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三) 愚人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三) 愚人
wm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623
经验值: 16970
标题:
《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三) 愚人
(268 reads)
时间:
2002-11-28 周四, 上午7:34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三)
送交者: 愚人 于 August 16, 2002 22:27:14:[新观察/xgc2000.net]
回答: 《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二) 由 愚人 于 August 16, 2002 22:24:45:
(三) 现有几种解决缺水和阻挡干旱化、沙漠化的措施
有两个概念必须区别清楚,一个叫做“干旱”,一个叫做“缺水”。缺水与干旱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回事。
我们说干旱,是指降雨量减少到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局部水生态环境;我们说缺水,是指一个地区的供水不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很显然,在经济不发达国家,严重的干旱必然导致缺水,但是缺水却不一定要在干旱的环境下才能出现。
这种区别在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里看得最清楚。这些大城市的人均水消耗量远超过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均消耗量,由于城市人口的庞大和集中,如果附近的湖、库、河不能提供出足够的用水量,这个城市就会出现了缺水现象,尽管城市地区的年降雨量并不算少。另一方面,北方一些城市,比如天津这个特大城市虽然处于半干旱地区,但因为使用了滦河的淡水供应,从目前来看还未到严重缺水状态。
实际上,除了所谓“三北工程”以外,我国目前关于水环境的措施都是针对缺水问题进行的。所以,虽然当局常常含糊其辞地宣传我国已经采取的手段是用来对付干旱缺水,但从严格意义说来,这是两种针对不同实质问题的方法。
过量需要导致缺水,所以解决缺水是当务之急。即使在南方未出现干旱的地区,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措施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解决缺水毕竟是一种治标,而不是治本的手段,虽然解决缺水会附带地小程度地减少干旱化(见上节的分析),然而如果干旱与沙漠化大规模地快速地扩大,纵使在解决缺水问题上作出多大的努力,到头来还是挡不住水源的枯竭。
让我们来简单思考一下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解决缺水问题的几项措施。目前,这方面的措施大约有下面几项:
一。修建水库。
在水量较大的大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储备夏季洪汛期来自河流上游或者干流上过剩的雨水。水库是目前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手段,的确对农业生产、城市工业与居民用水起到了至关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北方日益严重的干旱,许多水库将并且已经面临着库存淡水减少和枯竭的窘况,如北京主要的水库密云和官厅水库就面临着这样的形势,其中官厅水库的储水量已严重减少,在正常年头已经不能为北京市提供正常的供水,密云水库的水位也大致在逐年减低中。
二。引水工程。
使用人工运河来浇灌雨水不常的土地是人类最早的水利工程了。在我国,目前最大的引水工程是江苏扬州附近的将长江下游淡水抽提到大运河,再通过大运河向北方输送淡水。此外还有在长江中游的支流汉水丹江口的引水北调计划,这个计划大概会因为汉水水量的减少而最终胎死腹中。就是在下游大型的扬州扬水工程,其作用也因为北方大面积干旱与缺水而愈来愈显得杯水车薪。另外,原计划里的南水北调工程还有在长江上游引水接济北方的设想,看来意义也不大。另外,还有从西部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调水的计划,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讨论。比较成功的引水工程是引滦灌津,尽管这是靠了牺牲滦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用水来保证了天津的需要。此外,还有引黄灌青,但因黄河水被中上游沿途截走太多,此工程对缓解青岛的缺水已经力不从心。其他各地因地制宜,对大小河溪修建的引水渠不少,起的作用应该是不小的,不过,在北方全面的干旱化面前,它们都显得回天无力。
三。抽取地下水
严格地讲,引水方法应包括钻取地下水,也就是打井。几千年来都一直在打井,只是因为近五十年来需要量大大增多,浅层地下水已经不够雨水作季节性补充,结果造成了井愈打愈深,以至于许多地方事实上已经打到了深层埋藏的古代水,其中一些水源含有过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矿物质或放射性元素,并不适于人畜饮用和庄稼的灌溉。早在文革结束以前,由于用水的猛涨,许多地区的自来水工厂的生产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大中小企业纷纷开展了自个儿的打井行动。又二十年,北方所有大中小城市几乎处处开花,在工矿地区所有能储藏浅层地下水的构造上面都打了井,有的地方迫不急待,甚至土法上马,即不雇请收价昂贵的专业水文或物探队帮助勘探和开发,管他地下有没有构造,在工矿所在地的空地上胡乱钻井,结果不是徒劳,就是钻穿了潜水构造,白白地浪费掉本来可以使用的淡水。目前,我国北方的地下浅层水几乎已经到了“竭泽而鱼”的程度。过量打井取水的方法对于巨量的要求并不适合,且不说在城市地区的大规模抽取浅层地下水会带来城市地面下陷,浅层地下水对于干旱地区而言,总是有枯竭的一天,对没有雨水补充的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更是如此。
四。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完全避开了水生态系统的失调难题,它不是在陆地水源上找解决措施,而是把眼光放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水源上(注1)。目前,中东主要的产油富国和以色列都在搞海水淡化,他们的办法是采用蒸馏法,就地取材,把海岸边的海水变成淡水。但是,这个方法的成本太高,除了中东富国能够承受得起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花不起钱来搞。我国要搞海水淡化,也只能是由国家投入补帖对渤海湾和黄海附近的北方城市搞。不过,如果新材料“分子筛”的薄膜能投入实用,它的效力真象宣传里说的那样好,又或者未来能发现新的,廉价的大量能源,这个办法仍然有它诱人的前景,甚至可以用它最终解决缺水问题。
五。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被迫采取的措施,因为没有足够的水使用,不节约不行。目前,最基本的节约用水措施就是限制用水量,限制的方法是分配给个人与工厂机关以一定量后,对超额用水实行高价出售,这个措施已经在京津等北方特大城市部分开始实行,并将扩大到北方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应该说,这条措施对于缺水问题的缓解是有效的,然而在严重干旱下,被迫节水到痛苦的地步,无论如何,与一个追求现代化高质量生活水平的目标是相悖的。
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废水回收处理与循环使用,这一条由于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在我国目前还开展得很不够,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在搞,估计当水费提得接近油价的时候,将有大批中型企业开始考虑购进必要的废水回收处理设备。
在农村,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一条措施是改种耗水较少的谷物,比如栽种水稻要耗去比一般谷物多得多的水,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北方农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停止栽种耗水大的作物十分必要。还可以推广节水的耕作技术,如改自流灌溉为滴灌、喷灌,但这需要政府对农村投以大笔资金,在短时间做不到。其他还有使用地膜和栽种短根作物等技术。
节水方面,还可以考虑在北方高蒸发地区的水库面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大面积库面水被无谓蒸发所浪费。
目前我国对克服干旱化的直接措施就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植树造林运动,其重点就是所谓“三北工程”。
六。“三北工程”。
三北工程是国家一直在进行的工程,该工程的要点是从西北到华北置起一条防风林带,以便挡住北方的风沙和沙丘的移动。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几十年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它的第一步是在沙漠和戈壁的边缘种植抗旱的草,使用草来固定住流沙前锋,然后在草皮上种植防风抗旱的树木。这一工程完全是在人与沙漠之间的拉锯战中进行,斗争异常艰苦。据报道,近年来三北工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北方一个很长的条带区里,林带业已大致建立起来了,起到了一定的抗风沙效果。
建立防风林带的目的是,1) 企图挡住风沙,制止沙丘的推进;2) 企图固定土壤,利用植被局部改变空气湿度。由此看出,防风林带是目前唯一针对干旱化与沙漠化的措施。
但是,防风林带只是起到了局部改变空气湿度的作用,由于它的范围很小,很容易被多次风暴所逐次击破,所以它的维护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大面积水生态系统,也就是扭转干旱化与沙漠化的趋势。特别地,因为使防风林带的草和树木的存活本身就需要水,这在一些严重干旱地区是一件本质的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两难的局面。事实上,正当一边在报道三北工程取得了可观成绩的同时,一边我们看到的是沙丘的残酷推进与沙尘暴的越来越频繁地,越来越广泛地发生。
注释
1。据日本地质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地壳的运动,每年有超过一亿吨的海水被吸进地幔,还有大约十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所有水将完全消失,到那时,地球将变成如现在的火星一样干燥的行星。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869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