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民族主义与民族英雄 |
 |
出尘公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民族主义这个东西,其实说法太笼统了,因为印像中没有出现过哪个大思想家对这个主义来过一个系统的概括和剖析,所以,这个主义在每个人心中都各有各的版本。有的人因为没来由的害怕,以为这是在共产党毒化教育后搞出来的东东,急的四处高呼奔走,大呼“狼来啦!”
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个民族主义和纳粹就是那么一码事。
其实,在中国出现的这个民族主义和共产党几乎没什么关系,而硬要将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扯在一起的人才真正是事事都上岗上线的“共产党思维”。
一、汉民族的起源
中国尤其是汉民族的历史上最为人诟病的是元、清两代的异族统治历史。那么在下就根据自已的理解来解释一下会出现这两段历史的原由。
汉族学者常说的中国多民族的共同祖先是同一源,都是炎黄子孙。这一说并非是汉民族人妄自尊大,要否认其他民族的历史,事实上这是科学地考证出来的结果。
而拥有文明的民族常常会被野蛮民族击败,这并非说明野蛮民族比文化民族优越。在中国,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从远说起,汉民族的形成。汉民族并非从一开始就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出现的,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这块沃土上生活的并非汉族人,而是以蚩尤部落为主的三苗民族和炎帝神农氏为主的其他中原部落。在那时这块土地上的落部已经进入像征文明的青铜器时代和农耕文化了,已经出现了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的需要了。同时为了独霸这块先民们唯一知道的能发展文明的土地,蚩尤和神农氏发生了像征一统中原建立国家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结果却是神农氏的中原部落联盟惨败。但炎帝不甘就此退出中原的历史,而这时汉民族的先祖黄帝轩辕氏也从遥远的西北来到中原寻求发展,而黄帝实际上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首领,他同样意识到一望无际的草园和大漠的游牧生活不是文明的摇蓝,他同样需要中原这块像征文明的土地。与是就发生了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与蚩尤帝之间的大战。
那时的汉族先民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与炎帝和蚩尤帝的进化相比,不折不扣是蛮族。所以用木棒石斧作战的汉人会对蚩尤的部族能冶练金属制做铠甲和兵器大为惊异(汉族文化中传说的蚩尤和他的兄弟都是能吃砂石、铜头铁臂、驱赶猛兽作战的怪物)。但结果出人意料,处在青铜器文明时代拥有青铜宝剑和金属盔甲的苗族人居然惨败给蛮荒部族的汉人。几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役后,首领蚩尤英勇战死,苗民族被迫进行民族大迁徙躲入四川和云南的深山老林之中重新过起原始人的生活。如果当时炎帝和蚩尤帝能意识到后来的结果,而联手对抗黄帝或是黄帝的汉人部落被击败,那么很可能现在主宰中国的是苗族人,而我们现在可能是在大漠草园上和蒙古兄弟一起挤马奶。在击败蚩尤后,黄帝和炎帝的中原部落为了争夺建立国家的主导权,不可避免地暴发了几场大战,结果又是像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炎帝败北。至此,中国的文明才正式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开始。
炎、黄部落进行了民族大融合,这就是汉民族形成的雏形。以炎帝为代表的中原部落没有像苗族人那样选择英勇死战,而战败后也没有选择退出中原到深山老林里去,而是无奈地默认了。所以,汉民族是由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两种形式组成的,这种组成形式从汉人最盛的齐、汉、唐征服异族的时代到最衰落的宋、明被异族征服的时代一直没有中断过。
近代有的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发现部分殷人的骨骼和现代汉族人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大为惊异。其实那是上了周朝文人的当,因为胜利者可以任意描写失败者-----参考近代的国、共。取代夏的殷人,并非生活在中原,而是边远的汉民族的另一支。而商末纣王并非史书上的没脑子的昏君、暴君,事实上他是汉民族的第一个民族英雄,生前南征北讨,吞并小国无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中国统一做出贡献的君王。而后来取代商纣的周,却是地处西岐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小国,在周取代商后中国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所以感觉殷商时的人种和现在有区别也不足为怪。有据可查的,现在的汉人血统里最少能找出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纯之又纯的古汉人血统在五千年前的黄土下面可能会找的到。
二、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数千年的征战。
汉人的第二个民族英雄是齐桓公姜小白。北方游牧民族对肥沃富庶的中原的企图从黄帝时代开始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当时北方游牧民族虽然还处于分裂状态,但已经有了国家的形式,并具备了建立统一强盛的游牧国家的可能。其后西周的周幽王因为峰火戏诸侯而被“匈奴”(当时并不称匈奴,北方游牧部落也不是统一的国家,而是分裂的多民族的小国。为方便统称匈奴)生擒,这是中国在与匈奴作战中最初的惨败,以至于周朝不得不由西往东迁都,由西周变成东周。不过也不用太不好意思,几百年后的一位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也被匈奴王一刀砍下脑袋过(这不是我瞎扯出来的,而是一位国外史学家在《匈奴王朝》中所载),因为匈奴人几千年没有过文字,所以他们的历史在东要从中国来找,在西要从古罗马人那找。但极有可能的是,匈奴人(匈奴是个泛称,包含着许多民族,甚至还有部分白种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中有黄帝进入中原前那个部落的血统。
齐桓公小白就是在那个时代受命于危难(孔夫子说的,如果没有小白和管仲我们现在都要穿胡人的衣服,奏胡人的音乐了)。当时中原各诸侯国中只有齐、秦两国有对抗匈奴的实力。秦地处西北,最初只有巴掌来大的土地,少的可怜的人口,是靠不断发动对其他少数民族和匈奴的征战来扩张国土和人口而成为强国大国的,所以秦几乎是靠打匈奴起家的。而当时的齐,拥有中国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拥有最高贵的血统(姜氏是炎帝的嫡传子孙)和最强大的军队,当时的齐几乎就具有了一统中原的实力。但是因为匈奴的入侵,中原各国岌岌可危,最选被攻击的燕国几乎要被灭国了。桓公为了抗击匈奴放弃了成为中原霸主进而一统中国的机会(蒋公、毛公当年要有桓公的胸襟就好了)。因为齐地处山东,所以越过燕国进入大漠开始伟大的远征。数年征战,灭国无数,打的匈奴各部几乎退出大漠溜到中亚躲起来。“老马识途”的典故就是在那场远征中发生的。战后桓公打下的五百里江山无法带回齐国,就干脆白送给他的亲密战友当时的燕王。桓公远征给中原带来了数百年的安宁(这里的安宁只指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之后内战不断不包括在内)。
历史上最可惜的事就是几乎同时代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希腊、波斯、印度后就英年早逝了。他的军队被西玛拉雅山挡住了东进的远征,之后亚历山大三十二岁夭折了。如果当时他知道东方还有一个中国的话,他一定会翻过山脉来寻求他征服亚洲的最后一战。而那时匈奴已被桓公打残,没什么能拦的住亚历山大的了。在接近中国时亚历山大一定会遇见另一个中国最强的国家-----西秦,我们将会看到东西方两大文明(亚历山大的老师是亚里士多德,而当时的中国孔老夫子也在上窜下跳找国王做徒弟)发出最耀眼的碰撞------------噢!扯远了。
第三个民族英雄是秦始皇赢政,始皇帝除了统一中国之外,对匈奴的战争不能不提。但因为他统一中国的光辉实在太耀眼了,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始皇帝对匈奴的战争。事实上他对匈奴的战绩也是不好提,因为始皇帝攻打匈奴尽管战斗规模很大,但结束的太快,几场战役就把匈奴打老实了,实在不如他攻打六国中任何一国来的精采。如今国内外很多白痴学者老以为秦始皇修的长城就是中国的国境,实在是他们没有历史和军事知识的缘故啊!长城对当时的秦王朝而言,并非国境线,而是中国在战略上的最后防线。秦始皇希望能建立一个千秋万载的王朝,自然会想到日后国力万一衰落了靠什么来防御外敌入侵--------万里长城的作用就是万一边疆驻军被匈奴击败也能退回长城以内做最后抵抗的最坏打算的准备。
事实上始皇帝的忧虑在他死后十多年就实现了。取代秦的汉朝,汉高祖刘邦在统一中国后,匈奴也迎来了他们最强盛的王朝-----冒顿单于的匈奴王朝。汉王朝因为连年内战,国力军力大损,以至于刘邦的汉军有白马之围,要不是靠张良的计谋靠着冒顿的小老婆撒娇才溜回家避免了全军覆没亡国灭种的噩运。
但几代之后,中国第四个民族英雄-------汉武帝刘彻出现了,汉王朝攒了几代的军力、国力终于到了可以和匈奴一决生死的时侯了。汉王朝以出色的外交孤立了匈奴,并将匈奴分裂成两个国家。灭掉两个匈奴比灭亡一个匈奴来的容易,就如同现今灭亡分裂的中国比灭亡一个统一的中国来的容易。欲灭亡一个大国就必须先分裂它,汉帝和唐皇正是这么做的。在经过无数场轰轰烈烈的大战和惊心动魄的外交权谋后,终于灭亡了匈奴王朝。
汉朝的版图有多大?没翻书记不太清了,不过往东北方向国土达到了今西伯利亚北部。西面直达中亚部分地区…………………
在中国孱弱的时代,万里长城是最后的生存线(如明);但在强盛时期,万里长城不过是个文物,一种精神,一种像征,甚至只是一道风景线。
未完持续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