我们免受其害的惟一办法。有些作者主张
只从受过教育的阶层召募陪审员,然而我们已经证明,甚至在这种情况下,陪审团的判决也
同回到目前的制度没什么两样。还有些作者以陪审团犯下的错误为根据,希望废除陪审团用
法官取而代之。真是令人难以理解,这些一厢情愿的改革家怎么会忘了,被指责为陪审团所
犯下的错误,首先是由法官犯下的错误,而且当被告被带到陪审团面前时,一些地方官员、
督察官、公诉人和初审法庭已经认定他有罪了。由此可见,如果对被告做出判决的是地方官
而不是陪审团,他将失去找回清白的推一机会。陪审团的错误历来首先是地方官的错误。因
此,当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司法错误时,首先应当受到谴责的是地方官,譬如最近对/医生的指
控就是如此。有个愚蠢透顶的督察官根据一位半痴呆的女孩的揭发,对他提出起诉。那个女
孩指控医生为了30个法郎,非法地为她做手术。若不是因为惹恼了公众,使最高法院院长立
刻给了他自由,他是一定会身陷囹圄的。这个被指控的人得到了自己同胞的赞誉,这一错案
的野蛮性由此昭然若揭。那些地方官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出于身份的考虑,他们极力阻
挠签署赦免令。在所有类似的事情上,陪审团在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技术细节时,自然会倾
听公诉人的意见,因为他们认为,那些在搞清楚最复杂的事态上训练有素的官员,已经对事
件进行了调查。那么,谁是错误的真正制造者?是陪审团还是地方官?我们应当大力维护陪
审团,因为它是惟一不能由任何个人来取代的群体类型。只有它能够缓解法律的严酷性。这
种对任何人一视同仁的法律,从原则上说既不考虑也不承认特殊情况。法官是冷漠无情的,
他除了法律条文不理会任何事情,出于这种职业的严肃性,他对黑夜中的杀人越货者和因为
贫困、因为受到诱好者的抛弃而杀婴的可怜姑娘,会施以同样的刑罚。而陪审团会本能地感
到,与逃避开法网的诱好者相比,被诱好的姑娘罪过要小得多,对她应当宽大为怀。
在了解了身份团体的心理,也了解了其他群体的心理之后,对于一个受到错误指控的案
件,我不可能仍然认为,我不应当去和陪审团打交道,而应当去找地方官。从前者那里我还
有些找回清白的机会,让后者认错的机会却是微乎其微。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些身
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选民群体
提要:选民群体的一般特点/说服他们的办法/候选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名望的必要性/
工人农民为何很少选举自己的同行/词语和套语对选民的影响/竞选演说的一般特点/选民的
意见是如何形成的/政治委员会的权力/它们代表着最可怕的专制/大革命时期的委员会/普
选权虽有缺陷,但不能废除劫何即使限制选举权也不会改变选举结果。
选民群体,也就是说,有权选出某人担任直职的集体,属于异质性群体,但是由于他们
的行为仅限于一件规定十分明确的事情,即在不同的候选人中做出选择,因此他们只具有前
面讲到过的少数特征。在群体特有的特征中,他们表现出极少的推理能力,他们没有批判精
神、轻信、易怒并且头脑简单。此外,从他们的决定中也可以找到群众领袖的影响,和我们
列举过的那些因素——断言、重复和传染——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一下说服选民群体的办法。从最成功的办法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们的动
理。
首先,非常重要的是,候选人应当享有名望。能够取代个人名望的只有财富。才干甚至
天才,都不是非常重要的成功要素。
极为重要的另一点是,享有名望的候选人必须能够迫使选民不经讨论就接受自己。选民
中的多数都是工人或农民,他们很少选出自己的同行来代表自己,原因就在于这种人在他们
中间没有名望。当他们偶然选出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时,一般也是由于一些次要原因,例如
为了向某个大人物或有权势的雇主——选民平常要依靠他——泄愤,或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
他能够一时产生成为其主人的幻觉。
候选人若想保证自己取得成功,只有名望是不够的。选民特别在意他表现出贪婪和虚荣。
他必须用最离谱的哄骗手段才能征服选民,要毫不犹豫地向他们做出最令人异想天开的许诺。
如果选民是工人,那就侮辱和中伤雇主,再多也不过分。对于竞选对手,必须利用断言
法、重复法和传染法,竭力让人确信他是个十足的无赖,他恶行不断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为
任何表面证据而费心是没有用处的。对手如果不了解群体心理,他会用各种论证为自己辩护,
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只用断言来对付断言,如此一来,他也就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了。
候选人写成文字的纲领不可过于绝对,不然他的对手将来会用它来对付自己。但是在口
头纲领中,再夸夸其谈也不过分。可以毫无惧色地承诺最重要的改革。做出这些夸张能够产
生巨大的效果,但它们对未来并没有约束力,因为这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察,而选民绝对不想
为这事操心,他并不想知道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在实行他所赞成的竞选纲领上走了多远,虽然
他以为正是这个纲领使他的选择有了保证。
在以上这种事情中,能够看到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所有说服的因素。我们在各种口号和套
话——我们已经谈到过这些东西神奇的控制力——所发挥的作用中还会看到它们。一个明白
如何利用这些说服手段的演说家,他能够用刀剑成就的事情,用这种办法照样可以办到。像
不义之财、卑鄙的剥削者、可敬的劳工、财富的社会化之类的说法,永远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尽管它们已经被用得有些陈腐。此外,如果候选人满嘴新词,其含义又极其贫乏,因而能够
迎合极不相同的各种愿望,他也必能大获全胜。西班牙1873年那场血腥的革命,就是由这种
含义复杂、因而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出解释的奇妙说法引起的。当时的一位作者描述了这种
说法的出现,值得引用于此:
激进派已经发现集权制的共和国其实是乔装打扮的君主国,于是为了迁就他们,议会全
体一致宣告建立一个“联邦共和国”,虽然投票者中谁也解释不清楚自己投票赞成的是什么。
然而这个说法却让人皆大欢喜。人们无比高兴并陶醉于其中。美德与幸福的王国就要在地球
上揭幕。共和主义者如果被对手拒绝授予联邦主义者名称,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致命的侮辱。
人们在大街上以这样的话互致问候:“联邦共和国万岁!”然后便响起一片赞美之声,对军队
没有纪律这种奇怪的美德以及士兵自治大唱赞歌。人们对“联邦共和国”是如何理解的呢?
有些人认为它是指各省的解放,即同美国和行政分权制相似的制度;还有些人则认为它意味
着消灭一切权力,迅速着手于伟大的社会变革。巴塞罗那和安达路西亚的社会主义者赞成公
社权力至上,他们建议在西班牙设立一万个独立的自治区,根据它们自己的要求制定法律,
在建立这些自治区的同时禁止警察和军队的存在。在南部各省,叛乱很快便开始从一座城市
向另一座城市、从一个村庄向另一个村庄蔓延。有个发表了宣言的村庄,它所做的第一件事
情,就是立刻破坏了电报线和铁路,以便切断与相邻地区和马德里的一切关系。处境最可怜
的村庄注定只能寄人篱下。联邦制给各立门户大开方便之门,到女都在杀人放火,人们无恶
不作。这片土地上充斥着血腥的狂欢。
至于理性对选民的头脑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想对这个问题不生任何疑心,千万别去读那
些有关选民集会的报道。在这种集会上,言之凿凿、痛骂对手,有时甚至拳脚相加此起彼伏,
但绝对听不到论证。即使有片刻安静的时候,也是因为有个享有“粗汉”名声的人在场,宣
称自己要用一些让听众开心的麻烦问题难倒候选人。然而反对派的满足是短命的,因为提问
者的声音很快就会被对手的叫喊压倒。从报纸的上千个类似事例中选出来的关于公众集会的
以下报道,可以作为这方面的典型:
会议的组织之一请大会选出一名主席,骚乱立刻席卷全场。无政府主义者跳上讲台,粗
暴地占领会议桌。社会主义者极力反抗;人们相互扭打,每一派都指责对方是拿了政府佣金
的奸细。等等……一个眼睛被打青了的公民离开了会场。
在一片喧闹声中,会议只好拖延很长时间,说话的权利转移给了X同志。
这位演讲人开始激烈抨击社会主义者,他们则用“白痴、无赖、流氓!”等等的叫骂声打
断他。X同志则针对这些脏话提出一种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社会主义者是“白痴”或“可
笑之人”。
昨晚,为五一节工人庆祝会的预演,阿勒曼派在福伯格宫大街的商会大厅组织了一次大
会。会议的口号是“沉着冷静!”。
G同志——暗指社会主义者是“白痴”和“骗子”。所有这些恶言恶语都会引起相互攻计,
演讲者和听众甚至会大打出手。椅子、桌子、板凳,全都变成了武器。等等,不一而足。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描述只适用于固执的选民群体,并且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在不
管是什么样的无名称的集会中,即使参与者全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上的争论也没什么两
样。我已经说过,当人们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一种降低他们智力水平的机制就会发生作用,
在所有的场合都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证明。例如,下面是我从1895年2月13日的《材报》上
摘录的有关一次集会的报道:
那个晚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喧嚣声有增无减。我不相信有哪个演讲者能够说上两句话
而不被人打断。每时每刻都有人从这里或那里大声叫喊,或者是喊声四起。掌声中加杂着嘘
声,听众中的个别成员也在不断地相互激烈争吵。一些人可怕地挥舞着木棒,另一些人不停
地击打地板。打断演说的人引来一片呼喊:“把他轰下去!”或“让他说 !”
C先生满嘴都是白痴、懦夫、恶棍、卑鄙无耻、惟利是图、打击报复之类的用语,他宣
称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消灭。等等,等等。
人们也许会问,处在这种环境里的选民怎么能够形成一致意见呢?提出这样的问题,等
于是在集体享有自由的程度这件事上掩盖一个奇怪的谬见。群体持有别人赋予他们的意见,
但是他们绝不能夸口自己持有合乎理性的意见。在这里所谈论的事情上,选民的意见和选票
是操在选举委员会的手里的,而它的领袖人物通常都是些政客,他们向工人许诺好处,因此
在这些人中间很有影响。谢乐先生是今天最勇敢的民主斗士之一,他说:“你可知道什么是选
举委员会?它不多不少,是我们各项制度的基石,是政治机器的一件杰作。今日法国就是受
着长期选举委员会的统治。”
只要候选人能够被群体所接受,并拥有一定的财源,对群体产生影响并不困难。根据挥
款人的格认,300万法郎就足以保证布朗热将军重新当选。
选民群体的心理学就是如此。它和其他群体一样:既不更好也不更差。
因此,我从以上所言并没有得出反对普选的结论。我明白了它的命运,因此出于一些实
际的原因,我愿意保留这种办法。事实上,我们是通过对群体心理的调查归纳出了这些原因,
基于这些考虑,我要对它们做进一步的阐述。
不必怀疑,普选的弱点十分突出,所以人们很难视而不见。无可否认,文明是少数智力
超常的人的产物,他们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的顶点。随着这个金字塔各个层次的加宽,智力相
应地也越来越少,它们就是一个民族中的群众。一种文明的伟大,如果依靠仅仅以人多势众
自夸的低劣成员的选票,是无法让人放心的。另一件无须怀疑的事情是,群众投下的选票往
往十分危险。它们已经让我们付出了若干次遭受侵略的代价,我们眼看着群体正在为其铺设
道路的社会主义就要大获全胜,异想天开的人民主权论,十有八九会让我们付出更惨重的代
价。
然而,这些不同意见虽然从理论上说颇令人信服,在实践中却毫无势力。只要还记得观
念变成教条后有着不可征服的力量,我们就会承认这一点。从哲学观点看,群体权力至上的
教条就像中世纪的宗教教条一样不堪一驳,但是如今它却拥有和昔日教条一样强大的绝对权
力,因此它就像过去我们的宗教观念一样不可战胜。不妨设想有个现代自由思想家被送回了
中世纪。难道你会认为,当他发现盛行于当时的宗教观念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后,会对它们
进行攻击吗?一旦落入一个能够把他送上火刑柱的法官之手,指控他与魔鬼有约或参与了女
巫的宴飨,他还会对存在着魔鬼或女巫提出置疑吗?用讨论的方式与飓风作对,这比群众的
信念明智不了多少。普选的教条今天就有着过去的宗教所具有的威力。演说家和作家在提到
它时表现出的恭敬与媚态,即使路易十四也无缘享受。因此对于它必须采取和对待宗教教条
一样的立场,只有时间能够对它发生影响。
此外,破坏这种教条的努力更是无用,因为它具有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外表。托克维尔正
确地指出,“在平等的时代,人们并不相信有关他们彼此之间全都一样的说法,但是这种比喻
却使他们几乎毫无节制地信赖公众的判断力,其原因就在于,所有的人同样开明似乎是不太
可能的,真理并不会与人数上的优势携手同行。”
对选举权加以限制,如果必要的话,把这种权利限制在聪明人中间,如此便可认为,这
样做会改进群众投票的结果吗?我永远也无法承认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基于我已经说过的
理由,即一切集体,不管其成员如何,全都患有智力低下症。在群体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变
得智力平平,在一般性问题上,40名院土的投票不会比40个卖水人所投的票更高明。我一
点都不相信,如果只让有教养的和受过教育的人成为选民,受到谴责的普选的投票结果就会
大为不同。一个人不会因为通晓希腊语或数学,因为是个建筑师、兽医、医生或大律师,便
掌握了特殊的智力或社会问题。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家全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大都是教授或
学者,然而他们何曾就哪个普遍性问题——贸易保护、双本位制等等——取得过一致意见?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问不过是我们的普遍无知的一种十分弱化了的形式。在社会问题上,
由于未知的因素数量众多,从本质上说人们的无知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完全由掌握各种学问的人组成的选民,他们的投票结果不会比现在的情况好多少。
他们将仍然主要受自己的感情和党派精神的支配。对于那些我们现在必须对付的困难,我们
还是一个也解决不了,而且我们肯定会受到身份团体暴政的压迫。
群众的选举权不管是受到限制还是普遍给予,不管是在共和制还是君主制之下行使这种
权利,不管是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葡萄牙或西班牙,都是一样的;说一千道一万,它所
表达的不过是一个种族示意识的向往和需要。在每个国家,当选者的一般意见都反映着种族
的禀性,而我们看到,、这种禀性从一代人到下一代人,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一再遇到种族这个基本概念。我们经常遇到它,由此会产生另一种认识,
即各种制度和政府对一个民族印生活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民族主要是受其种族的禀性支配,
也就是说,是受着某些品质的遗传残余的支配,而所谓禀柱,正是这些品质的总和。种族和
我们日常之需的枷锁,是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神秘主因。议会
提要:议会中的群体表现出异质性群体的大部分特征/他们的意见的简单化/易受暗示,
但有局限性/他什1难以改变的意见和易变的意见/议而不决的原因/领袖的作用/他们是议
会的真正主人/演讲术的要点/没有名望者的演说劳而无功/议会成员的感情夸张/国民公会
的实例/议会失去群体特征的情况/专家在技术性问题上的作用/议会制度的优点和危险/适应
现代要求,但会造成财政浪费和对自由的限制/结论。
我们在议会中找到了一个有名称的异质性群体的范例。虽然议会成员的选举方式因时而
异,各国之间也有所不同,不过它们都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在这种场合,人们会感到种族
的影响或者削弱,或者强化了群体的共同特征,但不会妨碍它们的表现。大不相同的国家,
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美国,它们的议会在辩论和投票上表现出很大的
相似性,使各自的政府面对着同样的困难。
然而议会制度却是一切现代文明民族的理想。这种制度是一种观念的反映,即在某个问
题上,一大群人要比一小撮人更有可能做出明智而独立的决定。这种观念虽然从心理学上说
是错误的,却得到普遍的赞同。
在议会中也可以看到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大感情以及少数
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构成,也有一些独特的表现,我们现在就来做一
简单说明。
意见的简单化是他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所有党派中,尤其是在拉丁民族的党派中,
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根据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简单的抽象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解决
最复杂的社会问题。当然,原则因党派不同而各有不同,但是仅仅因为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
这个事实,他们便总是倾向于夸大自己原则的价值,非要把它贯彻到底不可。由此产生的结
果是,议会更严重地代表着各种极端意见。
议会有着特别质朴的简单意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党人为此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
典型。他们用教条和逻辑对待人,头脑里充满各种含糊不清的普遍观念,他们忙不迭地贯彻
死板的原则,不关心事实如何。在谈到他们时,人们不无理由地认为,他们经历了一场革命,
但并没有看到这场革命。在一些引导着他们的十分简单的教条的帮助下,他们以为自己能够
把这个社会从上到下重新改造一遍,结果使一个高度精致的文明倒退到了社会进化更早期的
阶段。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采用的办法,与极端质朴的人有着同样的特点。实际上,他
们不过是把拦在他们道路上的一切统统毁掉。不管他们是吉伦特派、山岳派还是热月派,全
都受着同样的精神的激励。
议会中的群体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而且就像所有群体一样,暗示都是来自享有名望的
领袖。不过议会群体这种易受暗示的特点,又有着很明确的界限,指出这一点十分重要。
在有关地方或地区的一切问题上,议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持有牢固而无法改变的意见,任
何论证都无法使其动摇。例如在贸易保护或酿酒业特权这类与有势力的选民的利益有关的问
题上,即使有秋摩西尼的天赋,也难以改变一位众议员的投票。这些选民在投票期到来之前
就发出的暗示,足以压倒来自其他方面的一切取消的建议,使意见的绝对稳定得到了维护。
一涉及到一般性问题——推翻一届内阁、开征一种新税等等——就不再有任何固定的意
见了,领袖的建议能够发挥影响,虽然与普通群体中的方式有所不同。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
领袖,他们的势力有时旗鼓相当。结果是,一个众议员有时发现自己被夹在两种对立的建议
之间,因此难免迟疑不决。这解释了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他在一刻钟之内就会做出相反的表决,
或为一项法案增加一条使其失效的条款,例如剥夺雇主选择和解雇工人的权利,然后又来上
一条几乎废除这一措施的修正案。
出于同样的理由,每届议会也有一些非常稳定的意见和一些十分易变的意见。大体上说,
一般性问题数量更多,因此在议会中议而不决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议而不决,是因为永
远存在着对选民的担心,从他们那里收到的建议总是姗姗来迟,这有可能制约领袖的影响力。
不过,在无数的辩论中,当涉及的问题议员们没有强烈的先人之见时,处在主导地位的
人依然是那些领袖。
这些领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每个国家的议会中,都可以看到他们以团体首
领的名义存在着。他们是议会的真正统治者。组成群体的人没了头头便一事无成,因此也可
以说,议会中的表决通常只代表极少数人的意见。
领袖的影响力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提出的论据,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名
望。这一点最好的证明是,一旦他们不知因为什么情况威信扫地,他们的影响力也随之消失。
这些政治领袖的名望只属于他们个人,与头衔或名声无关。关于这个事实,西蒙先生在
评论1848年国民议会——他也是其成员之———的大人物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
例子:
路易·拿破仑两个月以前还无所不能,如今却完全无足轻重了。
维克多·雨果登上了讲台。他无功而返。人们听他说话,就像听次阿说话一样,但是他
并没有博得多少掌声。“我不喜欢他那些想法”,谈到皮阿,沃拉贝勒对我说,“不过他是法国
最了不起的作家之一,也是最伟大的演说家。”基内尽管聪明过人,智力超强,却一点也不受
人尊敬。在召开议会之前,他还有些名气,但在议会里他却籍籍无名。
对才华横溢者无动于衷的地方,莫过于政治集会。它所留。心的只是那些与时间地点相
宜、有利于党派的滔滔辩才,并不在乎它是否对国家有利。若想享有1848年的拉马丁以及
1871年的梯也尔得到的那种崇敬,需要有急迫而不可动摇的利益刺激才成。一旦危险消失,
议会立刻就会忘记它的感激和受到的惊吓。
我引用上面这些话,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些事实,而不是因为它所提供的解释,其中的
心理学知识贫乏得很。群体一旦效忠于领袖,不管是党的领袖还是国家的领袖,它便立刻失
去了自己的个性。服从领袖的群体是处在他的名望的影响之下,并且这种服从不受利益或感
激之情的支配。
因此,享有足够名望的领袖几乎掌握着绝对权力。一位著名的众议员在多年时间里因其
名望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上次大选中由于某些金融问题而被击败,此事片为人知。他只
消做个手势,内阁便倒台了。有个作家用下面一席话说明了他的影响程度:
这位X先生,我们要为他付出三倍于通常让我们付出的代价,主要是因为他,我们在马
达加斯加的地位长期没发可危,我们在南尼日尔被骗走了一个帝国,我们失去了在埃及的优
势。X先生的谬论让我们丢失的领土,比拿破仑一世的灾难有过之而无及。对于这种领袖,
我们不必过于苛责。不错,他使我们损失惨重,然而他的大部分影响力都是因为他顺应了民
意,而这种民意在殖民地事务上,目前还远没有超越过去的水平。领袖很少超前于民意,他
所做的一切几乎总是在顺应民意,因此也会助长其中的所有错误。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领袖进行说服的手段,除了他们的名望之外,还包括一些我们多次提
到过的因素。领袖若想巧妙地利用这些手段,他必须做到对群体心理了然于心,至少也要无
意识地做到这一点;他还必须知道如何向他们说话。他尤其应当了解各种词汇、套话和形象
的神奇力量。他应当具备特殊的辩才,这包括言之凿凿——卸去证明的重负——和生动的形
象,并伴之以十分笼统的论证。这种辩才在所有集会中都可以看到,英国议会也不例外,虽
然它是所有议会中最严肃的一家。英国哲学家梅因说:
在下院的争吵中可以不断看到,整个辩论不过是些软弱无力的大话和盛怒的个人之间的
交锋。这种一般公式对纯粹民主的想像有着巨大的影响。让一群人接受用惊人之语表达出来
的笼统的断言,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即使它从未得到过证实,大概也不可能得到证实。以
上引文中提到的“惊人之语”,不管说得多重要也不能算过分。我们多次谈到词语和套话的特
殊力量。在措辞的选择上,必须以能够唤起生动的形象为准。下面这段话摘自我们一位议会
领袖的演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这艘船将驶向坐落着我们监狱的那片热病肆虐的土地,把名声可疑的政客和目无政府的
杀人犯关在一起。这对难兄难弟可以促膝谈心,彼此视为一种社会状态中互助早利的两派。
如此唤起的形象极为鲜活,演说者的所有对手都会觉得自己受着它的威胁。他们的脑海
里浮现出两幅画面:一片热病肆虐的国土,一艘可以把他们送走的船。他们不是也有可能被
放在那些定义不明确的可怕政客中间吗?他们体验到的恐惧,与当年罗伯斯庇尔用断头台发
出威胁的演说给国民公会的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在这种恐惧的影响下,他们肯定会向他投降。
哗哗不休地说些最离谱的大话,永远对领袖有利。我刚才引用过的那位演说家能够断言
——并且不会遇到强烈的抗议一一一一m融家和僧侣在资助扔炸弹的人,因此大金融公司的
总裁也应受到和无政府主义者一样的惩罚。这种断言永远会在人群中发生作用。再激烈的断
言、再可怕的声明也不算过分。要想吓唬住听众,没有比这种辩术更有效的办法。在场的人
会担心,假如他们表示抗议,他们也会被当做叛徒或其同伙打倒。
如我所说,这种特殊的辩论术在所有集会中都极为有效。危难时刻它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从这个角度看,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集会上的那些大演说家的讲话,读起来都十分有趣。他
们无时无刻不认为自己必须先谴责罪恶弘扬美德,然后再对暴君破口大骂,发誓不自由毋宁
死。在场的人站起来热烈鼓掌,冷静下来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偶尔也有智力高强、受过高等教育的领袖,但是具备这种品质通常对他不但无益反而有
害。如果他想说明事情有多么复杂,同意做出解释和促进理解,他的智力就会使他变得宽宏
大量,这会大大削弱使徒们所必需的信念的强度与粗暴。在所有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革命时
期,伟大的民众领袖头脑之狭隘令人瞠目;但影响力最大的,肯定也是头脑最偏狭的人。
其中最著名的演说,即罗伯斯庇尔的演说,经常有着令人吃惊的自相矛盾,只看这些演
说实在搞不明白,这个大权在握的独裁者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
教学法式的常识和废话,糊弄孩子头脑的稀松平常的拉丁文化,攻击和辩护所采用的观
点不过是些小学生的歪理。没有思想,没有措辞上令人愉快的变化,也没有切中要害的讥讽。
只有令我们生厌的疯狂断言。在经历过一次这种毫无乐趣的阅读之后,人们不免会与和蔼的
德穆兰一起,长叹一声:“唉!”
想到与极端狭隘的头脑结合在一起的强烈信念能够给予一个有名望的人什么样的权力,
有时真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人要想无视各种障碍,表现出极高的意志力,就必须满足这些最
起码的条件。群体本能地在精力旺盛信仰坚定的人中间寻找自己的主子,他们永远需要这种
人物。
在议会里,一次演说要想取得成功,根本不取决于演说者提出的论证,而是几乎完全依
靠他所具有的名望。这方面最好的证明是,如果一个演说者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失去名望,
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一切影响,即他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表决的能力。
当一个籍籍无名的演说者拿着一篇论证充分的讲稿出场时,如果他只有论证,他充其量
也只能让人听听而已。一位有心理学见识的众议员,德索布先生,最近用下面这段话描述了
一个缺乏名望的众议员:
他走上讲台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讲稿,煞有介事地摆在自己面前,十分自信地开始
发言。
他曾自我吹嘘说,他能够让听众确信使他本人感到振奋的事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紧谢
各己的论证,对那些数字和证据信心十足。他坚信自己能够说服听众。面对他所引用的证据,
任何反对都没用处。他一厢情愿地开讲,相信自己同事的眼力,认为他们理所当然地只会赞
同真理。
他一开口便惊异地发现大厅里并不安静,人们发出的噪音让他多少有些恼怒。
为何不能保持安静呢?为何这么不留意他的发言呢?对于正在讲话的人,那些众议员在
想些什么?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让这个或那个众议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
他脸上掠过一丝不安的神情。他皱着眉头停了下来。在议长的鼓励下,他又提高嗓门开
始发言,他加重语气,做出各种手势。周围的噪声越来越大,他连自己的话都听不见了。于
是他又停了下来。最后,因为担。心自己的沉默会招来可怕的叫喊:“闭嘴!”便又开始说起
来。喧闹声变得难以忍受。
当议会极度兴奋时,它也会变得和普通的异质性群体没什么两样,这时它的感情就会表
现出总爱走极端的特点。可以看到它或是做出最伟大的英雄主义举动,或是犯下最恶劣的过
失。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会完全失去自我,投票赞成最不符合他本人利益的措施。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说明了议会能够多么严重地丧失自我意识,让那些与自己的利益截然
对立的建议牵着鼻子走。贵族放弃自己的特权是个巨大的牺牲。但是在国民公会期间那个著
名的夜晚,他们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议会成员放弃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利,便使自己永远处
在死亡的威胁之下,而他们却迈出了这一步;他们并不害怕在自己的阶层中滥杀无辜,虽然
他们很清楚,今天他们把自己的同伙送上断头台,明天这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实际上,
他们已经进入了我曾描述过的一个完全不由自主的状态,任何想法都无法阻止他们赞成那些
已经把他们冲昏了头脑的建议。下面的话摘自他们中间的一个人,比劳一凡尔纳的回忆录,
这段话极典型地记下了这种情况:“我们一直极力谴责的家长已”他社不“两天前、一基乏主
一天前我们还不想做出的决定,居然就通过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是危机,再无其他原因。”再
也没有比这更正确的说法了。
在所有情绪激昂的议会上,都可以看到同样的无意识现象。泰纳说:
他们批准并下令执行一些他们引以为荣的措施。这些措施不只愚蠢透顶,简直就是犯罪
——杀害无辜,杀害他们的朋友。在右派的支持下,左派全体一致,在热烈的掌声中把丹东,
他们的天然首领,这场革命的伟大发动者和领袖,送上了断头台。在左派的支持下,右派全
部一致,在最响亮的掌声中表决通过了革命政府最恶劣的法令。议会全体一致,在一片热烈
叫喊的赞扬声中,在对德布瓦、库车和罗伯斯庇尔等人热烈的赞扬声中,不由自主地一再举
行改选,使杀人成性的政府留在台上;平民派憎恶它,是因为它杀人如麻,山岳派憎恶它,
是因为这个政府对它草菅人命h平民派和山岳派,多数派和少数派,最后都落了个同意为他
们的自相残杀出力的下场。牧月22日,整个议会把自己交给了刽子手;热月8日,在罗伯斯
庇尔发言后的一刻钟内,同样的事情又被这个议会做了一次。
这幅画面看起来昏天黑地,但它十分准确。议会若是兴奋和头脑发昏到一定程度,就会
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它会变成不稳定的流体,受制于一切刺激。下面这段有关1848年议会的
描述,来自斯布勒尔先生,一位有着不容怀疑的民主信仰的议员。我把收学报》上这段十分
有代表性的文字转引如下。它为我曾经说过的夸张感情这一群体特点、为它的极端多变性—
—这使它一刻不停地从一种感情转向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感情——提供了一个例子。
共和派因为自己的分裂、嫉妒和猜疑,也因为它的盲信和无节制的愿望而坠入地狱。它
的质朴和天真与它的普遍怀疑不相上下。与毫无法律意识、不知纪律为何物的表现相伴的,
是放肆的恐怖和幻想。在这些方面乡下人和孩子也比他们强。他们的冷酷和他们的缺乏耐心
一样严重,他们的残暴与驯顺不相上下。这种状态是性格不成熟以及缺乏教养的自然结果。
没有什么事情能让这种人吃惊,但任何事情都会让他们慌乱。出于恐惧或出于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他们既能赴汤蹈火,也会胆小如鼠。
他们不管原因和后果,不在乎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忽而灰。心丧气,忽而斗志昂扬,
他们很容易受惊慌情绪的影响,不是过于紧张就是过于沮丧,从来不会处在环境所要求的。
心境或状态中。他们比流水还易变,头脑混乱,行为无常。能指望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政府基
础?幸运的是,上述这些在议会中看到的特点,一并非经常出现。议会只是在某些时刻才会
成为一个群体。在大多数情况下,组成议会的个人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解释了议会为何
能够制定出十分出色的法律。其实,这些法律的作者都是专家,他们是在自己安静的书房里
拟订草稿的,因此,表决通过的法律,其实是个人而不是集体的产物。这些法律自然就是最
好的法律。只有当一系列修正案把它们变成集体努力的产物时,它们才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
后果。群体的产品不管性质如何,与孤立的个人的产品相比,总是品质低劣的。专家阻止着
议会通过一些考虑不周全或行不通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是群体暂时的领袖。议会影
响不到他,他却可以影响到议会。
议会的运作虽然面对所有这些困难,它仍然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佳统治方式,
尤其是人类已经找到的摆脱个人专制的最佳方式。不管是对于哲学家、思想家、作家、艺术
家还是有教养的人,一句话,对于所有构成文明主流的人,议会无疑是理想的统治。
不过,在现实中它们也造成两种严重的危险,一是不可避免的财政浪费,二是对个人自
由不断增加的限制。
第一个危险是各种紧迫问题和当选群体缺少远见的必然产物。如果有个议员提出一项显
然符合民主理念的政策,譬如说,他在议案中建议保证使所有的工人能得到养老津贴,或建
议为所有级别的国家雇员加薪,其他众议员因为害怕自己的选民,就会成为这一提议的牺牲
品,他们似乎不敢无视后者的利益,反对这种提议中的政策。虽然他们清楚这是在为预算增
加新的负担,必然造成新税种的设立。他们不可能在投票时迟疑不决。增加开支的后果属于
遥远的未来,不会给他们自己带来不利的结果,如果投了反对票,当他们为连选连任而露面
时,其后果就会清楚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除了这第一个扩大开支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同样具有强制性的原因,即必须投票赞成一
切为了地方目的的补助金。一名众议员没办法反对这种补助,因为它们同样反映着选民的迫
切需要,也因为每个众议员只有同意自己同僚的类似要求,才有条件为自己的选民争取到这
种补助金。
上面提到的第二个危险——议会对自由不可避免的限制——看起来不那么明显,却是十
分真实的。这是大量的法律——它们总是一种限制性措施——造成的结果,议会认为自己有
义务表决通过,但是由于眼光短浅,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其结果茫然无知。
这种危险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即使在英国这个提供了最通行的议会体制、议员对其
选民保持了最大独立性的国家,也没有逃脱这种危险。赫伯特·斯宾塞在一本很久以前的著
作中就曾指出,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真正自由的减少。他在最近的《人与国家》一书
中又谈到了这个问题。在讨论英国议会时,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自从这个时期以来,立法机构一直遵循着我指出的路线。迅速膨胀的独裁政策不断地倾
向于限制个人自由,这表现在两个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被制定出来,对一些过去公民
行为完全自由的事务进行限制,强迫他做一些过去他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同时,日益沉重的
公共负担,尤其是地方公共负担,通过减少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收益份额,增加公共权力取之
于他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花销的份额,进一步限制了他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日益增加的限
制,在每个国家都有斯宾塞没有明确指出的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正是这些大量的立法措施
——大体上全是些限制性法令——的通过,必然会大大增加负责实施它们的公务员的数量、
权力和影响。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这些公务员有可能成为文明国家的真正主人。他们拥有
更大的权力,是因为在政府不断更换的过程中,只有他们不会受到这种不断变化的触动,只
有他们不承担责任,不需要个性,永久地存在。实行压迫性的专制,莫过于具备这三种特点
的人。
不断制定一些限制性法规,用最复杂的条条框框把最微不足道的生活行为包围起来,难
免会把公民自由活动的空间限制在越来越小的范围之内。各国被一种谬见所蒙蔽,认为保障
自由与平等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多地制定法律,因此它们每天都在批准进行一些越来越不堪忍
受的束缚。它们已经习惯于给人上套,很快便会达到需要奴才的地步,失去一切自发精神与
活力。那时他们不过是些虚幻的人影,消极、顺从、有气无力的行尸走肉。
若是到了这个地步,个人注定要去寻求那种他自己身上已经找不到的外在力量。政府各
部门必然与公民的麻木和无望同步增长。因此它们必须表现出私人所没有的主动性、首创性
和指导精神。这迫使它们要承担一切,领导一切,把一切都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下。于是国家
变成了全能的上帝。而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上帝既难以持久,也不十分强大。
在某些民族中,一切自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尽管表面上的许可使它们产生一种幻
觉,以为自己还拥有这些自由。它们的衰老在造成这种情况上所起的作用,至少和任何具体
的制度一样大。这是直到今天任何文明都无法逃脱的衰落期的不祥先兆之
根据历史的教训以及各方面都触目惊心的那些先兆判断,我们的一些现代文明已经到达
了衰败期之前那些历史上早已有之的时代。所有的民族似乎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同样的生存
阶段,因为看起来历史是在不断地重复它的过程。
关于文明进化的这些共同阶段,很容易做个简单的说明,我将对它们做一概括,以此为
本书做结。这种速记式的说明,也许能够对理解目前群众所掌握的权力的原因有所启发。
如果我们根据主要线索,对我们之前那些文明的伟大与衰败的原因加以评价,我们会发
现什么呢?
在文明诞生之初,一群来源不同的人,因为移民、入侵或占领等原因聚集在一起。他们
血缘不同,语言和信仰也不同。使这些人结为整体的惟一共同的纽带,是没有完全得到某个
头领承认的法律。这些混乱的人群有着十分突出的群体特征。他们有短暂的团结,既表现出
英雄主义,也有种种弱点,易冲动而性情狂涓。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们牢固地连系在一起。他
们是野蛮人。
漫长的岁月造就了自己的作品。环境的一致、种族间不断出现的通婚和共同生活的必要
性发挥了作用。不同的小群体开始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种族,即一个有着共同的特
征和感情的群体,它们在遗传的作用下日益稳固。这群人变成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又有能
力摆脱它的野蛮状态。但是,只有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必然不断重复的斗争以及无数次的反
复,从而使它获得了某种理想之后,它才能够完全形成一个民族。这个理想具有什么性质并
不十分重要,不管是对罗马的崇拜、雅典的强盛还是真主安拉的胜利,都足以让一个种族中
的每个人在感情和思想上形成完全的统一。
在这个阶段,一种包含着各种制度、信念和艺术的新文明便诞生了。这个种族在追求自
己理想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某些它建立丰功伟业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无须怀疑,它有时仍
然是乌合之众,但是在它变幻不定的特征的背后,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基础,即一个种族的禀
性,它决定着一个民族在狭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819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